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三年级科学上册 真题调研·考点梳理(教科版)
专项1 水
考点1 水的蒸发
1.(温州市鹿城区)电水壶把水烧开时会冒出大量“白气”,这就是水蒸气。( )
2.(长兴县)水沸腾时.那些不断翻腾的气泡是从水面外的空气里来的。( )
3.(瑞安市)水蒸气没有固定的形状,水和冰有固定的形状。( )
4.(衢州市衢江区)对着镜子呼气,镜面立即变模糊,这是因为镜面蒙上了一层水蒸气。( )
5.(长兴县)在干燥的冬天,空气中没有水蒸气。( )
6.(湖州市南浔区)夏天,妈妈将半盆水放在空调房内,几天后发现盆里的水减少了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水( )。
A.流到盆子外面了 B.跑到空气中去了 C.被空调吸收了
7.(湖州市南浔区)烧开水的时候,我们会看到有大量的“白气”冒出,这些“白气”是( )。
A.水蒸气 B.液态的空气 C.小水滴
8.(东阳市)水变成水蒸气体积会( )。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9.(江山市)下列现象中,属于蒸发现象的是( )。
A.酒精灯燃烧 B.新鲜蔬菜变干 C.食盐溶解
考点2 水的沸腾
1.(淳安县)如右图,将套有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腾的水面上(塑料
袋被挤压过),小科可以看到塑料袋_____________(填“ 变鼓”
“变扁”或“不变”),这是因为水在沸腾后变成了_____________。
2.(临海市)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是_____________。
3.(江山市)在烧水过程中,图( )是水沸腾时能观察到的现象。
4.(庆元县)在做“水沸腾”实验时,石棉网的作用是( )。
A.让烧杯受热均匀 B.保护铁架台 C.保护酒精灯
5.(温州市瓯海区)小科在煮面的时候发现水沸腾了,此时锅内水的温度最接近( )。
A.30℃ B.70℃ C.100℃
考点3 水结冰
1.(东阳市)水结冰的实验中,在碎冰中加入较多的盐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淳安县)小科用右图装置来做“水结冰”的实验。小科发现:当
温度下降到_____________℃时,试管内的水开始结冰。当试管内的
水全部变成冰后,和原来试管中的水相比,冰的体积_______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瑞安市)试管里的水结冰后,体积变大了。( )
4.(临海市)将试管放入冰箱中,过一段时间后,试管内的水结成了冰,体积( )。
A.变大 B.不变 C.变小
5.(余姚市)做“让试管中的水结冰”的实验时,向试管周围的冰块中撒食盐是为了( )。
A.让冰块看上去多一点
B.让试管周围的温度保持在℃
C.让试管周围的温度保持在0℃以下
考点4 冰的融化
1.温州市鹿城区冰完全融化成水后温度开始上升,直到和周围空气温度一致。( )
2.(庆元县)一般情况下,冰开始融化的温度是( )。
A.50℃ B.0℃ C.100℃
3.(杭州市富阳区)固态的冰( )后会变成液态的水。
A.受冷 B.受热 C.敲碎
4.(台州市黄岩区)下列方法会加快“冰激凌”融化的是( )。
A.用手捂着 B.放冰箱里 C.放泡沫箱里
考点5 水形态的变化
1.(临海市)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_____________,冰变成水的过程叫_____________。
2.(杭州市富阳区)水、水蒸气、冰都有一定的体积。( )
3.(杭州市富阳区)水、水蒸气和冰是水的三种形态,它们之间不能相互转化。( )
4.(东阳市)冬天,晒在室外的衣服会经历“湿衣服—湿衣服结冰—衣服变干”的过程,此时,水的形态变化是( )。
A.固态→液体→气态 B.液态→固态→气态 C.液态→气态→固态
5.(东阳市)如图所示,雪糕刚从冰箱拿出来时,我们会发现雪糕表面突然会出现白色的“霜”。“霜”形成的原因是( )。
A.雪糕融化了
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了液体
C.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体
6.(临海市)冬天,我们往冰冷的玻璃窗上“哈气”,会看到玻璃上有小水珠,这些水珠是( )。
A.窗户外渗进来的
B.口中呼出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
C.口中哈出去的口水
考点6 物质的溶解
1.(东阳市)通过溶解食盐实验,我们发现食盐的溶解性为_____________(填“难溶”可溶”或“易溶”)。
2.(东阳市)我国古代沿海居民制盐,利用“盐田法”从_____________中提取食盐。
3.(温州市鹿城区)盐加入水中搅拌后看不见了,是盐溶解了。( )
4.(杭州市富阳区)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 )
5.(东阳市)下列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的是( )。
A.食用油 B.盐 C.咖啡
6.(东阳市)观察到下列( )现象,说明食盐在水中溶解了。
A.食盐沉到杯底 B.杯子里的水面升高了 C.在水中看不到食盐
7.(湖州市南浔区)把两种固体混合在一起,取少量放入水中充分搅拌,
过段时间出现的现象如右图所示,则这两种固体最有可能是( )。
A.沙子和白糖 B.白糖和木屑 C.木屑和沙子
8.(平阳县)在“5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小苏打的实验”中,要往水中加入小苏打,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一次性将所有的小苏打全部加入
B.将小苏打随意分成几份,再一份一份地加入
C.用小平勺舀取小苏打,再用尺子刮平,一勺一勺地加入
9.(平阳县)如果在50毫升水中加入一勺小苏打,充分搅拌后,发现杯底还有部分小苏打没有溶解,此时正确的做法是( )。
A.说明小苏打不能溶解了,算出一共溶解多少勺小苏打
B.继续往水中加小苏打
C.往水中加水,让小苏打完全溶解
考点7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1.(衢州市衢江区)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50毫升热水和冷水,在两杯水中同时各放入一份同样多的食盐,_____________杯中的食盐溶解得更快。此实验说明,物质溶解的快慢与_____________有关。
2.(温州市鹿城区)相同条件下,大颗粒盐溶解得快,小颗粒盐溶解得慢。( )
3.(湖州市南浔区)下面三种情况方糖溶解得最快的是( )。
A.放入热水中 B.研碎后放入热水中 C.研碎后放入热水中并不停搅拌
4.(平阳县)要使糖块溶解得快,以下方法中最好的是( )。
30℃ ,不搅拌 10℃ ,搅拌 60℃ ,搅拌
考点8 物质的分离
1.(温州市鹿城区)家具加工厂的垃圾中,木粉和铁粉混合在一起,常用的分离方法是( )。
A.加热蒸发 B.用磁铁吸引 C.过滤
2.(湖州市南浔区)利用滤纸过滤含有沙的食盐水时,最终留在滤纸上的是( )。
A.食盐 B.沙 C.没有东西留下
3.(浦江县)用( )的方法不能把食盐从盐水中分离出来。
A.过滤 B.放在太阳下晒 C.放在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蒸发
考点9 物质的变化
1.(湖州市南浔区)下列变化后,不再是原来的物质的是( )。
A.易拉罐被压扁 B.纸燃烧 C.纸被撕碎
2.(庆元县)发生变化后,已经不是原来物质的是( )。
A.冰变成水 B.纸撕成碎片 C.酒精燃烧
3.(浦江县)水受冷结成冰、木头被雕刻成人像、纸被剪成美术作品,这三种物质所发生的变化,共同点是( )。
A.都不是原来的物质了 B.变得更好看了 C.还是原来的物质
4.(丽水市莲都区)水蒸发、橡皮泥做成“小鸭子”、纸折成纸飞机,这三种变化的共同点是( )。
A.都不是原来的物质 B.还是原来的物质 C.变得更好看了
考点10 温度计的使用
1.(东阳市)常用的温度单位是_____________,用符号_____________表示。
2.(淳安县)小科把水加热到沸腾,这时温度计的读数最接近_____________℃ ,继续加热,温度计的读数会_____________(填“继续上升”“开始下降”或“保持不变”)。
3.(衢州市衢江区)-10℃读作:零下十摄氏度。( )
4.(东阳市)下图中,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方法,正确的是( )。
5.(温州市瓯海区)测量水温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将温度计的下端浸入水中,碰到容器的底和壁
B.把温度计从水中拿出来后再读数
C.等温度计的液柱稳定后再读数
考点11 酒精灯的使用
1.(淳安县)小科用如右图的装置来加热浓糖水。其中仪器甲的名称是
_____________,在使用仪器乙加热时要用_____________(填“外焰”
“内焰”或“焰心”)。
2.(瑞安市)用酒精灯加热水时,应该用内焰加热,因为内焰温度最高。( )
3.(温州市鹿城区)关于酒精灯的安全使用,下列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4.(温州市瓯海区)关于酒精灯的使用,以下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参考答案
专项1水
考点1:水的蒸发
1.×解析:水烧开时冒出的“自气”是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小水滴。
2.×解析:水沸腾时 ,水中冒出的气泡是水蒸发形成的水蒸气。
3.×解析:水也没有固 定的形状。
4.×解析:镜面变得模糊是因 为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小水滴附着在镜面上。
5.×解析:在干燥的冬天,空气中有水蒸气。
6.B解析:盆子里的水蒸发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去了。
7.C解析:水烧开时 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小水滴。
8.B解析:水变成水蒸气体积会变大。
9.B解析:新鲜蔬茱变干是水的蒸发现象。
考点2:水的沸腾
1.变鼓水蒸气 2.100℃
3.A解析:水沸腾时,水中的气泡越靠近杯口越大。
4.A解析:石棉网的作用是使烧杯在加热时受热均匀。
5.C 解析:通常情况下,水沸腾的温度是100℃。
考点3:水结冰
1.获得更低的温度
2.0 变大 3.√
4.A解析:水结冰后体积会变大。
5.C解析:在冰中加食盐 可以使冰块快速融化,冰融化吸热,使试管周围温度降低到0℃以下。
考点4:冰的融化
1.√
2.B解析:冰在0℃开始融化。
3.B解析:冰受热会变成水。
4.A解析:用手捂时,手上的指会传递到“冰淇淋”上,会加快融化。
考点5:水形态的变化
1.蒸发 融化
2.×解析:水蒸气没有固定体积。
3.×解析:水、水蒸气和冰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4.B解析:湿衣服结冰时水的形态由液态变成固态,衣服变干时水的形态由固态变成气态。
5.C解析:雪糕表面白色的“ 霜”是由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固态的水。
6.B解析:口中呼出的水蒸气遇冷凝结,会在玻璃上看到小水珠。
考点6:物质的溶解
1.易溶 2.海水 3.√ 4.√
5.A解析:食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盐、咖啡能溶解在水中。
6.C解析:在水中看不到食盐,说明食盐在水中溶解了。
7.C解析:两种固体分别浮于水面和沉在杯底,白糖会溶于水,不符合条件。
8.C解析:加小苏打时每一份的量要相同,要等前一份小苏打完全溶解后再加下一份。
9.A解析:杯底有小苏打没有溶解,说明水能溶解小苏打的量达到了最大。
考点7: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1.热水 温度
2.×解析:减小颗粒物大小能加快物质的溶解速度,所以大颗粒的盐溶解较快。
3.C解析:减小颗粒物大小、搅拌、提高水的温度能加快溶解速度。
4.C解析:搅拌、提高水的温度能加快溶解速度。
考点8:物质的分离
1.B解析:铁粉会被磁铁吸引,木粉不会被磁铁吸引,可以用磁铁吸的方法来分离木粉和铁粉。
2.B解析:沙不溶于水,会留在滤纸上。
3.A解析:食些能滨解在水中,用过滤的方法不能分离食盐和水。
考点9:物质的变化
1.B解析:纸燃烧生成了新物质。
2.C
3.C解析:水结冰、木基雕刻、有城都还是原来的物质。
4.B解析:水蒸发,橡皮泥做成“小鸭子”、纸折成纸飞机都还是原来的物质。
考点10:温度计的使用
1.摄氏度 ℃
2.100 保持不变 3.√
4.C解析:观察温度计上的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使用温度计时,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5.C解析:使用温度计时不能碰到容 器的底与壁;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时,温度计放入水中,等液面稳定后再读数。
考点11:酒精灯的使用
1.蒸发皿 外焰
2.×解析:酒精灯外焰的温度最高。
3.C解析: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
4.B解析: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点燃酒精灯要用燃着的火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