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词四首》第一课时课件(共51张PPT)+ 素材 +导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词四首》第一课时课件(共51张PPT)+ 素材 +导学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5.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11 08:35:50

内容文字预览

(共51张PPT)
语文部编版 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第12课 词四首
渔家傲·秋思
江城子·密州出猎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满江红·小住京华
新课导入
  唐诗宋词,国之瑰宝;自古及今,人才辈出。人们赞美“诗仙”的浪漫情怀,讴歌“诗圣”的宽广胸襟,欣赏苏东坡的恬淡心境,称颂辛弃疾的雄心壮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本课的四首词,感受词的魅力。
学习目标
1.联系学过的作品,在与诗歌的比较中,了解词形式上和抒情上的特点,体会词在节奏、韵律上的美感。
2.在把握大意、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把握词的艺术表现规律,进而理解每篇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情感基调。
3.主要结合本课作品,了解词的起源、发展和流派,比较同一流派不同词人在创作风格上的差异。
01
第一课时
渔家傲·秋思
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著有《范文正公集》。他工于诗词散文,词传世仅五首,风格较为明健。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现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写作背景
  1038年西夏元昊称帝后,连年侵宋。由于积贫积弱,边防空虚,宋军一败再败。《渔家傲·秋思》写于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范仲淹彼时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今陕西延安)知州,抵御西夏发动的叛乱性战争。据史传记载,在镇守西北边疆期间,他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卒,招徕诸羌并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赞他道:“腹中有数万甲兵。”当地民谣说道:“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在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
知识链接

词是诗的别体,词是一种诗歌艺术形式,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是诗演进与发展的产物。词上承诗,因此有“诗余”之称;句式参差多变,因而有“长短句”之称。词有词牌,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它规定了可供演唱的词的音乐。每一种词牌都规定了词的字数、句数、平仄和用韵。内容上也有大体规定,抒发的感情也有一定的讲究。
词牌规定着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与其乐曲的原始内容大多无关。按字数的多少,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为小令,59字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词从结构上看多数是分段的(除了极短的小令),称为上片和下片或上阕和下阕。
根据词作风格,词主要分为婉约与豪放两大派。
知识链接
“婉约词派”与“豪放词派”
  我国古代词人,大致可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派。
“婉约派”以秦观、李清照为代表。在内容上坚持“诗庄词媚”的主张,讲究含蓄,语言精丽而清新,情思曲折而真切,风格委婉、绮丽。
“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豪放派词题材广泛,更喜摄取军情国事等重大题材入词,能像诗文一样反映生活,境界宏大,气势恢弘。
预习检查
读准字音、掌握字形
千嶂( )里 燕( )然
不寐( ) 羌( )管
zhàng
·
注意字音。
yān
mèi
qiāng
·
·
·
整体感知
点我放课文朗读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sài)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zhànɡ)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zhuó)酒/一杯/家万里,燕(yān)然未勒/归无计。羌(qiānɡ)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mèi),将军/白发/征夫/泪。
上片:语调要平稳、悠长,略有一种凄凉感。
下片:读出词人悲怆、苍凉的心境,语调要低沉。
整体感知
朗读指导
读音准确
富有节奏
读出情感
停连恰当
学生自由朗读诗文。要求:
疏通词意
塞 下 秋 来 风 景 异, 衡 阳 雁 去 无 留意。
四 面 边 声 连 角 起, 千 嶂 里, 长 烟 落 日 孤 城 闭。
指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即“雁去衡阳”,为符合格律而倒置。秋季北雁南飞,传说至湖南衡阳城南的回雁峰而止。
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羌笛、马嘶的声音。
号角。古代军中乐器。
层峦叠嶂。嶂,直立似屏障的山峰。
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当时的西北边疆。
荒漠上的烟。
西北边疆秋天的风景,十分奇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无半点儿留恋之意。
军号和着边塞特有的声音在四面响起,层峦叠嶂之间,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浊 酒 一 杯 家 万 里, 燕 然 未 勒 归 无 计。
羌 管 悠 悠 霜 满 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疏通词意
羌笛。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
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燕然,山名。勒,刻石记功。
比喻夜深寒重。
出征的士兵。
未经过滤的酒,浑浊、质量不好的酒。
喝一杯浊酒,想起万里之外的故乡,边患未平,功业未成,还乡的打算无从谈起。
幽怨的羌笛声悠扬,秋霜满地,征人深夜不能入睡,将军和士兵的头发都白了,眼里都流出了思乡的热泪。
名词作动词,生白发。
名词作动词,流泪。
合作探究
词人开篇就说“塞下秋来风景异”,请你说说塞下风景“异”在哪里?有什么作用?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气候异
秋天边塞的大雁向南飞去,毫无留恋,从侧面表明塞下秋天气候极其寒冷,这与中原地区的气候是大不相同的。
声音异
大风、羌笛、马嘶等边塞特有的声音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在一起,构成了塞下特异的声音,这些声音在中原地区是听不到的。
环境异
坐落在层峦叠嶂间的孤城,当暮霭生成、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了城门,展现了塞下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环境,这当然和中原地区华灯初上时的太平景象迥然不同。
作用:渲染边塞孤寂荒凉的环境氛围,点明了战争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合作探究
词的上阕主要描绘了什么景象?写景的作用是什么?
  描绘了一幅萧瑟、荒凉、肃杀、紧张的边塞景象。通过对边塞环境的描写,突出边塞环境的恶劣,暗示了戍边将士的艰辛,为下片抒情作铺垫。
合作探究
“一杯”与“万里”形成鲜明对比,勾画出戍边将士想借酒消解乡愁,却因家乡遥远归期无望而乡愁更浓的情状
用典,化用“勒石燕然”的典故,抒发了戍边战士渴望建功立业的报国之情
这两句是全词的核心部分,揭示了戍边将士思乡与报国不能两全的矛盾心理
采用互文手法,写将军征夫思乡流泪,描绘了将士们因功业未成、难以归家而不能入睡、哀伤流泪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功业难成的哀伤。
①思乡泪
②英雄泪
默写常考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合作探究

词句 情感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思念万里之外的家乡,但因功业未成无 法回家的矛盾心理
夜寒霜浓之中传来悠悠羌笛之声,加重 了征人的悲思
将军和征夫都难以入眠,因功业未成,有家难回,将军和征夫都白了头发,流下眼泪。这是思乡之泪,也是英雄之泪。
下阕的情感着重体现在哪个字上?其中包含了怎样的复杂情感?这些情感在哪些词句中有所体现?
合作探究
上阕:写景,描写边塞秋景,表现了边塞秋季风光的奇异独特,渲染出边塞的萧条肃杀、荒凉寂寥。
下阕:抒情,抒发了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苍凉悲壮中蕴含着拳拳爱国之心、浓浓思乡之愁。
对接中考
(广州中考)“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考 点
答题思路:①关注诗歌标题及诗歌题材;②抓“诗眼”或关键词;③分析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明确其特定含义;④借助“注”或“序”,从中寻找线索;⑤关注作者和写作背景,知人论世;⑥抓尾句,一般尾句多是主旨句,以议论或抒情为主。
分析诗词情感
答 案
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但又外患未除,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矛盾的心情。
对接中考
(河南中考)“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蕴含着作者浓浓的情感,请简要分析它是怎样达到这种效果的。
考 点
答题思路:①定角度:题目中已给赏析角度,则根据所给角度进行赏析;题目中未给赏析角度,则可从炼字、表达技巧(修辞手法、抒情方法、表现手法等)、句式与结构特点等角度进行赏析。②析效果:结合诗词作者、题材,分析诗句创设的意境或表达的情感、理趣。
赏析诗词名句
答 案
【示例一】通过描写绵长悠远的羌笛声和满地白霜,营造凄清的氛围,透露出作者孤寂悲凉的情感。
【示例二】选择典型意象“羌管”和“霜”,渲染出萧瑟肃杀的气氛,蕴含着作者的思乡之情。
【示例三】“悠悠”写出了羌笛声的绵长、凄清,透露出作者的悲凉之感(或:一个“满”字,写出了秋霜之浓,暗示了作者愁绪的浓重)。
文章主旨
这首词通过对边塞秋季肃杀景象的描写,表现了戍边将士塞外生活的艰辛,表达了他们思乡忧国的情怀,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拓展延伸
下面的两首诗词都借用了“勒石燕然”的典故抒发感情,其感情有什么异同?
【甲】使至塞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拓展延伸

都表现了边关战事紧迫,戍边战士的爱国情怀以及慷慨雄壮之情

【甲】诗中,“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的意思是诗人在途中遇到候骑,得知主帅破敌后尚在前线未归,诗人在此引用“勒石燕然”的典故,表达了他对戍边将士的赞美和渴望报效国家的思想感情。
【乙】词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的意思是饮一杯浊酒,不由想到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表达了将士们思乡心切而不得归,渴望建功立业而功业未成的愁苦之情。
课堂检测
1.选出对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 )。
A.起句“塞下秋来风景异”点明了地点、季节,一个“异”字突出了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B.上阕后三句里,边声、号角声、千嶂、长烟、落日、孤城,从视觉角度展现出一种悲凉肃杀之气。
C.下阕前两句写出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自己与征人们还未建立军功,还乡之计无从谈起的矛盾心理。
D.这首词表面上写出作者的英雄气概和战士们生活的艰苦,其实是对宋王朝消极防御政策所造成严重后果的反映。
B
【解析】“边声、号角声”写的是声音,所以上阕后三句是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展现出一种悲凉肃杀之气。
板书设计
渔家傲·秋思
写景
抒情
雁去 边声 千嶂
长烟 落日 孤城
肃杀、荒凉、形势严峻
浊酒 归无计
羌管 人不寐
白发 征夫泪
凄凉、悲壮、慷慨、悲愤
思念家乡
壮志难酬
02
第二课时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诗、文、词、书、画等领域,均取得了极大成就。散文方面,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又工书画。有诗文集《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等传世。代表词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等。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苏轼由杭州通判迁为密州知州。熙宁八年(1075),密州蝗旱灾害相连,而西北方的西夏又不断袭扰边境。爱国心切、一贯主张抗敌御侮的苏轼,年近不惑仍雄心勃勃,在贬官外任中,不但尽力解除人民的疾苦,而且时刻准备驰骋疆场,为国效力。这首词是这年冬天苏轼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
预习检查
读准字音、掌握字形
擎( )苍
貂裘( )
鬓( )微霜
qíng
·
·
·
·
diāo qiú
bìn
整体感知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qínɡ)苍,锦帽/貂裘(diāo qiú),千骑/卷平冈(ɡānɡ)。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hān)胸胆/尚开张。鬓(bìn)/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点我放课文朗读
上片:声音洪亮,语调昂扬
下片:要读得豪迈奔放,高亢激昂。“西北望,射天狼”要读出一种舍我其谁的霸气。
整体感知
朗读指导
读音准确
富有节奏
读出情感
停连恰当
学生自由朗读诗文。要求:
疏通文意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
为 报 倾 城 随 太 守,亲射虎,看孙郎。
姑且,暂且。
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着苍鹰。黄,指黄犬。擎,举着。苍,指苍鹰。
锦缎帽子,这里用作动词,戴锦帽
形容骑马的随从很多。骑,一人一马的合称。
为我报知全城百姓,使随我出猎
作者自称
指孙权。据《三国志·吴书·吴主传》,孙权曾经“亲乘马射虎”。这里是作者自喻。
我暂且抒发一下少年的张狂,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着苍鹰,头戴锦缎帽子,身穿貂皮衣服,带领随从千骑席卷过平坦的小山冈。
为我报知全城百姓,使随我出猎,我要像当年孙权那样,亲自弯弓射虎。
疏通文意
酒 酣 胸 胆 尚 开 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 挽 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鬓角稍白
胸襟开阔,胆气豪壮。尚,还。开张,开阔雄伟。
朝廷什么时候派遣冯唐到云中来赦免魏尚呢?云中,古郡名,治所在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载:汉文帝时,云中郡守魏尚抵御匈奴有功,却因为上报战功时多报了六颗首级而获罪削职。冯唐为之向文帝辩白此事,文帝即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复为云中郡守。
终将
饰以彩绘的弓
酒喝得尽兴,畅快。
星名。传说天狼星“主侵掠”(《晋书·天文志》)。《楚辞·九歌·东君》:“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我喝足了酒,胸襟开阔,胆气豪壮。鬓角稍白,又有什么关系呢!朝廷何时会像派遣冯唐到云中来赦免魏尚一样赦免我呢?
我终将拉开饰以彩绘的弓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
合作探究
1、品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情感。思考:本首词的词眼是哪个字?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合作探究
2、词人在上片中是从哪些方面体现“狂”的?
  (1)“狂”在装备齐全,何等威武——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
  (2)“狂”在随从众多(阵容庞大),何等雄壮——千骑卷平冈。
  (3)“狂”在倾城观猎(场面热烈),何等感人——为报倾城随太守。
  (4)“狂”在自比孙郎,何等豪气——亲射虎,看孙郎。
行为之狂
(行狂)
语气之狂
(言狂)
合作探究
3、品读下片,分析苏轼的“狂气”。
  (1)因老当益壮而“狂”——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2)因雄心壮志而“狂”——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气狂
志狂
合作探究
4、分析“狂”字的表达效果。
“狂”字总领全篇,塑造了意气风发、尽显狂态的人物形象,奠定了全词的基调,借以抒写词人雄健豪放的磊落之气。一“聊”一“狂”,既突出了词人潇洒豪放、不受羁绊的气势和姿态,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
合作探究
5、下阕中词人由“狂”转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愁绪的是哪句?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两句词运用典故,表明词人希望朝廷能重用自己;“何日”表现出苏轼渴望建功立业的紧迫感。表达了词人怀才不遇的无奈和希望得到重用的报国之志。
合作探究
6、“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的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它们与贯穿全词的“狂”有何关联?
  “亲射虎”,作者以孙权自喻,表示勇武可用。
  “遣冯唐”,作者以魏尚自许,表示可以为国戍边。
  “射天狼”,喻指打败侵扰边境的西夏军队。
  这几个典故,都表现了作者为国立功之志,也正是他“狂”之所在。苏轼本人实则缺乏兵韬战略,词中抒发的情怀,不过是他的一种理想,所以,是“狂”。
合作探究
7、“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塑造了一个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挽弓劲射、保家卫国、征战沙场的英雄形象。
合作探究
8、纵观全词,概括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上片:描写密州出猎的宏大壮观场面,表现出词人壮志勃发的英雄气概。(记叙、描写)
  下片:抒发词人渴望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抒情、议论)
合作探究
9、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作者想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他为国效命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情怀,并委婉地表达了期盼得到重用的愿望。
课堂检测
1.根据提示默写诗词名句。
(1)《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孙权狩猎的典故,表明自己的英武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表明自己渴望为国御敌立功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 看孙郎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 射天狼
课堂检测
2.下列对《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中描写了出猎的壮阔场面,表现出词人的英雄气概,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B.词中“鬓微霜,又何妨!”的言外之意是:我虽然年纪大了,但仍能跃马疆场,迎击来犯之敌。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两句运用典故,词人以冯唐自比,雄健豪放地表达了希望朝廷派人赦免他的罪过,让他为国建功。
D.从艺术表现力上说,词中一连串表现动态的词,如“牵、擎、卷、射、挽、望”等,十分生动形象。
C
【解析】C项“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两句运用典故,词人以魏尚自比,意思是说朝廷什么时候能像派遣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赦免自己,表达了作者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板书设计
江城子·密州出猎
上片:出猎盛况
下片:表明志向
牵黄擎苍
千骑卷平冈
威武雄壮
鬓霜何妨
盼遣冯唐
西北望,射天狼
壮志满怀
胸襟豪放
渴望报国
倾城相随
谢谢聆听
谢谢观赏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2课 词四首(第1课时)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1.诵读《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了解词在形式上和抒情上的特点,体会词在节奏、韵律上的美感。
2.结合作品,了解词的起源、发展和流派,比较同一流派不同词人在创作风格上的差异。
3.在把握大意、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把握词的艺术表现规律,进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情感基调。
搜集范仲淹、苏轼的其他作品来读一读。
《渔家傲·秋思》
一、自主学习
1.知识链接。

词是一种诗歌艺术形式,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词上承诗,因此有“诗余”之称;倚声而成,因而有“乐府”之称;句式参差多变,因而有“长短句”之称。词,都有固定的曲调(词调),要按照曲调的要求来写,所以作词又叫“填词”。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词牌”,如《满江红》《蝶恋花》等。词牌规定着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与其乐曲的原始内容大多无关。按字数的多少,分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词从结构上看多数是分段的(除了极短的小令),称为上片和下片或上阕和下阕。
“婉约词派”与“豪放词派”
我国古代词人,大致可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派。
“婉约派”以秦观、李清照为代表。在内容上坚持“诗庄词媚”的主张,讲究含蓄,语言精丽而清新,情思曲折而真切,风格委婉、绮丽。
“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豪放派词题材广泛,更喜摄取军情国事等重大题材入词,能像诗文一样反映生活,境界宏大,气势恢宏。
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
范仲淹(989—1052),字________。________(朝代)政治家、文学家。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少年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他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他的《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为千古佳句,也是他爱国精神的写照。
3.了解写作背景。
1038年西夏元昊称帝后,连年侵宋。由于积贫积弱,边防空虚,宋军一败再败。范仲淹于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曾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今陕西延安)知州。据史传记载,在镇守西北边疆期间,他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卒,招徕诸羌并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赞他道:“腹中有数万甲兵。”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在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
二、合作探究
1.掌握诗歌的朗读节奏。
(1)听《渔家傲·秋思》的范读音频,想象词中描绘的景象,体会词的音韵美。
(2)反复诵读,读出词调在句式、押韵上的特点,读出音韵之美。
2.理解词意,想象画面,体会词中的感情。
(1)开篇词人就说“塞下秋来风景异”。请你说说塞下风景“异”在哪里。(小组合作,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先说说词的大意,再想象词中描绘的景物,说说它们与我们平常所见景物的不同之处。)
(2)说说词的上片主要描绘的景象,作者写景的目的。(借助想象,说说自己身处此景时的感觉,同桌交流补充)
(3)下片抒情,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找出关键词语加以分析。(从下片中找出关键词,然后结合生活经验揣摩分析。)
(4)“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本词的核心,请谈谈你对这两句的理解。(发挥想象,感受词人在军中的生活,结合词中描写的情景,谈谈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江城子·密州出猎》
一、自主学习
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信息。
苏轼,字________,号________,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________”;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了解写作背景。
苏轼在熙宁四年(1071)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朝廷派他去当杭州通判。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苏轼由杭州通判迁为密州知州。当时,密州蝗旱相连,而西北方的西夏和辽不断袭扰边境。爱国心切、一贯主张抗敌御侮的苏轼,年届“不惑而雄心勃勃”,在贬官外任中,不但尽力解除人民的疾苦,而且时刻准备驰骋疆场,为国效力。这首词,是熙宁八年(1075)冬苏轼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
二、合作探究
1.掌握诗歌的朗读节奏。
(1)听《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范读音频,想象词中描绘的景象,体会词的音韵美。
(2)反复诵读,读出词调在句式、押韵上的特点,读出音韵之美。
2.理解词的内容,体会词中用典的功用。
(1)概括这首词上片和下片的内容。(小组合作,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先说说词的大意,在此基础上对上片和下片的内容进行概括,然后在班级展示。)
(2)词人在上片中是从哪些方面体现“狂”的?(从上片中找出相关词句分析作答。)
(3)品读下片,分析苏轼的“狂气”。
(4)“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这三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它们与“狂”有何关联?(分析典故内容,结合写作背景及主题来回答。)
1.背诵并默写《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
2.从这两首词中任选一首,改写成一篇短文,200字左右。
学习目标
课前学习任务
课堂学习任务
本课小结
课后任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