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有理数的乘法

文档属性

名称 1.4.1有理数的乘法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08-09-27 13:5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4.1有理数的乘法(3)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感知引入了负数后,以前学过的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仍然适用.2、熟练运用运算律简便计算.
数学思考 明确运算律在有理数范围内的适用性.运用运算律进行有理数的计算.
解决问题 能在实际生活中自觉应用所学运算律计算.
情感态度 通过师生活动,学生自主探究、小组交流合作,提高学习兴趣,充分参与数学活动.
重点 通过特例感知运算律的普遍适用性,并能主动运用运算律计算.
难点 熟练运用运算律简便计算.
教学方法 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 教学用具 学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和情景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出示学习目标.能熟练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并能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运算.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训练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与他人沟通、交往能力.活动一:温故知新(一)问题: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如何表述?2、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的一般步骤是什么?(二)计算与思考:第一组(1) (2)(3)思考:上面每小组分别体现了什么运算律?第二组思考:(1)第一组式子中数的范围是________;(2)第二组式子中数的范围是________;(3)比较第一组和第二组中的算式,可以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指导学生默读学生自读.学生回顾展现,组内交流.教师评价,组间评价.学生计算、对比、思考、发现、归纳,得到小学学过的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在有理数范围内仍然适用. 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目标任务.进一步熟悉乘法法则及乘法运算步骤.通过对比计算,降低理解难度,强调数据取值范围的变化,更容易得出结论.
活动二:探究归纳(一)探究、归纳表达三种运算律:1、乘法交换律  ab=ba.2、乘法结合律(ab)c=a(bc).3、分配律 (b+c)=ab+ac.(文字表述略)(二)完成例4:例4 用两种方法计算.思考:比较例4的两种解法,回答下列问题:1、它们在运算顺序上有什么区别?2、其中用到了什么运算律?3、哪种解法的运算量小?比较结论:使用运算律可以减小运算量.(三)总结运算律:加法和乘法共有五种运算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 小组讨论,分组展示.小组评价,教师指导,实现由学生自己的语言到准确规范的数学语言再到符号语言的转化.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参与,小组汇报结论.教师展示(花型)结构图 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语言表达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渗透分类思想.使学生深入体会运用乘法分配律能使运算简便,同时渗透比较的数学思想.形成知识体系,丰富学生的知识框架.
活动三:拓展延伸用简便方法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展台展示学生作业,注意对(2)题中符号的强调. 通过这两个例子说明运算律可以扩展使用.同时突出符号的变化.
活动四:过关斩将当堂测试:1、错题医院:看谁做的又快又好: 学生观察、分析、检验、计算.学生独立完成,个人展示,教师巡回观察,发现问题,积极评价. 使学生明确使用分配律时应注意:①要用括号外的数去乘括号内的每一个数;②注意符号的变化(包括数的符号和运算符号).巩固所学运算律,并能熟练运用.
活动五:回归生活出示情境:金乡实验中学七年级某班图书角原来有60本课外书,在一次课外活动中,李华同学送还了这些书的,刘可同学送还了这些书的,王丽同学又借走了这些书的,现在该班图书角现存的课外书是多了还是少了?多了或少了几本? 教师出示情境,学生思考完成.学生所列算式可能有所不同,评价时正确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 回归生活,使学生领会学习数学的真正意义,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之中.
活动六:颗粒归仓要求:1、每位同学先在小组内谈谈自己的收获与感悟.2、小组发言人向其他小组展示组内交流的成果. 学生组内展示,小组交流,教师注意从知识与能力获得,过程的体验,方法的形成,情感的陶冶与态度的养成等方面引导学生摘取硕果. 让学生体验收获的喜悦,提高学习兴趣,坚定学习信心,对数学、对生活持积极的态度.
济宁市优质课参评教案
1.4.1有理数的乘法(3)
汶上县南旺二中 韩道航
二○○八年九月
活动七:作业设置书面作业  必做题:P38  7(1),(2),(3).选做题:实践作业  跟父母去超市购物,尝试口算所购商品的总价钱,看怎样算的又快又准. 学生抄记,教师可提示选做题中的技巧. 分层训练,强化数学与生活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