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 与朱元思书课件 (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 与朱元思书课件 (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5-04 15:35:09

文档简介

课件10张PPT。作者简介 : 吴均(469-520)南朝文学家,史学家。自叔 庠,吴兴故鄣人。他文章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文词清拔有骨气,人称“吴均体”,亦能诗。
本文是作者写给友人信中的一段话,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这看似随兴之所至而写下的一段文字。可称得上一片山水小品。读一读 韵 柯 飘 荡 负 势 轩 邈yùnkēpiāo dàngfù shìXuānmiǎo
泠 嘤 缥 碧 横 柯 窥 谷língyīngpiǎo bìhéng kē
鸢 和 鸣 戾 天 息 心 经 纶
yuānhè mínglì tiānxī xīnjīng lún kuī gǔ第一段:有写景, 有叙事,有抒情。 写景:风烟俱净, 天山一色。 叙事:从流飘荡, 任意东西。 抒情: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第三段 :奇山奇整体形象:夹岸高山 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 千百成峰它的情趣:泠泠的泉声
嘤嘤成韵的鸟声
千转不绝的蝉声
百叫无绝的猿声研读最后四句: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犹言明中有暗,暗中有明。这是明与暗的辩证法。生活也是如此:富贵中的人们自有他们的享受,但未必没有烦恼;而遁迹山林的人,生活上固有种种不便,但他们的快乐确实难以比拟的。 用这种方式来结束课文,余味无穷。
小结: 本文通过描写途中的小结: 奇山异水,既表现富春山的魅力,又表现了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拓展练习:
描写你坐飞机或坐火车时观景的情状。课件29张PPT。与朱元思书吴均富春江是浙江钱塘江的上游。全长110公里,一头连着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杭州西湖,一头连着人称“归来不看岳”的安徽黄山。人们把它与长江三峡、桂林漓江并称为中国最著名的三条江河风光游览线。????富春江是钱塘江从桐庐至萧山县闻堰段的别称,七里泷也包括在内。两岸重山复岭,环抱屏峙,或奇峰插云,或岩石峥嵘;江水清洁澄绿,云影岚光,上下一色,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誉称。
七里泷全长23公里,         两岸青山连绵不断,         一水中流,净如匹练,         水浸山足,旁无沙渚;         行舟其上,如坐天半。葫芦瀑布在七里泷东岸,瀑布光泻入葫芦口中,再从底部冲出,水珠溅玉,直落深潭。潭下又有小瀑布20余处,首尾相衔,拾级而下。沿岸还有峰峦突兀而立的桐庐山,誉称“峨眉一角”,为一理想的登临胜地。
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他的诗文多描写山水景物,风格清新,在当时文坛上产生较大影响,人们把他的写作风格称为“吴均体”。
    本文是吴均写给朋友的一刲信中的描绘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的富春江上雄奇秀丽景致的一段,可看作是一篇独立的写景小品文。最初选入《艺文类聚》中。  本文是一篇骈体文。全篇以偶句为主(骈句和散句相结合),讲究对仗和声律。
  读准下列字音。 缥碧     急湍     夹岸     轩邈     泠泠     戾天     鸢飞     经纶            横柯 piǎotuānjiāxuān miǎolíngyuānlúnkēlì翻译课文从流飘荡:   天下独绝: 顺、随独一无二  (江面上)风和都消散尽净,天空和群山是一样的颜色。(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水都是清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惊涛骇浪像飞奔的马。甚:
奔:飞奔的马更互相轩邈:  蝉则千转不穷:
鸢飞戾天:  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高远--动词表示“多”通“啭”,鸟叫声到筹划、治理国家大事通“返”,回去  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这些树)凭借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相互比远争高,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由此形成无数的山峰。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蝉不断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政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     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粗壮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全文思路总 说:分 说“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奇山异水结构内容一、总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奇山异水,天下独绝--陶醉于大自然的闲适随意“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二、分写水之异清澈湍急--秀美壮美异(夸张比喻)三、分说奇山树:竞长成峰(视觉)奇音:悦耳和谐(听觉)--生机盎然,令人神往意:诱人力量(侧面衬托、虚写)树枝:---峻峭繁多如何理解“鸢飞菧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话?问题研究  不仅从侧面衬托出险峰幽谷夺人心魄的魅力,而且表达     出作者对追求利禄     之徒的蔑视,以及     爱慕美好自然、避     世退隐的高洁志趣。课件30张PPT。与朱元思书南 朝 · 吴 均富春江简介  富春江,全长110公里,在浙江境内。一头连着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杭州西湖,一头连着人称“归来不看岳”的安徽黄山。而富春江本身又是那么富有神奇的魅力,巧夺天工的自然景观和那旷古悠远的历史遗迹缀连成片,相映成辉,有人赞美富春江“揽天下奇景于一身”,这也许有些夸张,但人们称她为中国的黄金旅游线却并非过誉…… 。 积 累 古人是怎样描绘富春江景色的呢?
唐朝韦庄称富春江“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
画不如。”
宋代苏东坡亦誉:“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
景情美。”
元代吴桓赞道:“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同游富春江严子陵钓台富春江小三峡
  同游富春江富春江夜景桐君山七里扬帆作者介绍吴均(469—520),南朝文学家、史学家。字叔庠,梁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出身贫贱,有俊才。曾因私撰《齐春秋》而得罪梁武帝,被焚书免官。其诗文清拔有古气,在当时文坛有很大影响,时人仿效他写作,人称“吴均体”。与江淹、何逊、阴铿同为梁陈时代较有成就的作家。
 朗读课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物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感知大意
本文是作者给友人信中的一段话,描述了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沿途所见,历历如画,令人有同行亲见之感,表现出作者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读懂课文,疏通文义 注释1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
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
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都从上下,左右独一无二青白色急流的水飞奔的马注释2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击石,泠泠作响;好鸟
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物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尤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凭依远冲击至昏暗翻译下列句子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
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翻译下列句子(3)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物者,窥谷   忘反。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么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社会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译 文 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译 文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译 文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富春江景色的?
 
 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 总写)
{异水
(分写)奇山
(分写)写景特点:动与静、声与色、光与影巧妙结合,描绘出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山水图。 作者在第一段中用了一个总括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但在后文中却先写水,后写山,对此你怎么看待?(1)写景顺序上先“水”后“山”,由近及远,逐层展开,符合“从流飘荡”的观景习惯;
(2)文中“奇山”部分详写,“异水”部分略写。请想一想*文章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你能找出来一两个吗?视觉: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听觉:泉水击石,泠泠作响。*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加深感受,使人有亲临其境之感。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的深切赞美之情。“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话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既表现了富春江的魅力,也表现了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这是由景生情,因情明志的写法。深入探究文章是如何抓住“异”和“奇”两字来写 水和山的?
(1)异:从水色、水深、水清,流急、浪大、势猛突出“异水”。
(2)奇:从形、声、色角度突出山势之奇,空山天籁之奇,林中有日无光之奇。 相同之处:都写水流速极快;
不同之处:A句直接描绘急湍、猛浪的形象,B句是间接描写,流速之快是经过计算流程和与他物作比较后才感知的。相同之处:都是写猿的叫声;
不同之处:A是概括式的写法;B是具体描写,不仅写了音速、音色,连回声也写了出来。你从泉声、鸟声、蝉声、猿声中听到了什么?听到了欢快的声音,生命的颂歌,一个热闹、和谐、欢乐、祥和的世界。读《与朱元思书》,如读一首好诗;读《与朱元思书》,如赏一幅山水写意。下面就让我们根据课文的意境,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拿起手中的画笔或利用电脑进行制作,创作一组“富春江山水明信片”系列。 查找工具书,找出与下列加点实词意思相同的成语。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一应俱全  百废俱兴  面面俱到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荒谬绝伦  聪颖绝伦  绝代佳人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自强不息  息事宁人  战斗不息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虽死犹生  过犹不及给出译文,能快速背出原文
*这时,驾舟顺流飘荡,可以随意东飘西泊──
*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汹涌的浪涛,与快马无异──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
*(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枝叶尽力往高远展伸──*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考考你 文中从侧面描写水的清澈、透明的语句是: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物者,窥谷忘反。写出了作者对富春江的赞美之情以及作者鄙弃名利的语句是:课件12张PPT。与 朱 元 思 书吴 均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吴均体”。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简介作者 南朝时,我国文坛上盛行着一种讲求辞藻、声律、对偶的骈体文,《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骈体文朗读比赛缥碧 急湍甚箭 互相轩邈泠泠作响 嘤嘤成韵 经 纶 千传不穷 鸢飞戾天 横柯上蔽piǎotuān shènxuān miǎolíngyuān lì lún kēyīngzhuàn预习检查整体感知1.读了这篇文章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请谈一谈。
2.你能流畅地翻译全文吗?同桌合作,尝试一下!把不会翻译的地方作好标记。探究平台 1.文中哪句话概括了课文描写的景物的总体特征?探究平台 2.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展现景物的这些特征的?请再读课文,加以体会。要求:利用书上的关键词句,可从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等方面来谈。探究平台 3.我们常听说“触景生情”这一词语。你能说说作者在富春江的美景中发出了怎样的感慨吗?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再读课文 要求:
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与朱元思书视觉听觉水皆缥碧
游鱼细石
高山寒树
横柯疏条
泉水激石
好鸟相鸣
蝉转不穷
猿叫无绝奇山异水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