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期末练习题含答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人教版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选择题。(16题)
1、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向O处的光学元件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S点,去掉光学元件后,光线会聚于S1点,则该元件一定是( )
A.平面镜 B.凹面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
2、小明自制了一个简易投影仪(如图),在暗室中将印有奥运五环(红、黄、蓝、绿、黑五色环)标志的透明胶片,贴在发白光的手电筒上,并正对着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调整手电筒、凸透镜、白色墙壁之间的位置,在墙上得到了一个清晰正立放大的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手电筒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小于10cm,且胶片应正立放置
B. 手电筒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10cm小于20cm,且胶片应倒立放置
C. 能从不同角度看到墙上五环标志的像,是因为光在墙面上发生的是漫反射
D. 将白色的墙上蒙上一层红布,可以看到奥运标志的像中五环的颜色只有红色和黑色
3、一个凸透镜的焦距是9 cm,在光具座上分别把蜡烛和光屏放在凸透镜的两侧,当蜡烛距离凸透镜15 cm时,调整光屏,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是( )
A.正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虚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4、如图所示是小伟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的像距v和物距u关系的图象,由图可知( )
A.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C.当物体靠近凸透镜时,像离凸透镜的距离变大
D.当物距为40cm时的成像特点可应用于照相机
5、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光具座上器材的排列次序是蜡烛、光屏、凸透镜
B.虚像也能成在光屏上
C.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
D.实验前要调整蜡烛的火焰、光屏和凸透镜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
6、下列有关光学知识说法错误的是 ( )
A.远视眼的矫正是配戴合适的凸透镜
B.在岸上看到水中的白云是光的折射现象
C.小孔成像中像的大小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
D.烛焰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以速度v从1.2f处匀速运动到1.9f处(f为焦距),这段时间内像移动的速度为v,则>v
7、望远镜是用两组凸透镜组成的,下面关于凸透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目镜、物镜直径相同
B. 目镜、物镜焦距相同
C. 通过目镜看到天体的像比实际的天体大
D. 物镜直径比比目镜直径大,目的是为了会聚更多的光
8、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为26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实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大于13cm
B.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动,移动凸透镜,光屏上能成放大清晰的烛焰像
C.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
D.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近视镜,需将光屏适当靠近凸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9、要使光线发生如图所示的偏折,下面的光学元件中可以实现的有( )
①平面镜;②凸透镜;③凹透镜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10、小乐用放大镜看指纹时,觉得指纹的像太小,为使指纹的像大一些,正确的做法是( )
A. 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近些
B. 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远些
C. 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近些
D. 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远些
11、小华在用如图所示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他移动光屏找到清晰的蜡烛的像,这个像是图中的( )
A. B. C. D.
12、小华视物时成像情况如图所示,医生向她介绍激光手术:通过激光烧蚀厚度均匀的透明眼角膜,使之改变形状,实现视力矫正.手术后的眼角膜形状应为下列图中的 ( )
13、有一种望远镜也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物镜,靠近眼睛的叫目镜,物镜的作用好像一架( )
A. 投影仪 B. 放大镜 C. 照相机 D. 幻灯机
14、如图所示的四幅图,有的能够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原理,有的给出了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方法。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图①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B.图②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C.图①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D.图②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15、在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小华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下方,如图所示。当在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时,测得这个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你认为该凸透镜的焦距f( )
A.一定大于l B.一定等于l
C.一定小于l D.可能大于l也可能小于l
16、如图所示,某同学欲拍摄一棵高大树木的全景,但从取景框中只能看到数的一部分,他要拍摄到这棵树的全景,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
A. 向前走几步 B. 向后退几步
C. 向地面蹲下 D. 将相机向上举高
二、填空题。
17、某同学让太阳光通过透明的镜片照射到白墙上,如图所示,从图中现象可看出,此镜片对光有________作用,用这镜片磨成的眼镜可以用来矫正________视眼。
18、将一玩具鹦鹉(如图甲)紧靠凸透镜,然后逐渐远离的过程中,通过凸透镜观察到三个不同的像(如图乙),则三个像中________是实像,________是虚像.三个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
19、夏季校园里鲜花盛开,小刚用照相机将美丽的鲜花拍摄了下来。照相机的镜头对光有______作用;若想使鲜花的像更大些,应使镜头______鲜花(选填“靠近”或“远离”)。
20、如图所示是人眼球的成像原理图,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当物体在很远的地方时,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当物体靠近人眼时,若晶状体的焦距不变,则它的像将会落在视网膜________(选填“前”“上”或“后”)而导致看不清物体,但实际上,人眼在由远到近地观察物体时,晶状体的焦距会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所以人们还是能清晰地观察到物体。下列哪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人眼球成像原理一样? ________。(选填序号)
①照相机 ②放大镜 ③投影仪 ④潜望镜
21、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人眼中的________ 但它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从而使所成的像变得更亮;现代天文望远镜都力求把物镜的口径________ (选填“缩小”或“加大”),以便观测到更暗的星。
22、如图所示的四个透镜,属于凸透镜的有______,属于凹透镜的有______(两空均填编号)。
三、作图题。
23、如图所示,MN 为凸透镜的主光轴,A为蜡烛,A′为蜡烛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确定凸透镜的位置及其焦点,并将它们画出来。
四、简答题。
24、现在学校会议室、电教室、教室用的投影仪,通常与电脑相连,电脑上的字或图片通过投影仪被放大,成像在屏幕上.说说投影仪的成像原理。
五、实验探究题。
25、在探究“近视眼的形成原因和矫正方法”时,小芸同学选择了如下器材:蜡烛(模拟所视物)、“水凸透镜”(模拟人眼晶状体,并与注射器相连)、光屏(模拟人眼视网膜)、光具座等。(注:“水凸透镜”的凸起程度可以通过注射器注入或吸取水的多少来调节)
(1)她安装并调整好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置于“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当向“水凸透镜”内注入水,使“透镜”更凸后,发现光屏上已无烛焰清晰的像,若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应在“水凸透镜”前放置一块________透镜;若撤去放置的透镜,应将光屏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水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2)根据上述实验,可知近视眼的形成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小强用发光二极管做成一个字母“F”替换蜡烛,把它放在距透镜25 cm处,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
(1)若人眼在光屏的左侧看光屏上的像,像的形状应该是 (选填“A”或“B”);
(2)若在光屏的右侧看光屏上的像(光屏是可以透光的,两面都可以看到像),像的形状应该是 (选填“A”或“B”);
(3)移去光屏,眼睛位于原光屏位置的左侧,透过透镜观察字母“F”, (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它的像,原因是: ;
(4)移去光屏,眼睛位于原光屏位置的右侧,透过透镜观察字母“F”, (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它的像,原因是: 。
六、计算题。
27、一凸透镜焦距20cm,在凸透镜前60cm处放置一线状物体AB高40cm,在凸透镜的另一侧20cm处,有一垂直透镜主轴的平面镜PQ,物体依次经过凸透镜、平面镜后所成的像是 (填“正立”“倒立”)的,求出成像的位置和大小。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期末练习题含答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人教版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选择题。(16题)
1、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向O处的光学元件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S点,去掉光学元件后,光线会聚于S1点,则该元件一定是( )
A.平面镜 B.凹面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
【答案】D。
2、小明自制了一个简易投影仪(如图),在暗室中将印有奥运五环(红、黄、蓝、绿、黑五色环)标志的透明胶片,贴在发白光的手电筒上,并正对着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调整手电筒、凸透镜、白色墙壁之间的位置,在墙上得到了一个清晰正立放大的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手电筒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小于10cm,且胶片应正立放置
B. 手电筒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10cm小于20cm,且胶片应倒立放置
C. 能从不同角度看到墙上五环标志的像,是因为光在墙面上发生的是漫反射
D. 将白色的墙上蒙上一层红布,可以看到奥运标志的像中五环的颜色只有红色和黑色
【答案】A
3、一个凸透镜的焦距是9 cm,在光具座上分别把蜡烛和光屏放在凸透镜的两侧,当蜡烛距离凸透镜15 cm时,调整光屏,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是( )
A.正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虚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答案】C
4、如图所示是小伟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的像距v和物距u关系的图象,由图可知( )
A.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C.当物体靠近凸透镜时,像离凸透镜的距离变大
D.当物距为40cm时的成像特点可应用于照相机
【答案】B
5、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光具座上器材的排列次序是蜡烛、光屏、凸透镜
B.虚像也能成在光屏上
C.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
D.实验前要调整蜡烛的火焰、光屏和凸透镜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
【答案】C
6、下列有关光学知识说法错误的是 ( )
A.远视眼的矫正是配戴合适的凸透镜
B.在岸上看到水中的白云是光的折射现象
C.小孔成像中像的大小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
D.烛焰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以速度v从1.2f处匀速运动到1.9f处(f为焦距),这段时间内像移动的速度为v,则>v
【答案】B
7、望远镜是用两组凸透镜组成的,下面关于凸透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目镜、物镜直径相同
B. 目镜、物镜焦距相同
C. 通过目镜看到天体的像比实际的天体大
D. 物镜直径比比目镜直径大,目的是为了会聚更多的光
【答案】D
8、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为26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实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大于13cm
B.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动,移动凸透镜,光屏上能成放大清晰的烛焰像
C.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
D.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近视镜,需将光屏适当靠近凸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答案】B
9、要使光线发生如图所示的偏折,下面的光学元件中可以实现的有( )
①平面镜;②凸透镜;③凹透镜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答案】A。
10、小乐用放大镜看指纹时,觉得指纹的像太小,为使指纹的像大一些,正确的做法是( )
A. 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近些
B. 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远些
C. 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近些
D. 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远些
【答案】B
11、小华在用如图所示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他移动光屏找到清晰的蜡烛的像,这个像是图中的( )
A. B. C. D.
【答案】B
12、小华视物时成像情况如图所示,医生向她介绍激光手术:通过激光烧蚀厚度均匀的透明眼角膜,使之改变形状,实现视力矫正.手术后的眼角膜形状应为下列图中的 ( )
【答案】B
13、有一种望远镜也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物镜,靠近眼睛的叫目镜,物镜的作用好像一架( )
A. 投影仪 B. 放大镜 C. 照相机 D. 幻灯机
【答案】C
14、如图所示的四幅图,有的能够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原理,有的给出了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方法。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图①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B.图②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C.图①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D.图②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答案】A
15、在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小华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下方,如图所示。当在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时,测得这个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你认为该凸透镜的焦距f( )
A.一定大于l B.一定等于l
C.一定小于l D.可能大于l也可能小于l
【答案】D。
16、如图所示,某同学欲拍摄一棵高大树木的全景,但从取景框中只能看到数的一部分,他要拍摄到这棵树的全景,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
A. 向前走几步 B. 向后退几步
C. 向地面蹲下 D. 将相机向上举高
【答案】B
二、填空题。
17、某同学让太阳光通过透明的镜片照射到白墙上,如图所示,从图中现象可看出,此镜片对光有________作用,用这镜片磨成的眼镜可以用来矫正________视眼。
【答案】会聚;远
18、将一玩具鹦鹉(如图甲)紧靠凸透镜,然后逐渐远离的过程中,通过凸透镜观察到三个不同的像(如图乙),则三个像中________是实像,________是虚像.三个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
【答案】①;②③;②③①
19、夏季校园里鲜花盛开,小刚用照相机将美丽的鲜花拍摄了下来。照相机的镜头对光有______作用;若想使鲜花的像更大些,应使镜头______鲜花(选填“靠近”或“远离”)。
【答案】会聚 靠近
20、如图所示是人眼球的成像原理图,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当物体在很远的地方时,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当物体靠近人眼时,若晶状体的焦距不变,则它的像将会落在视网膜________(选填“前”“上”或“后”)而导致看不清物体,但实际上,人眼在由远到近地观察物体时,晶状体的焦距会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所以人们还是能清晰地观察到物体。下列哪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人眼球成像原理一样? ________。(选填序号)
①照相机 ②放大镜 ③投影仪 ④潜望镜
【答案】后 变小 ①
21、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人眼中的________ 但它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从而使所成的像变得更亮;现代天文望远镜都力求把物镜的口径________ (选填“缩小”或“加大”),以便观测到更暗的星。
【答案】晶状体;加大
22、如图所示的四个透镜,属于凸透镜的有______,属于凹透镜的有______(两空均填编号)。
【答案】②③ ①④
三、作图题。
23、如图所示,MN 为凸透镜的主光轴,A为蜡烛,A′为蜡烛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确定凸透镜的位置及其焦点,并将它们画出来。
【答案】如图所示:
四、简答题。
24、现在学校会议室、电教室、教室用的投影仪,通常与电脑相连,电脑上的字或图片通过投影仪被放大,成像在屏幕上.说说投影仪的成像原理。
【答案】投影仪的原理是,把物体放在凸透镜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成一个放大倒立的实像。
五、实验探究题。
25、在探究“近视眼的形成原因和矫正方法”时,小芸同学选择了如下器材:蜡烛(模拟所视物)、“水凸透镜”(模拟人眼晶状体,并与注射器相连)、光屏(模拟人眼视网膜)、光具座等。(注:“水凸透镜”的凸起程度可以通过注射器注入或吸取水的多少来调节)
(1)她安装并调整好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置于“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当向“水凸透镜”内注入水,使“透镜”更凸后,发现光屏上已无烛焰清晰的像,若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应在“水凸透镜”前放置一块________透镜;若撤去放置的透镜,应将光屏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水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2)根据上述实验,可知近视眼的形成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凹 靠近
(2)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
2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小强用发光二极管做成一个字母“F”替换蜡烛,把它放在距透镜25 cm处,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
(1)若人眼在光屏的左侧看光屏上的像,像的形状应该是 (选填“A”或“B”);
(2)若在光屏的右侧看光屏上的像(光屏是可以透光的,两面都可以看到像),像的形状应该是 (选填“A”或“B”);
(3)移去光屏,眼睛位于原光屏位置的左侧,透过透镜观察字母“F”, (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它的像,原因是: ;
(4)移去光屏,眼睛位于原光屏位置的右侧,透过透镜观察字母“F”, (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它的像,原因是: 。
【答案】(1)A (2)B (3) 不能 此时光线还没有会聚成像
(4) 能 此时光线已经会聚成像
六、计算题。
27、一凸透镜焦距20cm,在凸透镜前60cm处放置一线状物体AB高40cm,在凸透镜的另一侧20cm处,有一垂直透镜主轴的平面镜PQ,物体依次经过凸透镜、平面镜后所成的像是 (填“正立”“倒立”)的,求出成像的位置和大小。
【答案】倒立;物体依次经过凸透镜、平面镜后所成的像在距凸透镜10cm处,大小20cm。
【解析】由题知,f=20cm,AB=40cm,BO=60cm,
利用凸透镜的特殊光线画出物体AB经凸透镜所成像A″B″,而平面镜放在另一侧距凸透镜20cm处,即右侧焦点处,A点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再经平面镜反射后交于A',由此可得到物体依次经过凸透镜、平面镜后所成的像A′B′是倒立的,如下图所示:
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A′B′与A″B″关于平面镜对称,
由凸透镜成像公式=+有:=+
即:=+,
解得:B″O=30cm,
所以:B′F=B″F=B″O﹣OF=30cm﹣20cm=10cm,
所以:OB′=OF﹣B′F=20cm﹣10cm=10cm,
即:物体依次经过凸透镜、平面镜后所成的像在距凸透镜10cm处;
因为Rt△COF∽Rt△A″B″F,且B″F=OF,
所以:A′B′=A″B″=CO=AB=×40cm=20cm,
即:物体依次经过凸透镜、平面镜后所成的像大小为2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