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古诗《山行》,读准“斜”,理解“寒山”“坐”“石径”等字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懂《山行》,感受古诗描绘的意境,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的意思,并能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重点难点:
1、重点:识字写字,背诵古诗。
2、难点:读懂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明诗题
1、齐读课题
2、书空齐写“山行”,结合“查字典”的方法,明确“行”的读音“xíng”
3、再读课题
4、四种“行”的填空,学生猜一猜,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①在春天的日子里行走、旅行,叫什么行?《春行》
②与军队一起行走?《从军行》
③带着琵琶一起旅行?《琵琶行》
④走了一程又一程,道路太远?《行行重行行》
5、明确诗题意思为:在山里面行车。
二、诵读诗歌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2、去掉拼音,考察认识——
①“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明确意思:石头做的路。结合插图来理解,根据前面的字“石”,联系上文来理解
指导书写,学生练习“径”,老师巡视纠正
②“斜”——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明确意思:倾斜,歪斜,联系已学知识来理解
指导书写,学生练习“斜”,老师巡视纠正
③齐读这两个字“径”“斜”
3、请生分别读诗的四句,检查读音情况
4、明确体裁:四句,每句七个字,为七言绝句。
5、生自由读诗两三遍,读连贯,读出停顿。
6、请生读,纠正错误读音。
7、学生认读效果不佳,老师让学生再重复读诗
8、师生配合读诗,指导读诗气息要相连
三、明确诗意
1、交流读懂诗歌的方法:注释、用插图。
2、插图法:老师手指大屏插图,学生快速判断这是文中的哪个词?
白云、寒山、霜叶、石径。
3、注释法: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4、追问:夏天的山为什么不叫寒山?
5、明确:因为秋天很冷。联系生活经验来理解。
6、注释法:生:产生、生出;晚:傍晚,黄昏。
7、组词法:爱:喜爱、喜欢。
8、运用上述方法,同桌交流知道的内容。
9、老师汇总明确内容有:枫林、霜叶、寒山、石径、白云
10、设疑:寒山是深秋的时节,作者秋天上山,但“霜叶红于二月花”中二月是春天,秋天、春天冲突了,诗人写错了?
11、生交流:比喻,把霜叶比喻成春天的二月花。
12、齐读诗句“霜叶红于二月花”
13、过渡:多少红叶还能变成秋天?——枫林。
整个枫林的叶子都要变成霜叶,比二月的花还红的霜叶,这个时候秋天就来了。
四、领悟诗情
1、用“因为……所以……”这样的语言来说一句话?
因为霜叶红于二月花,所以作者才停车。
2、用“之所以……是因为……”来说一句话?
之所以他下了车,是因为他喜欢傍晚的霜叶。
3、教师小结:即使霜叶红于二月花,即使枫林晚那么美,但是全要凭诗人对它的——喜爱。
4、师生配合背诗
5、学生齐背
6、消去大屏文字,学生齐背
7、出示杜牧资料:杜牧,字牧之。唐代文学家。
五、总结课堂、布置作业
这节课呀,我们用插图和注释理解了诗的大概内容。对于这些不好解释的词,我们可以查字典,联系上文,联系已学过的知识,还可以联系生活经验。把你看到,想到,感受到写下来,你也会成为文学家。老师留一个作业,请同学们把诗写在这张练习纸上,写完后交到班主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