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世界的气候同步练习(含答案)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3.4世界的气候同步练习(含答案)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6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2-11 07:50: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4世界的气候
下图示意某学习小组做“影响气温的因素”实验及数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实验验证了影响气温的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土壤因素
2.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 )
A.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B.海洋升温和降温的速度比陆地快
C.陆地的气温年较差大于海洋 D.陆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
读某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下列问题。
3.根据图中资料,可确定该地位于( )
A.东半球 B.西半球
C.南半球 D.北半球
4.该地的气候类型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读图“碳达峰与碳中和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根据图示信息,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生产方式是( )
A.提高煤炭的能源消费比例 B.加大森林采伐力度增加收入
C.开发利用风能等清洁能源 D.大力发展钢铁工业等重工业
6.下列日常生活方式中,不符合“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是( )
A.学生上学私车接送 B.按需点餐光盘行动
C.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D.节约纸张双面使用
图为世界某区域1月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7.图示区域气温的分布规律是( )
A.由南向北递减 B.由北向南递减 C.由东向西递减 D.由西向东递减
8.造成图中气温分布差异最主要的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因素 D.洋流因素
2022年8月4日,我国首颗陆地生态系统监测卫星“句(gou)芒号”正式升空。它将联合全球碳监测卫星和地面监测站,推进碳监测卫星科学计划与国际合作,成为抑制全球气候变暖的有效途径。图为世界主要碳监测卫星发射地点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句芒号”碳监测卫星发射地点大致位于( )
A.(30°N,130°E) B.(38°N,112°E)
C.(40°S,110°W) D.(48°S,75°W)
10.“句芒号”发射当天,下列卫星发射地点中,白昼时间最长的是( )
A.鹿儿岛 B.加利福尼亚州 C.太原 D.多伦多
11.我国发射碳监测卫星有利于( )
A.提高监测技术,加快全球气候变暖进程
B.改善陆地环境,加速陆地生态系统平衡
C.促进太空开发,维护太空安全
D.加强国际合作,抑制全球气候变暖
实践与活动: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进行一次登山活动,探究海拔高低与气温变化的关系。小组成员将在不同高度测得的气温记录下来并绘制成图。读图回答以下小题。
12.地理兴趣小组进行探究活动必备的用具材料是( )
A.温度计、记录簿 B.帐篷、拖鞋
C.绳子、铁锤 D.海拔测量仪、绘图工具
13.从图中探究活动的结果,可得出海拔高低与气温变化的关系是( )
A.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
B.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C.海拔升高1000米,气温大约降低6℃
D.海拔升高1000米,气温大约降低0.6℃
图为某山地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关于图中A、B、C、D四地降水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地离海洋最近,降水最多 B.B地位于迎风坡,降水最多
C.C地海拔最高,降水最多 D.D地位于背风坡,降水最多
15.测得A地的气温为28℃,则C地的气温是( )
A.38℃ B.-2℃ C.10℃ D.18℃
16.读北半球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和南半球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图1),以及4种气候的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图2),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图1可推测,世界气温的纬度分布规律是 。
(2)A地区分布着世界上最大的沙漠一撒哈拉沙漠,此处属于 气候,对应的是图2中的 (填数字),该气候的气候特征是 。
(3)等温线闭合为高温中心或低温中心。判断图1中B地青藏高原为 中心,其原因是 。
(4)读图1,C地的年降水量在 毫米以上,属于 气候,该气候主要分布在 (重要纬线)附近,与图2中的 (填数字)气候类型相同。
(5)太平洋东岸的D地位于智利境内,被称为世界的“干极”,请分析原因。
(6)上海市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与图2中的 (填数字)气候类型相同。
参考答案:
1.B 2.D
3.D 4.B
5.C 6.A
7.B 8.A
9.B 10.D 11.D
12.AD 13.BC
14.B 15.C
16.(1)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2) 热带沙漠 ③ 全年炎热干燥
(3) 低温 海拔高,气温低
(4) 2000 热带雨林 赤道 ②
(5)位于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降水少,气候干旱
(6)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