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原电池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液流电池是一种新的蓄电池,是利用正负极电解液分开,各自循环的一种高性能蓄电池,具有容量高、使用领域(环境)广、循环使用寿命长的特点。如图是一种锌溴液流电池,电解液为溴化锌的水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左侧电解质储罐中的离子总浓度增大 B.放电时向右侧电极移动
C.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 D.充电时电极a为外接电源的负极
2.某同学设计的原电池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铝电极一定为正极
B.该电池电解质溶液可以是蔗糖溶液
C.若烧杯中溶液为稀硫酸,铝电极表面有气泡生成
D.若烧杯中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3.下列实验操作、对应的现象及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苯酚浊液中滴加Na2CO3溶液,浊液变澄清 酸性:苯酚>碳酸
B 溶液中加入少量溶液,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C 将镁片和铝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NaOH溶液中,镁片表面产生气泡 该装置构成了原电池,铝片做负极
D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NaOH溶液,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无明显现象 溶液中一定无
A.A B.B C.C D.D
4.某原电池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原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能将电能转换成化学能
B.碳棒发生氧化反应
C.该装置中发生的反应为:Cu+2 Fe3+=2 Fe2++Cu 2+
D.电子从碳棒经外电路流向铜棒
5.下列装置可以构成原电池的是
A. B. C. D.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使用催化剂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B.原电池中发生的反应达到平衡时,该电池仍有电流产生
C.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是因为它能改变反应历程和反应的活化能
D.硅太阳能电池工作时,光能转化成化学能
7.某可循环式锂—空气电池的结构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为
B.A室与B室之间应该采用阳离子交换膜
C.放电时,Li电极与多孔空气催化电极上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4
D.LiOH回收制Li可以缓解Li资源紧缺的难题
8.某同学根据化学反应Fe+Cu2+=Fe2+ +Cu,并利用实验室材料制作原电池。下列关于该原电池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正极 石墨棒 石墨棒 铁棒 铜棒
负极 铁棒 铜棒 铜棒 铁棒
电解质溶液 CuCl2溶液 CuCl2溶液 FeSO4溶液 FeSO4溶液
A.A B.B C.C D.D
9.某同学将铁丝及铜丝插入柠檬中,制成了如图所示的水果电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Fe做负极,放电时质量不断减小
B.电流从铜丝经导线流向铁丝
C.Fe电极反应:
D.该装置能量转化存在:化学能→电能→光能
10.如图所示原电池的反应原理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墨为电池的负极
B.电池工作时Zn逐渐被消耗
C.电子由石墨电极经外电路流向Zn电极
D.反应在负极上发生
11.某原电池总反应为,该原电池的组成物质中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正极
负极
电解质溶液
A.A B.B C.C D.D
12.根据原电池形成的条件分析图所示的各装置,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13.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H2和O2反应时放热,且断裂1molH-H键、1molO=O键、1molO-H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Q1kJ、Q2kJ、Q3kJ。下列关系一定正确的是_________。
A.Q1+Q2>Q3 B.2Q1+Q2>2Q3 C.2Q1+Q2<4Q3 D.2Q1+Q2>4Q3
(2)下列变化中满足如图图示的是_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镁和稀盐酸的反应 B.Ba(OH)2 8H2O与NH4Cl的反应 C.氯化铵固体加入水中 D.氢气燃烧 E.H-O-H→2H+O
(3)将铝片和铜片用导线相连,一组插入浓硝酸中,一组插入烧碱溶液中,分别形成了原电池,在这两个原电池中,负极分别为_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铝片、铜片 B.铜片、铝片 C.铝片、铝片
(4)2020年上海进博会展览中,诸多氢能源汽车纷纷亮相。氢燃料电池被誉为氢能源汽车的心脏。某种氢燃料电池的内部结构如图所示,a 处通入气体的是_________,左侧的电极为电池的__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 右侧电极发生的反应为:_________。
14.I.图为铜锌原电池的装置请回答:
(1)铜是_________极,铜片上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锌为________ 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电池反应式(离子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氢氧燃料电池是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新型发电装置。如图为电池示意图,该电池电极表面镀一层细小的铂粉,吸附气体的能力强,性质稳定,请回答:
(4)在导线中电子流动方向为_________(用a、b表示)。
(5)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6)电极表面镀铂粉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已知D、M、H是常见得非金属单质,其中M是无色气体,H是有色气体。J是一种金属单质(其同族的某种元素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A、C是金属氧化物,C和J均是某种常见电池的电极材料,J元素的+2价化合物比+4价化合物稳定,B与C反应时,每生成1molH同时消耗4molB和1molC。K只知含有CO或CO2中的一种或两种。它们关系如下图所示:
(1)写出A物质中所含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化合物L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向图中的红褐色透明液体中逐滴滴入HI溶液,可以观察到先产生红褐色沉淀,后红褐色沉淀溶解,红褐色沉淀溶解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4)由金属氧化物A和C得到其相应的金属,在冶金工业上一般可用_______________(填序号)方法
①热还原法 ②电解法 ③热分解法
其中从A得到其相应金属也可用铝热法,若反应中1molA参加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5)用C、J作电极,与硫酸构成如图所示原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当反应转移2mol电子时,负极质量增加______克。
16.某学习小组进行Zn与反应的实验,探究温度、氯化钠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用品:相同规格的锌片,稀硫酸(忽略固体对溶液体积的影响)。
实验序号 1 2 3 4 5
温度/℃ 25 25 25 35 35
NaCl质量/g 0 0.5 1.0 0.5 0
收集所需时间 63 32 20 21 59
产生速率
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__(结果保留小数点后2位)。
(2)由实验_______与_______或_______与_______(填实验序号)得出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3)欲探究升高温度时氯化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某同学分析数据发现,,说明_______。
(4)锌粒与足量硫酸反应的速率较慢。为了加快该反应的速率且不改变的产量,可以使用下列方法中的_______。
A.加少量固体 B.滴加几滴溶液
C.将稀硫酸改为浓硫酸 D.适当升高温度
(5)为验证氯化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为氯离子,可采用等物质的量的_______(写化学式)重复上述实验。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分析】具有较强氧化性,具有较强还原性,放电时,作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在正极得到电子被还原生成,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由右侧电极向左侧电极移动。充电时为放电的逆过程,题目据此解答。
解析:A.根据分析知,放电时在左侧电极获得电子反应生成,从右侧电极移向左侧电极,因此左侧电解质储罐中的离子总浓度增大,A正确;
B.阳离子交换膜只能通过阳离子 ,不能在左、右侧电极之间移动,B错误;
C.充电时,电极a为外接电源的正极,阳极的电极反应式是:,C错误;
D.充电时,电极a为外接电源的正极,D错误;
故选A。
2.C
【分析】酸性条件下,Mg为负极;碱性条件下,Al为负极。
解析:A.若电解质溶液为NaOH溶液,铝电极为负极,A项错误;
B.蔗糖是非电解质,B项错误;
C.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铝电极作正极,有气泡冒出,C项正确;
D.碱性条件下,应该生成,D项错误。
故选C。
3.C
解析:A.苯酚浊液中滴加Na2CO3溶液,生成苯酚钠、碳酸氢钠,可知苯酚的酸性大于碳酸氢根离子的酸性,A错误;
B.加入少量AgNO3溶液,有砖红色沉淀Ag2CrO4生成,但初始pH及离子浓度不知,无法判断Ksp大小,B错误;
C.铝、镁和氢氧化钠溶液构成原电池,铝失去电子作负极,镁作正极,C正确;
D.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可能合成一水合氨,由实验及现象可知,溶液中可能含有铵根离子,D错误;
故答案选C。
4.C
解析:A.该装置为原电池,能将化学能转换成电能,错误;
B.碳棒是正极,发生还原反应:Fe3++e-=Fe2+,错误;
C.该反应总反应为Cu+2Fe3+=2Fe2++Cu2+,正确;
D.电子从铜棒经外电路流向碳棒,错误。
5.B
【分析】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是:①有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②将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③两电极间构成闭合回路,④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A.蔗糖溶液不导电,无法形成闭合回路,故A错误;
B.该装置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能形成闭合回路,且有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Zn+CuSO4=ZnSO4+Cu,故B正确;
C.该装置两个电极相同,不能形成原电池,故C错误;
D.该装置没有形成闭合回路,故D错误;
故选B。
6.C
解析:A.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改变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化学平衡,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反应热,A项错误;
B.原电池中发生的反应达到平衡时,该电池没有电流产生,B项错误;
C.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是因为它能改变反应历程和反应的活化能,C项正确;
D.硅电池工作时光能转化为电能,不发生化学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D项错误;
答案选C。
7.C
【分析】根据装置图中电子的流向可判断出,金属锂电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多孔空气催化电极上O2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
解析:A.由分析可知,正极的电极反应为,A正确;
B.A室中有LiOH生成并进入产物回收单元,则A室与B室之间应该采用阳离子交换膜,让Li+进入A室,参与循环,B正确;
C.放电过程中,负极上1 molLi失去1 mol电子,正极上1 molO2得到4 mol电子,同时正极上还有2 molH2O参与反应,外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相等,则Li电极与多孔空气催化电极上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3,C错误;
D.LiOH回收制Li,使Li循环使用,可以缓解Li资源紧缺的难题,D正确;
故选C。
8.A
【分析】根据反应Fe+Cu2+=Fe2+ +Cu,可知该原电池中Fe为负极,正极选用比铁不活泼的金属或碳棒,电解液为含Cu2+的溶液。
解析:A.由分析可知Fe为负极,碳棒为正极,Cu2+的溶液为电解液,A正确;
B.Fe为负极,不能为铜棒,B错误;
C.铁和铜作原电池电极,铁更活泼应为负极,C错误;
D.由分析可知电解液为含Cu2+的溶液,D错误;
故选A。
9.C
解析:A.Fe较为活泼,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做负极,放电时质量不断减小,A正确;
B.铜为正极,电流从铜丝经导线流向铁丝,B正确;
C.Fe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亚铁离子,电极反应:,C错误;
D.该装置中电使灯泡发光,则能量转化存在:化学能→电能→光能,D正确;
故选C。
10.B
【分析】在原电池反应中,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在外电路中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在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定向移动,阴离子向负极定向移动。
解析:A.由于电极活动性:Zn>C(石墨),所以Zn为负极,石墨电极为正极,A错误;
B.电池工作时Zn作为负极,失去电子被氧化产生Zn2+进入溶液,因此Zn逐渐被消耗,B正确;
C.电池工作时电子由负极Zn电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石墨电极,C错误;
D.电池工作时,负极Zn失去电子被氧化产生Zn2+,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2e-=2NH3↑+H2↑ ,总反应方程式为:Zn+2=Zn2++2NH3↑+H2↑,故该反应总方程式为两个电极反应式的和,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11.B
解析:原电池总反应是Zn+Cu2+=Zn2++Cu,原电池中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故负极为活泼性较强的Zn,失去电子生成Zn2+,正极反应为溶液中的铜离子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铜单质,附在正极表面。
故选B。
12.C
【分析】能够形成原电池的,就有电流产生,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有:①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②活性不同的两电极;③有电解质溶液;④形成闭合回路,据此分析。
解析:A. 乙醇是非电解质,所以A不能形成原电池,故A错误;
B. 两电极活性相同,不能形成原电池,故B错误;
C. 可以形成锌氧气原电池,故C正确;
D. Pt是惰性电极,不能与稀硫酸反应,不能形成原电池,故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
13.(1)C
(2)BE
(3)B
(4) H2(或氢气) 负极 O2+4e-+ 4H+= 2H2O
解析:(1)破坏1molH-H消耗的能量为Q1kJ,则H-H键能为Q1kJ/mol,破坏1molO = O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则O = O键键能为Q2kJ/mol,形成1molH-O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则H-O键能为Q3kJ/mol,对于2H2(g)+O2(g)=2H2O,反应热△H=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故:反应热△H=2Q1kJ/mol+Q2kJ/mol-4Q3kJ/mol=(2Q1+Q2-4Q3)KJ/mol,由于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热△H<0,即(2Q1+Q2-4Q3)<0,所以2Q1+Q2<4Q3,故答案为:C;
(2)如图图示反应是吸热变化,A镁和稀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错误; B.Ba(OH)2 8H2O与NH4Cl的反应是吸热反应,故B正确;
C.氯化铵固体加入水中是吸热过程,不是化学反应,故C错误;
D.氢气燃烧是放热反应,故D错误;
E.H-O-H→2H+O化学键的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故E正确;
故答案为BE;
(3)将铝片和铜片用导线相连,一组插入浓硝酸中,常温铝遇浓硝酸发生钝化,故Cu为负极;一组插入烧碱溶液中,Al与烧碱反应,Cu不反应,Al做负极,在这两个原电池中,负极分别为Cu、Al,故答案为B;
(4)原电池中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根据电子流向可知左侧为负极,右侧为正极,氢氧燃料电池,氢气为燃料从负极通入,即a处铜氢气;氧气为氧化剂从正极通入,即b通入氧气;根据氢燃料电池的内部结构如图所示可知负极电极反应为,正极电极反应为O2+4e-+ 4H+= 2H2O;故答案为:H2(或氢气); 负极;O2+4e-+ 4H+= 2H2O;
14.(1) 正 Cu2+ + 2e=Cu
(2) 负 Zn - 2e=Zn2+
(3)Zn + Cu2+=Zn2++Cu
(4)由a到b
(5) 2H2+4OH--4e-=4H2O O2+4e-+2H2O=4OH-
(6)增大电极单位面积吸附H2、O2的分子数,加快电极反应速率
【分析】铜锌原电池,活泼的金属作负极,故锌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Zn - 2e=Zn2+;铜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Cu2+ + 2e=Cu;电池的总反应为:Zn + Cu2+=Zn2++Cu,据此分析。
氢氧燃料电池属于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通入燃料的电极是负极,通入氧化剂的电极是正极,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所以通入氢气的电极是负极,通入氧气的电极是正极,电子流动方向为a到b,据此分析。
解析:(1)铜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Cu2+ + 2e=Cu,故答案为:正;Cu2+ + 2e=Cu;
(2)锌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答案为:负;Zn-2e=Zn2+;
(3)根据电极反应可知电池反应式为:Zn + Cu2+=Zn2++Cu;答案为:Zn + Cu2+=Zn2++Cu;
(4)由上述分析可知,通入氢气的电极是负极,通入氧气的电极是正极,电子流动方向为a到b,故答案为:a到b;
(5)碱性氢氧燃料电池中,负极上氢气失电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电极反应式为:2H2+4OH--4e-=4H2O;通入氧气的电极是正极,氧气得到电子结合水,生成氢氧根,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故答案为: 2H2+4OH--4e-=4H2O;O2+4e-+2H2O=4OH-;
(6)反应物与电极接触越充分,反应速率越快,电极表面镀铂粉能增大电极单位面积吸附H2、O2的分子数,所以能增大反应速率,故答案为:增大电极单位面积吸附H2、O2的分子数,加快电极反应速率。
15. 第四周期第Ⅷ族 PbO2+4HCl(浓)PbCl2+Cl2↑+2H2O 2Fe(OH)3+2I +6H+=I2+2Fe2++6H2O ① 8mol Pb 2e +SO42-=PbSO4 96
解析:H是元素气体非金属单质,则H为Cl2,J是一种金属单质,其同族的某种元素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推断J为Pb,由J+H=I,可判断I为PbCl2,A、C是金属氧化物,C和J均是某种常见电池的电极材料,J元素的+2价化合物比+4价化合物稳定,则C为PbO2。结合C+D=J+CO2,应是碳和PbO2的反应,故D为C;由F+G煮沸得到红褐色液体,证明生成的是氢氧化铁胶体,而E+H=F,A+B=E+F+G,可推断E为FeCl2,F为FeCl3,G为H2O,B为HCl,A为Fe3O4;根据G+H=B+L,可知L为HClO,则M为O2;B与C反应时,每生成1molH同时消耗4molB和1molC,发生反应:PbO2+4HCl=2H2O+Cl2↑+PbCl2。
(1)A物质的化学式为:Fe3O4,金属元素铁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四周期第Ⅷ族;
(2)次氯酸的电子式为;反应②是HCl与PbO2反应时,每生成1molCl2同时消耗4molHCl和1molPbO2,化学方程式为:PbO2+4HCl(浓)PbCl2+Cl2↑+2H2O;
(3)向氢氧化铁胶体中逐滴滴入HI溶液,开始电解质中和胶体胶粒所带电荷,发生胶体聚沉,得到氢氧化铁沉淀,而后HI与氢氧化铁发生酸碱中和反应、铁离子氧化碘离子生成碘,红褐色沉淀溶解的离子方程式为:2Fe(OH)3+2I +6H+=I2+2Fe2++6H2O;
(4)由金属氧化物A为Fe3O4和C为PbO2得到其相应的金属为Fe、Pb,依据金属活动顺序,在冶金工业上一般可用热还原法,其中从A得到其相应金属也可用铝热法,发生的反应为:3Fe3O4+8Al9Fe+4Al2O3,若反应中1molA参加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8mol;
(5)用PbO2、Pb作电极,与硫酸构成如图所示电池是铅蓄电池,正极为PbO2,负极为铅,电极反应式为Pb 2e +SO42-=PbSO4。当反应转移2mol电子时,负极反应1molPb,其质量=1mol×207.2g/mol=207.2g,生成1molPbSO4,其质量=1mol×303.2g/mol=303.2g,故负极质量增加=303.2g-207.2g=96g。
16.(1)0.24
(2) 1 5 2 4
(3)升高温度,氯化钠对速率的影响增强
(4)AD
(5)KCl(含氯离子的可溶性一价盐如:LiCl等均可)
解析:(1)由表格数据可知,收集所需时间为63s,则;
(2)按照控制单一变量的原则,除了温度不同,其他条件相同,则由实验1和5或2和4可得出升高温度,收集所需时间缩短,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的结论;
(3),说明升高温度,加入氯化钠速率增大幅度大于没加氯化钠速率增大幅度,说明氯化钠对速率的影响增强;
(4)A.由(3)分析知,加少量固体能加快反应速率,由于未参与反应,则的产量不变,A符合题意;
B.滴加几滴溶液,Zn和反应生成Cu,则Zn、Cu和电解质溶液构成原电池,反应速率加快,由于消耗了Zn,则的产量减少,B不符合题意;
C.将稀硫酸改为浓硫酸,Zn和浓硫酸反应不产生H2,C不符合题意;
D.适当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的产量不变,D符合题意;
故选AD。
(5)若要验证氯化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为氯离子,与阳离子无关,则可选择加入等物质的量的含氯离子的可溶性一价盐如:KCl 、LiCl等,重复上述实验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