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4 分子空间结构与物质性质 测试卷(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化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4 分子空间结构与物质性质 测试卷(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化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0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2-11 08:28: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4《分子空间结构与物质性质》测试卷
一、单选题
1.关于乙烯的说法正确的是
A.等摩尔乙烷和乙烯中,化学键数相同 B.所有原子在一直线上
C.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 D.属于极性分子
2.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中的键角依次增大
B.、、分子中共价键的键长依次增大
C.、、分子中共价键的键能依次减小
D.相同条件下,的酸性弱于
3.“类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但有时会产生错误的结论,下列类推结论正确的是
A.晶体中含有离子键,则晶体中也含有离子键
B.IVA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顺序是,则VA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顺序是
C.晶体中有阴离子,必有阳离子,则晶体中有阳离子,必有阴离子
D.金刚石中碳原子的杂化类型为杂化,则石墨中碳原子的杂化类型也为杂化
4.具有对称的空间结构,中的个被个取代,能得到种不同结构的产物,则的空间结构为
A.正四面体形 B.三角锥形 C.正方形 D.无法确定
5.下列物质的性质与氢键无关的是
A.沸点:乙二醇>丙醇 B.密度:冰<水
C.乙醇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D.沸点:丙烷<乙醛
6.一种由短周期主族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图所示),具有良好的储氢性能,其中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总和为24.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分子中Y原子采用杂化
B.简单离子半径:
C.中并非所有原子均为8电子稳定结构
D.第二周期中,第一电离能介于元素之间的元素共有2种
7.在有机物分子中,若某个碳原子连接着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则这个碳原子被称为“手性碳原子”,含有手性碳原子的物质往往具有光学活性,如图物质即有光学活性,发生下列反应后生成的有机物无光学活性的是
①与甲酸发生酯化反应;②与NaOH溶液反应;③与溴水作用;④在催化剂存在下与氢气作用。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8.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着陆火星,我国拟于2028年实施火星取样返回任务。火星土壤中含有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W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且W、Z位于同一族。X、Y、Z为同周期互不相邻的元素,Z的最外层电子数是X和Y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熔点:
B.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W>Z>Y
C.和分子的VSEPR模型不同
D.工业上通常利用电解熔融XW的方法来制备X的单质
9.观察模型并结合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晶体B的结构单元
结构模型示意图
备注 熔点 易溶于
A.该晶体B属共价晶体,结构单元中通过键可形成个正三角形
B.是非极性分子,键角为
C.固态硫()属分子晶体,其分子由非极性键构成
D.分子中键与键的数目比为
10.已知扎那米韦是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其对流感病毒的抑制是以缓慢结合的方式进行的,具有高度特异性,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物质的分子式为:
B.1个该分子含有5个手性碳原子(手性碳原子是一个碳原子连有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
C.在一定条件下,该物质可以发生消去、加成、取代反应
D.该物质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11.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可将CO2催化加氢制甲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3OH+ H2O,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两个H结合形成H2,体现了共价键的饱和性
B.H2O能与H+以配位键结合成H3O+
C.CH3OH能与水分子形成分子间氢键
D.CO2分子中σ键与π键的个数比为2:1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CH2=CH-C≡N分子中含6个σ键,3个π键
B.在冰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有共价键和氢键
C.H3O+、 NH、[Cu(NH3)4]2+均含有配位键
D.在KCl、NaCl、CsCl中NaCl的熔点最高
13.下列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A.CF4的分子结构模型:
B.乙烯分子中原子轨道相互重叠,形成σ键:
C.H-的结构示意图为:
D.CH3CH(CH3)CH2COOH系统命名法命名为:2—甲基丁酸
14.原子总数和价电子总数相等的粒子叫做等电子体,具有相似的化学键特征,下列各组粒子属于等电子体的是
A.CH4和NH3 B.CO和N2 C.NO和NO2 D.CO2和SO2
15.某离子化合物(如图所示)广泛应用于电镀工艺,Q、X、Y、W、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Y原子核外电子数是Z原子核外电子数的一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Y元素单质的熔点高于W
B.元素电负性大小的顺序为Y>Z>Q>X
C.这五种元素分别位于4个不同主族
D.化合物XZ2的空间构型为直线形
二、填空题
16.(1)向硫酸铜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至过量,现象是 ;有关的离子方程式为 。
(2)[Cu(NH3)4]+的结构可以表示为 。
(3)已知NF3与 NH3的立体构型都是三角锥形,但 NF3不易与Cu2+形成配离子,其原因是 。
(4)硫酸根离子的空间结构为 形。
17.以铁、硫酸、柠檬酸、双氧水、氨水等为原料可制备柠檬酸铁铵【(NH4)3Fe(C6H5O7)2】。
(1)Fe2+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NO的空间构型为 (用文字描述)。
(2)NH3分子中氮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是 ;C、N、O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3)柠檬酸的结构简式见图。1mol柠檬酸分子中碳原子与氧原子形成的σ键的数目为= mol。
(4)利用键能数据计算反应的ΔH(请写出解题过程):N2(g)+3H2(g)=2NH3(g)。
化学键 H—H N—H N≡N
键能/(kJ·mol-1) 436 393 946
18.【实验】制取[Cu(NH3)4](OH)2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盛有4mL 0.1mol/L CuSO4溶液的试管里滴加几滴1 mol/L 氨水
继续添加氨水并振荡试管
再向试管中加入极性较小的溶剂(如加入8 mL 95%乙醇),并用玻璃棒摩擦试管壁
[实验结论]无论在得到的深蓝色透明溶液中,还是在析出的深蓝色的晶体中,深蓝色都是由于存在 ,它是Cu2+的另一种常见配离子,中心离子仍然是 ,而配体是 ,配位数为 。
三、实验题
19.(三草酸合铁酸钾)为亮绿色晶体,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是制备负载型活性铁催化剂的主要原料。实验室用莫尔盐制备的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中铁离子的配位数为 ,其配体中C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
(2)步骤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步骤③将加入到溶液中,水浴加热,控制溶液pH为,随反应进行需加入适量 (已知:常温下溶液的pH约为3.5)。
(4)得到的三草酸合铁酸钾晶体依次用少量冰水、95%乙醇洗涤的目的是 。
(5)某研究小组将在一定条件下加热分解,利用下图装置(可重复使用)验证所得气体产物中含有CO和。
①按气流从左到右的方向,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 (填装置序号)。
②确认气体产物中含CO的现象为 。
20.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Ⅰ.[Cu(NH3)4]SO4·H2O 晶体制备。
向盛有 4 mL 0.1 mol/L CuSO4 溶液的试管里滴加几滴 1 mol/L 氨水,首先形成蓝色沉淀,继续添加氨水并振荡试管,可以观察到沉淀溶解,得到深蓝色透明溶液。再向试管中加入适量乙醇,并用玻璃棒摩擦试管壁,可以观察到有深蓝色的[Cu(NH3)4]SO4·H2O 晶体析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蓝色沉淀溶解得透明溶液的离子方程式 。
(2)加入适量乙醇有深蓝色的[Cu(NH3)4]SO4·H2O 晶体析出的原因 。
(3)设计检验晶体中是否含有 SO的实验方案: 。
Ⅱ.探究卤代烃的消去反应的产物。
如图所示,向圆底烧瓶中加入2g NaOH和15mL无水乙醇,搅拌。再向其中加入5mL 溴乙烷和几片碎瓷片,微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盛水的试管后,再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检验。
(4)气体在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前先通入盛水的试管是为了 。
(5)若无A试管,B试管中应盛放试剂 来检验消去反应产物。
(6)将气体缓慢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时发现小试管中溶液颜色褪色不明显。请结合以下资料:
资料1: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比较适宜的反应温度为90 ℃~110 ℃,在该范围,温度越高,产生乙烯的速率越快。
资料2:溴乙烷的沸点:38.4 ℃。
分析可能的原因 。
试卷第2页,共7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1molC2H6有7mol化学键(含1mol碳碳键和6mol碳氢键),1molC2H4有5mol化学键(含1mol碳碳双键和4mol碳氢键),则等摩尔乙烷和乙烯中,化学键数不相同,A错误;
B.乙烯中碳原子采用sp2杂化,所有原子共平面但是不共线,B错误;
C.乙烯存在C-H极性共价键、C=C非极性共价键,C正确;
D.乙烯分子中,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重合,为非极性分子,D错误;
故选C。
2.D
【详解】A.CH4、C2H4、CO2分别为正四面体型(109°28′)、平面三角型(120°)、直线型(180°),所以分子中的键角依次增大,故A正确;
B.原子半径越大,形成的共价键的键长越大,F、Cl、Br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所以与H形成的共价键的键长依次增大,故B正确;
C.非金属性越强,形成的共价键越稳定,共价键的键能越大,则H2O、H2S、H2Se分子中的键能依次减小,故C正确;
D.吸电子的能力-F>-Cl>-H,酸性FCH2COOH>CH3COOH,故D错误;
故选:D。
3.A
【详解】A.晶体、晶体都是离子晶体,因此都含有离子键,故A正确;
B.IVA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顺序是,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沸点越高,但由于氨气存在分子间氢键,沸点高,因此VA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顺序是,故B错误;
C.晶体中有阴离子,必有阳离子,但晶体中有阳离子,不一定有阴离子,比如金属晶体中有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故C错误;
D.金刚石中碳原子的杂化类型为杂化,则石墨中碳原子的杂化类型也为杂化,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A。
4.C
【详解】中铜离子为中心原子,可能形成平面正方形和正四面体两种结构,因为两个被两个替代,能得到两种不同结构的产物,则可以排除正四面体结构,确定是平面正方形,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
答案选C。
5.D
【详解】A.乙二醇中有2个羟基,丙醇中有1个羟基,乙二醇分子间形成的氢键的数目比丙醇分子间形成的氢键的数目多,故沸点:乙二醇>丙醇,与氢键有关,A项不符合题意;
B.在冰晶体中水分子间存在氢键,由于氢键具有方向性,每个水分子周围只有4个紧邻的水分子,这一排列使冰晶体中的水分子的空间利用率不高,留有相当大的空隙,使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小,与氢键有关,B项不符合题意;
C.由于乙醇分子与水分子间形成氢键,故乙醇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与氢键有关,C项不符合题意;
D.由于乙醛分子的极性比丙烷分子的极性大,故乙醛分子间作用力强于丙烷分子间作用力,乙醛的沸点比丙烷的高,与氢键无关,D项符合题意;
答案选D。
6.D
【分析】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总和为24,平均原子序数等于6,其中W的原子序数最小,又由图示结构可知,W形成单键,可推测出W为氢元素,X形成四个单键,Y形成三个单键,可初步推测是C和N两种元素,Z容易失去1个电子,且原子序数大于 6,可推测出Z是钠元素,但是这样四种元素原子序数相加就是25,又考虑到括号内得了一个电子,且W元素的原子只有一个,可认为是X得了1个电子之后,形成了4个单键,那么X元素就不是C元素了,而是序数小1的B元素了,这样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加就是24了。于是四种元素依次为H、B、N、Na,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分子由推测出的元素可知为NH3,而NH3中N原子采用杂化,故A正确;
B.Y离子为氮元素离子,Z为钠离子,它们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核电核数越大,半径越小,所以简单离子半径:;故B正确;
C.为BCl3,B是5号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3,所以BCl3中并非所有原子均为8电子稳定结构,故C正确;
D.第二周期中,Be的2S轨道是全满的,导致Be比相邻的两种元素第一电离能都大,Be>B,而N元素的2p轨道是半满的,导致N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也比相邻的大,N>O,这样第二周期第一电离能介于B和N之间的元素有Be、C、O 三种元素,故D错误;
答案选 D 。
7.B
【详解】①与甲酸发生酯化反应,有机产物为,有光学活性;
②与NaOH溶液反应,有机产物为,无光学活性;
③与溴水作用,有机产物为,有光学活性;
④在催化剂存在下与氢气作用,有机产物为,无光学活性;
综合以上分析,只有②④符合题意,故选B。
8.B
【分析】W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W为O,W与Z同主族,所以Z为S, X、Y、Z为同周期互不相邻的元素,Z的最外层电子数是X和Y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Z第VIA族,所以X和Y分别为第II和IVA族,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所以X为Mg,Y为Si,综上,W为O,X为Mg,Y为Si,Z为S。
【详解】A.(SiO2)为共价晶体,( SO2)为分子晶体,所以SiO2熔点大,A错误;
B.W、Y、Z简单氢化物分别为H2O、SiH4、H2S,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即H2O>H2S>SiH4,B正确;
C. SO2的价层电子对数为2+=2+1=3,VSEPR模型为平面三角形,SO3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3+0=3,VSEPR模型也为平面三角形,而者相同,C错误;
D.工业上用电解熔融MgCl2的方法制备金属镁,而不是MgO,因为MgO熔点高,D错误;
故答案选B。
9.B
【详解】A.由图可知,每个B原子具有5×个共价键,12个B原子共含有12×5×=30个共价键,含有的三角形数目=30÷(×3)=20,A正确;
B.四个磷原子排列于正四面体的四个定点上(和甲烷中四个氢的位置一样),结构对称,极性抵消,是非极性分子,键角为60°,B错误;
C.固态硫(S8)属分子晶体,由图可知其结构对称均为硫原子,其分子由非极性键构成,C正确;
D.HCN的结构式为:,HCN分子中键与键的数目比为1∶1,D正确;
答案选B。
10.A
【详解】A.根据该物质的结构简式得到该物质的分子式为:,故A错误;
B.1个该分子含有5个手性碳原子(手性碳原子是一个碳原子连有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标有*的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如图,故B正确;
C.在一定条件下,该物质含有醇羟基,且连羟基的碳原子相邻碳上有碳氢键,因此能发生消去反应,含有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含有羧基和羟基都能发生取代反应,故C正确;
D.该物质含有碳碳双键,含有羟基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A。
11.D
【详解】A.共价键的饱和性是指每个原子成键的总数或以单键连接的原子数目是一定的。两个H结合形成H2,体现了共价键的饱和性,A正确;
B.H2O中的氧原子提供孤电子对,H+提供空轨道,能以配位键结合成H3O+,B正确;
C.CH3OH中的羟基能与水分子形成分子间氢键,C正确;
D.CO2分子的结构式为:,σ键与π键的个数比为1:1,D错误;
故选D。
12.B
【详解】A.共价单键都是σ键,共价双键中一个是σ键,一个是π键,共价三键中一个是σ键,两个是π键,因此在CH2=CH-C≡N分子中含6个σ键,3个π键,A正确;
B.在冰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只有共价键,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但氢键不属于化学键,而属于分子间作用力,B错误;
C.在H3O+中O原子与H+之间存在配位键;在NH在N原子与H+之间存在配位键;在[Cu(NH3)4]2+中的中心Cu2+提供空轨道,4个配位体NH3的N原子提供孤电子对而形成4个配位键,因此三种微粒中均含有配位键,C正确;
D.在离子化合物中,当离子带有的电荷数目相同时,离子半径越小,离子键键能越大,断裂离子键使物质熔化消耗的能量就越多,物质的熔点就越高。由于离子半径:Na+<K+<Cs+,所以三种盐的熔点高低顺序为:NaCl>KCl>CsCl,故NaCl的熔点最高,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
13.C
【详解】A.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减小,则C的原子半径比F大,CF4为CH4中四个H原子被F原子替代,为四面体结构,中心原子为C,小球半径比其他四个小球大,A错误;
B.π键是由两个p电子“肩并肩”重叠形成,σ键是“头碰头”重叠形成,乙烯结构简式为CH2=CH2,形成π键为,B错误;
C .H-为H原子得到1个电子形成,其质子数为1,核外电子数为2,结构示意图为: ,C正确;
D.CH3CH(CH3)CH2COOH以官能团羧基编号最小,甲基位于第3号碳原子上,系统命名法命名为:3—甲基丁酸,D错误;
故选:C。
14.B
【详解】A.两者原子总数不同,不属于等电子体,A错误;
B.CO的价电子数是4+6=10,N2的价电子数是5×2=10,两者的原子数均为2,是等电子体,B正确;
C.NO、NO2的原子数不相等,不是等电子体,C错误;
D.CO2的价电子数是4+6×2=16,SO2的价电子数是6+6×2=18,价电子数不相等,不是等电子体,D错误;
故选:B。
15.D
【分析】Q、X、Y、W、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根据图示,Y能形成2个共价键,Y原子核外电子数是Z原子核外电子数的一半,则Y是O元素、Z是S元素;X形成4个共价键,X是C元素;Q能形成1个共价键,Q是H元素,W形成+1价阳离子,W是Na元素,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A.Y为O2,W是Na,金属的熔点更高,故A错误;
B.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电负性性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电负性性减弱,元素电负性大小的顺序为O>S>C>H,故B错误;
C.五种元素中,H、Na位于周期表第1列,C位于第14列,O、S位于第16列,这五种元素分别位于3个不同主族,故C错误;
D.CO2的空间构型为直线型,因为O和S是同一主族所以性质相似,化合物CS2的空间构型为直线形,故D正确;
选D。
16. 先产生蓝色沉淀,后沉淀消失成为蓝色溶液 Cu2++2NH3 H2O═Cu(OH)2↓+2NH、Cu(OH)2+4NH3═[Cu(NH3)4]2++2OH- N提供一个空轨道,不易与Cu2+形成配离子,电负性F>H;F原子吸引N原子上的孤对电子对难与Cu离子形成配位键 正四面体
【详解】(1)氨水呈碱性,向盛有硫酸铜水溶液的试管里加入氨水,首先形成难溶物氢氧化铜,继续添加氨水,难溶物溶解得到深蓝色的透明溶液,故答案为:先产生蓝色沉淀,后沉淀消失成为蓝色溶液;Cu2++2NH3 H2O═Cu(OH)2↓+2NH、Cu(OH)2+4NH3═[Cu(NH3)4]2++2OH-;
(2)[Cu(NH3)4]+是平面四边形,结构可以表示为,故答案为:;
(3)N提供一个空轨道,不易与Cu2+形成配离子,电负性F>H,F原子吸引N原子上的孤对电子对难与Cu离子形成配位键,所以NF3不易与Cu2+形成配离子,故答案为:N提供一个空轨道,不易与Cu2+形成配离子,电负性F>H;F原子吸引N原子上的孤对电子对难与Cu离子形成配位键;
(4)SO的价层电子对数=4+(6+2-42)=4,没有孤电子对,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形,故答案为:正四面体。
17.(1) 1s22s22p63s23p63d6或[Ar]3d6 平面三角形
(2) sp3 N>O>C
(3)7
(4)-104kJ·mol-1
【解析】(1)铁是26元素,其原子核外有26个电子,铁原子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变成为Fe2+根据构造原理知,其基态离子核外电子排布式1s22s2 2p63s23p63d6或[Ar]3d6;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3+(6-3×2)==3,且不含孤电子对,则空间构型是平面三角形;
(2)NH3分子中氮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3+(5-1×3)=3+1=4,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N原子杂化类型为sp3;同一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呈增大趋势,但第IIA族、第VA族元素第一电离能大于其相邻元素,所以这三种元素第一电离能从大到小顺序是N>O>C;
(3)羧基的结构是()一个羧基中有碳原子与氧原子分别形成两个σ键,三个羧基有6个σ键,还有一个羟基与碳原子相连形成一个σ键,因此1mol柠檬酸分子中碳原子与氧原子形成的σ键的数目为7mol;
(4)N2(g) +3H2(g) =2NH3 (g) ΔH,焓变=反应物总键减去能生成物总键能 ,ΔH=946kJ/mol+ 3×436kJ/mol-6×393kJ/mol=-104kJ·mol-1。
18. 形成难溶物 Cu2+ + 2NH3·H2O = Cu(OH)2↓+2NH 难溶物溶解,得到深蓝色的透明溶液 Cu(OH)2 + 4NH3 = [Cu(NH3)4](OH)2 析出深蓝色晶体 深蓝色晶体为[Cu(NH3)4]SO4·H2O,说明该配合物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小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Cu(NH3)4]2+ Cu2+ NH3 4
【解析】略
19. 6 洗去表面吸附的杂质,并减少溶解损耗,除去表面的水分 DCBADE A中的粉末由黑色变为红色,其后的D中的石灰水变浑浊
【分析】莫尔盐[(NH4)2Fe(SO4)2 6H2O]经过NaOH溶液处理后生成Fe(OH)2沉淀,Fe(OH)2经过H2O2氧化得Fe(OH)3红褐色沉淀,Fe(OH)3与KHC2O4反应生成K3[Fe(C2O4)3]溶液,最后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得K3[Fe(C2O4)3] 3H2O,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1)中铁离子为中心离子,为配体,由于每一个能与中心离子形成两个配位键,故中铁离子的配位数为6,其配体的结构简式为,故每个C原子周围形成3个键,无孤对电子,故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故答案为:6;;
(2)由分析可知,步骤②发生反应为Fe(OH)2经过H2O2氧化得Fe(OH)3红褐色沉淀,故其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3)步骤③将Fe(OH)3加入到KHC2O4溶液中,水浴加热,控制pH为,已知常温下溶液的pH约为3.5,故为了防止pH偏高且不引入新的杂质,应随反应进行需加入适量H2C2O4以降低pH,故答案为:H2C2O4;
(4)得到的三草酸合铁酸钾晶体,此时晶体表面还有大量的可溶性杂质,故依次用少量冰水以洗去表面吸附的杂质,并减少溶解损耗,再用95%乙醇洗涤以除去表面的水分,同时便以干燥,故答案为:洗去表面吸附的杂质,并减少溶解损耗,除去表面的水分;
(5)①检验CO2通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2中的CO需先用NaOH溶液除去CO2,然后干燥后通入灼热的CuO后再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产物,最后需进行尾气处理,收集CO,故按气流从左到右的方向,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DCBADE,故答案为:DCBADE;
②经过上述①分析可知,CO+CuOCu+CO2,故A中的粉末由黑色变为红色,将生成的气体通入其后的D中的石灰水变浑浊,即可确认气体产物中含CO, 故答案为:A中的粉末由黑色变为红色,其后的D中的石灰水变浑浊。
20.(1)Cu(OH)2+4NH3·H2O=Cu(NH3)+2OH-+4H2O或Cu(OH)2 +2NH3·H2O +2NH=Cu(NH3)+4H2O
(2)乙醇极性小,降低了Cu(NH3)4SO4的溶解度
(3)取少量晶体加水溶解,加盐酸酸化,再滴加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SO
(4)除去挥发出来的乙醇(和溴乙烷)
(5)溴水或溴的CCl4溶液
(6)温度低,产生乙烯量少;溴乙烷挥发,产生乙烯量少
【分析】硫酸铜蓝色溶液中存在离子,向溶液中加入氨水时,蓝色的与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继续加入氨水,氢氧化铜蓝色沉淀与氨水反应生成深蓝色的四氨合铜离子,加入无水乙醇,降低了硫酸四氨合铜的溶解度,使溶液中的硫酸四氨合铜析出得到深蓝色晶体。
卤代烃在氢氧化钠醇溶液中、加热下发生的消去反应生成不饱和键和水,乙醇易挥发,用酸性高锰酸钾检验消去产物时挥发出的乙醇会干扰实验。
(1)
据分析,蓝色沉淀溶解得透明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Cu(OH)2+4NH3·H2O=Cu(NH3)+2OH-+4H2O或Cu(OH)2 +2NH3·H2O +2NH=Cu(NH3)+4H2O。
(2)
加入适量乙醇有深蓝色的[Cu(NH3)4]SO4·H2O 晶体析出的原因是:乙醇极性小,降低了Cu(NH3)4SO4的溶解度。
(3)
检验晶体中是否含有 SO的实验方案为:取少量晶体加水溶解,加盐酸酸化,再滴加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SO。
(4)
据分析,乙醇会干扰乙烯的检验,故气体在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前先通入盛水的试管是为了除去挥发出来的乙醇(和溴乙烷)。
(5)
乙烯能与溴水或溴的CCl4溶液反应而出现褪色现象、乙醇不与溴水或溴的CCl4溶液反应,则:若无A试管,B试管中应盛放试剂溴水或溴的CCl4溶液来检验消去反应产物。
(6)
将气体缓慢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时发现小试管中溶液颜色褪色不明显。说明产生的乙烯量少。结合资料分析可能的原因是:温度低,产生乙烯量少;溴乙烷挥发,产生乙烯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