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化学反应的限度 同步练习题(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鲁科版(2019)化学选择性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2.2 化学反应的限度 同步练习题(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鲁科版(2019)化学选择性必修1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7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2-11 08:20: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2 化学反应的限度 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
1.硫酸钙是一种用途非常广泛的产品,可用于生产硫酸、漂白粉等一系列物质(见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2和Ca(ClO)2
B.可用饱和NaHCO3溶液或KMnO4溶液除去CO2中的SO2气体
C.SO2氧化为SO3是可逆反应,提高O2浓度和使用适合的催化剂均可提高SO2的转化率
D.用CO合成CH3OH进而合成HCHO的两步反应,原子利用率均为100%
2.合成甲醇的反应如下: ,在温度时,向体积为的刚性容器中通入和发生上述反应,后反应达到平衡,的转化率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前,平均反应速率
B.该温度下反应平衡常数的值为
C.当时,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D.往该刚性容器中再通入和,达平衡后的转化率小于
3.下列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有几个
①Fe(SCN)3溶液中加入固体KSCN后颜色变深
②棕红色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③实验室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④由H2(g)、I2(g)、HI(g)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缩小体积)后颜色变深
⑤合成氨时将氨液化分离,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⑥多平衡体系,合适的催化剂能提高目标产物的选择性
A.6 B.5 C.4 D.3
4.已知由甲醇脱氢可制取甲醛:CH3OH(g)HCHO(g)+H2(g),甲醇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已知反应在1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醇脱氢反应的△H<0
B.600 K时,Y点甲醇的v正>v逆
C.从Y点到Z点可通过减小压强实现
D.在T1条件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8.1
5.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向某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2O5气体发生下列反应:2N2O5(g)4NO2(g)+O2(g) ΔH>0。温度T时,部分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t/s 0 50 100 150
c(N2O5)/mol·L-1 4.00 2.5 2.00 2.00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温度T时,该反应平衡常数K=64
B.150s后再充入一定量N2O5,再次达到平衡N2O5的转化率将增大
C.达平衡后升高温度,该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会改变
D.其他条件不变,若将恒容改为恒压,则平衡时N2O5的转化率增大
6.常压下羰基化法精炼镍的原理为:Ni(s)+4CO(g) Ni(CO)4(g)。230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10-5.已知:Ni(CO)4的沸点为42.2 ℃,固体杂质不参与反应。
第一阶段:将粗镍与CO反应转化成气态Ni(CO)4;
第二阶段:将第一阶段反应后的气体分离出来,加热至230 ℃制得高纯镍。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减小c(CO),平衡向逆向移动,反应的平衡常数减小
B.第一阶段,在30 ℃和50 ℃两者之间选择反应温度,选30 ℃
C.第二阶段,Ni(CO)4分解率较高
D.该反应达到平衡时,v生成[Ni(CO)4]=4v转化(CO)
7.下列描述的化学反应状态,不一定是平衡状态的是
A.恒温、恒容下,反应体系H2(g)+Br2(g)2HBr(g)中气体的颜色保持不变
B.恒温、恒容下,反应体系H2(g)+I2(g)2HI(g)中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
C.恒温、恒容下,反应体系C(s)+H2O(g)CO(g)+H2(g)中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D.反应体系N2(g)+3H2(g)2NH3(g)中H2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8.将等物质的量的X、Y气体充入一个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并达到平衡:X(g)+Y(g) 2Z(g) ΔH<0。当改变某个条件并达到新平衡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减小
B.增大压强(缩小容器体积),Z的浓度不变
C.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充入一定量的惰性气体,Y的浓度不变
D.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充入一定量的Z,X的体积分数增大
9.可逆反应(a为正整数)。反应过程中,当其他条件不变时,C的百分含量与温度(T)和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则A为非气体
B.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C.,
D.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加B的物质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化学平衡常数K增大
10.已知反应A2(g)+2B2(g) 2AB2(g) △H<0,下列说法正确的
A.升高温度,正向反应速率减小,逆向反应速率增大
B.升高温度有利于正、逆反应速率增大,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
C.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逆向移动
D.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二、填空题
11.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①NaBH4(s)与H2O(l)反应生成NaBO2(s)和氢气,在25℃、101kPa下,已知每消耗3.8gNaBH4(s)放热21.6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②用H2O2和H2SO4的混合溶液可溶出废旧印刷电路板上的铜。
已知:
在H2SO4溶液中,Cu与H2O2反应生成Cu2+(aq)和H2O(l)的反应热等于
(2)NOx可“变废为宝”,由NO电解可制备NH4NO3,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M、N为多孔电极)。为使电解产物全部转化为NH4NO3,需向电解产物中补充适量NH3.电解时M和电源 极(填“正”或“负”相连,书写N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 。
(3)将CO2转化为甲醚的反应原理为,在80℃时,向体积为0.5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CO2和6molH2,20min后反应达到平衡,此时CH3OCH3的物质的量为0.5mol,则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v(CO2)= ,H2的转化率 ,在80℃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 (列出计算式即可)。
12.某兴趣小组对该反应进行了实验探究。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将通入3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此时容器内总压为200kPa),各物质的分压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时将容器体积迅速缩小至原来的一半并保持不变,图中能正确表示压缩后分压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用图中a、b、c、d表示),理由是 ;
13.(1)若适量的N2和O2完全反应,每生成23g NO2需要吸收16.95kJ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
(2)甲醇(CH3OH)的燃烧热为725.8kJ/mol,写出甲醇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
(3)已知H-H键的键能为436kJ·mol-1,Cl-Cl键的键能为243 kJ·mol-1,H-Cl键的键能为431kJ·mol-1,则H2(g)+Cl2(g)=2HCl(g)的反应热(ΔH)等于 kJ·mol-1
(4)研究氮氧化物与悬浮在大气中海盐粒子的相互作用时,涉及如下反应:
2NO2(g)+NaCl(s) NaNO3(s)+ClNO(g) K1 ΔH1
2NO(g)+Cl2(g) 2ClNO(g) K2 ΔH2
则4NO2(g)+2NaCl(s) 2NaNO3(s)+2NO(g)+Cl2(g)的平衡常数K= (用含有K1、K2的式子表示);其反应热为 (用含有ΔH1、ΔH2的式子表示)。
14.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可逆反应A(气)+B(气)3C(气),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在不同的条件下,生成物C在反应混和物中的百分含量(C%)和反应时间的关系:
①若乙图中的a曲线表示200℃时的情况,b曲线表示100℃时的情况,则此可逆反应的正反应是 热反应。
②若丙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不同压强下的情况,则 曲线是表示压强较大的情况。
(2)图中Z表示在密闭容器中反应:2SO2+O22SO3 ΔH<0达到平衡时,由于条件改变而引起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变化情况,t3至t4过程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t5至t6过程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写出t1至t2阶段平衡体系中反应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 。
(3)如图表示平衡时SO2的体积分数随压强和温度变化的曲线,则:
①温度关系:T1 T2(填“>”“<”或“=”,下同)。
②平衡常数关系:K(A) K(D)。
15.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
(1)某小组进行工业合成氨N2(g)+H2(g) 2NH3(g)△H<0的模拟研究,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三次实验,每次开始时均通入0.1mol N2(g)、0.3molH2(g)。与实验①相比较,实验②、③都各改变了一个条件,三次实验中c(N2)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
与实验①相比,实验②所采用的实验条件可能为 (填字母),实验③所采用的实验条件可能为 (填字母)。
a.加压缩小容器体积 b.减压扩大容器体积c.升高温度 d.降低温度 e.使用催化剂
(2)NH3可用于处理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其反应原理为:2NH3(g)+NO(g)+NO2(g) 2N2(g)+3H2O(g) △H<0。欲提高平衡时废气中氮氧化物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填字母)。
a.降低温度 b.增大压强 c.增大NH3的浓度 d.使用催化剂
(3)NCl3遇水发生水解反应,生成NH3的同时得到 (填化学式)。
(4)25℃时,将amol/L的氨水与bmol/L盐酸等体积混合(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反应后溶液恰好显中性,则a b(填“>”“<”或“=”)。用a、b表示NH3·H2O的电离平衡常数为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分析】CaSO4与焦炭、空气在高温下反应产生CaO、CO、SO2,SO2与O2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加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SO3,SO3被水吸收得到H2SO4;CO与H2在催化剂存在条件下加热,发生反应产生CH3OH;CaO与H2O反应产生Ca(OH)2,Ca(OH)2与Cl2发生歧化反应制取漂白粉。
解析:A.漂白粉的成分是CaCl2和Ca(ClO)2,有效成分是Ca(ClO)2,A错误;
B.KMnO4溶液具有强氧化性,会在溶液中将SO2氧化为硫酸,硫酸能够与NaHCO3溶液反应产生CO2气体,而CO2不能溶解在饱和NaHCO3溶液中,因此可以达到除杂净化的目的,B正确;
C.SO2氧化为SO3是可逆反应,提高O2浓度可提高SO2的转化率;但使用适合的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所需时间,而化学平衡不移动,因此不能提高SO2的转化率,C错误;
D.工业上一般采用下列两种反应合成甲醇:反应Ⅰ:CO(g)+2H2(g)CH3OH(g);反应Ⅱ: CO2(g)+3H2(g)CH3OH(g)+H2O(g),反应Ⅱ中不是所有原子进入期望产物,原子利用率不为100%,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2.A
【分析】
解析:A.前,平均反应速率,故A正确;
B.该温度下反应平衡常数的值为,故B错误;
C.反应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比等于系数比,当时,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故C错误;
D.往该刚性容器中再通入和,相当于加压,达平衡后的转化率大于,故D错误;
选A。
3.C
解析:①在Fe(SCN)3溶液中存在化学平衡Fe(SCN)3Fe3++3SCN-,向其中加入固体KSCN,溶液中c(SCN-)增大,化学平衡逆向移动,导致c[Fe(SCN)3]增大,因此加入KSCN后,溶液颜色变深,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①合理;
②NO2存在化学平衡:2NO2(g)(红棕色)N2O4(g)(无色),加压后,容器的容积缩小c(NO2)增大,气体颜色加深;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导致c(NO2)又有所减小,因此气体颜色由比加压瞬间气体颜色变浅,故加压后气体颜色先变深后变浅,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②合理;
③Cl2能溶于水,与水反应是可逆反应:Cl2+H2OH++Cl-+HClO,水中加入NaCl,溶液中c(Cl-)增大,化学平衡逆向移动,抑制Cl2的溶解,导致c(Cl2)增大,故实验室可以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③合理;
④由H2(g)、I2(g)、HI(g)组成的平衡体系:H2(g)+I2(g)2HI(g),加压(缩小体积)后气体压强增大,物质的浓度增大,因而混合气体颜色变深,但由于该反应是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增大压强,化学平衡不移动,因此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④不合理;
⑤合成氨的反应是N2(g)+3H2(g)2NH3(g),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合成氨时将氨液化分离,即减小了生成物的浓度,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因此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⑤合理;
⑥多平衡体系,合适的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而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因此不能提高目标产物的选择性,⑥不合理;
综上所述可知: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①②③⑤,故合理选项是C。
4.D
解析:A.由图可知:温度越高甲醇平衡转化率越大,说明升高温度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因此甲醇脱氢反应为吸热反应,即△H>0, A错误;
B.600 K时Y点甲醇转化率大于X点甲醇平衡转化率,说明此时反应逆向进行,即:v正<v逆,B错误;
C.由图可知Y点和Z点甲醇转化率相等,若减小压强,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导致甲醇转化率增大,则Y点甲醇的转化率将小于Z点甲醇转化率,C错误;
D.假设甲醇初始浓度为l mol/L,在T1 K时甲醇的转化率为0.9,则平衡时甲醇消耗的浓度为:l mol/L×0.9=0.9 mol/L,平衡时甲醇浓度为0.1 mol/L,根据反应CH3OH(g)HCHO(g)+H2(g)可知平衡时甲醛和氢气浓度相等,都是0.9 mol/L,则在T1 K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5.B
解析:A.
K= ,故A正确;
B.恒容条件下,再充入一定量N2O5,相当于加压,再次达到平衡N2O5的转化率将降低,故B错误;
C.升高温度,混合气体的总质量、容器的体积都不变,因此气体的密度不变,故C正确;
D.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其他条件不变时,改为在恒压密闭容器中反应,相当于减压,平衡正向移动,平衡时N2O5的转化率增大,故D正确;
选B。
6.C
解析:A.化学平衡常数仅仅是温度的函数,故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 A错误;
B.第一阶段:将粗镍与CO反应转化成气态Ni(CO)4,已知:Ni(CO)4的沸点为42.2℃,在30℃和50℃两者之间选择反应温度,应该选择50℃,转化成气态Ni(CO)4,B错误;
C.Ni(s)+4CO(g) Ni(CO)4(g),23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10-5,Ni(CO)4(g) Ni(s)+4CO(g),平衡常数K==5×104,平衡常数很大,分解率较高,C正确;
D.当4v(Ni(CO)4)生成═v(CO)生成=v(CO)转化,CO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错误;
故答案为:C。
7.B
解析:A.由于H2、HBr为无色气体,Br2蒸气为红棕色气体,故恒温、恒容下,反应过程中体系的颜色一直在改变,反应体系H2(g)+Br2(g)2HBr(g)中气体的颜色保持不变,说明Br2蒸气的量不变了,故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了,A不合题意;
B.由于该反应前后气体的系数之和不变,恒温、恒容下,体系的压强一直不变,故反应体系H2(g)+I2(g)2HI(g)中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不能说明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B符合题意;
C.由于C为固体,反应过程中体系气体的质量一直在变,恒温、恒容下,体系的密度也一直在变,故反应体系C(s)+H2O(g)CO(g)+H2(g)中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了,C不合题意;
D.化学平衡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反应体系的各物质的量或百分含量不变,故反应体系N2(g)+3H2(g)2NH3(g)中H2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8.C
解析:A.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X的体积分数增大,故A错误;
B.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但缩小体积,Z的浓度增大,故B错误;
C.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充入一定量的惰性气体,平衡不发生移动,Y的浓度不变,故C正确;
D.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充入一定量的Z,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X的体积分数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9.D
【分析】根据“先拐先平数值大”,可以判断出:,;在T2下C的百分含量较小,说明升高温度,C的百分含量降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说明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增大压强,C的百分含量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气体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之和小于气体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之和,由此分析。
解析:A.由C的百分含量与压强的关系图,可以确定,增大压强,C的百分含量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气体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之和小于气体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之和,若,则A为非气体,故A正确;
B.由C的百分含量与温度的关系图,可以确定,升高温度,C的百分含量降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说明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即 H<0,故B正确;
C.根据“先拐先平数值大”判断出:,,故C正确;
D.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加B的物质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温度不改变,则化学平衡常数K不变,故D错误;
答案选D。
10.B
解析:A.升高温度,正向反应速率增大,逆向反应速率也增大,故A错误;
B.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故B正确;
C.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C错误;
D.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
11.(1)
(2)负
(3)0.1 50%
解析:(1)①3.8g NaBH4(s)物质的量为=0.1mol,在25℃101kPa下,每消耗0.1moNaBH4(s)放热21.6kJ,则消耗1molNaBH4(s)放热216kJ,则热化学方程式为:NaBH4(s)+2H2O(l) =NaBO2(s) +4H2 (g)ΔH=-216k/mol;
②由Ⅰ.Cu(s)+2H+(aq)=Cu2+(aq)+H2(g)ΔH=+64.39kJ mol-1,Ⅱ.2H2O2(l)=2H2O(l)+O2(g)ΔH=-196.46kJ mol-1,
Ⅲ.H2(g)+O2(g)=H2O(l)ΔH=-285.84kJ mol-1,则反应Cu(s)+H2O2(1)+2H+(aq)=Cu2+ (aq)+2H2O(1)可由反应Ⅰ+Ⅱ×+Ⅲ得到,由盖斯定律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热ΔH=(+64.39kJ mol-1)+(-196.46kJ mol-1)×+(-285.84kJ mol-1)= 319.68kJ mol 1;
(2)电解NO制NHNO3,M极发生还原反应为电解池的阴极,连接电源的负极,而N极上发生氧化反应,其电极反应式为NO 3e +2H2O=NO+4H+;
(3)根据题意可知,
反应速率v (CO2) ===0.1 mol L 1 min 1,H2的转化率a(H2) =×100%=×100%=50%,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
12.b 开始体积减半,N2分压变为原来的2倍,随后由于加压平衡逆向移动,N2分压比原来2倍要小
解析:根据反应2NH3N2+3H2可知,随着反应的进行NH3的分压逐渐减小,N2、H2的分压逐渐增大,且H2的分压为N2的3倍,t2时将容器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容器总压强变为原来的2倍,故开始N2分压变为原来的2倍,随后由于加压平衡逆向移动,N2分压比原来2倍要小,故b曲线符合,故答案为:b;开始体积减半,N2分压变为原来的2倍,随后由于加压平衡逆向移动,N2分压比原来2倍要小。
13.N2(g)+2O2(g)=2NO2(g) ΔH=+67.8kJ·mol-1 CH3OH(l)+3/2O2(g)=CO2(g)+2H2O(l) ΔH=-725.8kJ/mol -183 2ΔH1-ΔH2
解析:(1)根据题干,每生成23g NO2需要吸收16.95kJ热量,则生成1mol NO2需要吸收33.9kJ的能量,故N2与O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2O2(g)=2NO2(g) ΔH=+67.8kJ·mol-1;
(2)燃烧热为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故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3OH(l)+O2(g)=CO2(g)+2H2O(l) ΔH=-725.8kJ/mol;
(3)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减去生成物的键能总和,根据题干,反应的ΔH=436kJ·mol-1+243kJ·mol-1-2×431kJ·mol-1=-183kJ·mol-1;
(4)计算目标方程式的平衡常数,可由第一、二方程式得出,
①2NO2(g)+NaCl(s) NaNO3(s)+ClNO(g) K1=
②2NO(g)+Cl2(g) 2ClNO(g) K2=
③4NO2(g)+2NaCl(s) 2NaNO3(s)+2NO(g)+Cl2(g)的平衡常数K=
根据三个平衡常数得出K=;
根据盖斯定律,将第一个方程式乘以2再减去第二个方程式即得到目标方程式,目标方程式的ΔH=2ΔH1-ΔH2;
14.(1) 吸热 b
(2)减小压强 升高温度
(3)> <
解析:(1)①若乙图中的a曲线表示200℃时的情况,b曲线表示100℃时的情况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的百分含量增大,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答案为:吸热;
②若丙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不同压强下的情况,则先达到平衡的b曲线是表示压强较大的情况,故答案为:b;
(2)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由图可知,t3条件改变的瞬间,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说明t3至t4过程中改变的条件为减小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由图可知,t5条件改变的瞬间,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说明t5至t6过程中改变的条件为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由方程式可知,t1至t2阶段平衡体系中反应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故答案为:减小压强;升高温度;;
(3)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二氧化硫的百分含量增大,化学平衡常数减小,由图可知,T1条件时二氧化硫的百分含量大于T2条件时,则温度T1大于T2;A点反应温度高于D点,所以平衡常数小于D点,故答案为:>;<。
15.e c ac HClO >
【分析】(1)由图可知,与实验①相比,实验②到达平衡所以时间较短,反应速率较快,但平衡时氮气的浓度不变,改变条件平衡不移动;与实验①相比,实验③和①中氮气的起始浓度相同,实验到达平衡所以时间较短,反应速率较快,平衡时氮气的浓度增大,改变条件平衡逆向移动;
(2)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放热反应,提高废气中氮氧化物的转化率,应改变条件使平衡向正反应移动;
(3)NCl3遇水发生水解反应,NCl3分子中负价原子结合水电离的氢离子,正价原子结合水电离的去氢根离子;
(4)amol/L的氨水与bmol/L盐酸等体积混合得到的中性溶液为一水合氨和氯化铵的混合溶液。
解析:(1)由图可知,与实验①相比,实验②到达平衡所以时间较短,反应速率较快,但平衡时氮气的浓度不变,改变条件平衡不移动,该反应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会移动,故实验②应是使用催化剂,选e;与实验①相比,实验③和①中氮气的起始浓度相同,实验到达平衡所以时间较短,反应速率较快,平衡时氮气的浓度增大,改变条件平衡逆向移动,该反应正反应是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故为升高温度,选c,故答案为:a;c;
(2)a.该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分析移动,氮氧化物的转化率降低,故正确;
b.该反应正反应是体积增大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氮氧化物的转化率降低,故错误;
c.增大NH3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氮氧化物的转化率增大,故正确;
ac正确,故答案为:ac;
(3)NCl3遇水发生水解反应,NCl3分子中负价原子结合水电离的氢离子,正价原子结合水电离的去氢根离子,则生成NH3的同时还得到HClO,故答案为:HClO;
(4)amol/L的氨水与bmol/L盐酸等体积混合的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关系:c(H+)+c(NH4+)=c(Cl-)+c(OH-),中性溶液中c(H+)=c(OH-),则溶液中c(NH4+)=c(Cl-),氯化铵是强酸弱碱盐其水溶液呈酸性,中性溶液必定为一水合氨和氯化铵的混合溶液,由于盐酸和氨水的体积相等,则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盐酸;溶液中c(H+)=c(OH-)=10-7mol/L,c(NH4+)=c(Cl-)=mol/L,由物料守恒可知c(NH3 H2O)=(—)mol/L,电离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则此时NH3 H2O的电离常数Kb===,故答案为:。
【点睛】与实验①相比,实验③和①中氮气的起始浓度相同,则反应速率加快,平衡移动一定与压强变化无关是解答关键,也是易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