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期末复习含答案
人教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一、选择题。(16题)
1、下列各组混合气体中,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CH4和O2 B.H2和CO C.CO2和CH4 D.CO2和O2
2、下列熄灭蜡烛的方法,其对应原理错误的是( )
A.扇灭——隔绝氧气 B.剪掉灯芯——隔离可燃物
C.湿抹布盖灭——隔绝氧气 D.水浇灭——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3、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B.发现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
C.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
D.高层住宅发生火灾时,如果有电梯,则迅速使用电梯逃生
4、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说法错误的是( )
A.扑灭图书、档案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
B.水可以灭火是因为水可以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炒菜的油锅着火可以用锅盖盖灭,其原理是隔绝氧气
D.将木柴架空燃烧更旺是因为增大了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
5、煤、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化石燃料。下列关于化石燃料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混合物
B.煤的主要成分是碳,燃烧时会放出热量
C.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
D.煤、石油、天然气是可再生能源
6、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
A.氢能 B.太阳能 C.生物质能 D.石油
7、某气体可能含有H2、CO、CH4中的一种或两种。在空气中点燃该气体,用干燥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干燥玻璃片上有水雾,用另一个蘸有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石灰水边浑浊。根据上述实验判断,该气体成分不可能是( )
A.CO B.H2和CO C.CH4 D.H2和CH4
8、实验桌上因打翻酒精灯而着火时, 最简单最好的扑灭方法是( )
A.用手扑灭 B.用湿布盖灭
C.赶紧逃跑 D.拨打电话119
9、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金属元素:Ca Cu Cl B.氧化物:HgO KMnO4 NO2
C.化石燃料:煤 石油 天然气 D.混合物:水银 空气 蒸馏水
10、面粉加工厂、加油站、煤矿矿井等场所都需要张贴的标志是( )
A. B. C. D.
11、“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生活”的主题旨在倡导节约能源和利用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措施:
①少用煤作燃料;
②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
③废旧电池回收再利用;
④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
⑤焚烧废旧塑料可解决“白色污染”中符合该主题的有效措施是( )
A.①②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如图所示是一种在阳光下能不断摇摆的塑料小花,花盆表面的太阳能电板在光照下,产生电流驱动电动机,使小花左右摆动。下列有关该小花摆动过程中能量转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叶片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B.电动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C.太阳能电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D.小花将动能转化为化学能
13、下列是探究灭火原理的四个实验,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Ⅰ中蜡烛熄灭,实验Ⅱ中蜡烛不熄灭,说明隔绝空气可以灭火
B.实验Ⅲ中蜡烛熄灭,因为稀盐酸与小苏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隔绝了空气
C.实验Ⅳ中蜡烛想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支持燃烧
D.通过上述实验能得出,灭火原理包括隔绝氧气、降低温度、隔离可燃物
14、火灾救援离不开化学知识,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在大火蔓延路线前清理出一片隔离带,大火会逐渐熄灭。该灭火方法的原埋是( )
A.隔绝氧气 B.隔离可燃物
C.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D.以上都有
15、实验室用高锰钾制取氧气,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可以用同一套气体发生装置 B.可以用同一种气体收集方法
C.属于同种基本反应类型 D.反应条件相同
16、为探究燃烧的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白磷是可燃物,红磷不是可燃物
B.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
C.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未达到它的着火点
D.实验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及隔绝氧气
二、填空题。
17、燃烧的条件:
(1)定义:燃烧是指可燃物与__________发生的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的剧烈的__________。
(2)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三个条件必须____________满足,缺一不可 。
18、三大化石燃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不可再生能源。
(1)煤:煤被称为___________,是古代植物的遗体经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而形成的,主要含有___________元素。
(2)石油被称为___________,是古代动植物的遗体经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而形成的,主要含有___________元素。
(3)天然气: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俗称沼气;②物理性质:甲烷是一种_____色、_____味的气体,_____溶于水;③化学性质:甲烷易燃烧,产生_____色火焰,放出热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可燃物燃烧条件的验证实验如图所示。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请你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三个实验中,白磷会燃烧的是 (选填序号)
(2)通过A、C实验对比,证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20、甲烷是优质气体燃料,用途广泛。
(1)炒菜时,观察到厨房里天然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大量炭黑时,应当将天然气灶的进风口调 (填“大”或“小”)。
(2)为及时发现天然气泄漏,常在天然气中加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乙硫醇(C2H5SH),乙硫醇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C2H5SH+9O2===4CO2+6H2O+2X,则X的化学式为 。若在厨房中闻到乙硫醇的难闻气味,表明厨房的天然气可能已泄漏,下列应急措施可行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关闭气源阀门 B.轻轻打开门窗通风
C.打开抽油烟机排气 D.在厨房内使用手机拨打火警电话“119”
(3)在加热条件下,甲烷与氧化铜发生反应,生成铜、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中表现出还原性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21、中国古代很多发明创造与化学有关。
(1)豆腐是由两千多年前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的。在制作豆腐块的过程中涉及豆腐与水分离的环节,该分离操作的名称是________。
(2)黑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爆炸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是________。
(3)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青铜雁鱼灯造型优美,设计精妙。雁鱼灯出土时表面某些部分存在绿色锈蚀,它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其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雁鱼灯的灯罩可自由开合,将灯罩合住即可将其熄灭,其原理是__________ 。
22、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方法:
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23、电影《流浪地球》中,人类靠点燃氧气与氢气的混合气体的方法产生大量的能量,能量所带来的冲击波成功地把地球推离危险轨道。小金想探究“氢气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他了解到可燃性气体都有爆炸极限,低于爆炸下限时不爆炸也不燃烧,高于爆炸上限时不会爆炸会燃烧。他在老师指导下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步骤1:利用实验室制取氢气的类似装置,如图8甲,用矿泉水瓶收集体积分数分别是5%~100%的氢气若干瓶。
步骤2:将瓶子倒扣后打开瓶盖,架在火柴梗上,如图乙,用另一根火柴点燃氢气,实验现象如下表:
H2体积分数/% 5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点燃时的现象 不燃不爆 弱爆炸 强爆炸 强爆炸 强爆炸 强爆炸 强爆炸 弱爆炸 安静燃烧 安静燃烧 安静燃烧
(1)步骤1中收集一瓶体积分数为50%的氢气的方法是 。
(2)根据实验现象,氢气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是 。
(3)小金觉得上述结论的范围还可以更加精确,下一步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分别进行“燃烧条件”和“氧气性质”的探究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 40 ℃)。请回答下列问题:
内容步骤 【实验 1】燃烧条件 【实验 2】氧气性质
1 烧杯中盛有 80℃的热水,分别在燃烧匙和烧杯中导管口放置一小块白磷,塞紧瓶塞 烧杯中盛有 Ca(OH)2 溶液,燃烧匙中放入木炭,点燃木炭后,迅速将燃烧匙伸入瓶中,塞紧瓶塞
2 推入 H2O2 溶液 推入 H2O2 溶液
(1)H2O2 与 MnO2 接触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MnO2 起________作用。
(2)实验 1 中,推入 H2O2 溶液,燃烧匙和水中的白磷均不燃烧,原因分别是_____ ;。打开止水夹,推入 H2O2溶液,观察到烧杯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
(3)实验 2 中,打开止水夹,推入 H2O2 溶液,观察到木炭燃烧得更剧烈,由此得出氧气的性质是__________。
四、计算题。
25、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新型催化剂,将CO2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这不仅可以缓解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还将成为理想的能源补充形式。
(1)若CO2转化为CH3OH的化学方程式是:CO2+3H2CH3OH+X,则生成物X的化学式 ;
(2)根据上述信息,请计算生成96g CH3OH时,消耗CO2的质量为多少?
2023—2024学年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期末复习含答案
人教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一、选择题。(16题)
1、下列各组混合气体中,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CH4和O2 B.H2和CO C.CO2和CH4 D.CO2和O2
【答案】A
2、下列熄灭蜡烛的方法,其对应原理错误的是( )
A.扇灭——隔绝氧气 B.剪掉灯芯——隔离可燃物
C.湿抹布盖灭——隔绝氧气 D.水浇灭——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答案】A
3、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B.发现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
C.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
D.高层住宅发生火灾时,如果有电梯,则迅速使用电梯逃生
【答案】D
4、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说法错误的是( )
A.扑灭图书、档案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
B.水可以灭火是因为水可以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炒菜的油锅着火可以用锅盖盖灭,其原理是隔绝氧气
D.将木柴架空燃烧更旺是因为增大了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
【答案】B
5、煤、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化石燃料。下列关于化石燃料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混合物
B.煤的主要成分是碳,燃烧时会放出热量
C.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
D.煤、石油、天然气是可再生能源
【答案】D
6、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
A.氢能 B.太阳能 C.生物质能 D.石油
【答案】D
7、某气体可能含有H2、CO、CH4中的一种或两种。在空气中点燃该气体,用干燥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干燥玻璃片上有水雾,用另一个蘸有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石灰水边浑浊。根据上述实验判断,该气体成分不可能是( )
A.CO B.H2和CO C.CH4 D.H2和CH4
【答案】A
8、实验桌上因打翻酒精灯而着火时, 最简单最好的扑灭方法是( )
A.用手扑灭 B.用湿布盖灭
C.赶紧逃跑 D.拨打电话119
【答案】B
9、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金属元素:Ca Cu Cl B.氧化物:HgO KMnO4 NO2
C.化石燃料:煤 石油 天然气 D.混合物:水银 空气 蒸馏水
【答案】C
10、面粉加工厂、加油站、煤矿矿井等场所都需要张贴的标志是( )
A. B. C. D.
【答案】C
11、“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生活”的主题旨在倡导节约能源和利用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措施:
①少用煤作燃料;
②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
③废旧电池回收再利用;
④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
⑤焚烧废旧塑料可解决“白色污染”中符合该主题的有效措施是( )
A.①②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12、如图所示是一种在阳光下能不断摇摆的塑料小花,花盆表面的太阳能电板在光照下,产生电流驱动电动机,使小花左右摆动。下列有关该小花摆动过程中能量转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叶片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B.电动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C.太阳能电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D.小花将动能转化为化学能
【答案】C
13、下列是探究灭火原理的四个实验,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Ⅰ中蜡烛熄灭,实验Ⅱ中蜡烛不熄灭,说明隔绝空气可以灭火
B.实验Ⅲ中蜡烛熄灭,因为稀盐酸与小苏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隔绝了空气
C.实验Ⅳ中蜡烛想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支持燃烧
D.通过上述实验能得出,灭火原理包括隔绝氧气、降低温度、隔离可燃物
【答案】D
14、火灾救援离不开化学知识,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在大火蔓延路线前清理出一片隔离带,大火会逐渐熄灭。该灭火方法的原埋是( )
A.隔绝氧气 B.隔离可燃物
C.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D.以上都有
【答案】B
15、实验室用高锰钾制取氧气,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可以用同一套气体发生装置 B.可以用同一种气体收集方法
C.属于同种基本反应类型 D.反应条件相同
【答案】B
16、为探究燃烧的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白磷是可燃物,红磷不是可燃物
B.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
C.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未达到它的着火点
D.实验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及隔绝氧气
【答案】A
二、填空题。
17、燃烧的条件:
(1)定义:燃烧是指可燃物与__________发生的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的剧烈的__________。
(2)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三个条件必须____________满足,缺一不可 。
【答案】(1) 氧气##O2 发光 放热 氧化反应
(2) 可燃物 氧气(或空气)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同时
18、三大化石燃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不可再生能源。
(1)煤:煤被称为___________,是古代植物的遗体经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而形成的,主要含有___________元素。
(2)石油被称为___________,是古代动植物的遗体经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而形成的,主要含有___________元素。
(3)天然气: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俗称沼气;②物理性质:甲烷是一种_____色、_____味的气体,_____溶于水;③化学性质:甲烷易燃烧,产生_____色火焰,放出热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煤、石油、天燃气
(1)工业的粮食 碳
(2)工业的血液 碳、氢
(3)无 无 极难 蓝 CH4+2O2 CO2+2H2O
19、可燃物燃烧条件的验证实验如图所示。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请你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三个实验中,白磷会燃烧的是 (选填序号)
(2)通过A、C实验对比,证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答案】(1)C; (2)温度达到着火点。
20、甲烷是优质气体燃料,用途广泛。
(1)炒菜时,观察到厨房里天然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大量炭黑时,应当将天然气灶的进风口调 (填“大”或“小”)。
(2)为及时发现天然气泄漏,常在天然气中加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乙硫醇(C2H5SH),乙硫醇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C2H5SH+9O2===4CO2+6H2O+2X,则X的化学式为 。若在厨房中闻到乙硫醇的难闻气味,表明厨房的天然气可能已泄漏,下列应急措施可行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关闭气源阀门 B.轻轻打开门窗通风
C.打开抽油烟机排气 D.在厨房内使用手机拨打火警电话“119”
(3)在加热条件下,甲烷与氧化铜发生反应,生成铜、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中表现出还原性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答案】(1)大; (2)SO2;AB;
(3)CH4+4CuO===4Cu+2H2O+CO2;CH4。
21、中国古代很多发明创造与化学有关。
(1)豆腐是由两千多年前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的。在制作豆腐块的过程中涉及豆腐与水分离的环节,该分离操作的名称是________。
(2)黑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爆炸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是________。
(3)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青铜雁鱼灯造型优美,设计精妙。雁鱼灯出土时表面某些部分存在绿色锈蚀,它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其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雁鱼灯的灯罩可自由开合,将灯罩合住即可将其熄灭,其原理是__________ 。
【答案】(1)过滤 (2)N2 (3) +2 隔绝氧气(隔绝空气)
22、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方法:
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 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三、实验题。
23、电影《流浪地球》中,人类靠点燃氧气与氢气的混合气体的方法产生大量的能量,能量所带来的冲击波成功地把地球推离危险轨道。小金想探究“氢气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他了解到可燃性气体都有爆炸极限,低于爆炸下限时不爆炸也不燃烧,高于爆炸上限时不会爆炸会燃烧。他在老师指导下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步骤1:利用实验室制取氢气的类似装置,如图8甲,用矿泉水瓶收集体积分数分别是5%~100%的氢气若干瓶。
步骤2:将瓶子倒扣后打开瓶盖,架在火柴梗上,如图乙,用另一根火柴点燃氢气,实验现象如下表:
H2体积分数/% 5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点燃时的现象 不燃不爆 弱爆炸 强爆炸 强爆炸 强爆炸 强爆炸 强爆炸 弱爆炸 安静燃烧 安静燃烧 安静燃烧
(1)步骤1中收集一瓶体积分数为50%的氢气的方法是 。
(2)根据实验现象,氢气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是 。
(3)小金觉得上述结论的范围还可以更加精确,下一步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向瓶内先装一半水,然后用排水法收集氢气
(2)10%~70%
(3)取氢气体积分数在5%~10%、70%~80%区间,以1%为梯度做点燃实验,观察是否发生爆炸
24、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分别进行“燃烧条件”和“氧气性质”的探究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 40 ℃)。请回答下列问题:
内容步骤 【实验 1】燃烧条件 【实验 2】氧气性质
1 烧杯中盛有 80℃的热水,分别在燃烧匙和烧杯中导管口放置一小块白磷,塞紧瓶塞 烧杯中盛有 Ca(OH)2 溶液,燃烧匙中放入木炭,点燃木炭后,迅速将燃烧匙伸入瓶中,塞紧瓶塞
2 推入 H2O2 溶液 推入 H2O2 溶液
(1)H2O2 与 MnO2 接触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MnO2 起________作用。
(2)实验 1 中,推入 H2O2 溶液,燃烧匙和水中的白磷均不燃烧,原因分别是_____ ;。打开止水夹,推入 H2O2溶液,观察到烧杯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
(3)实验 2 中,打开止水夹,推入 H2O2 溶液,观察到木炭燃烧得更剧烈,由此得出氧气的性质是__________。
【答案】(1) 2H2O22H2O+O2↑ 催化
(2) 燃烧匙中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未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烧杯中白磷未燃烧是因为没有与O2接触 导管口有气泡冒出,白磷燃烧
(3) 具有助燃性
四、计算题。
25、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新型催化剂,将CO2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这不仅可以缓解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还将成为理想的能源补充形式。
(1)若CO2转化为CH3OH的化学方程式是:CO2+3H2CH3OH+X,则生成物X的化学式 ;
(2)根据上述信息,请计算生成96g CH3OH时,消耗CO2的质量为多少?
【详解】(1)H2O。
(2)设消耗CO2的质量为x。
CO2+3H2CH3OH+H2O
44 32
x 96g
x=132g
答:消耗CO2的质量为132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