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之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窠、旷”等6个生字,会写“黎、晕”等9个生字,会写“黎明、红晕、彩云”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
3.学习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习按照时间顺序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
教学过程
一、初读文,发现文章特点
师:(播放四季风光视频),同学们,这是?
生:四季之美
指导读好课题。
师:课前,同学们都读过课文了,那么,一定有四句话留在了你们的脑海中,是哪四句?
生:春天最美是黎明、夏天最美是夜晚、秋天最美是黄昏、冬天最美是早晨。
师:同学们,你通过之前的学习就能发现这篇文章的特点是什么?
生汇报,师评价。
师:这四句是作者眼中的四季之美,如果让你也仿照这样的方法来写你眼中的四季之美,你会写什么呢?
学生交流。
师:可是,作者没有写常人眼中的四季之美,那作者写了什么? 现在请你们打开书,圈画出作者在每个季节都写了什么代表景物。
(生自由读文,在书上圈画)汇报
师:我们一起读一遍,预备,开始!
师:同学们,这是一篇写景散文。这样的文章,抓住了作者所写的事物,也就大概知道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记住这个方法。抓景物 知内容
师:但是,要想学好这篇课文,这样是远远不够的,王老师教你三招:读词、读文、读人。
第一:读词。看看作者都运用了哪些词语,词语的妙用非常关键。
第二:读文。读读语段,想想语段中文字的背后有什么意思,作者表达的是怎样的情感。
第三:读人。“读一文,近一人”,透过文字,你觉得她会是一个怎样的人,尝试走进她的内心,初步体会她的写作特点和风格。我们一步步来。
二、读词语,体会动态之美
师:现在请再来默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你认为文章中有特点的词语。
师:请几位同学把自己画的词语按类别读一读,我们听一听。我们先来看第一自然段,你画了什么?
给词语归类。
大家看这组词语:一点儿一点儿、微微、红紫红紫
这是什么词?
生:叠词,谈感受。
放到短语中再读,谈感受。
师:她刚才还圈画了这样一组词语。这是什么词?
师:大声读出这些动词。
生读后交流。
师:眼前我们浮现的是动作,有没有和美联系在一起,那我们把它们放在短语里读一读。
交流。
师:这些动词放在短语里面,不觉得它那么美,单独看的时候也没有画面。现在,我们把叠词和动词放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再来读读。
生(齐读):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
师:慢一点,再慢一点,重来,开始。
师:你能看到画面吗?
师:请你现在再读一遍,慢一点,我想从你的声音里听出你看到的动着的那个画面。能吗?接着读完本段。
(师示范引读,生接读)同学们,你们的眼前浮现了什么画?
生:天空颜色变化美
师:对了,这就是动态美(板贴)。
师:同学们,你们看,当动词和叠词放在一起的时候,画面就有了,美也就出现了。来吧,我们边读边感受这种美。(播放音乐)
师在情境中引读、背春天的段落。
夏天最美是夜晚,夏夜又美在哪里?四人小组一起学习一下。(出示要求)
生交流:一种是明亮的月夜,一种是没有月亮的夜晚,一种是蒙蒙细雨的夜晚。
师:作者说,明亮的月夜固然美,这句话让你感受到什么?宁静,安静,清冷。(这是一种静态美,板贴)“固然”的意思是?
生:当然。
师:当然美,肯定美,一定美。是啊,“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这乡村的月夜固然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山林的月夜,固然美。“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这海上月夜固然美,可作者一个都没写,却写了什么?
小组交流夏夜的动态美。萤火虫,微光。
师点评点点微光、一点两点微光,都给作者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
作者不仅叠词+动词,还有“着实迷人”这样的表达自己的感受的词语,我们来读一读吧!
师:把这个画面印在你的心里吧!
生配乐背诵写夏天的文段,完成导学单上的默写。
师:继续读文,你会有更深刻的感受,再看秋天作者写了什么。
三、读文段,体会独特之美
师:刚才抓住词语,我们读了春天和夏天的美。我们看,作者又是怎么写秋天的,我们直接读出动词+叠词+感受的句子。
交流。
指导读好“急急匆匆”“心旷神怡”。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印象中,归鸦美吗?
师:看材料一和材料二,快速默读。当你读完,可能你的感受就不一样了。
(课件出示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名读)
【材料一】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材料二】
师:当你读完这段材料的时候,心里面不只有美,还有别的发现。再来读读文段。
师:这归鸦可能是啄食回去喂自己的孩子,更有可能是?
生:回家给自己的父母送食物。
师:所以这里不止有美。(师生共读写秋天归鸦的部分)
师:读过材料二之后,你一定知道,那是团队的力量,那是和谐的力量。因此(课件出示关键词,师引导生背诵)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作者的写作方法,通过这两个文段,我们又体会到了作者的?
生:感情。
第一次仿写。
这样的写法,你们会了吗?
那来吧,拿出学习单。作者同样写了冬天的三种情形,我们先来试着写写。
分组完成并交流。
师:同学们,我觉得你们真是厉害。这么快就学会了,你看作者将动词加上叠词,再加上表达感受的词,这样的表达会让静止的画面一下子鲜活起来,生动起来。美就出现了,画面也就印在你的脑海里了。这样独特的表达,你学会了吗?
师:我们再来看看作者是怎么写冬天的?
师:你发现了吗?作者也是用这个方法来写这一段话的。除了这样的写法,还有呢?
引导:抓景物。白霜、炭火、一静一动、一白一红、一冷一热,这样的写法,让我们读来觉得很特别。还有谁和谁对比了?
学生交流炭火和白灰,突出了早晨的闲逸美。
四、读作者,感悟内涵之美
师:读完整篇文章之后,透过文字,你觉得这篇文章的作者可能会是一个怎样的人?
随生交流板示:选材独特 表达有法
感情细腻 文章韵味独特。
好,我们就讨论到这儿。你们知道吗?清少纳言是日本散文的鼻祖。这篇课文选自《枕草子》,这本书是日本散文界的开山之作。在《枕草子》这本书300多篇的文章里,清少纳言用了400多个“有意思“或者“有趣”。她独特的眼睛里到底还有哪些有意思、有趣的事物呢?希望你们回去读一读。
五、小练笔,实践课堂所得
用独特的眼光,用独特的写法,表达出独特的韵味。
校园最美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