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11 08:43: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
三年级上第二单元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
活动主题:你好,秋天
活动背景: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秋天的美景”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四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秋天的情感。
活动目标:
1.通过开展“你好,秋天”系列综合实践活动,感受秋天的变化,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
2.培养学生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究大自然的愿望。
3.拓展阅读,激发阅读有关秋季的书,了解秋天的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活动内容:
打开秋天的大门,送来什么样的礼物,让我们见到了怎样的景象呢?通过“你好,秋天”系列综合实践活动,让孩子能在丰富的学习活动和生活实践中,建立起对秋天更真切更丰富的认知,从而体会秋天自然多姿多彩的美。本单元综合实践内容安排如下:
一、一叶知秋,寻找秋的足迹
1.利用合适的时间走出教室,到校园、生活区、公园、郊外等各处走一走,看一看,初步观察发现秋天的变化,寻找秋天的足迹,拥抱秋天的美丽。把自己的见闻通过多种形式记录下来。(可写、可画、可拍照、可带实物)
2.说说我的发现,秋天藏在哪里?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关注秋天的变化。
①秋天的气候 (天气变凉,衣着变化)
②秋天的植物 (叶片变化,果实成熟)
③秋天的动物 (大雁南飞,动物储粮)
④秋天的水果 (果实累累,水果飘香)
⑤秋天的节日 (中秋节、重阳节、国庆节)
二、灵动金秋,留下秋的印记
1.学习与探究:叶子的分类
学生准备好课前收集到的叶子。
①数一数,你共有多少叶子?
②按自己的方式分一分,这里面共有几种植物的叶?
边分边做好记录,并将结果放在展示卡纸上。
预设1:按形状分,有几种。
预设2:按大小分,有几种。
预设3:按颜色分,有几种。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独立动手分叶子。
生活动结束后,用实物投影分别展示学生的几种分类方法。
小结:你们观察的很仔细,分类方法也很多,有按形状分,大小分,颜色分等。
2.思考与讨论:叶子的种类
师:出示学生收集到的四片大小及颜色不同的同一种叶子, 让学生观察、汇报、讨论、交流辩论。
到底以什么标准分类,才能把同一种叶子分在一起呢?师生活动,引导学生发现给叶子分类的方法很多,只有按形状来分,才能把同一种叶子分在一起。
3.观察与体验:叶子的结构。
引导学生探究叶的结构,仔细观察,叶子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
①观察、汇报。小结:可见一片完整的叶子是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脉是叶片的一部分。
②了解叶的生命特征及生长过程:出示带有不同时期生长情况的叶子的枝条;观察同一根枝条上的叶子有什么不同,并做好记录。
发现一般叶片生长的过程叶芽、嫩叶、长大的叶、老叶、枯叶
出示一根枝条,生根据叶的大小,颜色的不同说出它们各是什么阶段的叶子。
小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研究、探索,我们知道叶是有生命的,他的一生经历了生长、发育、衰老、最后死亡,这就是一片叶的生长变化过程。
4.实践与创造:叶子的创新
这么漂亮的叶子,这么与众不同的叶子,有很多爱它的人们把它们变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①欣赏各种不同风格、形式新颖的叶贴画。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②组建小组,进行树叶画的创作。(教师要鼓励各组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和有号召力的口号,这样可以增加集体的凝聚力。)
三、诗人眼中的秋天
1.收集有关描写秋天的诗歌,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
活动过程:
一、活动内容及时间。
活动内容 活动时间 综合实践活动
一叶知秋,寻找秋的足迹 假期或者周末 1.寻找秋天的影子。2.从不同角度记录秋天的变化。
灵动金秋,留下秋的印记 每天课后半小时 1. 学习与探究:叶子的分类。2. 思考与讨论:叶子的种类 。 3. 观察与体验:叶子的结构。 4.实践与创造:叶子的创新。
诗人眼中的秋天 课下时间 1. 集有关描写秋天的诗歌,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
二、组织形式
1. 独立探究活动。独立探究活动指的是每个学生一个人单独地探究、解决所设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设计活动的具体目标,决定用什么方式完成活动,教师适当引导和组织,并适时的提供力所能极的帮助。
例如:一叶知秋,寻找秋的足迹。
2.小组合作活动。小组合作活动是我们最为常用的基本形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既需要学会独立的做事,也需要学会合作。每个组员都要主动承担一相对独立的学习任务,既各展所长,又密切配合,以支持组内活动的顺利开展。
例如:灵动金秋,留下秋的印记。
三、活动步骤
1.宣传动员,营造氛围。发出活动安排通知,引导学生有选择地自主落实活动内容。
2.按照活动安排,有序开展各项活动。
3.活动作品收集、展示、评选。
4.进行活动总结,表彰活动优秀作品。
活动评价:
一是学生互评。在阅读、讨论、情境表演中首先让学生互评,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的正确表达,评价不是批评,更多是的鼓励与建议。
二是教师评价。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关注到参与学习的每个孩子,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予以评价,表扬、建议和进一步的引导。
三是家长评价。加强家校联系,鼓励家长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中来,从孩子的习惯、表达、成长、变化等方面进行具体的评价,让孩子明确自己优秀及不足的地方,及时改进,不断进步成长。
试题延伸
1.用下面句子的开头,试着写一段话。
我喜欢秋天的颜色……
2.用下面开头,试着写一段话(至少两句)。
我喜欢秋天的田野
3.根据提示的内容,写一份通知。
金色的秋天多么迷人!蒲公英小学三年级组决定10月31日组织本年级的同学去郊外欣赏秋天,感受秋天。要求上午7时50分在学校操场集合,8时出发。请你替蒲公英小学三年级组写一份通知。
4.习作。
题目:美好的秋天
秋天五彩缤纷,秋天瓜果飘香,秋天清凉舒适……请你写一写你眼中的秋天。要求语句通顺,字迹工整,字数250左右。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我喜欢秋天的颜色,秋天的颜色是绚烂多彩的。秋天的颜色是红色的,是那苹果树枝头上的红彤彤的苹果;秋天的颜色是金色的,是那梨树上金灿灿的鸭梨,秋天的颜色是黄色的,是柿子树上黄灿灿的柿子。秋天的颜色真是美丽极了!
【详解】本题考查都与表达能力。
开头“我喜欢秋天的颜色”,跟着写出来为什么我喜欢秋天的颜色,并且秋天有哪些颜色即可。观察生活,秋天是果树收获的季节,各种果实的颜色便是秋天的颜色,这也正是我喜欢秋天的原因啊。可以写出苹果的红色,鸭梨的金色和柿子的黄色等。正确运用标点符号,语句通顺即可。
2.稻谷笑弯了腰;高粱羞红了脸;红彤彤的苹果压弯了枝头;粉嘟嘟的桃子挂满了枝头;黄澄澄的桔子露出了笑容。秋天的田野一片丰收的景象。
【详解】本题考查补充句子。句子开头交代了要写的场景——秋天的田野。接下来可以写秋天的田野有什么特点,我们都知道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因此可以写写田野丰收的景象。田野里可以有果树、有庄稼。写写这些事物成熟后的特点。
3.范文:
通知
三年级全体同学:
学校决定组织你们于10月31日去郊外欣赏秋天,感受秋天,要求上午7时50分在学校操场集合,8时出发,请同学们准时参加。
蒲公英小学
10月30日
【详解】本题考查常见应用文的写作。
首先要看清题目要求。接着在头脑里回顾一下通知的写作格式,然后从题目要求中找出通知的内容:蒲公英小学三年级组决定10月31日组织本年级的同学去郊外欣赏秋天,感受秋天。要求上午7时50分在学校操场集合,8时出发。
通知的格式,包括标题、称呼、正文、落款。
①标题:写在第一行正中。可只写“通知”二字,如果事情重要或紧急,也可写“重要通知”或“紧急通知”,以引起注意。有的在“通知”前面写上发通知的单位名称,还有的写上通知的主要内容。
②称呼:写被通知者的姓名或职称或单位名称。在第二行顶格写。(有时,因通知事项简短,内容单一,书写时略去称呼,直起正文。)
③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正文。正文因内容而异。开会的通知要写清开会的时间、地点、参加会议的对象以及开什么会。布置工作的通知,要写清所通知事件的目的、意义以及具体要求和作法。
④落款:分两行写在正文右下方,一行署名,一行写日期。
4. 美好的秋天
早晨,我正在窗边读书,一片可爱的叶子落到了我的书上,它告诉我:秋天到了!
确证生数信空节任里目细克群消什并需集况
秋天是快乐的。太阳暖暖的照着大地,孩子们欢蹦乱跳地在湖边嬉戏,在草地上打滚,在山坡上欢快地奔跑着。
确证生数信空节任里目细克群消什并需集况
秋天是凉爽的。秋天的雨赶走了夏天的炎热,给大地带来了凉爽,大人们欢呼着:“终于凉爽了,不用怕热了!”小孩子们说:“可以尽情地到野外玩耍了!”
确证生数信空节任里目细克群消什并需集况
秋天又是丰收的好时机。大人们带着孩子来到田野里,红红的苹果笑红了脸、香甜的梨子挂满了枝头、金黄的稻子笑弯了腰……真是叫人目不暇接呀!
确证生数信空节任里目细克群消什并需集况
秋天,带给了大地无穷的魅力,我喜欢秋天!
【详解】考查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这是一篇写景的作文,写景作文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特点。第一要抓时序的特点。第二要抓场所的特点。第三要抓景色的特点。
其次动静结合,写好景物特点。
再次以情观景,借景抒情。结构完整,表达出真情实感。语言表达要准确、生动,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
习作思路:
开头:开门见山。
正文:写清楚景物的美,这部分还需要学生结合细节描写具体交代其特点,然后结合修辞,让内容变得更生动、形象。
结尾:总结式或抒情式扣题,照应主旨。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