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参考学案(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参考学案(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5-04 07:23:19

文档简介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一、知识点拨(一)知识网络 ( http: / / www.21cnjy.com )(二)历史解析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它成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出发点。这一政策以保障本国领土主权完整、维护国际的持久和平与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政策为基本原则。新中国建立之初,两大阵营处于对立和激烈斗争 ( http: / / www.21cnjy.com )状态,再加上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外交孤立的政策,所以使得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表现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随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中国的外交政策逐渐走向成熟。教材中对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过程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较为详细的介绍,其意义则在于:首先,它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为打开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其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张国家不分大小、社会制度异同,一律平等,和平共处。这使它成为国际关系的普遍准则。二、学习自评(一)知识掌握1.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外交政策表现为( )①另起炉灶 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③一边倒 ④一条线,一大片 A. ①②③④ B. ①② C. ②③④ D. ①②③2.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A.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B.提出反对霸权主义的主张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3.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亚非国际会议C.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 D.第六届联合国大会(二)能力提高1.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这是为了( )A.团结世界各国人民B.使新中国在维护独立自主的斗争中不至于处于孤立地位C.为我国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D.开拓外交新局面2.新中国成立初期,展开外交活动的首要目标是( )A.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 B.提高国际地位C.同社会主义国家建交 D.制定外交原则3.下列关于日内瓦会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B.就政治解决朝鲜问题达成协议C.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D.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三)延伸拓展1.新中国建立初期,面临的国际环境不包括( )A.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严重削弱 B.帝国主义东方战线被冲破C.社会主义形成世界体系   D.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彻底崩溃2.新中国建立初期外交方面的大事,按其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应是( )①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②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 ③参加万隆会议 ④确定实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③① C. ④①②③ D. ①④②③3.下列不属于我国20世纪50年代在外交方面取得的成就是(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C.实行“无敌国外交”  D.参加万隆会议(四)模拟练习1.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外交工作的重点是( )A.大力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 B.坚定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C.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D.重视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关系2.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哪次双边谈判中 ( )A.中印谈判 B.中苏谈判 C.中美谈判 D.中缅谈判3.亚非会议能够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求同存异”方针的推动B.会议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C.亚非国家无矛盾和分歧D.亚非各国有团结、反帝反殖的共同愿望4.新中国建立之初,实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外交方针的目的是( )①取缔帝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 ②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③急于和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④突破帝国主义的孤立政策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④ D. ①②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 ( http: / / www.21cnjy.com )弱,不论其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的自主权是必经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该受到其他国家干涉。材料二 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 ( http: / / www.21cnjy.com ),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第3集请回答:(1)材料二中的“这些原则”是指什么?“这些原则”是在什么情况下、由谁提出的? (2)根据材料一、二,列出这些原则的具体内容。 (3)这些原则在国际事务中有何意义? 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为保全俄国水师在中国北方海 ( http: / / www.21cnjy.com )岸得有足为可恃之地,大清国大皇帝云将旅顺口、大连湾暨附近水面租与俄国……在俄国所租之地以及附近海面,所有调度水陆各军,并治理地方大吏,全归俄官……──中俄《旅大租地条约》(1893年3月)材料二 缔约国双方同意一俟……不迟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一九五二年末,苏联军队即自共同使用的旅顺口海军根据地撤退,并将该地区的设备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现时大连所有财产,凡为苏联方面临时代管或苏联方面租用者,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收。──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1950年2月)请回答:(1)根据以上材料,说明中国从清末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国际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清政府与新中国外交政策有何差异?
三、能力拓展
(一)学法指导
“问题解决”学习法
“问题解决”学习法的核心就是面对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创设较好的问题情景,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相应的指示。
在本课中,学生首先要清楚建国初期我们面临什么 ( http: / / www.21cnjy.com )样的外交环境: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立;帝国主义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方面对中国进行封锁;旧中国有着百年屈辱的外交史。针对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呢?在以下解决问题过程中,可以逐渐认识到:为结束中国屈辱的外交,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消除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使自己不处于孤立地位,新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参加了日内瓦国际会议,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通过以上努力,最终打破了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孤立政策,与众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二)例题解析
“求同存异”原则体现了我国政府在处理对外关系时( )
A.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来决定亲疏、好恶
B.不以国家利益的冲突与否来决定亲疏、好恶
C.应放弃与他国相互冲突的观点,求得一致的意见
D.应放弃与他国相互冲突的利益,在妥协的基础上求得一致利益
解析:本题答案为A。和平共 ( http: / / www.21cnjy.com )处五项原则的重要基础是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来决定亲疏、好恶。这样就能够与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等不同国家建立良好的关系,一方面为中国在现代世界中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另一方面也为中国的长远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三)学习拓展
如何分析新旧中国奉行不同外交政策的原因
首先对新旧中国外交政策进行简单的比较,然后寻找出不同外交政策的原因。
新旧中国面临帝国主义不希 ( http: / / www.21cnjy.com )望中国富强这一共同的国际环境,但却奉行不同的外交政策: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而旧中国有的只是屈辱的外交,甚至可以说是没有自己的外交。原因何在呢?
一是社会制度不同。新中国获得独立,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而旧中国却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是领导力量不同。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群 ( http: / / www.21cnjy.com )众意志,有执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础;而旧中国,无论清政府还是后来的资产阶级,都软弱、妥协,脱离人民群众,无法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三是整个社会主义力量发展状态不同。
四、相关信息
(一)历史资料
为促进亚非国家团结与合作,我国积极支持 ( http: / / www.21cnjy.com )并参加了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这是战后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办,而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周总理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挫败了美国破坏和分裂会议的图谋,推动会议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达成了著名的万隆十项原则,为加强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亚非会议以后,我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 ( http: / / www.21cnjy.com )则的基础上同亚非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进一步发展,又有一些亚非国家同我国建交。与此同时,我国为恢复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的合法席位开展了坚持不懈的斗争,揭露了美国把约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新中国排斥在国际社会之外的无理行径,为后来最终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准备了条件。
──引自唐家璇:《新中国外交的光辉历程》
(二)新苗论坛
周总理的人格魅力
周恩来是20世纪中国的伟人之一,也是世界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民敬仰的杰出政治家。他以超凡的人格魅力、出众的智慧、博大的胸怀以及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将中国带出孤立状态,并使之大踏步走向世界舞台。
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可谓是周恩来外 ( http: / / www.21cnjy.com )交生涯的重要一页,当时中国在世界舞台充当的是“配角”,其他国家对中国也知之甚少。就是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下,周恩来以其非凡的个人魅力和远见卓识,在会内积极发言,与他国外交官员广泛交流意见,在会外广交朋友,变“配角”为“主角”,让世界第一次从真正意义上认识了中国,同时认识到中国也有自己的出色外交家。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他阐述了中国外交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审时度势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得到亚非各国的赞成和拥护。而1972年2月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可谓是周恩来外交生涯的里程碑,他面带笑容地握住了尼克松主动伸出的手,将中华民族不卑不亢的崇高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
细细品味,我们发现周恩来的这些过人之处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与他少年时“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崇高理想分不开的。我们这一代人更应“为中华之腾飞而读书”。21世纪中华民族的命运掌握在我们手里,使民族腾飞的重担落在我们肩上。努力吧,同学们!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一、知识点拨(一)知识网络 ( http: / / www.21cnjy.com )(二)历史解析中外关系正常化的症结新中国建立以后,美国不仅自己拒不承认新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还阻止其他国家同新中国建立正常关系。他们继续“承认”台湾的国民党政权,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中采取了排斥新中国的立场。因此,是否真正奉行“一个中国”的政策,即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许多国家同中国建交和发展关系的症结所在。对中国来说,台湾问题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原则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同西方国家的建交谈判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始终坚持“一个中国”这个不可动摇的原则立场。因此,在与中国达成建交公报中,外国必须就这一问题表明自己的立场,并且在实际行动中断绝与台湾当局的“外交关系”。二、学习自评(一)知识掌握1.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被恢复是在联合国( )A.第24届大会 B.第25届大会 C.第26届大会 D.第27届大会2.促使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政府预见到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B.美国人民要求改善同中国关系的呼声高涨C.为了使美国产品进入中国市场D.美国政府认为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3. 1972年尼克松访华期间,最大的收获是中美双方签订了( )A.《中美联合公报》   B.《中美建交公报》C.《中美和平友好条约》 D.《共同防御条约》4. 1972年访问中国的日本首相是( )A.大平正芳 B.田中角荣 C.佐藤荣作 D.福田赳夫5.下列国家不属于上海合作组织的是( )A.俄罗斯 B.吉尔吉斯斯坦 C.乌兹别克斯坦 D.土库曼斯坦(二)能力提高1.新中国成立以后,中美关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下列属于美国遏制中国的政策有( )①发动侵朝、侵越战争 ②20世纪50年代中期一度与苏联缓和关系 ③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 ④对中国大陆实行全面经济封锁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2.下列关于70年代初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与美苏争霸的发展态势有关B.它是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的表现C.它是中美两国在对外政策原则上的调整D.它不能消除两国关系发展中的所有障碍3.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尼克松访华 ②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 ③邓小平访美 ④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A. ①②③④ B. ①④②③ C. ④①②③  D. ④②①③4.日本抢在美国之前,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的直接原因是( )A.中日两国人民有着长期友好的交往 B.日本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C.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被恢复  D.中美关系开始改善5.当前存在着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因素,其根源是( )A.帝国主义 B.霸权主义 C.殖民主义 D.恐怖主义(三)延伸拓展1.美国总统尼克松在20世纪70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接见《时代》周刊记者时表示:“如果我有生之年有什么事要做的话,那就是到中国去,如果我不能去,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去。”这段话的实质是( )A.尼克松敬仰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 B.尼克松渴望看一看新中国C.美国急于改善与新中国的关系  D.美国人对新中国不了解2.从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可以看出,在制定国家外交政策时( )A.没有必要区分朋友与敌人  B.认清谁是敌人、谁是朋友C.确定敌、友关系是首要原则 D.应该始终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3.人们称1972年尼克松访华为“改变世界的七天”,主要原因是( )A.打开了中美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B.美国长期实行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C.为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奠定基础D.中美人民有改善两国关系的要求4. 2004年3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加勒比海国家多米尼克建立外交关系,承认台湾的国家数量减至26个。这件事表明( )A.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B.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C.国际上掀起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D.美国孤立中国的图谋失败5.当前我国政府继续积极发展对外关系的主要战略意图是( )A.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B.争取和平建设的国际环境C.争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D.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四)模拟练习1. 1971年10月25日,第26 ( http: / / www.21cnjy.com )届联合国大会以76票对35票的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促成这一事件的最主要因素是( )A.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支持     B.中美关系、中日关系趋向缓和C.第三世界国家的兴起及其友好合作 D.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得到提高2. 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与美苏争霸的发展态势有关B.它是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的表现C.它是中美两国对外政策在原则上的调整D.它不能消除两国关系发展中的所有障碍3. 1971年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的历史作用是( )A.打开了中美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   B.为尼克松访华作了充分准备C.为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开辟了道路 D.翻开了中美睦邻友好的新篇章4.下列关于上海合作组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强了中俄与美国、欧盟抗衡的能力B.有利于东亚、中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C.加强了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经济合作D.有利于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联合打击恐怖势力5.下列新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美建交 ②中日建交 ③成功举办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 ④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A. ①②③④ B. ④②①③ C. ④①②③ D. ①④②③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72年2月28日中美上海公 ( http: / / www.21cnjy.com )报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解放台湾是中国内政,别国无权干涉;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走。”中美两国同意,不论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如何,都应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引自1972年在上海发表的《中美联合公报》材料二 我喜欢中国人民。(2 ( http: / / www.21cnjy.com )0世纪)70年代以前,我对中国一无所知,但此后我就一直研究中国文化,致力于中美关系的发展,并确实为之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但这并不只是因为个人的好恶,因为我相信中美关系的发展符合两国的利益。──引自基辛格:《如果美国要遏制中国,这将超出它的能力》 材料三 如果有人认为,美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战略是要阻止在欧亚地区出现一个能对美国利益构成威胁的大国,那么,我要说,没有力量能阻挡一个新的大国的崛起。美国如果想遏制中国,这将超出美国的能力,耗尽美国的财富,而且也没有国家站在我们这一边。──引自基辛格:《如果美国要遏制中国,这将超出它的能力》请回答: (1)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有哪些意义? (2)美国能否遏制或阻止中国的崛起?为什么?

三、能力拓展(一)学法指导如何总结专题知识一般来讲,总结历史专题知识,首先要划分历史 ( http: / / www.21cnjy.com )阶段,依据时代背景(国内、国际)把握阶段特点,然后了解有关史实(包括有关政策及实施情况),最后再分析其影响。如新中国的外交: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形成外交政策、开拓外交局面。第二阶段(60年代),外交环境恶化;第三阶段(70年代),外交取得重大突破;第四阶段(80年代以后),外交政策调整,外交事业取得新的发展。(二)例题解析在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外交上获得划时代的胜利。这主要表现在(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席位的一切合法权利B.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封锁C.美、日等国保留台北席位提案被废置D.美国的“双重代表权”方案被否决解析:本题答案为A。选项B错在这个事实不是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最早同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是法国,时间为1964年。选项C错在史实方面。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美日提出的不是保留台北席位的提案,而是抛出“双重代表权”方案。选项D的错误是,美日确实在26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了“双重代表权”方案,企图继续保留“中华民国的代表权”。在大会表决时,由于首先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提案,美日提出的“双重代表权”提案根本就没有付诸表决就成了“废案”。(三)学习拓展在中美谈判过程中,台湾问题是公报的难点。在台 ( http: / / www.21cnjy.com )湾问题上,中美双方产生了很大分歧,有时为一项内容、一句话的措辞,争论几个小时。美国总统尼克松表示,将支持任何关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办法。周恩来明确告诉他,采用什么方式实现自己的统一,完全是中国的内政,决不允许任何外国加以干涉。中方“希望是和平解决”。最后还是一位中国人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词汇,使《中美联合公报》得以发表。同学们,凭借你们现在拥有的英语水平,想一想当时这位中国人用了一个什么英语单词解开了双方的僵局。(prospect:英文指“预期、盼望的事情”,中文可以理解为“我们希望发生的”)四、相关信息(一)历史随笔几十万人连夜清扫积雪尼克松访华仅仅7天,这期间安 ( http: / / www.21cnjy.com )排他爬长城是在24日。但是从他到达北京第一天,就开始阴天下雪,一直下到22日。天气预报称24日仍然有雪。尼克松及夫人一再表示,游览长城是他们盼望已久的愿望。中国方面工作人员考虑是否将本活动推迟到第二天。天气预报的答复是:25日雪更大。周总理听了汇报后,当即决定动员群众扫雪。当时,开完会已经是晚上10点了,就一层层通知,连夜扫雪。从钓鱼台到八达岭长城大约有七八十里路,第二天早晨7点,马路已全部清扫干净。车队准时浩浩荡荡地去了长城,尼克松和夫人的愿望实现了,这件事给他们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二)历史资料美国总统尼克松谈周恩来如果让我评价,我认为与其他各国领导人相比,周恩来毫无疑问是第一的。他是我遇到过的最伟大的外交家。在我去之前准备了六个问题,周恩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把英文翻译成中文。我发现他没有谈及那六个问题,因为他完全不同意我的政治观点。他重新回到主题,认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他回忆了长征,回忆了他们如何坚持到底的过程。慷慨地谈到我的政治生涯,说我非常了不起,1960年时竞选总统失败,到1962年却成了州长。他认为不仅是美国,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我回答说,人从失败中学到的比从胜利中学到的要多,我唯一的希望是我一生中的胜利次数比失败的次数多一次。然后他略带总结性地说,那些一生道路都很平坦的人是不会有所成就的。《联合国歌》1945年,在和平的曙光向全人类微笑之际, ( http: / / www.21cnjy.com )美国诗人罗美尔根据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为电影《相逢》谱写的主题曲《相逢之歌》重新填词,一首气势恢弘、凝聚着人类共同理想的《联合国歌》便诞生了。歌中唱道:太阳与星辰罗列天空,大地涌起雄壮歌声。人类同歌唱崇高希望,赞美新世界的诞生。奋起解除我国家束缚,在黑暗势力压迫下人民怒吼,声发如雷鸣。光阴如流水般无情,太阳必然迎着清晨,江河自然流入海洋,人类新世纪已经来临。我子孙多自由光荣,联合国家团结向前。义旗招展,为胜利和自由新世界携手并肩,为胜利和自由新世界携手并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