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复习指导与练习
[知识要点详解]
一、文言实词
[习题训练]把加点字的本字写在括号里
①圣人非所与熙( ) 也。
②缚者曷( )为者也?
[习题训练]解释下列加点的一词多义词
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不可知其源( )
清:①水尤清冽( )②以其境过清( )
3、古今异义
[习题训练]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王曰,何坐( ) 请坐下( )
(2)其实味不同( ) 其实我不该来( )
4、词类活用
[习题训练]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从小丘西( )行百二十步。
(2)潭西南而望,斗( )折蛇( )行。
二、文言虚词
[习题训练]
以:①全石以为底( )②卷石底以出( )③以其境过清( )
④何以都不闻消息( )⑤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
为:①全石以为底 ( )②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 ③为其来也
④何为者也( )⑤橘生淮南则为橘( )
其:①其岸势犬牙差互( )②不可知其源( ) ③为其来也( )
④非相度不得其情( )
于:①泥于掌故( )②往来于环训荒村野水之间( )③生于淮北则为枳( )④相与步于中庭( )
三、文言语句理解与翻译
[习题训练]
1. 翻译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2. 将下列句子省略的部分添在括号中。
(1)日光下彻( ),( )影布( )石上。
(2)潭西南而望,(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王曰:“缚者曷为者也?”
六、背诵默写:主要是名句。
《小石潭记》
⑴描写小石潭全貌的语句: 。
⑵用反衬的手法写小石潭水清至极的句子: 。
⑶作者写潭的源头的走向及岸势用了两个比喻句: , 。
⑷本文中最能体现一切景语皆情语的两句话是: , 。
⑸在沙尘暴肆虐之下,人们对蓝天碧水,茂林修竹的珍爱愈加强烈,你心中的理想的自然环境是怎样的?请借用本文中语句来表达,写出连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
《记承天寺夜游》
⑴描绘庭中月光的澄澈的语句是: , , 。
⑵表现出作者淡淡的哀愁的几句是: 。
?
?
练习试题
(一)
钴鉧潭西小丘记
柳宗元
①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②噫!以兹丘之胜,致之灃、镐、鄠、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价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注:①鱼梁:隔水的石堰,中空,以通鱼之往来。
②突怒偃蹇:山石奇崛的状态。
③嵚然:山势耸立的样子。
④冲然:突起的样子。
⑤角列:如兽角斜列。
⑥灃、镐、鄠 、杜:古地名。
1、找出文中运用了比喻手法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选出与例句中加线字“之”用法相同的一项( )
例:农夫渔文过而陋之。
A. 若牛马之饮于溪 B. 梁之上有丘焉
D. 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D. 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
3、第①段着重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小丘“连岁不能售”说明_______________;同时也暗指了_____________。
?
5、“所以贺兹丘之遭也”指出小丘终于得到赏识,改变了卖不出去、不被人欣赏的命运,作者这样写,实际上是想借小丘的命运来反衬 。
(二)阅读《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和下面一篇文言短文,完成6~10题
(A)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B)王子猷居山阴①,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②。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③,忽忆戴安道④。时戴在剡⑤,即便夜乘小船就⑥之。经宿⑦方至,造门⑧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选自《世说新语·任诞》)
[注释]①山阴:今浙江绍兴。②皎然:洁白的样子。③左思《招隐诗》,表现隐居的乐趣。④戴安道:戴逵,字安道。⑤剡(shàn):县名,今浙江嵊县。⑥就:拜访、访问。经宿:一整夜。⑧造门:这里是到门口的意思。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2分)
(1)欣然起行 (2)念无与为乐者
(3)相与步于中庭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7、用现代汉语写出“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意思。(2分)
?
8、作者发挥奇特的想象,用了两个新奇的比喻来描写月色。请你写出一句他的其它作品中关于描写“月亮或月色”的诗句或语句?(2分)
?
9、两段文字都写了月色、月夜,请说说它们有什么异同点?(3分)
?
10、两段文字都是写的夜找好友,请比较他们的异同点?(可从目的、原因、结果、情感、性格等方面考虑)(3分)
答案
(一)1、若牛马之饮于溪 若熊罴之登于山
2、D
3、山石奇崛的状貌
4、小丘纵有如此美妙的景致,却仍遭得不到赏识的命运;
作者久遭贬谪而无法得到朝廷重用的处境。
5、作者空有一身才华,却无法得到朝廷的赏识
(二)6、(2分)(1)愉快地,高兴地(2)想,思考(3)共同,一起(4)只是
7、(2分)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各种水草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8、(2分)明月几时有,……;月有阴晴圆缺,……;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千里共婵娟。
9、(3分)两段文字都写出了月光的皎洁,运用了侧面描写;(A)段描写的详尽些,运用了拟人的手法。(B)段描写的粗略些。(注:这题是我根据以往经验杜撰的,(B)段中我从四望皎然猜测是描写月光的。没有去查资料考证,请谅解。)
10、(3分)两段文字都表现了他们那种旷达的胸襟,都是触景而想找自己的好友;目的和起因不同:A段文字为了找好友一起游玩,找同乐者,最终找到了;B段文字注重找的过程,是想念好友,最终没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