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乘方

文档属性

名称 有理数的乘方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08-10-26 19:5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有理数的乘方
沅陵县第三中学 曹建华
根据本次教学比武的要求,以“充分的资源、自主的学习”为主题,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指导,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九节作如下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
有理数的乘方是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九节的教学内容,是有理数的一种基本运算,从教材编排的结构上看,共需要2个课时,此课为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既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和延续,又是后继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科学记数法和开方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铺路架桥的作用。在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合作能力,以及分归的数学思想,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和转化的数学思想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2)在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获得有理数乘方的初步经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经历从乘法到乘方的推广的过程,从中感受化归的数学思想。
(3)让学生通过观察、推理,归纳出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4)经历知识的拓展过程,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3、教学重点:
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方法。
4、教学难点:
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的理解。
二、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小组合作、实践探究。
三、学法
根据初一学生好动、好问、好奇的心理特征,课堂上采取由浅入深的启发诱导,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让学生一步一步的跟着动脑、动手、动口,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习方式由“学会”变为“会学”。
四、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教学,目的之一是使课堂生动、形象又直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的之二是增大教学容量,增强教学效果。
五、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猜猜看:你认为国王的国库里有这么多米吗?(2)
(二)合作探究
1、做一做:(10)
连续拉扣6次后能拉出多少根细面条?
(用线替代面团,每4位同学一组,每大组两小组。)
拉扣 列式 数量(根) 简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先填表,再观察所列式子,有什么发现?
2、动动脑(5)
问题:(-2)×(-2)×(-2)×(-2)×(-2) 简记为
a× a× a × a × a × a × a 简记为
a×a×a×……×a 简记为
结论:小组讨论,自主得出。
3、练一练(10)
P 43例1:计算
P 44练习:第1、2题
问题: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讨论,交流发现。)
(三)课堂小结(2)
说一说
1、乘方是一种特殊的乘法,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2、底数为负数和分数时候应加括号。
3、正确确定负数幂的符号(奇负偶正)。
4、平方=二次方,立方=三次方。
(四)拓展练习
我能行(5)
1、某种细胞每过30分钟便由1个分裂成2个。经过24小时,这种细胞由1个能分裂成多少个?
2、P46 A组第1、2题(可课外进行)
附1:教学环节时间分配
(一)创设情境:猜猜看(3)
(二)合作探究
1、做一做:(10)
2、动动脑(5)
3、练一练(10)
(三)课堂小结:说一说(3)
(四)拓展练习:我能行(5)
(剩下4分钟相机分配)
附2:故事材料
古时候,在某个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示感谢,国王答应满足这个大臣的一个要求。大臣说:“陛下,请您在这张棋盘的第1个小格里,赏给我1粒米,在第2个小格里给2粒,第3小格给4粒,以后每一小格都比前一小格加一倍。请您把这样摆满棋盘上所有的64格的米粒,都赏给您的仆人吧!” “你真傻!就要这么一点米粒?!”国王哈哈大笑,大臣说:“就怕您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米!”
附3:“乘方”精神
“乘方”精神:虽然是简简单单的重复,但结果却是惊人的。做人也要这样,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成功也会令你惊喜的。
附1:
连续拉扣6次后能拉出多少根细面条?
(用线替代面团,每4位同学一组,每大组两小组。)
拉扣 列式 数量(根)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先填表,再观察所列式子,有什么发现?
发现:
附2:
完成P 43例1:计算和P 44练习:第1、2题后,小组讨论,看看又有什么发现?
发现:
n个a
PAGE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