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备课】人教版八上物理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名师备课】人教版八上物理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5-05-04 20:09: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学设计
江苏丰县初级中学 刘庆贺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2.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2.通过学习控制噪声的办法,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通过调查,访问网站,查阅资料等多种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2.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教学内容由“噪声的来源”“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声”三部分内容组成。本节的物理知识不多,教学主要从环境保护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让学生经历探究防止噪声各项措施的过程,了解防止噪声的思路,知道防止噪声的途径,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意识,联系实际,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重点:噪声的等级和危害、怎样减弱噪声,联系实际,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难点: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三、教学策略
本节设计从物理学的角度说明了乐音与噪声的区别,又从与生活联系更密切的环保角度对噪声做了说明,实际教学中不要纠缠于有关概念的辨析上。在本节的教学形式上,可以采用学生分组讨论的形式,也可通过社区调查,使学生对噪声污染有切身的体会。同时还要对如何防治噪声的途径有所了解,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通过学习,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意识。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闹钟、纸盒、耳罩、泡沫塑料、示波器、铁钉、玻璃。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5分钟)
先请学生利用乐器演奏一段乐曲。
教师再演示:用铁钉刮玻璃,听听产生的声音。
对比两段声音,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指出:前者称为乐音,优美动听,使人心情愉快。后者称为噪声,刺耳难听,令人心烦意乱。那么,噪声是怎样产生的?它对人有没有危害?怎样才能有效地防止这些声音的产生或者削弱它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题《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聆听,回答:前者是优美的声音使人心情愉快,后者刺耳难听令人心烦意乱。
创设真实的情景引出物理问题,体现从生活到物理的课程理念。激起学习的兴趣。
新课教学(30分钟)
一、噪声的来源
据报道:家住北京昌平区的史某觉得院子里跳广场舞的音乐声过大,他竟拿出家中双筒猎枪朝天鸣枪,并将自己饲养的三只藏獒放出来冲进人群。跳广场舞扰民,“闹”出一名私藏枪支的涉嫌犯罪分子,这对公共安全的建设还是有贡献的。广场舞的音乐为什么有人会不喜欢?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噪声的来源”,分组讨论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用什么实验可以验证你的说法?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
3.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4.你能举出生活中噪声的实例吗?
归纳总结:
问题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这个理论可从下面的演示实验得到证实。
教师演示:观察噪声的波形。
利用示波器观察铁钉刮玻璃时产生的噪声的波形(图1甲),并与音叉声音的波形(图1乙)做比较。
图1
实验结果:铁钉刮玻璃时产生的噪声的波形没有规则,是杂乱无章的,音叉声音的波形有规则。
问题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例如:优美动听的音乐有时也会变为噪声。
问题3:城市噪声的来源是非常多的。
(1)交通运输噪声:各种交通工具的喇叭声、汽笛声、刹车声等。
(2)工业噪声:纺织厂、印刷厂、机械车间的噪声。
(3)施工噪声:筑路、盖楼、打桩等。
(4)社会生活噪声:家庭噪声、娱乐场所、商店、集贸市场里的喧哗声。
问题4:(1)自习课上,教室里很安静,学习用具掉到地上发出的声音。老师讲课时,学生在下面的讲话声。上课时,外面的鞭炮声。
(2)来自建筑工地上搅拌机的隆隆声。
(3)放学路上各种车辆的喇叭声、小商贩的叫卖声。
(4)生活区里人们的吵、闹、哭、笑声,邻居电视机过大的声音,家里电冰箱起动时的声音。
?
?
?
?
?
?
学生阅读并思考。
?
?
?
?
?
?
?
?
?
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并分组讨论,然后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补充讲解。
?
?
?
?
学生仔细观察并交流讨论,噪声与乐音的波形有何不同之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从环保角度让学生认识噪声。
?
?
?
?
?
?
?
?
?
?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
?
?
?
?
?
?
?
?
?
二、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
《北京晚报》曾报道:
采石场机器轰鸣? 养殖场牲畜“发疯”
房山一农民承包了村里的十几亩荒山并办起了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第二年,村里的养殖场边上又建起了一座石子厂。石子厂每天机器日夜轰鸣,噪声不断,结果养殖场内的牲畜出现各种异常情况:有的不进食;有的无睡眠;还有的牲畜到处乱窜,相互哄挤,造成部分小鸡骨折,许多小猪被踩死。眼看着损失与日俱增,养殖场主急在心头,一怒之下将石子厂告上了法院。
《生活时报》也有报道:
致人死命的慢性毒药
研究表明:噪声不仅对人的听力造成影响和损伤,而且也会对人的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造成不良影响。科学家最近研究证实,长期居住在噪音较大的环境下的人易患高血压,所以专家称噪音为“致人死命的慢性毒药”。
指出声音有强有弱,声音的强弱通常以分贝(decibel,符号是dB)为单位来表示。请同学们观看“一些声强的分贝数和人们相应的感觉”录像,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是____dB;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为____dB;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的声强为____dB;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的声强为____dB以上;能引起双耳失去听力的声强为____dB。
2.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____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____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____dB。
3.噪声的危害表现在哪些方面?
(1)心理影响:使人烦躁、精力不集中,妨碍睡眠和休息。
(2)生理影响:使人耳聋、头痛、消化不良、视觉模糊等,严重的神志不清、休克或死亡。
(3)高强度的噪声能够损坏建筑物。喷气式飞机产生的噪声能够将附近建筑物的窗户玻璃震碎,噪声导致工作设备“疲劳”以至断裂等。
?
?
?
?
学生观看、聆听。
?
?
?
?
?
?
?
?
?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
1.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是0dB;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为30~40dB;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的声强为70dB;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的声强为90dB以上;能引起双耳失去听力的声强为150dB。
2.为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保证学习和工作,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
?
?
?
?
?
有趣的实例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
?
?
?
?
?
?
?
?
?
?
?
?
增强对噪声等级的认识。
三、匀速直线运动
噪声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控制噪声十分重要。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控制噪声”,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的三个阶段是什么?
2.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是什么?
3.请同学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证实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
4.课本几幅图中控制噪声的措施分别属于哪一种?
总结:
问题1: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有这样三个阶段:(1)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2)空气等介质的传播;(3)鼓膜的振动。
问题2: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1)防止噪声产生(在声源处减弱);(2)阻断它的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防止它进入人耳(在人耳处减弱)。
问题3: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实验,实验可用闹钟作声源。
(1)将正在发声的闹钟用泡沫塑料垫起(在发声处减弱噪声)。
(2)将正在发声的闹钟置于空纸盒中(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用棉花塞住耳朵(在人耳处减弱)。
问题4:摩托车的消声器采用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穿越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采用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采用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课后作业:
1.调查一下校园里或者你家周围有什么样的噪声,应该采取什么控制措施?在活动课上和班里的同学进行交流,看看谁的调查更细,采取的措施更好。
2.过节燃放烟花爆竹是我国的传统。近年来,许多大城市采取了一些禁止性的办法。从环境保护以及喜庆的角度,发表你对此事的看法,并且根据所学的知识,提出更合理的建议。
?
?
?
?
学生阅读、思考并回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学习控制噪声的办法,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
?
?
?
?
?
?
?
?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课堂小结(5分钟)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或与同学们进行交流,老师恰当总结。
梳理本节课知识内容,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与老师同学交流,最后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点。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记忆。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同步试题
江苏省丰县初级中学 徐钦连
一、选择题
1.下面关于乐音和噪声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乐音悦耳动听,给人以享受;噪声使人烦躁不安,有害于健康
B.乐音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噪声是机器发出的声音
C.乐音的振动遵循一定的规律;噪声的振动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
D.乐音有时可能是噪声
答案:B
解析:乐器在不按要求弹奏时,发出的声音可能成为噪声。优美的乐曲如果妨碍他人时,也是噪声。
2.下列声音属于噪声的是(  )
A.足球比赛时球迷震耳欲聋的呐喊助威声
B.交响乐团演奏时的锣鼓声
C.工人师傅在一台有毛病的柴油机旁仔细听它发出的声音
D.上课时小林和同桌轻声细语的交谈声
答案:D
解析:选项A中球迷的呐喊助威声虽然震耳欲聋,但这时既不妨碍比赛,又没有干扰别人,还鼓舞了运动员的士气,是那种场合的需要,故不是噪声;选项B中交响乐队演奏时的锣鼓声是演奏时的需要,所以也不是噪声;选项C中是工人师傅通过机器的发声情况判断故障的部位及原因,故不属于噪声;选项D中,小林和同桌交谈,干扰了其他同学听讲或学习,妨碍了他人,故属于噪声。
3.为了减弱噪声,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A.将噪声大的机器换成噪声小的机器
B.在马路旁或住宅间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
C.在耳孔中塞上一小团棉花
D.关闭所有声源
答案:D
解析:A、B、C项分别是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噪声。D项是不可能做到的。
4.一位同学晚上在家里看电视,为了不影响家人休息,他应采用下列哪种方法(  )
A.用棉被把电视机捂住
B.把音量开关关上,不让电视机发出声音
C.插上耳机,自己用耳机听
D.让家人把耳朵塞住
答案:C
解析:用棉被把电视机捂住、把音量开关关上,不让电视机发出声音、让家人把耳朵塞住,都是不切实际的做法。
5.用洗衣机洗衣服时,衣服没有放好就会引起洗衣机振动发出噪声,这时控制噪声应采取的切实可行的方法是(  )
A.从声源处减弱,将衣服放平
B.关上房门和窗户,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C.戴上耳塞,在人耳处减弱
D.将洗衣机用厚棉被包起来,既在声源处又在传播过程中使噪声减弱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洗衣机的噪声是因衣服没有放好造成的,所以要从声源处去减弱,将衣服放平,使洗衣机声音减小,不必从传播途径中或人耳处减弱。
6.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的主要项目之一,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
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
B.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
C.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
D.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指标
答案:D
解析:减弱噪声有三个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而D项中说的是减少汽车尾气对大气污染的措施,容易出现的错误是把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相混淆。
7.为了减少高速行驶的车辆产生的噪声对高速公路两侧单位、居民的干扰,常在高速公路的两侧架设具有一定高度的屏障。这种有效、可行的防止噪声的措施属于(  )
A.堵塞感受噪声的器官????
B.阻隔噪声传播的途径
C.控制产生噪声的声源? ???
D.防止噪声产生回声
答案:B
解析:高速公路的两侧架设具有一定高度的屏障,使高速行驶的车辆产生的噪声反射回来,从而减少对高速公路两侧单位、居民的干扰,这属于阻隔噪声传播的途径。
8.噪声对人的危害非常大,怎样减弱噪声,保护环境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下列哪种方法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具
B.戴上防噪声耳塞
C.道路两旁植树造林
D.公路两旁建隔音墙
答案:A
解析:摩托车的发动机工作时会发出噪声,给它安装消声器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噪声,这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戴上防噪声耳塞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道路两旁植树造林,利用树叶、花草的空隙吸收一部分噪声,这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公路两旁建隔音墙,让噪声反射回去,减弱对公路附近居民的噪声干扰,这也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9.为了减少教室周围环境的噪声对上课学生的干扰,在下列措施中,有效、合理和可行的是(  )
A.老师讲话的声音大一些????????
B.学校为每个学生免费佩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
C.在教室的周围植树或建隔声板??
D.在教室里多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答案:C
解析:老师讲话的声音大一些,无法减少教室周围环境的噪声;学生佩戴防噪声的耳罩,虽然听不到噪声,但也听不到老师讲课;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只能监测噪声的强弱,无法减弱噪声;在教室的周围植树或建隔声板,能够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0.图1中,施工人员正在为紧邻居民区的轻轨轨道安装全封闭的隔音屏,尽量将列车产生的噪声降低到最低限度。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是(  )
图1
A.防止噪声产生
B.阻断噪声的传播
C.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D.采用了上述三种方法
答案:B
解析:题目中的噪声源是列车及列车行驶时产生的声音,安装隔音屏只能减弱噪声向外传播,无法防止噪声的产生。同时总还有一些噪声穿过隔音屏传向居民区,所以这项措施只能减弱噪声,无法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11.噪声污染已经成为危害人们生活的三大污染之一。控制噪声污染应从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和防止噪声进入人耳三个方面着手,下列事例中属于阻断噪声传播的是(  )
图2
答案:B
解析:图片中的A和C都是不让噪声源振动,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方法控制噪声。B采用双层窗使飞机产生的噪声不能进入居民家中,属于阻断噪声传播。D中戴耳罩能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12.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寂。究其原因,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
B.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C.可能是大雪蓬松而多孔,对噪声有很好的吸收作用
D.可能是大雪过后气温较低,噪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变慢
答案:C
解析:大雪过后覆盖在地面上的积雪蓬松而多孔,相当于吸音材料,对噪声有很好的吸收作用。
二、填空题
13.在汽车排气管上加消音器是在__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在道路旁种植树木是在______________减弱噪声,戴上耳塞是在__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
答案:声源  传播过程中  人耳
解析:在汽车排气管上加消音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道路旁种植树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戴上耳塞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14.观察图3中甲、乙、丙三幅防止噪声污染的图片,其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_____图,属于阻断噪声传播的是_____图,属于防止噪声进入人耳的是_____图。
答案:乙  丙  甲
解析:仔细观察图片,都属于防止噪声污染的图片,结合减弱噪声的三个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处减弱、在耳朵处减弱。容易判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乙图,属于阻断噪声传播的是丙图,属于防止噪声进入人耳的是甲图。
15.在体育馆的顶上和四周有用吸音材料制成的特殊形状的结构,这些结构_________________,具有_____________作用。
答案:凹凸不平  吸音
解析:在体育馆的顶上和四周有用吸音材料制成的特殊形状的结构,这些结构凹凸不平,具有吸音作用。
16.小华在家里修理厨房里的桌子时,不停地有敲击物体的声音发出,为了使隔壁的小明学习时避免干扰,小华采取了三种方案:①在被敲的地方垫一块抹布;②把房间、厨房门窗关严;③嘱咐小明暂时用耳机塞住耳朵。上述三种方案中,第一种是在_________处减弱噪声;第二种是在_________中减弱;第三种是在_________处减弱噪声。
答案:声源  传播过程  人耳
解析:减弱噪声的基本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声源处采用的措施一般属“消声”,如①;在传播过程中设置障碍属“隔声”,如②;在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用吸音材料阻挡的属“吸声”,如③。
三、解答题
17.小汉同学为了研究一组材料的隔音性能(材料为:泡沫塑料板、玻璃、木板、硬纸板)设计并做了一个实验,他把这些材料做成盒子,先把闹钟放入一只烧杯中,然后从听到最响的声音位置开始,慢慢远离声源,测得听不到指针走动声音时的距离。比较各种情况下这段距离的大小就可以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
进行实验收集到的数据为:
材料
听不到闹钟指针走动声音时的实际距离
泡沫塑料板
0.3
玻璃
0.6
木板
0.4
硬纸板
0.5
按隔音效果好坏依次排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好的隔音材料的共同特点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泡沫塑料、木板、硬纸板、玻璃  松软有孔。
解析:听不到闹钟指针走动的声音时的实际距离越小,标明材料的隔声性能越好。从上面的表格看出,材料的隔音效果好坏依次为:泡沫塑料、木板、硬纸板、玻璃。再联想上述材料的光滑程度和硬度,不难得出好的隔音材料的共同特点之一是松软有孔。
18.工厂计划为某高噪声车间的工人们制作消音耳罩,请你设计一下材料的选择:
(1)外罩起反射声音的作用,选用哪种材料好?(  )
A.软橡胶  B.泡沫塑料  C.硬塑料  D.硬纸板
(2)填料要能吸收声音,选用哪种材料好?(  )
A.碎钢块  B.硬纸片  C.泡沫塑料  D.木屑
(3)“衬里”紧挨耳朵要求触感舒适,选用哪种材料好?(  )
A.纸  B.皮革  C.木板  D.绒布
答案:(1)C  (2)C  (3)D
解析:(1)中反射声音较好的材料应选质地较硬且平滑的材料,硬塑料为首选;(2)中对声音吸收性良好的应选取质地软,且有疏松微孔的材料,例如泡沫或蜂窝状的材料,由于填料要求越轻越好,因此选泡沫塑料;(3)中从肌肤的舒适角度应选取柔软、光滑的绒布。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并回答问题。
城市噪声来源有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和生活环境噪声。控制措施有将噪声严重的工厂迁出市区;对噪声大的机器安装消音器并限制使用,未安装消音设备的机车不得驶入市区;在市内规划的安静小区,不安装高音喇叭,车辆尽量少鸣喇叭等;积极搞好城市绿化植树,宜用多孔建筑材料;加强隔音,例如城市高架快速干道系统──上海市内环线上,采用质量轻、强度高、隔音性能好且耐腐蚀的先进建材──聚碳酸酯板作为隔音材料,能尽可能降低高架干道上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污染(图4)。此外,在市区有关地段如闹市区等处设立噪声监测及分贝数显示装置,以加强对噪声的控制(图5)。同时加强每个公民控制噪声的环保意识,不制造噪声并增强自我健康保护。
(1)噪声是指发声体做________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城市噪声的来源有哪些?假如你是一位城市建设的规划者,你将采取怎样的措施减弱噪声给人们带来的危害?(举出两例)
答案:无规则  将噪声严重的工厂迁出市区;对噪声大的机器安装消音器并限制使用,未安装消音设备的机车不得驶入市区;不安装高音喇叭,车辆尽量少鸣喇叭等;搞好城市绿化植树,用多孔建筑材料;加强隔音;教育公民不制造噪声等。
解析:(1)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或杂乱无章的)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2)由上文可知,城市噪声来源有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和生活环境噪声。减弱噪声的措施有:将噪声严重的工厂迁出市区;对噪声大的机器安装消音器并限制使用,未安装消音设备的机车不得驶入市区;不安装高音喇叭,车辆尽量少鸣喇叭等;搞好城市绿化植树,用多孔建筑材料;加强隔音;教育公民不制造噪声等。
20.在声源周围安装吸声材料是控制噪声的常用方法之一。在海绵和泡沫塑料这两种材料中,谁的吸声效果更好呢?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回答这一问题。
要求:(1)写出实验中用到的主要器材。
(2)简述实验过程。
(3)为了得到准确、可靠的结论,应控制哪些因素相同,比较什么现象就能得出结论。
答案:(1)器材:声源(如音乐卡片等)、海绵、泡沫塑料、细线或胶带纸。
(2)实验过程:打开音乐卡片,分别用海绵和泡沫塑料包裹该收音机,比较两种情况下听到声音响度的区别。
(3)应控制相同的因素:两种材料的厚度,包裹音乐卡片的方式,音乐卡片的音量(响度),听者到音乐卡片的距离等应保持相同。听到的声音越小,表明所用材料的吸声效果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