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教学测评月考(三)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教学测评月考(三)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2-10 20:20: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昆明市呈贡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教学测评月考(三)
生物学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细胞生活的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是人体进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B.汗腺导管内的汗液、消化道内的消化液都不属于内环境
C.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无机盐等
D.内环境的稳态就是内环境的三种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2.下列关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脑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B.小脑能够协调运动和控制生物节律等
C.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
D.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和呼吸调节中枢
3.如图1是用电流表研究神经纤维及突触上兴奋产生及传导的示意图,其中ab =bd。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刺激b点,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表发生方向相同的两次偏转
B.刺激b点,a点、d点同时兴奋,电流表发生方向相反的两次偏转
C.刺激b点,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表发生方向相反的两次偏转
D.刺激b点,a点、d点同时兴奋,电流表发生方向相同的两次偏转
4.下列关于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特定的细胞或组织,然后与受体分子特异性结合
B.研磨胰腺无法直接提取到胰岛素是因为胰岛素含量太少
C.在机体内,不同激素的调节互不干扰、独立进行
D.激素具有高效性,可以为细胞提供充足的能量供应
5.某同学从温暖的教室里走到寒冷的室外,机体经过一系列调节达到相对稳定状态。在此状态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皮肤血管收缩,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B.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多,细胞代谢速率加快
C.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将信号传给下丘脑
D.机体的调节过程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
6.免疫细胞是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属于抗原呈递细胞
B.免疫活性物质并非都由免疫细胞产生
C.各种免疫细胞来源相同,但其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不同
D.抗原呈递细胞、B细胞和T细胞是第三道防线特有的细胞
7.下列关于免疫失调疾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B.免疫系统“敌我不分”引起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
C.类风湿关节炎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均为自身免疫病
D.HIV主要攻击细胞毒性T细胞导致免疫功能严重缺陷
8.生长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等多种生理功能。下列与生长素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促进根、茎两种器官生长时,茎是对生长素更敏感的器官
B.幼芽、幼叶和休眠中的种子都能产生大量的生长素
C.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不需要ATP水解提供能量
D.植物茎尖的细胞可利用色氨酸合成生长素
9.下列有关种群及其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座山上的所有麻雀是一个种群
B.年龄大小、随机分布等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
C.种群出生率升高,种群密度不一定增大
D.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
10.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标记重捕法主要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B.如果标记物不牢固而导致标记物脱落,则估算数据要比实际数据小
C.样方法更适合用于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
D.人为选择农田中某种昆虫卯密度较大的地点取样,会使调查结果偏大
11.在某农田中,第一次捕获田鼠52只,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田鼠35只,其中无标记的21只。估算该农田中田鼠的数量是( )
A.130只 B.14只 C.31只 D.87只
12.无公害蔬菜的培育过程中,当预测到昆虫种群密度增加时,可以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雄性个体进而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采取这种措施依据的原理是( )
A.改变害虫的年龄结构 B.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C.提高害虫的死亡率 D.改变害虫的性别比例
13. 2016年上海市常住人口为2415. 27万人,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的人数相比,共增加113. 3552万人,增长4.92%。平均每年增加628141人,年平均增长率为2. 45%。全市常住人口中,外省市来沪常住人口为981. 65万人。如图2是该市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上海人口数量迅速增长的原因之一是出生率升高和死亡率降低
B.迁入率和迁出率也是影响上海市人口数量变化的重要因素
C.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可以预测上海市的年龄结构.
D.调查上海市的年龄结构可以一定程度上预测未来该市的人口数量变化趋势
14.自然种群有数量特征、空间特征和遗传特征3个基本特征。下列现象不属于种群数量特征的是( )
A.第七次人口普查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
B.某农田中,每平方米约有2株狗尾巴草
C.最新数据显示,广东省有四个城市性别比超过1 10
D.在某树林中,喜鹊三五成群随机分布在各个角落
15.如图3表示用样方法进行相关调查,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关键是取样的方法
B.图甲表示一个样方中某种植物的分布状况,则计数值应为1 1
C.通过图乙可知调查某地区的物种数样方越大越好
D.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时样方的大小与所调查植物的植株大小有关
16.为研究云南蒙自坝区湿地某越冬水鸟数量变化,某科研团队从2006~ 2014年每年的1月至2月,对长桥海、大屯海和三角海3个地区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4所示。已知2008~ 2012年,云南遭遇多年旱灾,自2000年以来,三角海周围的大量水田改种蔬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调查长桥海地区该种越冬水鸟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
B.三角海越冬水鸟密度的变化和人类的活动相关
C.影响这三个地区越冬水鸟种群密度的最主要因素是迁入率和迁出率
D.大屯海的越冬水鸟密度较低,可能和水鸟的食物稀少有关
17.安哥拉兔被引进到某孤岛上,种群呈“S”形曲线增长,数年后稳定在100万只左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安哥拉兔种群数量的变化与环境条件有关,与迁入率和迁出率无关
B.安哥拉兔种群在达到环境容纳量之前,种群增长速率不变
C.安哥拉兔的食物总量不变,种类发生变化,不会影响种群的数量
D.安哥拉兔的数目稳定后,环境发生变化会导致种群数目减少
18.在“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需要用血细胞计数板对细胞进行计数,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血细胞计数板可以用于调查酵母菌、病毒、细菌等生物的种群密度
B.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
C.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重新在培养液中取样
D.为防止酵母菌死亡,制好装片后,应立即用显微镜进行观察、计数
19.下列关于种群的“J”形增长、“S”形增长及种群数量的波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J”形曲线是发生在自然界中最为普遍的种群增长模式
B.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主要因素是环境容纳量
C.不同种生物种群的K值各不相同,但同种生物种群的K值固定不变
D.人们在进行狩猎或海洋捕捞作业时,应使种群数量剩余在K/2左右
20.下列关于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及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林下光照较弱会使所有林下植物的种群数量下降
B.林冠层的郁闭度越大,林下植物获得的光照强度越大
C.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往往是综合性的
D.防治害虫最好的时期是在害虫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
21.科研人员取10个相同的装有100mL培养溶液的锥形瓶,每瓶中加入5片浮萍,其中5
瓶每7天统计瓶中的浮萍数量,领悟5瓶每7天统计数目后更换一次培养液。所有培养瓶均在有人工光源的摇床内培养,实验结果如图5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这10个锥形瓶中的浮萍数挝都不会无限增大
B.未更换培养液组在35天达到K值并一直保持不变
C.利用摇床培养可以使浮萍更好的利用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
D.每周更换培养液组种群数量的增长flll线与“J”形曲线不同
22.科学家研究了某种群数量与种群瞬时增长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虫如图6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该种群的瞬时增长量大于0时,其种群数量将增加
B.种群瞬时增长量最大时种群数量达到K/2
C.据图可知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100万个
D.该种群数量超过K值后,种内竞争最剧烈
23.下列有关密度制约因素和非密度制约因素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S”形增长的种群,在增长过程中受密度制约因素影响逐渐变小
B.气温降低导致某种昆虫大量死亡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C.使用杀虫剂使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D.“J”形增长的种群,在增长过程巾存在密度制约因素
24.科学家研究某区域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得到该种群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如图7所示。在不考虑迁入、迁出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时刻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分别是增长型和衰退型
B.田鼠种群数量在b-c时期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
C.从图中可知0-d时期田鼠种群数量出现了周期性波动
D.d点时该种群的数量达到最低,种群增长曲线符合
25.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当种群长久处于不利条件下,种群数量会持续性的或急剧的下降
B.种群内常因争夺食物而形成竞争关系,不利于种群的发展
C.群落的垂直结构包括空间结构和水平结构
D.一般情况下,群落中的物种组成是固定不变的
26.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生态位宽度是指被一个生物所利用的各种不同资源的总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同一生态系统的同一营养级的不同种群的生态位不完全相同
B.各物种生态位的分化有利于群落稳定性与多样性的维持
C.生态位宽度大的种群遇到外来物种入侵时,一般不易被淘汰
D.如果两个物种的生态位是完全分开的,这两个物种可能是捕食关系
27.科学家通过研究种间捕食关系,构建了捕食者——猎物模型,如图8所示(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模型属于数学模型
B.猎物种群数量超过N2则引起捕食者种群数量增加
C.猎物种群数量为Ni时捕食者种群数量达到最小值
D.利用模型能解释猎物的种群数量能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
28.边缘效应是沿着生态系统边缘产生的有差异的环境条件,将大面积的生态系统切割成小块,增加了边缘栖息地的数量,从而导致边缘效应,如捕食者和寄生虫在生态系统的边缘更加活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与森林内部相比,边缘地区物种丰富度更高
B.在边缘栖息地生存的生物的生存环境更好
C.森林的边缘效应会改变生物的种间关系
D.在森林内部繁盛的物种可能在森林边缘难以生存
29.长白山北坡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岳桦林和高山林和高山冻原。针阔叶混交林中的乔木层有红松、红皮云杉、白桦等多种植物,在林冠策层生活着小杜鹃、大杜鹃、黑枕黄鹂等鸟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林冠层中存在小杜鹃、大杜鹃等一些鸟类的食物
B.针阔叶混交林中的红松和红皮云杉间存在种内竞争关系
C.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不同的森林类型是群落的水平结构
D.植物的垂直分层能够提高光能利用率
30.在某山区坡地生态环境受破坏后,当地采取了相关措施进行治理。陡坡在封山育林后的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和灌木三个阶段,如图9表示其典型物种①②③的种群密度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调查山脚下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寓度常用取样器取样法采集
B.该山坡在c时刻物种①消失被物种③取代,说明群落发生了初生演替
C.在b时期,物种①②③呈垂直分布
D.物种②和物种③的种问关系是竞争
31.下列有关群落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均具有垂直分层现象,以提高光的利用率
B.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C.水平结构上种群的分布与土壤湿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有关
D.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
32.科技人员选取某地同一自然条件下三处不同类型的茶园,进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如图10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纯茶园中物种丰寓度变化较小,说明纯茶园中的物种种类没有变化
B.杉茶间作园和梨茶间作园的物种丰富度较高,说明各种生物的种群密度较大
C.杉茶间作园和梨茶间作园的物种丰富度最高的时间不同
D.人类生产活动对茶园里的物种数目的变化影响较小
33.在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植某种农作物(甲)可导致害虫A的爆发,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种植乙后导致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了
B.种植乙后群落的空间结构基本不变
C.农作物甲和乙是互利共生关系
D.单独种植农作物甲会导致害虫A呈“J”形增长
34.如图11表示一片草原上的兔子和狼达到相对稳定状态后一段时间内相对数量变化的趋势,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乙分别表示兔子和狼的数量变化
B.兔子的K值为a点对应的数值
C.d点甲种群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
D.环境条件的改变会影响狼的K值
35.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干预对群落的演替总是不利的
B.若时间允许,弃耕的农田总会形成森林
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D.自然条件下,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
36.如图12是“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装置利用了土壤小动物趋湿、趋暗、避高温的特点
B.甲装置的试管中一般需要加入无水乙醇
C.吸虫器放置纱布的目的上防止将小动物吸走
D.乙装置用于采集体型较小的小动物
37.如图13表示的是不同群落中生物种群的数量变化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可表示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的种间关系
B.图乙可表示草原上猎豹和梅花鹿的种间关系
C.图丙中的三个种群一定构成一条食物链
D.图甲和图乙可以表示同一种种间关系
38.下列不属于荒漠生物群落的特征的是( )
A.仙人掌叶呈针状,气孔在夜晚开放
B.动物表皮外有角质鳞片、减少水分蒸发
C.爬行动物以尿素的形式排泄含氮废物
D.某些植株矮小但根系发达
39.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各种类型的自然群落在陆地上的分布是有规律的
B.在草原上,各种耐寒的旱生一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
C.群蒋是一定时空条件下不同物种的天然群聚
D.森林中阳生植物多居上层,能吸收比较强的阳光
40.研究者调查了大别山不同海找的9个马尾忪林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结果如图14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大别山的全部马尾松可称为一个种群
B.大别山不同海拔马尾松林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同
C.A~I群落发育阶段不同,马尾松林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
D.群落物种多样性在群落发育的中期最高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41.(10分)图15为血糖调节的模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血糖调节属于神经一体液调节,其中血糖浓度升高引起的神经调节的反射弧为 ,血糖浓度升高后该反射弧的效应是 。
(2)图中甲是 ,它在人体中的作用是 。
(3)丙、丁分别为 ,二者在调节血糖的过程中起____作用。
(4)乙是 在升高血糖的过程中甲除了调节乙的分泌,还能调节 的分泌。
42.(10分)回答下列有关种群数量特征的问题:
(1)种群密度是种群 的数量特征,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有 。
(2)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会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原理是 。
(3)年龄结构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包括 三种类型,年龄结构通过影响 进而影响种群密度。
(4)估算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有 。(回答至少两种)
43.(10分)种群“J”形增长的数学方程式模型:Nt=Noλt,λ为某时段结束时种群数量为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如图16为某种群数量变化的三种数学模型。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AC段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 ,种群数量最多的点是 。
(2)图乙中的曲线表示种群数量呈____形增长,增长率与A的关系是 。
(3)图丙中的曲线t2时刻的含义是 。
44.(10分)图17表示甲、乙两种群落在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群落的演替类型分别是 ,
判断依据是 。
(2)若甲、乙两个群落都能发展到森林阶段,则 需要的时间更短,原因是 。
(3)在乙的演替过程中 时刻可能出现了人为干预,说明 。
昆明市呈贡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教学测评月考(三)
生物学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C A A D B D B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D C D D A A B D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C B B A D C D B B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C C A B D B D C B C
【解析】
3.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正确。
4.研磨胰腺无法直接提取到胰岛素是因为胰腺中含有蛋白酶将胰岛素分解,B错误。在机体内,往往多种激素共同参与调节同一生理功能,各种激素彼此关联,相互影响,C错误。激素具有高效性,不能为细胞提供能量,D错误。
6.抗原呈递细胞中的巨噬细胞既参与第三道防线也参与第二道防线,D错误。
11.标记重捕法计算种群密度的公式为(第一次捕获标记数×第二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中标记数,(52×35)÷(35-21)=130只,A正确。
13.出生率和死亡率可以影响种群密度,无法预测年龄组成,C错误。
14.喜鹊在树林中的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D错误。
15.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关键是随机取样,A错误。图甲表示一个样方中某种植物的分布状况,则计数值应为8,B错误。通过图乙可知调查该地区的物种数样方面积取S1最合理,C错误。
16.长桥海地区该水鸟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不适宜用样方法,适宜采用标记重捕法,A错误。
17.该岛屿为孤岛,一般不会涉及迁入和迁出,A正确。种群呈“S”形曲线增长,种群在达到环境容纳量之前,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B错误。食物的种类发生变化,可能会影响安哥拉兔的生长,进一步影响种群的数量,C错误。安哥拉兔的数目稳定后,环境发生变化会可能导致种群数目或增加、或减少、或不变,D错误。
18.利用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计数法,而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用该方法计数,A错误。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稀释培养液重新计数,C错误。制好装片后,应稍待片刻,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用显微镜进行观察、计数,D错误。
21.由于培养瓶中空间和营养是有限的,存在环境阻力,这10个锥形瓶中的浮萍数量都不会无限增大,A正确。未更换培养液组在35天达到K值,长时间不更换培养液会导致营养物质缺乏,最终浮萍的数量会下降,B错误。利用摇床培养可以增大浮萍与营养物质的接触的机会,利于培养液中营养物质的利用,C正确。由于培养瓶中空间和营养是有限的,存在环境阻力,每周更换培养液组的浮萍种群不呈“J”形增长,D正确。
22.图中种群数量为80万个时种群的瞬时增长率为0,此时达到K值,B正确、C错误。
24.a、b时刻该种群的年龄组成都是增长型,A错误。据图分析可知,在b~c时期R值先大于1再小于1,说明田鼠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B正确。在O~d范围内,只能体现出一个变化过程,没有呈现出周期性波动,C错误。c~d时期R值一直小于1,说明种群数量一直在减少,因此田鼠种群数量最小的点为d点,种群增长曲线不符合“S”形,D错误。
25.种群内常因争夺食物而形成竞争关系,在竞争中选择下来的优势个体容易生存并将其有利基因遗传给子代,因此对种群的生存有利,B错误。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错误。一般情况下,群落中的物种组成不是固定不变的,D错误。
26.同一生态系统的处于同一营养级的不同生物之中,有的仅仅处于一个营养级,有的处于多个营养级,那么处于营养级多的个体生态位会更大,因此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生态位可能不完全相同,A正确。各物种生态位的分化有利于生物对资源的利用,有利于群落稳定性与多样性的维持,B正确。生态位宽度大的种群,占用的资源种类多,生存环境改变后一般不易被淘汰,C正确。如果两个物种的生态位是完全分开的,两个物种可能没有种间关系,D错误。
28.森林边缘地区的与内部环境条件不同,可能森林内部的一些物种无法边远地区生存,所以边缘地区的物种丰富度可能较低,A错误、D正确。在边缘地区生存的生物更容易受到捕食者和寄生虫的攻击,生存环境较差,B错误。森林的边缘效应不会改变生物的种间关系,C错误。
36.甲装置的试管中加入70%的酒精溶液,B错误。
37.图甲、乙都表示竞争,A、B错误,D正确。图丙的三个种群可能是三个动物种群,而食物链中必须有生产者,C错误。
38.荒漠生态系统的爬行动物以固态尿酸盐的形式排泄含氮废物,C错误。
39.在草原上,各种耐寒的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B错误。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41.(除特殊标注外,每空1分,共10分)
(1)下丘脑血糖浓度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神经中枢)→传出神经→胰岛B细胞(2分)使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多
(2)下丘脑 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等,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2分)
(3)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顺序不可调) 拮抗(或相反的)
(4)肾上腺素和糖皮质激素 甲状腺激素
42.(除特殊标注外,每空1分,共10分)
(1)最基本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2分)
(2)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导致害虫的性别比例失调,从而降低出生率,导致该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2分)
(3)增长型、衰退型和稳定型(2分) 出生率和死亡率
(4)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或黑光灯诱捕法、抽样检测法,2分)
43.(每空2分,共10分)
(1)先增加后减少 B (2)J 增长率=λ-1 (3)种群数量达到K值
44.(除特殊标注外,每空1分,共10分)
(1)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顺序不可调,2分) 甲群落演替起点的物种多样性为零,因此应属于初生演替;乙群落起始物种多样性不为零,故应属于次生演替(合理即可,2分)
(2)乙 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土壤条件,乙群落起始时即具备了该条件,而甲群落要达到该条件需要漫长的时间(2分)
(3)C 人类活动会影响演替的速度和方向(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