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6张PPT。
第3课
走向世界大战
美国总统罗斯福曾经对英国首相丘吉尔谈起,应该给第二次世界大战起一个名字,丘吉尔脱口而出:“不必要的战争。”
P57 【学思之窗】法西斯国家的实力远不像西方国家想象的那样强大。希特勒承认:“进入莱茵兰以后的48小时,是我一生中神经最紧张的时刻。”墨索里尼承认:如果国联“把经济制裁扩大到石油上,我就不得不在一周内从埃塞俄比亚撤退”。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丘吉尔把二战称为“不必要的战争”?探究一:绥靖政策有何表现?绥靖政策的由来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政治家认为德国有理由对一战后的现状不满,有理由修改《凡尔赛和约》,因此主张对德国采取“安抚”、“平息其不满”的政策,这是“绥靖”(Appeasement)一词的由来和最初含义。
随着绥靖政策推行的恶劣后果逐渐明显,人们才更加确定用另外的含义来理解:“用满足要求的办法来息事宁人”。 1938年9月英、法、德、意通过慕尼黑协定强行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 德国吞并苏台德区和捷克斯洛伐克德国通过电话就接管了奥地利;这一事件在国际联盟中竟未被提起 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慕尼黑阴谋----祭坛上的牺牲品 探究二:为什么说慕尼黑阴谋是绥靖政策的顶点?理由:英、法在中国、埃塞俄比亚和西班牙等问题上,貌似公允,置身事外。(幕后)
而在慕尼黑会议上公开把捷克斯洛伐克送到法西斯铁蹄之下,这是大国强权主义和绥靖政策的集中体现。 (前台)绥靖政策的实质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我建议你们安心睡觉去吧!想一想:英法为什么要对希特勒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
1、祸水东引:仇视苏联。
2、一战中受削弱,遭受经济危机打击。
3、和平主义思潮。
4、根本原因:
英法两国企图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来维护本国利益。 绥靖政策 ①削弱了英法在欧洲大陆的战略地位,改变了欧洲的格局,加速了大战的爆发。
②大大增强了德国的经济和军事力量,提高了希特勒的国内威望。
③打击了苏联的集体安全政策,使苏联对英法信任度下降,后于1939年8月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绥靖政策的影响《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939年8月23日,苏德签署《互不侵犯条约》。苏 联捷克斯洛伐克慕 尼 黑
会 议(纵容)(祸水 东引)(牺牲)(签订条约)(不信任英法,构筑集体安全失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双方互不使用武力;2,如果缔约一方成为第三国敌对行为的对象时,另一方不向该第三国提供任何援助;3,缔约国任何一方不加入直接或间接旨在反对另一方的任何国家集团。同时还附有《秘密附属议定书》 《 秘密附属议定书》 它划定了两国在东欧的势力范围:在属于波罗的海(芬兰、爱沙尼亚、拉托维亚、立陶宛)的地区发生领土和政治变动时,立陶宛的北部疆界将成为德国和苏联势力范围的界限;属于波兰国家的地区发生领土和政治变动时,德国和苏联的势力范围将大体上以纳雷夫河、
维斯杜拉河和桑河一线为界。内容: 1、《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使德国发动战争时免除两线作战、解除了后顾之忧;苏联也避免了首先卷入战争,赢得了备战的时间,给英法祸水东引的阴谋以沉重打击。探究三:如何评价《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2、苏德签订条约使祸水西指,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3、该条约附属的秘密议定书,规定苏联和德国法西斯划分势力范围,瓜分第三国领土,苏联把波罗的海沿岸国家,波兰一些地区、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等列为占领对象,是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的体现,与帝国主义的强权政治无别。 人类为什么没能制止“二战”的爆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并非必然的战争,从来没有一次战争比这次战争更容易加以制止了!
——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局部反法西斯战争未形成合力▲英法美的绥靖政策▲苏联的中立自保政策▲法西斯的蓄谋已久、准备充分第2课 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一、中国的抗日战争(1931--1945)(世界最早)1、中国抗日战争发展的阶段特点:2、中国全民族抗战的特点:①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旗帜,国共合作为基础
②两党独立领导,两个战场相互配合:③持久抗战,持续时间最长反法西斯战争国民政府领导正面战场:淞沪等会战中共领导敌后战场:游击战;百团大战等④是亚洲抗日主战场,大大牵制了日本的法西斯势力,也是世界反法西斯重要组成部分…并做出了巨大贡献二、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斗争⑴原因战略位置重要自然资源丰富⑵过程1935 意大利不宣而战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暂时失利(1941年取得胜利)地中海红
海埃塞俄比亚印度洋⑶失利原因埃塞俄比亚国小力弱战术指导思想失误
政治制度落后——农奴制
意军强大残忍——施放毒气
缺乏国际援助——绥靖政策(4)特点非洲地区最早的反法西斯战争非 洲三、西班牙内战1.内战的爆发人民阵线组建共和国政府,佛朗哥叛乱2.德、意武装干涉⑴原因原因:
1.支持佛朗哥叛军,敌视共和政府
2.夺取重要战略地位的西班牙
3.把西班牙变为检验自己军事实力的实验场非 洲地 中 海直布罗陀海峡大 西 洋德意法西斯为什么要干涉西班牙内战?导致了什么影响?1.内战的爆发人民阵线组建共和国政府,佛朗哥叛乱2.德、意武装干涉⑴原因⑵表现表现: 西班牙内战头两年德意向叛军提供的武器装备 据有关统计,在整个内战期间,德意派往西班牙的军队分别达到5万和15万人,提供的援助总额分别为5亿马克和15亿里拉。1.内战的爆发人民阵线组建共和国政府,佛朗哥叛乱2.德、意武装干涉⑴原因⑵表现⑶内战性质变化3.国际反应英、法、美“不干涉”政策2、“不干涉”和“中立”政策实质是一种什么政策?绥靖政策为了自身安全
企图祸水东引英法的“不干涉”政策、美国的“中立”政策1、 德意对西班牙的侵略已经严重损害了英法的利益,它们为何仍然一退再退?1.内战的爆发人民阵线组建共和国政府,佛朗哥叛乱2.德、意武装干涉⑴原因⑵表现⑶内战性质变化3.国际反应英、法、美“不干涉”政策苏联、国际纵队的援助4.失败叛军攻陷马德里,佛朗哥法西斯独裁建立由西班牙内战演变为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5.特点四、德、意、日法西斯结盟1.原因:出于共同的利益需要。 共同对抗英法美,争夺世界霸权,抢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2.过程1936年 德意协定 “柏林——罗马轴心”1936年 德日《反共产国际协定》共同的招牌3.影响:形成最富侵略性的法西斯国家集团,威胁世界和平。1937年 意加入 三国轴心形成 结盟的目的如果不包括战争,这种结盟就毫无意义,毫无价值。我们缔结同盟就是为了战争。 ——希特勒 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止凡尔赛诸国,要使他们相信,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决定性堡垒。这是我们渡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和重新武装的惟一方法。 ——希特勒思考:为什么德意日法西斯侵略集团要打着“反共产国际”的旗号结盟?1、反对苏联和共产国际等国际进步力量。(苏联和共产国际对他们的侵略是一个巨大的威胁)2、欺骗、麻痹西方大国。(争夺殖民地与世界霸权,不可避免地将与英法等国冲突)概括说明这些局部战争为什么未能遏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30年代的局部战争中,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三国人民打击了国际法西斯势力,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处于孤立无援的不利地位;
由于一些大国如英法美纵容、绥靖、中立自保,国际上未能形成反法西斯的统一力量去遏制法西斯发动世界大战的阴谋。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国联没有制裁日本。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国联虽然对意实行经济制裁,却未把石油列入禁运范围。英国掌握下的苏伊士运河继续供意军使用。美国推行“中立”政策,实际上有利于意大利。 1936年西班牙爆发内战,德意援助叛军,公开武装干涉。英法采取了不干涉政策,对德意向佛朗哥提供武器听之任之。美国执行“中立法”,貌似公正。 1938年9月,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同希特勒、墨索里尼签订慕尼黑协定,背着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强行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 隔岸观火助纣为虐1、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固有的矛盾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2、历史原因:德、日对“凡---华”体系的仇视。探究四: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何会爆发?3、直接原因:1929~1933年经济危机,加速了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法西斯势力是战争制造者。4、其他原因:
一些大国为了自身的利益而采取的绥靖政策,或中立自保政策,也加速了大战的爆发。
世界各国人民虽然也进行了反法西斯战争,但没有配合起来,不能制止战争的爆发,从而使局部战争走向了世界大战。 个人不可能缔造历史,历史也不会因为个人而改变,即使没有希特勒,帝国主义国家受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支配,原有的“均势”一旦被打破,战争仍将不可避免。假如没有希特勒 ——二战会不会爆发?“二战”可否避免?
不可避免“凡——华”体系下隐藏的矛盾德、日、意建立法西斯专政根源: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二战前夕,导致法西斯势力更加嚣张的最主要因素是:
A、法西斯国家结成轴心国同盟。
B、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
C、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
D、反法西斯国家缺乏统一行动。A、德意日的侵略未损害他们的根本利益。B、德意日都反对共产主义。C、德日意法西斯国家将爆发革命D、英、法、美三国都受经济危机的困挠 1、二战前,英法美对德意日的侵略扩张采取绥靖政策的最主要原因是:( )B( )B训练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