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说出血液主要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说出它们的主要功能。
2、通过实验观察红细胞和白细胞。
3、说出三种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功能。
4、正确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并依据各项数据说出它对诊断疾病的意义。
教学重点:
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正确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
教学难点:
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血常规检查对诊断疾病的意义
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法
教学教具: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血液标本、吸管、模拟配制的“A型血”、“B型血”、 “O型血”、“AB型血”和“A型标准血清”“B型标准血清”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人体的循环系统通过遍布全身的动脉、静脉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毛细血管,为组织细胞运送氧气的养料,并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它们主要是依靠什么来运送的呢?它们主要是依靠血液来运送的。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第十章第一节血液和血型。
二、新授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血液(blood)是一种结缔组织,是人体内重要的组成物质,它在人体内不停地流动,把氧气和养料送到全身各处,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
取一定量的人的新鲜血液,放入盛有少量柠檬酸 ( http: / / www.21cnjy.com )钠溶液(防止血液凝固)试管里。静置一段时间后,试管中的血液就会发生分层现象。分成三层,最上面是血浆,它的密度最小,中间是白细胞和血小板,最下层是红细胞。
人的血液是由血细胞(blood cell)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血浆(plasma)组成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red blood cell)、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和血小板(blood platelet)。血浆占血液总量的55%,其中90%以上是水,其余为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等。
实验:人血涂片
日的: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形态,比较这两种细胞在血液中的含量。
器材:人血涂片玻片标本,显微镜。
指导:
1.对照书上图10—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玻片标本。
2.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形态,比较它们的相对数量。
讨论: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是哪种细胞 各种血细胞有哪些形态特征
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红细胞由于含有红色的血红蛋白而呈现红色。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容易与氧气结合,因此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当血液里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者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人就会出现贫血。
白细胞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但数量比红细胞少得多。白细胞有多种:有些白细胞能吞食侵人体内的细菌等,保护人体的健康。
血小板是血细胞中体积最小的一种细胞。当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体受伤时,血小板就会在伤口部位聚集成团,促进止血并加速血液凝固。血液凝固和血浆内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的纤维蛋白有关。血液凝固后,血块周围出现阴少量黄色透明的液体就是血清(serum)。血清是除去纤维蛋白原后的血浆。
血液中各种血细胞的数量和血红蛋白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含量是相对稳定的。正常成年人每升血液中所含血细胞的数量:红细胞为3.5×1012-5.5×1012个,白细胞为5.0×109-10.0×109个,血小板为1.5×1011-3.5×1011个。正常成年人血红蛋白含量为110—160g/L。如果这些指标发生异常变化,人体就对能患病。
血常规化验常作为疾病诊断的一种辅助手段。检查的项目主要有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
解读:血常规化验数据
目的:说出血常规化验数据的疾病诊断的意义
指导:1、学生4人一组,解读表(表中四位患者的其他检查项目均正常)
2、小组进行讨论,得出四位患者的诊断结果。
3、全班交流各小组的诊断结果。
三、小结:本节我们已经知道了血液的组成的功能,学会了看血常规化验单
四、作业
完成书后1、2题
五、社会实践
收集血常规化验单并分析病人的病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输血的意义及失血对人体的影响。
2、说出ABO血型类型及鉴定过程。
教学重点:
1、了解输血的意义及失血对人体的影响。
2、掌握ABO血型的类型。
3、说明血液鉴定过程并完成实验。
教学难点: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及鉴定的过程
教学方法:讲解法、实验法。
教学教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 ( http: / / www.21cnjy.com )血液标本、吸管、模拟配制的“A型血”、“B型血”、“O型血”、“AB型血”和“A型标准血清”“B型标准血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学会了解读血常规化验单,这样,我们便可以初步确定患者的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病措施。
二、创设问题情境
在一次旅途中,由于交通事故致使一位B型血的旅客受伤急需输血你能为受伤旅客献血吗?
三、提出问题
1、分组讨论。
2、归纳学生所提出的问题:
(1)献血者的年龄及身体素质方面的要求。
(2)需要进行血型鉴定,确定献血者的血型是否能献给伤者?
(3)人的一次性输血量的范围是多少?
(4)献血对人体有影响吗?
四.解决问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体内血量的相对稳定,对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重要意义。一般 情况下,人体一 次性失血如果不超过血液总量的10%(约400mL),对身体健康就没有太大影响,如果一个 人一次性失血超过血液总量 的30%(约1200mL)以上,就会严重影响人的生命活动,甚至危及生命,这时就必须通过输血进行抢救。
1997年12月29 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该法规定“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十八至五十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输血时,不同血型的血液混合后可能发生凝集反应,使红细胞凝集成团(图10-3),阻碍血液循环,甚至导致死亡,因此,输血前要进行血液鉴定。
人的血型是遗传的,一般终 ( http: / / www.21cnjy.com )身不变。血型有多种,最常见的是血型。血型可分为A型、B 型、AB 型和O 型四种。可以利用A型标准血清(即A型血液的血清)和B型标准血清(即B型血液的血清)鉴定人的血型。
(1)《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九条规 ( http: / / www.21cnjy.com )定:血站对献血者的采集血量一般为200 mL,最多不超过400 mL。这是为什么?献血以后应该补充哪些营养成份?
(2)人体有哪几种血型?
2、实验:模拟“血型鉴定”
目的:说明血型鉴定的过程
器材:模拟配制的“A型血”、“B型血”、“O型血”、“AB型血”和“A型标准血清”“B型标准血清”,载玻片,吸管等。
背景知识:医院鉴定血型通常采用“A型标 ( http: / / www.21cnjy.com )准血清”和“B型标准血清”,分别与未知血型的血液进行配制实验,通过观察有无红细胞的凝集现象确定血液的血型。
本活动为模拟鉴定活动,上述红细胞凝 ( http: / / www.21cnjy.com )集现象在本实验中表现为“沉淀”现象,即“有沉淀产生”模拟“有凝集现象”,“无沉淀产生”模拟“无凝集现象”。
血型鉴定的结果如表10-4。
指导:
1.将四种“血液样本”分别标上“赵”、“钱”、“孙”、“李”,表示他们是大出血病人,急需鉴定血型和输血。
2.学生4人一组,阅读“背景知识”,讨论血型鉴定方案。
3.将两种“血清”分别标上“A型标准血清”和“B型标准血清”,按照实验方案进行模拟鉴定实验。
4.将血型鉴定结果填入表l0-3中(在相应血型的空格中打“√”)。
表10-3 “血型”鉴定结果表
五、交流实验结果
1、讨论:根据血型鉴定结果,赵、钱、孙、李四人分别应输入什么血型的血?
2、一般情况下,输血时应该输同类型血为原 ( http: / / www.21cnjy.com )则;只有在没有同类型血的情况且十分紧 急的情况下,才能输入异型血。在这种情况下, 型血可以输给各类血型的病人,型血的病人也可以接受任何血型的血液。
下列病人可以接受的血型和不能接受的血型可以归纳为下表。你能完成下面的输血一览表吗?
六、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1、失血对人体的影响;
2、血型的类型;
3、输血的原则;
4、了解血型鉴定的过程;
七、作业
课外阅读——输血技术的探索
八、社会实践:
调查你认识的人中哪些人献过血,了解献血对身体健康有无影响。撰写“无偿献血——无私奉献”的调查报告。
建议:
(1)收集无偿献血的相关资料,包括无偿献血的意义和注意事项等。
(2)调查报告中要体现出无偿献血者朴实无华的行为。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
【设计依据与构想】
《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改变学生单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被动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设计中根据多元智能理论,结合学生阶段发展目标和具体的认知水平及所学知识的属性,设计多元的课堂活动,推行多元的有效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探究的体验中学习,获得知识、技能和情感升华。
本课教学共需2课时,教学构想是通过多元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课堂活动,顺应学生的学习心理,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发现知识的过程。第1课时(血液的组成和功能)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为目的,主要是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通过4个活动“观察血液分层现象”“观察人血涂片”“实践应用——解读血常规化验单”“我想我说”,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第2课时(输血和血型)以理性认知为主,但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主要是通过创设一个个具体的问题情境,使学习内容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的理性思维和逻辑推理,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明血液主要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说出它们的主要功能。
2.说出ABO血型的类型,解释血型鉴定原理及过程。
3.概述人体的血量,说出失血对人体的影响。
4.理解血型与输血的关系,说明输血原则
5.举例说出无偿献血的有关知识。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血液分层演示实验,描述分层现象,概述血液组成。
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液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白细胞,观察它们的大小及形态特点。
3.分析血常规化验单,根据各项化验数据与正常值的比较,体验它为诊断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能珍爱生命、关心他人的情感,愿意向家长、亲友宣传无偿献血知识,并确立自己成年后愿意无偿献血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及解释血型鉴定原理及过程。
教学难点
1.血常规检查对诊断疾病的意义。
2.解释说明血型鉴定的原理及过程。
3.理解血型与输血的关系。
课时计划
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课前在实验室适时采集新鲜血液,进行血液分层实验,以便课上学生亲自观察。
2.显微镜、人血涂片玻片标本(每两人一张)、纱布、镜头纸等。
(若制作人血临时涂片进行观察)消毒针、消毒载玻片、脱脂棉签、75%酒精等。
3.一张血常规化验单,教师本人的无偿献血证。
4.相关视频: 《人血液分层实验》、《血液的组成及功能》《ABO血型鉴定》《无偿献血》。
5.搜集国家及黑龙江省无偿献血法律法规,搜集大庆无偿献血先进人物及特殊事件。
6.制作Powerpoint课件。
学生准备
1.预习。
2.搜集有关血液和无偿献血的信息资料。
3.自己或家人的血常规化验单;家长的无偿献血证。
设计思想常言道:“身教胜于言教。”我相信 ( http: / / www.21cnjy.com )只要教师的身体条件允许,每一位教师都会主动无偿献血,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家长的无偿献血行为,对学生是一个最好的教育,通过这件事学生会更加尊重自己的老师和父母,以父母为榜样。
【教学流程及分析】
(第1课时)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在实验室上为最佳)
一、导入新课
谈一谈:你对血液的认识。
设计思想知识源于生活,每一个孩子都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一个独特的知识宝库。从小到大,学生一般都有受伤流血、抽血或验血的经历,从各种媒体中也会获取到一些有关血液的知识信息。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平台,结合自己的切身感受谈对血液的认识,相互启发,分享彼此的见解和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过渡语:同学们谈了这么多自己对血液的认识,你想过这些问题吗?(课件展示)
血液由什么组成?
血液为什么是红色的?
伤口流出的血液为什么会凝固?
有时伤口会出现红肿化脓现象,为什么?
身体不适到医院看病,为什么要抽血化验?
失血过多为什么要输血?
……
设计思想用一连串的疑问,进一步激发学生想探究了解血液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自然导入新知识的学习。
二、新课教学
(一)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活动一:观察血液分层现象
方案1:首先教师讲述实验采血过程及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血液的处理后,学生分组对实验台上已做好的血液分层实验进行观察,请学生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再播放视频《人血液分层实验》,师生共同归纳血液的组成,教师板书。
方案2:播放视频《人血液分层实验》后,请学生描述血液分层现象,师生共同归纳血液的组成,教师板书。
设计思想这部分教学是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识的能力为目的。知识的获得及心智技能的形成是由动作结构和活动结构逐步内化的。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亲眼看到血液的分层现象,将学生卷入探索情境,引导学生投入观察、思考和描述表达活动。
过渡语:人体的血细胞有3种,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它们都长得什么样呢?下面让我们通过实验观察来认识它们。
活动二:观察人血涂片
方案1:观察人血永久涂片。
方案2:制作并观察人血临时涂片(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一要做到严格消毒,正确采血,保证学生安全;二要指导学生正确涂片)。
在学生观察结束后,要求学生根据所观察到的,再阅读P43课文相关内容,完成下表:
血细胞种类 大小 颜色 数量 功能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设计思想 这部分教学是以培 ( http: / / www.21cnjy.com )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为目的。让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先从感性上认识红细胞、白细胞的形态及数量差异,再从理性角度进行学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结构化。
活动三:实践应用——解读血常规化验单
首先教师向学生介绍血常规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验是临床诊断的一种辅助手段,再由学生对自己带来的血常规化验单进行分析。这时教师通过投影提供“人血常规化验单说明表”,为学生解读血常规化验单提供理论依据。
人血常规化验单说明表
检 查 项 目 正常参考值 说明
红细胞计数(RBC) 男:(4.0~5.5)×1012/L女:(3.5~5.0)×1012/L 人体在运动、饱食和缺氧等情况下,红细胞数会暂时增加。贫血时,红细胞数会明显减少
白细胞计数(WBC) (4~10)×109/L 人体在失血、剧痛、烧伤、炎症、白血病等情况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以及女子月经、妊娠和分娩期时,白细胞数会明显增加。在药物中毒、骨髓造血机能损害等时,白细胞数会明显减少
血红蛋白(Hb) 男:120~160 g/L女:110~150 g/L 贫血时,血红蛋白含量会明显减少
血小板计数(PLT) (100~300)×109/L 血小板数过少,机体会异常出血。血小板数过多,机体易形成血栓等
设计思想 “实践应用——解读血常规化验单活 ( http: / / www.21cnjy.com )动”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为目的,使全体学生投入到解读活动中,通过活动结构逐步内化所学的知识,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实现知识的迁移。同时学生对“血细胞的功能”进一步加深理解,了解并关注血液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4:我想我说
通过问题“血液在血管和心脏构成的封闭管道中不停地流动,有什么用处?”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血液的功能。
三、梳理知识
方案1:通过表格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血 液 的 组 成 生 理 功 能 血 液 的 功 能
血液 血浆
血细胞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方案2: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画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图,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设计思想通过归纳活动逐步内化所学的知识。用表格、图解等形式能简洁明了地归纳知识体系,在对生物基础结构生理知识的学习中非常适用。
(第2课时)
输血和血型
一、复习导入新课
通过问题复习巩固并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习。如:
昨天老师的手被钉子扎破流血了,一开始血涌出得很快,但慢慢地变少,最后伤口不往外流血了。
1.请问同学们谁能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自动止血情况?
2.今天我发现手上的伤口肿起来了,里面有脓水。为什么伤口会出现化脓现象?
……
在复习结束后,教师先归纳强调“血液是生命的源泉”,再通过问题情境引出新课。
设计思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制选取关于“血 ( http: / / www.21cnjy.com )液的组成和功能”部分的相关习题,习题内容要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投入回忆、思考活动中,复习巩固已有知识,并引发学生思考,为新知识的学习作铺垫。
二、新课学习
情境1:图片展示车祸事故现场大量血迹。说明有伤者大量失血,医生必然要采取哪种急救措施?
教师用问题“你知道自己是什么 ( http: / / www.21cnjy.com )血型吗 ”引导学生共同列举出ABO血型的4种类型,再用问题“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血型,应该怎么做才能知道?” 激起学生兴趣,通过观看视频《人的ABO血型鉴定》,结合表“人类ABO血型的凝集原和凝集素表”,引导学生分析各种血型的特点,使学生学会血型鉴定的方法。
人类ABO血型的凝集原和凝集素表
血型 红细胞凝集原 血清凝集素
A型 A凝集原 抗B凝集素
B型 B凝集原 抗A凝集素
AB型 A凝集原、B凝集原 抗A凝集素
O型 无 抗A凝集素、抗B凝集素
设计思想 本情境侧重于学生的思 ( http: / / www.21cnjy.com )维加工。有意义的学习的心理机制是同化,通过问题“你知道自己是什么血型吗 ”将学生生活中的知识吸收并固定为新知识“ABO血型的4种类型”;再通过视频《人的ABO血型鉴定》,演示血型鉴定过程,使学生身临其境地观察到红细胞的凝集现象,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血型的分类原则,使新知识被同化到个体的认知结构中,突破教学重难点。
情境2:我的血型是AB型,假如现在我因为车 ( http: / / www.21cnjy.com )祸而大量失血,生命危在旦夕,急需输血抢救。请各位同学做一次白衣天使,分析确定输哪种血型的血来抢救我?时间宝贵哟!
引导学生根据这个道理先推断ABO血型之间在输血时的相互关系(如下表),再决定给我输哪种类型的血,从而理解“同型输血”的输血原则。
ABO血型之间的相互关系
献血者红细胞(含凝集原) 受血者血清(含凝集素)
O型(抗A、抗B) A型(抗B) B型(抗A) AB型(无)
O型(无) - - - -
A型(A) + - + -
B型(B) + + - -
AB型(A、B) + + + -
注:“+”表示有凝集反应,“-”表示无凝集反应。
设计思想本情境主要是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通过这个“真实任务”情境的创设,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认识问题的关键,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不仅能达到强化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目的,学生还会产生强烈的“抢救”老师的愿望,拉近师生心灵距离,唤起学生关爱他人、珍爱生命的真挚情感。
情境3:链接近两年各地发生的违法采血、输血引发感染的新闻,学习无偿献血——安全血源。
方案1:师生共同观看视频《无偿献血》后,进行“无偿献血知识竞赛”,各小组抢答。
方案2:结合学生课外搜集的资料,阅读讨论。
为什么要提倡无偿献血
你的家长和亲友中有没有人进行过无偿献血
健康的成年人,每次可以献多少毫升的血
……
将来等你长大了,你愿意参加无偿献血吗
一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上讲台上展示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长的无偿献血证,另外可以讲述本地的无偿献血先进事迹。网上链接几个血液网站,指导学生要获取相关知识应该怎么做。
设计思想 本情境主要是以培养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目的。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课堂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舞台,通过相互交流与沟通,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方案1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参与、主动学习。方案2让学生更深层次地接触血液和输血的知识,关注输血安全等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
三、梳理知识
本课小结,先由学生谈知识、技能与情感收获。再由教师总结指出学习要达到的目标。
【评价版块】
1.快速检测: 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及课后思考题编制习题。
2.小设计师: 一个关于无偿献血的公益广告设计。
【教学感悟】
本节课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在教材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学生理解人的各种生命活动非常重要。教学中合理利用新课程赋予教师的自主性,充分开发利用学校、网络、学生等多种课程资源,通过多元的课堂活动,使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接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