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二轮 微专题 中国古代对外交流交往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二轮 微专题 中国古代对外交流交往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2-11 13:01: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对外交往交流》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及涉及编目
课程标准: 1.中国古代处理对外关系的体制 2.了解不同时代、不同类型商路的开辟 3.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涉及编目: 《中外历史纲要上》1-15课 选择性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 选择性必修二:第三单元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 选择性必修三:第四单元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朝贡贸易的特点、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 (二)教学难点 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特点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探究法,讲授法。以学生课堂为主题,以练习带动理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预习与课堂导入 布置学生完成学案的课前基础知识梳理,并在课堂简单进行梳理,教师提问除表格上已有内容是否还有补充 使学生理通五本书中关于这个专题的内容,为深入探究专题奠定基础。
一.中国古代对外关系体制:朝贡体制 1.根据示意图,梳理朝贡体制的概念 通过材料分析,引导学生概括朝贡体制的特征,并与西方殖民体系对比,进一步分析朝贡体制的优越性 学生完成随堂练习,引导学生对习题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出朝贡体制的影响 习题: 培养学生解读和分析材料的能力,使学生形成对朝贡体制的特征的理解,并能通过中西对比,理解中华文化的优秀所在。 以题带知识点,通过学生不同角度对材料的分析解读,探究试题的延伸性和多种可能。
二.中国古代对外交往通道:丝绸之路 1.通过图片,梳理丝绸之路的概念和路线范围 通过开放性试题,从地图中解读对外交往交流信息,突破重点问题: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原因 学生完成随堂练习,引导学生分析试题,梳理丝绸之路带来的积极影响 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形成学生对丝绸之路的时空认知。培养学生提取地图信息的能力
三.总结: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特点 1.引导学生根据前面两个子目的内容,概括总结出中国古代对外交流交往的特点(如可以从朝贡体制的特点得出中国古代对外交流交往以和平为主) 2.综合运用: 引导学生对分散的知识进行有效整合,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并能运用知识点解决综合问题
教学反思
本课为二轮复习微专题,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由于学生未能对五本书的内容比较熟悉,所以在知识梳理中学生会出现遗漏的现象,而基础知识的不牢固会影响接下来的探究效果。 因为课件是二轮复习微专题,所以着重在两个重点问题的探究上,内容不能涉及全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