第1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测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测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2-10 18:07: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测试题
一、选择题
1.锂电池研发已有重大突破,关于锂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放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电容量大,质量轻
C.不可循环放电 D.废旧锂电池是干垃圾
2.2022年11月10日,中国科学院成功开发出能量密度高、可逆性高的Cd-Mn混合型液流电池。该电池放电时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a极发生氧化反应
B.放电时,b极区电解质溶液中减小
C.充电时,a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D.充电时,b极区溶液减重20.8g时,外电路理论上通过个电子
3.我国科学家合成的催化剂可以用于建构二次电池,装置如图所示。双极膜中水电离的和在电场作用下可以向两极迁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外电路中电流由流向极
B.放电时,双极膜中的移向极
C.充电时,阴极反应式:
D.充电时,若消耗乙醇和乙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则理论上生成的锌和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
4.某实验小组要定量探究铁锈蚀的因素,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检查气密性,将5 g铁粉和2 g碳粉加入三颈烧瓶,时刻,加入2 mL饱和氯化钠溶液后,再将一只装有5 mL稀盐酸的注射器插到烧瓶上,采集数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铁发生锈蚀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B.温度降低是因为反应速率减慢了
C.BC段压强减小是因为铁和氧气直接反应生成了氧化铁
D.压强变大是因为发生了铁的析氢腐蚀
5.以石墨为电极电解KI溶液(含少量淀粉)的装置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为阴极,b为阳极 B.b极逸出气体
C.a极附近溶液呈蓝色 D.a极发生氧化反应
6.化学电源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各种电池的示意图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电流由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B.乙: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
C.丙:锌筒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使用一段时间锌筒会变薄
D.丁:使用一段时间后电解质溶液的酸性增强,导电能力增大
7.关于电解饱和食盐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正极产物为氯气 B.阴极产物是氢气
C.此过程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D.阴极产物有氢氧化钠
8.室温下,下列实验探究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探究方案 探究目的
A 取铝与氧化铁发生铝热反应后的固体,溶于足量稀硫酸,取上层清液,加KSCN溶液后无明显变化,再加入双氧水出现血红色 固体产物中有单质铁
B 向NaBr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氯水,再加入淀粉KI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氧化性:Cl2>Br2>I2
C 用0.55mol L-1NaOH溶液分别与等体积等浓度CH3COOH溶液、盐酸反应,测得反应热依次为△H1、△H2,△H1>△H2 CH3COOH(aq)H+(aq)+CH3COO-(aq) △H>0
D 在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再加入新制Cu(OH)2浊液并煮沸,没有生成砖红色沉淀 淀粉没有水解
A.A B.B C.C D.D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变化不一定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B.加入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C.ΔH单位kJ mol-1中的mol-1是指每摩尔反应物
D.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可能是吸热反应也可能是放热反应
10.下列关于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H2+O2 = 2H2O -571.6 kJ/mol
B.CH4(g)+2O2(g) = CO2(g)+2H2O(l) +890.3 kJ/mol
C.4NH3(g)+3O2(g) = 2N2(g)+6H2O -1269 kJ/mol
D.C(s)+O2(g) = CO2(g) -393.5 kJ/mol
11.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事实与电化学腐蚀有关的是
A.暴晒在太阳光下的地膜塑料易变成碎片
B.在铁中添加一定量的镍制成的金属硬币不易被腐蚀
C.铜、铝电线连接起来使用易出现断电现象
D.在雨水冲击下的汉白玉建筑物纹理变得模糊
12.海港、码头的钢制管桩会受到海水的长期侵袭,常用外加电流法对其进行保护(如图所示,其中高硅铸铁为惰性辅助阳极)。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高硅铸铁作为惰性辅助阳极是不会损耗的
B.通电后外电路的电流被强制流向钢制管桩
C.保护电流应该根据环境条件变化进行调整
D.通电后使钢制管桩表面的腐蚀电流接近零
13.在直流电场作用下双极膜中间层中的H2O解离为H+和OH-,并分别向两极迁移。如图所示装置,可将捕捉的二氧化碳转化为CaCO3而矿化封存,减少碳排放,同时得到氧气、氢气、高浓度盐酸等产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aCO3在碱室形成
B.两个双极膜中间层的H+均向右移动
C.向碱室中加入NaHCO3固体,有利于CO2的矿化封存
D.b极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4OH--4e=O2↑+2H2O
14.以硝酸盐为离子导体的Na-O2电池装置与其某一电极M附近的反应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镍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NO是该电池的氧化剂
C.固体电解质只起到离子导体的作用
D.M的电极反应为2Na++O2+2e-=Na2O2
15.X、Y、Z都是金属,把X浸入Z的硝酸盐溶液中,X的表面有Z析出,X和Y组成原电池时,Y为电池的负极。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X>Y>Z B.X>Z>Y C.Y>X>Z D.Y>Z>X
二、填空题
16.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原电池中,一般活动性强的金属为 极,活动性弱的金属为 极。
例如有两种金属A和B,用导线连接后插入到稀硫酸中,观察到A极溶解,B极上有气泡产生,由原电池原理可知,金属活动性 。
17.利用电催化可将同时转化为多种燃料,装置如图。
(1)铜电极上产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
(2)若铜电极上只生成,则铜极区溶液质量变化了 g。
18.下图是氮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细菌和电催化可促使含氮物质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1)写出N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 。
(2)依据图中所示的氮循环,写出自然界中固氮的一种途径 。
(3)氮肥是水体中铵态氮的主要来源之一、实验室中检验可以用 溶液,产生气体使湿润的 色石蕊试纸变色。
(4)硝化过程中,含氮物质发生 (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5)铵态氮()与亚硝态氮()可以在氨氧化细菌的作用下转化为氮气。该反应中,当产生氮气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
(6)由于过度的人为干预,水体中的硝酸盐水平正在增加。硝酸盐转化为无害氮的反硝化作用,可以通过电催化法来实现,写出在中性介质中硝酸盐转化为氮气的阴极电极反应式 。
19.如图所示,A、B、C三个装置的烧杯中分别盛有足量的CuCl2溶液。
(1)A、B、C三个装置中属于电解池的是 。
(2)A池中Zn是 极, Cu极发生 反应,电极反应为 。反应过程溶液中c(Cu2+)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B池中C棒上发生 反应,电极反应为 。B 池中的总反应为 。
(4)C池中Zn极的反应现象为 。Cu极电极反应为 。反应过程溶液中c(Cu2+)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0.回答下列问题:
(1)①






(a)若上述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数值均正确,则上述热化学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有 (填序号)。
(b)根据上述信息,写出C转化为CO的热化学方程式 。
(2)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其逆反应的活化能为,则其正反应的活化能为 kJ/mol。
(3)用催化还原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例如:
若用标准状况下还原生成,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总数为 (阿伏加德罗常数用表示),放出的热量为 kJ。
21.甲醇是人们开发和利用的一种新能源。已知:
①2H2(g)+O2(g)=2H2O(l) △H1=-571.8kJ· mol-1
②CH3OH(g)+O2(g)=CO2(g)+2H2(g) △H=-192.9 kJ· mol-1
(1)甲醇蒸汽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反应②中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则△H2= (用E1和E2表示)。
(3)H2(g)的燃烧热为 kJ· mol-1。
(4)请你分析H2(g)作为能源比甲醇蒸汽作为能源的优点: (写出一点)
22.(1)图中甲装置为CH3OCH3碱性燃料电池,其电极均为Pt电极。装置乙中,C、D电极为Pb电极,其表面均覆盖着PbSO4,其电解液为稀H2SO4溶液。
①写出甲装置中B极的电极反应式 。
②写出乙装置中D极的电极反应式 。
③当有46g二甲醚参加反应时,电路中通过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2)钢铁锈蚀图示如图丙所示:请你分析高铁铁轨锈蚀的原因是 。
(3)我国的科技人员为了消除SO2的污染,利用原电池原理,变废为宝,设计由SO2和O2来制备硫酸,设计装置如图丁所示,电极A、B为多孔的材料。
①A极为 (填“正极”或“负极”)。
②B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
23.(1)利用反应Cu+2FeCl3=CuCl2+2FeCl2设计成如图所示原电池,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电极反应式:正极 ;
②图中X溶液是 ,
③原电池工作时,盐桥中的 (填“阳”或“阴”)离子向X溶液方向移动。
(2)如图是一个化学过程的示意图。
①甲池中OH-移向 极(填“CH3OH”或“O2”)。
②写出通入CH3OH的电极的电极反应式 。
③乙池中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④当乙池中B(A g)极的质量增加5.40g,若此时乙池中溶液的体积为500ml,则溶液的C(H+)是 ;此时丙池某电极析出1.60g某金属,则丙中的某盐溶液可能是 (填序号)。A.MgSO4 B.CuSO4 C.NaCl D.AgNO3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解析:A.电池放电时是化学能转化成电能,故A错误;
B.Li相对原子质量较小,密度小,因此相同质量的金属锂的体积小,单位质量能量比高,具有电容量大,质量轻的优点,故B正确;
C.锂电池属于二次电池,可以循环充电使用,故C错误;
D.电池属于有害垃圾,污染土壤和水,不属于干垃圾,故D错误;
答案为B。
2.D
解析:A.由题图可知,a为正极,b为负极,放电时,正极发生还原反应,A项错误;
B.放电时,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即b极区电解质溶液中增大,B项错误;
C.充电时电极反应与放电时相反,a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项错误;
D.充电时,b极区的转为Cd,且从b极区移向a极区,故溶液减重20.8g,即减少0.1molCdSO4时,外电路理论上通过个电子,D项正确;
故选D。
3.D
【分析】由图可知,放电时Zn为负极,Zn失电子结合OH-生成[Zn(OH)4]2-,Cu2P2O7为正极,CO2得电子生成乙醇、乙酸,充电时Zn电极为阴极,[Zn(OH)4]2-得电子生成Zn和氢氧根离子,Cu2P2O7为阳极,乙醇、乙酸失电子生成CO2。
解析:A.放电时Zn为负极,Cu2P2O7为正极,外电路中电流从Cu2P2O7极流向Zn,A错误;
B.放电时双极膜中的氢氧根离子向负极移动,故OH-移向Zn电极,B错误;
C.充电时,[Zn(OH)4]2-得电子生成Zn和氢氧根离子,电极反应式为[Zn(OH)4]2-+2e-=Zn+4OH-,C错误;
D.设消耗乙醇和乙酸的物质的量均为amol,则amol乙酸和amol乙醇转化为CO2共转移20amol电子,生成4amolCO2,根据[Zn(OH)4]2-+2e-=Zn+4OH-,转移20amol电子,生成10amolZn,则生成的锌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D正确;
故答案选D。
4.C
解析:A.由温度曲线可知,铁发生锈蚀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A正确;
B.温度降低是因为装置中氧气被消耗,导致铁被锈蚀反应速率减慢了,B正确;
C.BC段压强减小是因为铁在氧气、水共同作用下反应生成了铁锈,铁锈主要成分为氧化铁,C错误;
D.压强变大是因为注射器中盐酸被压入三颈烧瓶中,盐酸和铁生成氢气,发生了铁的析氢腐蚀,D正确;
故选C。
5.A
解析:A.a连接电源的正极,a为阳极,b为阴极,A错误;
B.b为阴极,溶液中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因此b极逸出气体,B正确;
C.a为阳极,溶液中的碘离子放电生成碘单质,因此a极附近溶液呈蓝色,C正确;
D.a为阳极,溶液中的碘离子放电生成碘单质,因此a极发生氧化反应,D正确;
答案选A。
6.C
解析:A.活泼金属做负极,所以Zn为负极,Cu为正极,电流由铜片经导线流向锌片,A错误;
B.电解质溶液是KOH溶液,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Zn-2e-+2OH-=Zn(OH)2,B错误;
C.锌筒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锌失电子生成Zn2+,使用一段时间锌筒会变薄,C正确;
D.铅蓄电池放电时,Pb+PbO2+2H2SO4=2PbSO4+2H2O,使用一段时间后电解质溶液的酸性增减弱,导电能力减弱,D错误;
故答案选C。
7.A
【分析】电解饱和食盐水:阳极电极式:2Cl--2e-=Cl2↑,阴极电极式:2H2O+2e-==2OH-+H2↑;
解析:A.电解是阴阳极,不是正负极,故A项错误;
B.电解饱和食盐水,阴极产物是氢气,故B项正确;
C.电解过程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C项正确;
D.电解饱和食盐水,阴极产物有氢氧化钠,故D项正确;
故答案为A。
8.C
解析:A.即使固体产物中无单质铁,Al,氧化铁的混合物中也会出现实验中的现象,,,加KSCN溶液后无明显变化,加入双氧水,被氧化为,,出现血红色,A项错误;
B.由于氯水过量,反应后有氯水剩余,加入淀粉KI溶液时,KI先与反应,和KI的反应不一定发生,溶液变蓝也无法证明氧化性,B项错误;
C.,,等量的,HCl分别与NaOH反应,,说明前者放出的热量少,说明弱酸的电离是吸热反应,,C项正确;
D.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由于溶液中有硫酸显酸性,在检验前,应先加入足量NaOH溶液,调节溶液显碱性,再加入新制悬浊液并煮沸,否则稀硫酸会和反应,试剂失效,D项错误;
答案选C。
9.D
解析:A.化学变化一定都伴随着能量变化,故A错误;
B.加入催化剂只能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故B错误;
C.ΔH单位kJ mol-1中的mol-1是指每摩尔反应,故C错误;
D.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可能是吸热反应也可能是放热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10.D
解析:A.未标注物质的聚集状态,A错误;
B.燃烧放热,,B错误;
C.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要求可燃物的化学计量系数为1,C错误;
D.碳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s)+O2(g) = CO2(g) -393.5 kJ/mol
故选D。
11.C
解析:A.暴晒在太阳光下的地膜塑料易变成碎片是塑料老化分解的原因,A错误;
B.在铁中添加一定量的镇改变了内部结构,使得制成的金属硬币不易被腐蚀,与电化学腐蚀无关,B错误;
C.铜、铝电线连接起来使用,接头在潮湿空气中形成原电池,铝线表面被氧化而不导电,出现断电现象,C正确;
D.汉白玉主要成分为碳酸钙,酸性的雨水能溶解碳酸钙,故建筑物纹理变得模糊,D错误;
故选C。
12.B
【分析】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是通过外加直流电源以及辅助阳极,被保护金属与电源的负极相连作为阴极,电子从电源负极流出,给被保护的金属补充大量的电子,使被保护金属整体处于电子过剩的状态,让被保护金属结构电位低于周围环境,从而使得金属腐蚀发生的电子迁移得到抑制,避免或减弱腐蚀的发生,阳极若是惰性电极,则是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在阳极失电子;据此解答。
解析:A.高硅铸铁为惰性辅助阳极,所以高硅铸铁不损耗,选项A正确;
B.通电后,惰性高硅铸铁作阳极,海水中的氯离子等在阳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流由电极正极经导线流向阳极,再从阴极流向负极即高硅铸铁,选项B错误;
C.在保护过程中要使被保护金属结构电位低于周围环境,则通入的保护电流应该根据环境条件变化进行调整,选项C正确;
D.被保护的钢制管桩作为阴极,从而使得金属腐蚀发生的电子迁移得到抑制,使钢制管桩表面腐蚀电流接近于零,避免或减弱电化学腐蚀的发生,选项D正确;
答案选B。
13.D
【分析】右侧双极膜中氢离子进入酸室,氢氧根离子右移在电极b上发生还原反应生成O2,所以b为阳极,左侧双极膜中氢氧根离子进入碱室,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根离子,氢离子左移在电极a上发生还原反应生成H2,所以a为阴极,以此解答。
解析:A.由图可知,CO通过左侧阴离子交换膜进入中间室内与Ca2+结合形成碳酸钙,CaCO3 在中间室形成,故A错误;
B.由图可知,右侧双极膜中氢离子进入酸室生成盐酸,左侧双极膜中氢离子左移在电极a上发生还原反应生成H2,故B错误;
C.碱室中二氧化碳和碱反应生成碳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通过左侧阴离子交换膜进入中间室内,与Ca2+结合形成碳酸钙,加入NaHCO3固体会消耗氢氧根不利于CO2的吸收,故C错误;
D.右侧双极膜中氢离子进入酸室,氢氧根离子右移在电极b上发生还原反应生成O2,所以b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4OH--4e=O2↑+2H2O,故D正确;
故选D。
14.D
【分析】该装置为电池装置,液态钠为活泼金属,根据原电池工作原理,液态钠电极为负极,镍电极为正极。
解析:A.金属钠为活泼金属,作负极,镍电极为正极,正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A错误;
B.根据反应机理可知,为该电池的催化剂,故B错误;
C.固体电解质还能防止钠直接与氧气反应,能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故C错误;
D.根据原理图可知,M电极的电极反应为,然后又发生2+O2=2Na2O2和2+ O2=2 ,总反应为2Na++O2+2e-=Na2O2,故D正确;
答案为D。
15.C
解析:X浸入Z的硝酸盐溶液中,有Z析出,说明X能置换出Z,故活泼性X>Z;根据原电池原理,金属活泼性强的容易失电子,在原电池中作负极,所以活泼性Y>X;故答案选C。
二、填空题
16. 负 正 A>B
解析:原电池中,一般活动性强的金属容易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为负极;活动性弱的金属为正极;
例如有两种金属A和B,用导线连接后插入到稀硫酸中,观察到A极溶解,说明A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为电源负极,B极上有气泡产生为电源正极,由原电池原理可知,金属活动性A大于B。
17.(1)
(2)3.6
解析:(1)铜电极与电源负极相连,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转化为,电极反应式为:;
(2)根据,知铜电极上生成即的同时生成,因此铜极区溶液质量增重,答案为:3.6。
18.(1) 第二周期第VA族 +3
(2)生物固氮(或闪电作用)
(3) 浓氢氧化钠 红
(4)氧化
(5)0.06
(6)2NO +10e- + 6H2O = N2↑ + 12OH-
解析:(1)N是7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二周期第VA族;设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x,x-2×2=-1,x=+3。
(2)自然界中固氮的途径主要为生物固氮或闪电作用;
(3)根据+OH-NH3↑+H2O,检验可以用浓氢氧化钠溶液,氨气是碱性气体,产生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4)硝化过程中,N元素化合价升高,含氮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5)与反应生成氮气,中N元素化合价由-3升高为0、中N元素化合价由+3降低为0,根据得失电子守恒,配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2↑+2H2O,生成1mol氮气转移3mol电子,当产生氮气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06。
(6)在中性介质中在阴极得电子生成氮气,阴极电极反应式2NO +10e- + 6H2O = N2↑ + 12OH-。
19. BC 负 还原 Cu2++ 2e-Cu 变小 还原 Cu2++2e-Cu CuCl2Cu+Cl2↑ 有红色物质生成 Cu-2e-Cu2+ 不变
【分析】装置A中没有外接电源,是原电池,锌是负极,铜是正极;装置B中有外接电源,是电解池,碳棒接电源的负极是阴极,Pt电极是阳极;装置C中有外接电源,是电解池,锌电极接电源的负极是阴极,铜电极是阳极;结合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分析解答。
解析:(1)B、C两个装置有外接电源,是电解池,A是原电池。
(2)Zn比较活泼,在原电池中作负极,Cu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Cu2+在正极得到电子变成Cu,电极反应为Cu2++2e-=Cu,Cu2+放电析出铜,则c(Cu2+)变小。
(3)B池中C棒接电源的负极,作阴极,阳离子在阴极放电,电极反应为Cu2++2e-=Cu,阳极是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则总反应为CuCl2Cu+Cl2↑。
(4)C池中Zn作阴极,Cu2+放电变为Cu,所以可以看到有红色物质生成,Cu作阳极,Cu是活泼金属材料,所以阳极是Cu放电,电极反应为Cu-2e-=Cu2+,阴极消耗Cu2+,阳极生成Cu2+,所以溶液中c(Cu2+)不变。
【点睛】注意掌握电解池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流程,即“二判二析一写”,二判:①判断阴阳极;②判断是电极材料放电还是溶液中的离子放电。二析:①分析溶液中离子的种类;②根据离子放电顺序,分析电极反应。一写:根据电极产物,写出电极反应式。
20.(1) ①③ C(s)+O2(g)=CO2(g)ΔH=—110.5kJ/mol
(2)167.2
(3) 16NA 1734
解析:(1)(a) ①中除水为液体,聚集状态标注为l外,其他物质都是溶液,聚集状态应标注为aq,故错误;③中碳酸钙的分解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H>0,故错误,其余热化学方程式均正确,故答案为:①③;
(b)由盖斯定律可知,④-⑤得到碳不完全燃烧的反应C(s)+O2(g)=CO(g),则△H=(—393.5 kJ/mol)—(—283kJ/mol)=-110.5kJ/mol,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s)+ O2(g)=CO2(g)ΔH=—110.5kJ/mol,故答案为:C(s)+ O2(g)=CO2(g)ΔH=—110.5kJ/mol;
(2)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的焓变△H=—(E逆—E正),所以E正=409.0kJ/mol—241.8 kJ/mol=167.2 kJ/mol,故答案为:167.2;
(3)将已知反应依次编号为①②,由盖斯定律可知,可得反应CH4(g)+2NO2(g)=N2(g)+CO2(g)+2H2O(g),则△H==—867kJ/mol,若标准状况下,44.8L甲烷完全反应,整个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总数为×8NA=16NA,放出的热量为 ×867 kJ/mol=1734kJ,故答案为:16NA;1734。
21.CH3OH(g)+O2(g)═CO2(g)+2H2O(l)△H2=-764.7kJ/mol; E1-E2 285.9 来源广、热值高、不污染环境
【分析】(1)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和盖斯定律计算得到所需热化学方程式;
(2)依据反应焓变△H=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分析;
(3)依据燃烧热的概念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结合热化学方程式分析计算;
(4)根据氢能源的优点和氢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最新动向即可作答。
解析:(1)①2H2(g)+O2(g)=2H2O(l) △H1=-571.8kJ· mol-1
②CH3OH(g)+O2(g)=CO2(g)+2H2(g) △H=-192.9 kJ· mol-1
由盖斯定律②+①得到甲醇蒸气完全燃烧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H3OH(g)+O2(g)═CO2(g)+2H2O(l)△H2=-764.7kJ/mol;
(2)反应②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依据图像分析,反应焓变△H=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H2=E1-E2;
(3)燃烧热的概念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根据2H2(g)+O2(g)═2H2O(l) △H1=-571.8kJ/mol可知2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571.8kJ,则1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285.9kJ,故氢气燃烧热为285.9kJ/mol;
(4)地球上水资源丰富,可以从水中提取氢气,说明资源广泛;依据燃烧热计算分析,氢气的燃烧值高;因为氢气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22.O2+2H2O+4e-=4OH- PbSO4+2e-=Pb+SO 12 当电解质溶液酸性较强时,铁轨发生析氢腐蚀,铁失电子;当电解质溶液呈弱酸性或中性时,铁轨发生吸氧腐蚀,铁失电子 正极 SO2+2H2O-2e-=SO+4H+
【分析】(1)①CH3OCH3碱性燃料电池中,加入CH3OCH3的电极是负极,即A极为负极,B极为正极,通入氧气得电子;
②乙装置为电解池,电解时D极与原电池的负极相连,D极作阴极,得电子;
③由CH3OCH3+16OH--12e-=2CO+11H2O进行计算;
(2)高铁铁轨锈蚀的原因是发生了析氢腐蚀或吸氧腐蚀。
(3)①由题意可知设计原电池的目的是用SO2和O2来制备硫酸,根据题图知B极生成硫酸,则通入的气体为SO2。
②B极通入SO2,发生氧化反应,SO2转化为SO。
解析:(1)①CH3OCH3碱性燃料电池中,加入CH3OCH3的电极是负极,即A极为负极,B极为正极,通入氧气得电子,因此B极的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答案为:O2+2H2O+4e-=4OH-;
②乙装置为电解池,电解时D极与原电池的负极相连,D极作阴极得电子,其电极反应式为:PbSO4+2e-=Pb+SO;答案为:PbSO4+2e-=Pb+SO;
③46g二甲醚为1mol,由CH3OCH3+16OH--12e-=2CO+11H2O可知电路中通过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2mol;答案为:12;
(2)高铁铁轨锈蚀的原因是发生了析氢腐蚀或吸氧腐蚀。答案为:当电解质溶液酸性较强时,铁轨发生析氢腐蚀,铁失电子;当电解质溶液呈弱酸性或中性时,铁轨发生吸氧腐蚀,铁失电子;
(3)①由题意可知设计原电池的目的是用SO2和O2来制备硫酸,根据题图知B极生成硫酸,则通入的气体为SO2,发生氧化反应,故B极为负极,A极为正极。答案为:正极;
②B极通入SO2,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SO2+H2O-2e-=SO+4H+。答案为:SO2+2H2O-2e-=SO+4H+。
23. Fe3++e-=Fe2+ FeCl3 阳 CH3OH CH3OH-6e-+8OH-=CO32-+6H2O 4Ag++2H2O4Ag+O2↑+4H+ 0.1mol·L-1 BD
解析:(1) ①反应Cu+2FeCl3=CuCl2+2FeCl2中,铜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Fe3+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原电池中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碳做正极,发生的还原反应为:Fe3++e-=Fe2+;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Fe3++e-=Fe2+。
②石墨是正极,正极极反应为:Fe3++e-=Fe2+,所以图中X溶液是FeCl3 溶液;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FeCl3 。
③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移向正极,石墨是正极,所以盐桥中的阳离子向X溶液方向移动;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阳。
(2) ①燃料电池中,投放燃料的电极是负极,投放氧化剂的电极是正极,原电池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氢氧根离子向负极移动,即向投放甲醇的电极移动;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CH3OH。
②该燃料电池中,甲醇失电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碳酸根离子和水,电极反应式为: CH3OH-6e-+8OH-=CO32-+6H2O;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H3OH-6e-+8OH-=CO32-+6H2O。
③电解硝酸银溶液时,银离子得电子生成银、水失电子生成氧气和氢离子,离子方程式为4Ag++2H2O4Ag+O2↑+4H+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4Ag++2H2O4Ag+O2↑+4H+。
④当乙池中B(Ag)极的质量增加5.40g 时,设氢离子浓度为xmol/L,4Ag++2H2O4Ag+O2↑+4H+,根据反应关系:4Ag---4H+,432:4=5.4:0.5x,计算得出: x=0.1,所以溶液的c(H+)=0.1mol·L-1;阴极上析出金属,则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金属元素处于H元素后,根据串联电池中转移电子数相等知,丙中析出金属元素需要的电子等于或小于乙池中转移电子数,据此确定含有的金属元素,析出5.40g 时转移电子是0.05mol;此时丙池某电极析出1.60g某金属,则丙中的某盐溶液可能是:
A、硫酸镁中镁元素处于H元素前,所以阴极上不析出金属单质,故错误;
B、电解硫酸铜溶液时,阴极上析出1.6g铜需要转移电子0.05mol,故正确;
C、NaCl中钠元素处于氢元素前,所以阴极上不析出金属单质,故错误;
D、电解硝酸银溶液时,阴极上析出1.6g 银需要转移电子0.0148mol<0.05mol,故正确;
因此,本题选:BD。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0.1mol·L-1;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