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7张PPT。东北沦陷区野蛮的经济掠夺农业强占耕地,低价收购农产品工矿交通运输业直接控制、实行“军管理”和“委托经营”,“中日合办”的“统制事业”,由日方掌握经营权,使中国成为日本工业的原料基地。金融业强占银行,掠夺金银、现款;滥发伪币,印制军用票,增加100多种杂税。劳动力方面强制劳役,强制征兵,强制移民或送往日本服苦役。日军从沦陷区掠夺的大批物资正在掠夺中国民财的日本士兵日军在大连押送华工上船推行奴化教育加大初等教育在整个学习年限的比重,从小灌输奴化思想。日语定为必修课,限定用日语,企图实现
其同化政策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奴化宣传反共宣传奴化教育 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在东北沦陷区实行奴化教育。日语被列为各级学校的必修课程,教科书以“中日亲善”、“共存共荣”“大东亚新秩序”等谬论为基本内容。中国历史被人为篡改,任何易于激发爱国感情的文字都被删除。日本侵略者企图以此消磨和摧残民族意识。日本在沦陷区推行奴化教育日本在统治区的奴化教育强迫沦陷区的人民学习日语,禁止说汉语,禁止说中国的自己历史!
图为沦陷区的小孩在在吃饭前向日本天皇祷告,感谢天皇赐予自己食物。 沦陷区的教育完全适应日本的奴化政策的需要。高等教育是为培养各级傀儡官吏和高级奴才服务的。中等教育主要是所谓“实务”教育,即以培养为其效劳的下层技术人员和推行奴化教育的师资为目的。初级教育日寇最为重视。向儿童灌输奴化思想,这是日寇妄图从根本上灭亡中国的最毒辣的手段。在师资、课程设置、教材内容上日寇严加控制。社会教育及宣传完全为日寇所控制。 中文是一种有弹性的语言,它是崇尚“美感第一,逻辑第二”的,中文的诗歌,用最少的词表达最多的内容,这是英文的十四行诗所望尘莫及的。我写诗、写散文、写评论、翻译大量的外文,都源于我对中文赤诚的热爱。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 在亡国的时候才理会到一个“人”与一个“国家”相互的关系是多么重大!
——老舍 《 猫城记》 纵使世界给我任何荣誉,我也不愿离开我的祖国,因为纵使我的祖国在耻辱之中,我还是喜欢、热爱、祝福我的祖国。
——裴多菲(匈牙利)最后一课都德 都德(1840~1897),法国小说家。1868年出版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获得巨大成功,并以此在法国文坛上享有“著名小说家”的声誉。1870年“普法战争”期间,他的《最后一课》《柏林之围》由于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作。他是一位多产作家,一生写有12部长篇小说,4部短篇小说集。
故事背景 本文是1870-1871年普法战争后发生的事。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为阻止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发动了普法战争,法军大败,普军长驱直入,侵占巴黎,迫使法国割地赔款,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被割让,普鲁士政府不准这两个地方继续学法语。这篇小说写的就是韩麦尔先生给学生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 关于小说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环境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三要素 读小说要抓住三个要素:
人物、情节、环境1.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
2.以什么为线索展开小说情节?“我”——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
“我”的见闻感受是本文的线索。 整体感知1.“最后一课” 的特殊含义是什么?
2.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哪些情感? 最后的教书生涯;
最后的学习自己母语的机会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无限依恋之情;
对祖国语言的无比珍视之情;
对侵略者的无限痛恨之情;
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
…… 小说的情节可分为哪三部分?据此复述课文情节.一、第一部分(1-9): 课前二、第二部分(10-23):课上三、第三部分(24-29):课后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今天和平时有什么不同? 走近小弗郎士 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法语;
(2)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敬爱老师;
(3) 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2.我眼中的小弗郎士是一个
的人。 4.你认为小弗郎士思想感情发生变化的
原因是什么?
变化原因分析1、他原来就不是一个坏孩子,尽管贪玩,但还能管住自己。2、有一个好老师,韩麦尔先生一言一行对他有巨大教育作用。3、亡国的惨痛带来的巨大的震憾。是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兰西人民民族感情的无情伤害促使小弗郎士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的猛醒。走近韩麦尔先生1.作者描写韩麦尔先生运用了哪些
描写方法? 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 2.在最后一课里韩麦尔先生为什么穿上了他那件 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 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堂法语课时,穿上节日盛装,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也是为了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外貌描写3. “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比喻.把祖国的语言比作钥匙,把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比作监狱。牢记民族的语言就有一股强大的凝聚力,就有了信心和力量,就能团结人民,最终打败敌人。语言描写6.“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使出全身力量”这句话,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书写“法兰西万岁”这两个大字,含义是什么? 这一系列动作,表现韩麦尔先生对祖国深挚的爱和早日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境界。表示韩麦尔先生坚信法兰西必胜,它也激励人们要永远不忘记祖国法兰西,这是韩麦尔先生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动作描写7.他写完这几个字,痛苦得“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既不转身也不回头 ,为什么?动作、神态描写 他没有勇气宣布“散学了”,因为这就意味着跟祖国语言的永别,他也没有勇气再看一下孩子们和听课的镇上的人,眼前的这个刺激和打击太大了,他悲痛已极,只能无力地做了一个手势,示意这最后一课的结束。他面对祖国被占领的残酷现实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小说深刻地揭示了韩麦尔先生内心的激动、沉痛、依恋和悲愤的心情,表现了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社会
环境环境描写环
境自然
环境小说主题 小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朗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沦陷区的法国人们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集中表现法国人们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