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阳中学2013级期中质量检测
历史科试题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2. 第Ⅰ卷选出正确答案后,请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用o.5mm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卷上。
第 一 卷(选择题)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要求。
1.“争国本”是明万历年问围绕皇位继承问题皇帝与大臣展开的争论:万历皇帝想废长立幼,却遭到群臣反对,经过近20年的争论,最终以皇帝的妥协而告终。此事之所以发生,是因为皇帝违反了(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中央集权制 D.内阁制
2.香港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中“周代封建”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书中的“封建制度”在我们大陆历史教材的提法是( )
A.分封制 B.封建社会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度
3.《姓氏起源》一书对“宋”姓起源的解释:周武王克商灭纣,建立周朝,封微子(商王后裔)于商丘,建立宋国,共传36代,亡于楚国。宋亡国后,原王公之族散居各地,以原国“宋”为姓,乃成宋姓。上述解释中不能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
A.周朝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B.周礼是维护中央集权统治的有力工具
C.诸侯争霸是宋亡国的主要原因
D.反映了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4.嬴政统一全国后,改革制度,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并在重要物品上铭刻诏令。右图为刻有诏文的“权”,显示了( )
A. 嬴政功盖三皇五帝 B. 皇权不可僭越
C. 效法商周制度的决心 D. 秦重视商业发展
5.王安石于公元1042年中进士,先后做过苏州通判,常州知州等地方官,公元1069年被提拔为参知政事。以下对王安石仕途中职位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通判负责监督知州
B.知州管理地方行政
C.通判的设置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参知政事行使地方监察权
6.汉武帝设刺史,唐太宗划全国为十道考核地方官,宋太祖设置通判,这些举措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在加强对地方管理的过程中重视( )
A.分割地方权力 B.对地方官的监察
C.发挥文官作用 D.利用地方矛盾相互制衡
7.为适应新课程改革,历史老师在讲《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时,让学生再现皇帝处理朝政的情景:① “三公”坐着对自己所管辖的事情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皇帝只是听取情况汇报。② 中书省按照皇帝的决定起草文件,交由门下省审核,通过后交给尚书省,尚书省再按事情所属部门交给六部办理。情景①、②分别反映了哪个朝代的中央官制?( )
A.秦朝、唐朝 B.唐朝、明朝
C.汉朝、宋朝 D.秦朝、汉朝
8.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9.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
A.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B.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纵论军机,谋划战事
10.黑格尔说:“中国人除了皇帝一人外都不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古希腊有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在古希腊知道自己自由的这“部分人”是( )
A.妇女 B.外邦人 C.公民 D.奴隶
11. “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日益受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恩格斯在这里肯定的是梭伦改革( )
A.废除一切债务和债务奴隶制度
B.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的等级
C.创立抽签和差额选举公职制度
D.确立公民大会为最高权力机构
12.在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中,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被视为三大里程碑式的事件,这三次改革的共同方向是( )
A.逐步提升妇女的政治地位
B.从治“公民”到治“万民”
C.不断健全民主政治
D.城邦政权向所有的人开放
13.从适用范围看,《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国家制定的( )
A.适用于所有罗马人的法律
B.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
C.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
D.调整罗马人与外来人关系的法律
14.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主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对“理性”的正确理解是( )
A.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习惯法
B.罗马法形成了完整的法律体系
C.罗马法崇尚平等自由
D.罗马法体现了与时俱进,为现实服务
15.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西塞罗说:“如果人们之间的协调性能得到维护,那么人类便可以像神一样的生活。”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古代东西方思想家的共同追求。古代罗马构建和谐社会主要是通过( )
A.树立皇帝的权威 B.宣扬人文主义思想
C.制定完善的法律 D.传播基督教教义
16.“英国‘光荣革命’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里的“办法”是指( )
A.发动宫廷政变 B.剥夺国王的立法权
C.实行民主共和制 D.控制“行政专制”的办法
17.一票赢得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被有的人称为不光彩的、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还有人预言它会很快倒塌,但是它却出乎意料地发展了70多年之久。其主要原因是( )
A.法国不断地对外扩张
B.实行铁血政策的结果
C.它适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
D.责任内阁制的高效运转
18.日本1889年宪法规定,天皇总揽统治大权,内阁辅佐天皇。包含相似规定的宪法是( )
A.《德意志帝国宪法》 B.美国1787年宪法
C.法国1791年宪法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9.1689年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法国1875年宪法、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都标志着这些国家资本主义代议制政体的建立,这说明( )
A.从“人治”到“法治”是近代社会的突出特征
B.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确立
C.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最终确立
D.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的诞生
20.某些西方资产阶级史学家把鸦片战争称为英国为维护正当贸易而进行的“通商战争”的实质是( )
①掩盖了战争的性质 ②强调战争的作用 ③为殖民侵略辩护 ④表达了对东方市场的渴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 ②④
21.据《大清律例》规定:“凡化外人犯罪者,并依律拟断。”最早以条约文本形式打破这一规定的国家是( )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俄国
22.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形式上独立自主,实际上为帝国主义间接统治
B.政治上是半殖民地性质,经济上是半封建性质
C.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国家独立自主权
D.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23.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曾一度取消城市的商业活动,没收一切商店里的物资,但不久又在天京城外设立各种商店。这表明( )
A.原来在城市的政策具有空想性
B.领导人开始转向腐化堕落
C.由农民的阶级局限性决定
D.开始逐步推行《资政新篇》的主张
24.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实行总统制,《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后,又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责任内阁制在中国行不通
B.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激烈
C.中国完全缺乏民主共和的社会基础
D.专制独裁的传统在中国没有受到冲击
25.有学者提出“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此观点主要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 )
A.旧民主主义革命完成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
B.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
C.资产阶级专政向无产阶级专政过渡的开始
D.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
26、中共“三大”《决议案》:“依中国社会的现状,宜有一个势力集中的党为国民革命运动之大本营,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由此判断共产党决定与国民党合作是为了( )
A.推动国民革命 B.开展工人运动
C.进行土地革命 D.实现国内和平
27.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说:“(长征)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长征)是一场危在旦夕险象环生的战斗……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有( )
①长征途中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标志 ②长征是一次武装宣传,沿途播撒了革命的种子 ③长征的胜利使中共摆脱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④在长征精神指引下,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8.某年9月6日重庆《大公报》社评:“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据此推断该战事应是( )
A.百团大战 B.平型关战役
C.太原会战 D.台儿庄战役
29.某学校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为研究“中国近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需要收集相关的史料。小组长列出了几条需要研究的大事,这一罗列引起了争议,请帮他选择正确的事件( )
①太平天国运动 ②维新变法 ③中共的诞生 ④国民革命运动 ⑤五四运动 ⑥辛亥革命
A.①②③ B.③④⑥
C.①④⑤ D.③④⑤
30.某学生在学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后,进行了要点归纳,其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它的基本胜利的标志是新中国的成立
B.它的胜利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起来
C.它的胜利揭开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序幕
D.它的胜利结束了中国人民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
31.清朝福建巡抚徐继畲之语“提三尺之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的刻石,被镶嵌在某开国者的纪念碑上。此开国者是
??? A.拿破仑 ??????????????B.华盛顿??????????? ?C.伊达尔哥????????? ???D.俾斯麦
??32.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哲学家”“中庸之道”“逻辑学”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
??? A.孔子???????????B.墨子????????C.普罗塔戈拉????? ???D.亚里士多德
??33.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认为,世上有两种形式的平等,即数量平等和比值平等。数量平等是绝对平均主义,比值平等则是根据个人的实际价值,按比例分配与之相称的事物。根据以上观点,通常所说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应该是
??? A.更接近于数量平等????? ???????????????B.更接近于比值平等
??? C.数量平等高于比值平等??????????????D.既非数量平等又非比值平等
??34.中俄《尼布楚条约》中说,“凡岭南一带土地及流入黑龙江大小诸川,应归中国管辖;其岭北一带土地及川流,应归俄国管辖”。对条约中的“中国”,理解正确的是
??? ①这里的中国指中原地区?????? ②清朝第一次使用了“中国”国号
??? ③清政府对外不再使用“大清”的朝号????
④表明清朝行使和维护的是中国的主权
???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5.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历史上创造了许多处理民族关系的成功经验。下列史实中,发生在清朝的是
??? A.与吐蕃和亲、设置羁縻府州
??? B.设置典客主管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
??? C.设立宣政院管辖西藏及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 D.册封哲布尊丹巴、章嘉管理蒙古地区喇嘛教务
??第二卷 (非选择题)
本卷共2小题,36小题16分,37小题14分,共30分。
36.(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进口”的国王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复辟王朝的詹姆士二世实行反动统治,遭到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广大人民的强烈反对。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决定发动一次政变,结束詹姆士二世的统治。他们开始同荷兰国王威廉谈判,要求他对英国进行武装干涉。威廉是英王詹姆士二世的女婿,他的妻子玛丽是詹姆士二世的长女。由于詹姆士二世没有儿子,她是王位的继承人。1688年6月30日,英国议会向威廉发出邀请书,请他立即到英国来保护他们的自由。1688年11月5日,威廉率600艘军舰和1.5万名士兵,在英国西南部的托匀基海港登陆,随即向伦敦进军。威廉进入英国后,受到了贵族和乡绅们的支持,许多高级军官亲自到威廉的驻地表示支持,甚至詹姆士二世的第二个女儿和女婿都背叛了詹姆士二世,投向威廉。詹姆士二世逃往法国。议会宣布威廉为英国国王,玛丽为女王,实行双王统治。
材料二 对英国人来讲,除了怀旧意义之久,王室还是日不落帝国的民族象征。从撒切尔到梅杰再到布莱尔,直到现任首相卡梅伦,政府可以更迭,但最“正统”的王室却只有一个。在欧盟日益一体化的过程中,王室的存在,对于保持英国独立的“民族身份”将更加不可或缺。此外,王室也是政府最好的外交官之一。
请回答:
(1)材料一主要反映了英国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为什么要“进口”国王?(4分)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英国王室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为什么政府可以更迭,王室却只有一个?(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英王的存在还有必要吗?说明理由?(6分)
37、(14分)秦始皇和康熙帝都是中国古代有作为的君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左图为秦始皇二十六年诏版(拓本),文字如下:
???? 二十六年,皇帝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口口,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 (1)指出图片中文字的字体,并根据图片写出材料中空缺的文字。(2分)
??(2)秦始皇在这一诏书中颁布了什么经济措施?有何意义?(2分)
??? 材料二? 1673——1681年,年轻的康熙帝指挥了一场平叛战争。他后来多次谈起战争前后自己的变化,说:“前者凡事视之以为易;自逆贼变乱之后,觉事多难处,每遇事必慎重图维,详细商榷而后定。”????????????????????????????????????? ??????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 (3)依据材料二,说明“平叛战争”所指事件及对康熙帝的影响。(4分)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2分)
???材料三? 政事不论大小,全由皇帝一人裁决。秦始皇规定一天看章奏(竹简)一百二十斤(秦一斤合今半市斤),不看完不休息。?????????????????????????
——范文澜《中国通史》
??? 材料四? 朕自临御以来,一切机务必皆躬亲,从不敢稍自暇逸。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身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钜细,朕必躬自断制。
??????????????????????????????????????????????????? ——《清圣祖实录》康熙五十八年
?? (4)依据材料三、四,概括秦始皇和康熙帝处理政务的共同点。(4分)
?
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AABBD BACBC BCCDC DCAAC
ABABB ADADB BDBCD
36. (1)“光荣革命”。 (2分)因为复辟王朝的詹姆士二世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2分)
(2)国家统一的象征;民族团结的纽带,国家元首。(3分)因为政府是选举产生的,有任期,而英国王室却是世袭的。(3分)
(3)①有必要。(2分)一方面英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有多重身份,起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英国有存在王室的传统,难以更改。(4分)
②没必要。(2分)英王的作用多数是象征性的,没有实际意义,另外英国王室是国家财政的负担。(4分)
?37、(1)小篆;皇帝。(2分)
?? (2)统一度量衡。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2分)
?? (3)平定三藩之乱。形成了谨慎的执政风格。(4分)
维护了国家统一。(2分)
?? (4)专权;勤政。(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