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0小题,共60分)
1—5 CCDCC 6—10 CDDCD 11—15 DBCDA 16—20 CDBAA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0分)
21.(1)①官渡之战;②赤壁之战。(2分)以少胜多。(1分) (2)北方人的南迁,给建康等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2分)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和建康等城市的繁荣。(2分) (3)北魏迁都(或孝文帝迁都)。(2分)意义:便于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用文治移风易俗,促进了民族交融;推动北魏经济社会发展,增强了北魏实力。(2分) (4)政权分立;江南地区的开发;民族交融。(3分)
22.(1)①:吴。(1分)②:东晋。(1分)南京。(1分) (2)图名:三国鼎立形势图。(1分)演变特点:分裂的中国走向局部的统一。(2分) (3)现象:江南地区得到开发。(1分)原因:政府注重发展经济,给予了政策上的支持。(2分) (4)汉化;涉及面广;自上而下。(任写2点得2分)
(5)局部统一的完成;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南方经济的发展);北方民族的大交融(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和交融)。(3分)
23.(1)鲜卑拓跋部因内迁较晚,仍保持鲜卑族的习俗,要治理好广大的北方地区困难重重(或北魏内部民族矛盾尖锐,希望整合各民族文化来维护统治)。(2分)孝文帝即位后,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推行汉化措施。(2分) (2)时代特征:民族交融。(2分)史实:氐族苻坚兴办学校,提倡儒学。(符合题意即可得2分) (3)①促进了各民族在乐舞文化上的交融;②减少民族间的隔阂和偏见,缓和民族矛盾,有利于维护北魏统治;③为中华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对后来的乐舞文化产生深远影响。(任写2点得4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国历史》七上第四单元测试卷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共20题,共60分)
1.三国时期,英雄辈出,风云跌宕。下列史事中发生在这一历史时期的是
A.官渡之战,曹军大胜 B.孙刘联军,火烧赤壁
C.孔明治蜀,开发西南 D.淝水之战,东晋全胜
曹操是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军事家和文学家。据此回答第2~3题。
2.如果古代有微信,那他在朋友圈“晒”出的内容可能会有
①强身健体练“五禽戏” ②洛阳称帝建曹魏
③废寝忘食读《史记》 ④官渡之战胜袁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07 年, 他曾写诗言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当时他“志”在
A.维护东汉 B.称雄北方 C.开发江东 D.统一全国
4.右侧示意图反映出
A.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B.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C.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D.魏晋时期政权并立
5.右图所示战役
A.发生在公元2世纪前期
B.导致前秦统治土崩瓦解
C.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D.实现了长江以北的统一
6.经过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下列卡片记载了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相关的内容,其中符合史实的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国人来决定。回望历史,大陆与台湾的联系最早记录可追溯到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三国时期
8.以下是某本连环画中的其中两页,据此推断,该连环画介绍的是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淝水之战 D.赤壁之战
9.右图为“晋归义氐王”金印,是西晋王朝颁发给氐族首领的官印。夺取曹魏政权建立西晋王朝的人物是
A.司马懿 B.司马昭 C.司马炎 D.司马睿
10.西晋结束三国分裂局面,统一全国的标志性事件是
A.司马懿控制了魏国 B.曹魏灭蜀
C.司马炎改国号为晋 D.西晋灭吴
11.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与右侧目录对应的标题应该是
A.统一国家的建立
B.繁荣开放的社会
C.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12.《晋书》中写道:乳酪养性,人无妒心。魏晋时期,中原汉族改变了饮食习惯,大大增加了乳制品的摄入。这反映出
A.中原地区畜牧业繁荣 B.民族交融对饮食的影响
C.国家统一是大势所趋 D.佛教传播推动民族交融
13.有学者统计,北朝正史记载的男女双方均有姓名可考的族际通婚共241起,仅北魏一朝就有121起,其中鲜卑族与汉族通婚占绝大多数。这一现象
A.实现了鲜卑族完全汉化 B.促使北魏统一了北方
C.加快了民族交融的进程 D.消除了民族间的隔阂
14.下列关于古代书法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钟繇独创了楷书书法 B.西晋设置书博士教书法
C.王羲之被誉为“书圣” D.胡昭创作了《兰亭集序》
15.史料中对江南地区描述的变化,主要反映了
西汉时期史料记载 南朝时期史料记载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江南之为国盛矣……一岁或稔(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
A.江南地区的开发 B.北方地区的战乱 C.北民南迁的背景 D.江南商业的发展
16.下列政权中,曾经统一了我国北方地区的有
①曹魏 ②东晋 ③前秦 ④北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
17.学会运用因果关系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和判断是初中历史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下表中因果关系对应错误的是
选项 因 果
A 南朝后期大规模叛乱 导致南朝实力明显劣于北朝
B 淝水之战前秦战败 北方再度陷入分裂混战状态
C 八王之乱、匈奴人灭西晋 北方人民大量南迁
D 江南地区的开发 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
18.《典籍里的中国》通过创新演绎,让众多流传千古的典籍“活”了起来。其中第六期介绍了贾思勰撰写的“教人吃饱饭”的典籍,该典籍应该是
A.《水经注》 B.《齐民要术》 C.《大明历》 D.《缀术》
19.三国两晋南北朝时科学技术继续发展,主要得益于…()
①江南地区开发 ②北方民族交融
③社会动荡不安 ④佛教盛行一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20.下面这组图片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
A.民族交融 B.中外交往 C.政权分立 D.江南的开发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4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经典战役】
(1)写出图中①、②处的战役名称,并完成图中 ▲ 处的填空。(3分)
【江南开发】
(2)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中两则信息的关系。(4分)
【 ▲ 】
(3)根据图中信息在【 ▲ 】处填上合适的标题,该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意义 (4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的特征。(3分)
22.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即使是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也仍然孕育着统一的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材料二: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徭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拓,畦畎[qí quǎn,田间的水沟]相望,连宇高甍[méng,屋脊;屋栋],阡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
材料三:孝文帝下诏改用汉姓,改穿汉服,改说汉语,推行汉族的官制和律令。于是,胡食、胡床、畜牧选种等草原文化因子也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中。
(1)图示中①和②分别是什么政权 它们的都城都位于今天的哪座城市 (3分)
(2)将材料一中图3的图名填在图中方框内,并从中国统一进程的角度简要概括从图2到图3的演变特点。(3分)
(3)材料二反映了哪一经济现象 根据此材料分析产生这种经济现象的原因。(3分)
(4)根据材料三,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特点。(2分)
(5)综合上述材料,说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孕育着哪些统一的因素。(3分)
23.乐舞作为文化符号,映射出社会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乐舞·映照政治革新】
材料一为应对内部尖锐的民族冲突,北魏亟需通过文化整合来形成民众对中央王权的向心力。太和初年,借鉴南齐官制,规定太乐署为唯一的乐舞官署,负责增修乐舞百戏、编制歌舞典礼。太乐署的归属也进行了调整,从最初的隶属鲜卑人为主的尚书省改变为以汉人为主的中书省。——摘编自江王强《北朝舞蹈文化研究》
(1)联系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北魏对太乐署进行改革的时代背景。(4分)
【乐舞·见证交融传承】
材料二 北魏流行舞蹈“方舞”,舞者佩戴两件头饰,与汉族传统舞蹈“清商乐”相同;下装为白裤、乌皮靴,与西域“龟兹乐”“安国乐”相似。——摘自袁禾《中国舞蹈通史》材料三 唐朝的十部乐、歌舞戏、佛事舞蹈、自娱舞蹈等在北魏均已形成。北魏舞蹈风格的渗入,使唐朝的舞蹈产生了一种新的刚中有柔,柔中带刚的表演形式。——摘自江王强《北朝舞蹈文化研究》
(2)材料二反映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怎样的时代特征 请再列举这一时期体现该时代特征的其他史实一例。(4分)
(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分析北魏太乐署改革所产生的历史影响。(4分)
两汉时期,建康只是一个偏远小城,这时(东晋南朝时期)成长为南方的政治和经济中心,人口曾达百万之多。——岳麓版《中国历史》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