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人教版地理七上第三单元测验卷
一、选择题
(2023七上·通州期中)孔明灯俗称许愿灯,放飞的天气条件是晴朗且风力小于4级。读四城市某日夜间天气(表1),完成下题。
1.四城市当日最适合放飞孔明灯的是
A.哈尔滨 B.北京 C.武汉 D.广州
2.当日所处的月份是
A.1月 B.6月 C.8月 D.10月
3.(2022七上·萝北期末)天气符号表示的天气是( )
A.沙尘暴 B.寒潮 C.台风 D.霜冻
(2023七上·旌阳期末)碳中和,是指在规定时期内,二氧化碳的人为移除与人为排放相抵消。最终的方法就是从能源结构进行转型,用可再生能源、核能等清洁能源替代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D地区风电开发力度小是因为( )
A.火电丰富 B.核电丰富 C.地热丰富 D.人口稀少
5.我国沿海地区风能开发较好根本原因是( )
A.临近市场 B.技术先进 C.交通便利 D.劳动力丰富
6.A地区风能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 )
A.地势开阔 B.降水丰富
C.气温年较差大 D.土壤肥沃
7.下列利于碳中和目标实现的措施是( )
A.植树种草,保护森林 B.保护耕地,科技兴农
C.划区轮牧,扩大牧场 D.兴建水库,调节气温
(2023七上·抚松期中)读下图,假如a>b>C,完成下面小题
8.假如图中曲线表示等高线,则甲、乙两处地形分别是( )
A.山脊、山谷 B.山谷、山脊 C.山脊、山脊 D.山谷、山谷
9.假如图中曲线表示等温线,图示内容为某半球冬季气温分布图,则纬度相同的甲乙两地海陆分布情况是( )
A.陆地、陆地 B.海洋、陆地 C.陆地、海洋 D.海洋、海洋
10.(2023七上·榆树月考)读北半球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和北半球乙地年气温变化图,如图1、2,回答:北半球的气温分布规律是( )
A.从南向北递减 B.从北向南递减
C.从东向西递减 D.从东向西递增
11.(2022七上·萝北期末)“一山有四季 ”所包含的地理原理是( )
A.不同纬度气温不同
B.同一纬度的海陆气温不同
C.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渐渐降低
D.南方气温比北方的高
12.(2022七上·萝北期末)武夷山的主峰黄岗山的海拔为 2158 米,山腰地带海拔为 358 米,当
山腰的温度为 10℃时,黄岗山山顶的温度为( )
A.10℃ B.-0、8℃ C.-10、8℃ D.10、8℃
(2023七上·长春期末) 北京是2022年第24届冬奥会主办地。北京西北方向的张家口,雪场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降雪期长,成为本届冬奥会的合办地。图为历届冬奥会举办地示意图与北京气候资料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历届冬奥会举办地均位于( )
①北半球温带地区②南半球温带地区③-20℃—10℃等温线之间④10℃—20℃等温线之间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4. 图中①、②、③、④四地,降水量最多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5. 北京举办冬奥会有利的气候条件是( )
A.冬季气温低,冰雪不易化 B.冬季降水少,积雪薄
C.西北风强劲,积雪漫天飞 D.冬季多风,空气干操
16. 张家口比北京降雪期长,除纬度因素外,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人类活动 B.植被类型 C.海陆分布 D.地形地势
17. ④地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18.(2022七上·萝北期末)下列关于降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降水就是指降雨
B.有雨必定有云、有云就会有雨
C.降水与人们的生活关系不大
D.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多种形式
(2023七上·江门期末) 下图为世界局部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 造成③、④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海拔高度 D.地形差异
21.(2024七上·大安期中)天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判断下列语句,描述天气的是( )
①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②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④昆明四季如春
⑤明天大风降温
⑥极地地区全年严寒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③④⑥
22.(2022七上·萝北期末)防止“全球气候变暖 ”的最好措施是( )
A.不使用煤、石油等燃料
B.开发新型能源,控制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
C.多种植粮食作物
D.人口大增
(2022七上·延庆期末)今年11月我国海南省毛纳村举行了一场“雨林时光”田园实景演出。下图为演出场景和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毛纳村所属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24.从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可以得出,当地( )
A.气温均高于20℃ B.全年温差大
C.降水量季节变化小 D.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25.(2023七上·资源期末)当出现雾霾天气时,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早晨跑步锻炼身体
B.开汽车高速行驶上班
C.出门戴口罩,小心慢行
D.打开蔬菜大棚草毡,促其快速生长
(2023七上·资源期末) 读“我国东部地区四城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分配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6. 四城市中,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7. 我国东部地区四个城市的年内气温和降水量图,其共同特点是( )
A.雨热异期 B.雨热同期
C.海洋性气候显著 D.全年高温多雨
(2023七上·仁化期末)结合非洲局部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28.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年降水量最少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9.⑤地年降水量丰富,符合的规律是()
A.赤道地带降水多 B.中纬度沿海降水多
C.大陆西岸降水多 D.山地迎风坡降水多
(2022七上·龙马潭期末)读世界12月份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面小题。
30.世界12月份月降水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赤道以南0-20°纬度范围内12月份降水量最多。
B.12月份降水量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
C.12月份中纬度地区北半球比南半球降雨多
D.12月份南极比北极降水多
31. 12月份世界气温分布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12月世界平均气温低于0℃
B.12月份世界各地进入冬季
C.12月份世界气温从南向北递减
D.12月份北纬10°附近地区气候凉爽
二、综合题
32.(2022七上·望城期末)读北半球气温、南半球降水分布图,回答问题。
(1)读图可知,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向高纬逐渐 。
(2)图中 A、B 两地都是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区,A 地不适宜大量人口长期居住的原因是 ;B 地气候湿热,其气候类型是 。
(3)读图,受气温的影响,欧洲同纬度地带的五个城市传统民居厚度有一定规律的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影响因素是 。
(4)赤道附近因气温较高,对流活动旺盛,降水较多,从降水类型来看,该降水属于 雨。
33.(2021七上·邵东期末)读甲图(世界气候分布图)和乙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地处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的①②③三地气候变化有以下规律:由①到②到③,气温年较差越来越大,而年降水量却呈现出越来越少趋势,主要原因是 。
(2)乙图A代表的气候类型是 ,该气候特征是 ,
(3)小伟登录网站查阅资料时,一则意大利冬季发生洪水灾害的报道引起了他的注意,你认为这一报道可信吗? ,理由是 。
34.(2021七上·广汉期末)根据图1和图2中的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图1中的气候类型A是 ,主要分布在 (纬线)附近,气候类型B是 ,该气候类型属于 (季节)多雨型。
(2)图2中,红海地处 (板块)和 (板块)之间的张裂边界,面积在不断 (扩大或缩小)。
(3)图1中从休斯敦出发的游轮到达基多的最短航线是:从休斯敦出发经过甲 (大洋)穿过丙 (运河),到达乙 (大洋)最终到达基多。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D
【知识点】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和温度带的划分
【解析】【点评】天气符号代表各种天气现象、云状、天空状况等的专用符号。包括供观测记录使用的天气现象符号和供媒体传播使用的天气图形符号。
1.A、读题可知,孔明灯放飞的条件是晴朗且风力小于4级。哈尔滨有雪,A错误;
B、北京天气晴朗,西北风1-2级,B正确;
C、武汉中雨,C错误;
D、广州大雨,D错误;
故答案为:B。
2.结合当天的天气符号判断可知,该日哈尔滨有中雪且气温较低,北京的夜间气温在0℃以下,位于南方的广州较温暖,南北温差较大,且大都是偏北风,据此判断,此时为秋季(秋季包括9月、10月和11月),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3.【答案】A
【知识点】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
【解析】【分析】读图可以看出,该天气符号所代表的是沙尘暴天气;
故答案为:A。
【点评】下图为一些常见的天气符号,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是说明一日或几日内阴晴雨雪的情况,而天气符号是指在天气预报时,表示阴晴雨雪等天气状况的符号。
【答案】4.D
5.A
6.A
7.A
【知识点】空气质量与污染指数;我国的地形类型及其分布;自然资源的概念与种类
【解析】【点评】(1) 风能的优点:蕴量巨大、分布广泛、可以再生、无污染。 风能的缺点:密度低、不稳定、地区差异大。
(2)风力发电是把风的动能转为电能。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其蕴量巨大,全球的风能约为2.74×10^9MW,其中可利用的风能为2×10^7MW,比地球上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总量还要大10倍。
(3)碳中和是指中立的(即零)总碳量释放,透过排放多少碳就作多少抵销措施,来达到平衡,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4.D地区为青藏高原,人口稀少,当地能源需求量少,因此风电开发力度小。青藏高原火电和核电并不丰富;青藏高原地热丰富,替代能源多,但这并不是导致风电开发力度小的主要原因。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5.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电力需求量大,故沿海地区风能开发较好根本原因是临近市场。技术先进
程度对风能的开发影响不大;交通便利与风能开发的关系不大;风能的开发不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6.读图分析可知,A地区位于内蒙古高原,风能资源丰富,而且地势开阔,因此为风能资源开发提供了优势条件。内蒙古高原降水并不丰富;气温年较差大和土壤肥沃对风能资源开发没有影响。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7.A.植树种草,保护森林,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实现碳中和,A符合题意;
B.保护耕地,科技兴农对实现碳中和目标没有影响,B不符合题意;
C.扩大牧场会导致草场破坏,减少二氧化碳的吸收,不利于碳中和目标的实现,C不符合题意;
D.兴建水库,调节气温对实现碳中和没有影响,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答案】8.A
9.B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点评】(1)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等温线密集的地区,气温差异大,稀疏的地区气温差异小,同一条等温线上的气温相等,如果等温线呈封闭形状,中心气温低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反之则为高温中心。
8.如果是等高线,甲地等高线向低处凸出,为山脊,乙处向高处凸出,为山谷;
故答案为:A。
9.如果是等温线,冬季的气温是海洋高于陆地,同一条等温线上的温度相同,那么同纬度上此时是甲地温度更高,所以甲为海洋,乙为陆地;
故答案为:B。
10.【答案】A
【知识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由图中等温线数据可知,等温线向东西方向延伸,北半球的气温分布规律是从南向北递减。
故答案为:A。
【点评】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由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年平均气温高于20℃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低于-10℃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南北极圈以内。
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约0.6 ℃ 。
11.【答案】C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一山有四季指的是山地的垂直分布带,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导致了同一座山的景观出现变化;
故答案为:C。
【点评】气候的两大要素是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因素是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纬度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具体表现为低纬气温高,高纬气温低;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海陆位置的影响表现为冬季海洋气温高,陆地气温地,夏季相反;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地形的影响表现在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12.【答案】B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气温每升高1千米,气温会下降0.6℃,因此当358米的温度为10℃时,位于2158米山顶的温度是-0.8℃,两地相对高度为1800米;
故答案为:B。
【点评】气候的两大要素是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因素是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纬度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具体表现为低纬气温高,高纬气温低;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海陆位置的影响表现为冬季海洋气温高,陆地气温地,夏季相反;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地形的影响表现在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答案】13.C
14.A
15.A
16.D
17.C
【知识点】北京的城市发展(北京旅游、重点功能区、交通网);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其特点
【解析】【点评】(1)世界各地冷热不同,气温的分布也有很大差别,通常低纬地区气温高,高纬地区气温低,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而在山地地区,气温会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大致为海拔每升高一千米,气温下降6摄氏度。
(2)受纬度因素影响,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受海陆因素影响,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降水少。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3)以北半球为例,赤道附近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10°到20°大陆西岸为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20°到30°大陆西岸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干燥,30°到40°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湿润,40°到60°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70°到90°为寒带气候,全年寒冷干燥,而10°到25°大陆东岸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25°到35°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35°到60°大陆东岸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而温带大陆性气候多分布于大陆的内部,夏季高温,冬季寒冷,降水稀少,高原山地气候主要分布在山脉。
13.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 23.5°S ,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 66.5°N ,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 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 ,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 。读图可知,历届冬奥会举办地均位于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均位于北半球温带地区,-20℃ ~ 10℃等温线之间,①③正确,②④错误。故答案为:C。
14.①地位于赤道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多,A正确;②位于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③位于极地地区、④位于中纬度大陆的内部,均降水少,BCD错误。故答案为:A。
15.冬奥会是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办的世界性冬季项目运动会,是在冰上和雪地举行的冬季运动,因此需要举办地具有气温低,冰雪不易融化的气候特征。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气温低,冰雪不易化,这是北京举办冬奥会有利的气候条件,A符合题意。冬季降水少,积雪薄;西北风强劲,积雪漫天飞;冬季多风,空气干燥是不利条件,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16.根据材料可知,距北京西北100多千米的张家口,雪场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地处山地迎风坡,降雪期长,海拔高,气温低,雪质雪量有保证,温度风速适宜,适于开展国际高端竞技滑雪运动。除纬度因素外,张家口比北京降雪期长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因素,D正确。跟人类活动和植被类型无关,AB错误。 海陆分布主要影响降水,对气温影响小,C错误。故答案为:D。
17.④地位于亚欧大陆内部,冬冷夏热,降水少,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18.【答案】D
【知识点】降水的变化(定义、测量、主要降水类型)
【解析】【分析】A.降水有多种形式,降雨,雪、冰雹等都属于降水,A错误;
B.有云不一定有雨,只有当云层持续保持过饱和状态,才有可能产生雨,B错误;
C.降水影响人们的生活生产各方面,C错误;
D.降水包括各种形式,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降水是指地面从大气中获得的水汽凝结物,自然界中发生的雨、雪、露、霜、霰、雹等现象等都属于降水的范畴。它是受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天气系统条件等因素综合影响的产物,是水循环过程的最基本环节。
【答案】19.A
20.B
【知识点】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点评】(1)受纬度因素影响,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受海陆因素影响,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降水少。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2)气候的两大要素是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因素是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纬度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具体表现为低纬气温高,高纬气温低;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海陆位置的影响表现为冬季海洋气温高,陆地气温地,夏季相反;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地形的影响表现在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19.读图可知,①地年降水量在1000-2000mm,②地年降水量<200mm,③地年降水量在500-1000mm,④地年降水量<200mm,因此年降水量最多的是①地,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20.读图可知,③地位于中纬度亚欧大陆东部,年降水量在500-1000mm,④地位于中纬度亚欧大陆中部,年降水量<200mm,造成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③地距海较近,受海洋影响大,水汽充沛,降水较多,④地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水汽较少,降水稀少,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21.【答案】C
【知识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分析】描述天气的是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明天大风降温。
故答案为:C。
【点评】天气是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它的特点是时间短,变化快。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它的特点是时间长,变化小。
22.【答案】B
【知识点】气候与人类活动
【解析】【分析】阻止气候变暖最好的措施是开发新能源,减少传统高污染能源的使用,目前还不能完全不使用煤石油等传统燃料;
故答案为:B。
【点评】空气质量的好坏反映了空气污染程度,它是依据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的高低来判断的。空气污染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在特定时间和地点空气污染物浓度受到许多因素影响。来自固定和流动污染源的人为污染物排放大小是影响空气质量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其中包括车辆、船舶、飞机的尾气、工业污染、居民生活和取暖、垃圾焚烧等。城市的发展密度、地形地貌和气象等也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
【答案】23.B
24.D
【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气候类型分布;气温曲线图与降水量柱状图
【解析】【点评】(1)在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中,横坐标轴表示月份,纵坐标轴左侧表气温,右侧表示降水量,气温年变化用平滑的曲线表示,降水量变化用长方形柱状表示。观察气温曲线图,可以知道气温最高月和气温最低月,气温最高值和气温最低值;观察降水量柱状图,可以知道降水集中的月份和各月降水量。
(2)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及其附近地区,全年高温多雨;热带季风气侯主要分布在10°~30°附近的大陆东部,终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亚热带季风和亚热带湿润气候主要位于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温带地区的东部,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3.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 热带雨林气候为全年高温多雨,毛纳村降水明显分旱雨季,A错误;
B、毛纳村气候特点是终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属于热带季风气候,B正确;
CD、海南省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于热带气候,C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B。
24.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该地1月气温低于20℃,A错误;
B、全年最高温为28℃左右,最低温为16℃左右,全年温差较小,B错误;
C、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分旱雨两季,降水量季节变化大,C错误;
D、该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D正确。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D。
25.【答案】C
【知识点】气候与人类活动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雾霾是指空气湿度较大并且能见度较低时的天气状况,雾霾会造成人们呼吸困难,诱发多种疾病,雾霾天气时,要注意关闭门窗,尽量不要外出,外出要养成出门戴口罩的习惯,小心慢行,C做法合理。当出现雾霾天气时,不适宜晨跑、在高速路上行驶和打开蔬菜大棚草毡,A、B、D做法不合理。故答案为:C。
【点评】雾霾常见于城市。中国不少地区将雾并入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现象进行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雾霾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
【答案】26.D
27.B
【知识点】气温曲线图与降水量柱状图
【解析】【点评】在气温曲线图中,若气温最高月在7月或8月,且气温曲线呈凸状,则该地区位于北半球,反之则位于南半球,而降水柱状图是用柱状图形来表示某地在一定时间内的降水量变化情况,读图的方式通常从总量,极值和差值几方面来入手进行判断。
26.读甲乙丙丁四图,柱状条代表降水量,读图可见,丁的降水量是最多,故答案为:D。
27.读图,甲、乙最冷月气温低于0℃,雨热同期,判读为温带季风气候;丙、丁最冷月气温高于0℃,雨热同期,判读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共同特点是雨热同期。故答案为:B。
【答案】28.D
29.A
【知识点】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非洲的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河流)
【解析】【点评】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是: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28.读图分析可知, 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年降水量最少的是④地,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9.读图分析可知, ⑤地位于赤道附近,因此年降水量丰富。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答案】30.A
31.D
【知识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解析】【点评】世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基本有三条,即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30.A、读图可知,赤道以南0~20°纬度范围内12月份降水量最多,A正确;
B、12月份降水量并不是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B错误;
C、12月份中纬度地区北半球比南半球降水少,C错误;
D、12月份南极比北极降水少,D错误;
故答案为:A。
31.A、12月世界平均气温高于0℃,A错误;
B、12月份南半球正值夏季,B错误;
C、12月份世界气温南半球从南向北递增,C错误;
D、12月份北纬10°附近地区气温在20℃左右,气候凉爽,D正确;
故答案为:D。
32.【答案】(1)降低
(2)(海拔高)空气稀薄;海拔高,气温低;热带雨林气候
(3)海陆(位置)因素
(4)对流
【知识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降水的变化(定义、测量、主要降水类型);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1)读图可以看出,世界气温的总体走向是纬度越高,气温越低;
(2)读图可知A地位于青藏高原,该地海拔过高,气温低,空气稀薄,不适合大量人口居住;B地位于亚马孙雨林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气候过于湿热,也不适合长期居住;
(3)随着城市逐渐深入内陆,远离海洋,受到海洋的影响越来越小,导致越深入内陆,温差越大,冬季越冷,所以墙壁的厚度也在增加;
(4)赤道附近多对流雨,因为赤道附近气温很高,对流活动十分旺盛;
故答案为:(1)降低;(2)(海拔高)空气稀薄;海拔高,气温低;(3)热带雨林气候;(4)对流雨。
【点评】(1)气候的两大要素是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因素是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纬度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具体表现为低纬气温高,高纬气温低;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海陆位置的影响表现为冬季海洋气温高,陆地气温地,夏季相反;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地形的影响表现在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2)世界人口分布极度不平衡,人口一般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的沿海和平原地区,人口稀疏的地区在极端干旱的沙漠,过于湿热的热带雨林区,高纬度的寒冷地区和地势严峻的高原山地地区。
33.【答案】(1)距离海洋越来越远
(2)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
(3)可信;意大利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其特点;气温曲线图与降水量柱状图;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1)由①到②到③,由沿海逐渐向内陆,受海洋影响越来越小,气温年较差越来越大,而年降水量却呈现出越来越少趋势,主要原因是距离海洋越来越远。
(2)由图可知,A全年气温不低于0℃,不高于20℃,且降水均匀,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特点全年温和湿润。
(3)意大利属于地中海气候,其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属于冬雨型。意大利冬季发生洪水灾害的报道可信。
【点评】以北半球为例,赤道附近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10°到20°大陆西岸为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20°到30°大陆西岸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干燥,30°到40°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湿润,40°到60°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70°到90°为寒带气候,全年寒冷干燥,而10°到25°大陆东岸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25°到35°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35°到60°大陆东岸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而温带大陆性气候多分布于大陆的内部,夏季高温,冬季寒冷,降水稀少,高原山地气候主要分布在山脉。
34.【答案】(1)热带雨林气候;赤道;地中海;冬季
(2)印度洋;非洲;扩大
(3)大西洋;巴拿马运河;太平洋
【知识点】七大洲的位置、分布及轮廓特点;世界的海陆分布;板块构造学说;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其特点
【解析】【分析】(1)图1中的气候类型A是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气候类型B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2)红海地处印度洋板块和丁非洲板块之间的张裂边界,面积在不断扩大。
(3)图1中,丙是巴拿马运河,是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沟通乙太平洋和甲大西洋。
【点评】(1)世界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和分布1.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分布在赤道附近;2.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分布在热带雨林两侧;3.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干燥,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中西部; 4.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雨旱两季,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和印度半岛;5.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分布在南北纬40-60度大陆西岸;6.地中海气候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分布在南北纬30-40度大陆西岸;7.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分布在南北纬25-35度大陆东岸;8.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分布在南北纬35-55度,大陆东岸;9.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较少,分布在温带大陆内部,远离海洋;10.极地气候-全年低温,降水少,分布在极圈以内,分苔原带和冰原带;11.高原山地气候-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发生变化。
(2)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该学说认为全球地壳可以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其中要特别注意印度洋板块包括了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新西兰及大部分的印度洋。在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在不断的运动当中,相互挤压形成高大山系,相互分离形成裂谷和海洋。
1 / 12023~2024学年度人教版地理七上第三单元测验卷
一、选择题
(2023七上·通州期中)孔明灯俗称许愿灯,放飞的天气条件是晴朗且风力小于4级。读四城市某日夜间天气(表1),完成下题。
1.四城市当日最适合放飞孔明灯的是
A.哈尔滨 B.北京 C.武汉 D.广州
2.当日所处的月份是
A.1月 B.6月 C.8月 D.10月
【答案】1.B
2.D
【知识点】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和温度带的划分
【解析】【点评】天气符号代表各种天气现象、云状、天空状况等的专用符号。包括供观测记录使用的天气现象符号和供媒体传播使用的天气图形符号。
1.A、读题可知,孔明灯放飞的条件是晴朗且风力小于4级。哈尔滨有雪,A错误;
B、北京天气晴朗,西北风1-2级,B正确;
C、武汉中雨,C错误;
D、广州大雨,D错误;
故答案为:B。
2.结合当天的天气符号判断可知,该日哈尔滨有中雪且气温较低,北京的夜间气温在0℃以下,位于南方的广州较温暖,南北温差较大,且大都是偏北风,据此判断,此时为秋季(秋季包括9月、10月和11月),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3.(2022七上·萝北期末)天气符号表示的天气是( )
A.沙尘暴 B.寒潮 C.台风 D.霜冻
【答案】A
【知识点】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
【解析】【分析】读图可以看出,该天气符号所代表的是沙尘暴天气;
故答案为:A。
【点评】下图为一些常见的天气符号,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是说明一日或几日内阴晴雨雪的情况,而天气符号是指在天气预报时,表示阴晴雨雪等天气状况的符号。
(2023七上·旌阳期末)碳中和,是指在规定时期内,二氧化碳的人为移除与人为排放相抵消。最终的方法就是从能源结构进行转型,用可再生能源、核能等清洁能源替代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D地区风电开发力度小是因为( )
A.火电丰富 B.核电丰富 C.地热丰富 D.人口稀少
5.我国沿海地区风能开发较好根本原因是( )
A.临近市场 B.技术先进 C.交通便利 D.劳动力丰富
6.A地区风能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 )
A.地势开阔 B.降水丰富
C.气温年较差大 D.土壤肥沃
7.下列利于碳中和目标实现的措施是( )
A.植树种草,保护森林 B.保护耕地,科技兴农
C.划区轮牧,扩大牧场 D.兴建水库,调节气温
【答案】4.D
5.A
6.A
7.A
【知识点】空气质量与污染指数;我国的地形类型及其分布;自然资源的概念与种类
【解析】【点评】(1) 风能的优点:蕴量巨大、分布广泛、可以再生、无污染。 风能的缺点:密度低、不稳定、地区差异大。
(2)风力发电是把风的动能转为电能。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其蕴量巨大,全球的风能约为2.74×10^9MW,其中可利用的风能为2×10^7MW,比地球上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总量还要大10倍。
(3)碳中和是指中立的(即零)总碳量释放,透过排放多少碳就作多少抵销措施,来达到平衡,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4.D地区为青藏高原,人口稀少,当地能源需求量少,因此风电开发力度小。青藏高原火电和核电并不丰富;青藏高原地热丰富,替代能源多,但这并不是导致风电开发力度小的主要原因。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5.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电力需求量大,故沿海地区风能开发较好根本原因是临近市场。技术先进
程度对风能的开发影响不大;交通便利与风能开发的关系不大;风能的开发不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6.读图分析可知,A地区位于内蒙古高原,风能资源丰富,而且地势开阔,因此为风能资源开发提供了优势条件。内蒙古高原降水并不丰富;气温年较差大和土壤肥沃对风能资源开发没有影响。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7.A.植树种草,保护森林,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实现碳中和,A符合题意;
B.保护耕地,科技兴农对实现碳中和目标没有影响,B不符合题意;
C.扩大牧场会导致草场破坏,减少二氧化碳的吸收,不利于碳中和目标的实现,C不符合题意;
D.兴建水库,调节气温对实现碳中和没有影响,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023七上·抚松期中)读下图,假如a>b>C,完成下面小题
8.假如图中曲线表示等高线,则甲、乙两处地形分别是( )
A.山脊、山谷 B.山谷、山脊 C.山脊、山脊 D.山谷、山谷
9.假如图中曲线表示等温线,图示内容为某半球冬季气温分布图,则纬度相同的甲乙两地海陆分布情况是( )
A.陆地、陆地 B.海洋、陆地 C.陆地、海洋 D.海洋、海洋
【答案】8.A
9.B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点评】(1)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等温线密集的地区,气温差异大,稀疏的地区气温差异小,同一条等温线上的气温相等,如果等温线呈封闭形状,中心气温低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反之则为高温中心。
8.如果是等高线,甲地等高线向低处凸出,为山脊,乙处向高处凸出,为山谷;
故答案为:A。
9.如果是等温线,冬季的气温是海洋高于陆地,同一条等温线上的温度相同,那么同纬度上此时是甲地温度更高,所以甲为海洋,乙为陆地;
故答案为:B。
10.(2023七上·榆树月考)读北半球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和北半球乙地年气温变化图,如图1、2,回答:北半球的气温分布规律是( )
A.从南向北递减 B.从北向南递减
C.从东向西递减 D.从东向西递增
【答案】A
【知识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由图中等温线数据可知,等温线向东西方向延伸,北半球的气温分布规律是从南向北递减。
故答案为:A。
【点评】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由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年平均气温高于20℃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低于-10℃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南北极圈以内。
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约0.6 ℃ 。
11.(2022七上·萝北期末)“一山有四季 ”所包含的地理原理是( )
A.不同纬度气温不同
B.同一纬度的海陆气温不同
C.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渐渐降低
D.南方气温比北方的高
【答案】C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一山有四季指的是山地的垂直分布带,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导致了同一座山的景观出现变化;
故答案为:C。
【点评】气候的两大要素是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因素是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纬度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具体表现为低纬气温高,高纬气温低;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海陆位置的影响表现为冬季海洋气温高,陆地气温地,夏季相反;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地形的影响表现在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12.(2022七上·萝北期末)武夷山的主峰黄岗山的海拔为 2158 米,山腰地带海拔为 358 米,当
山腰的温度为 10℃时,黄岗山山顶的温度为( )
A.10℃ B.-0、8℃ C.-10、8℃ D.10、8℃
【答案】B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气温每升高1千米,气温会下降0.6℃,因此当358米的温度为10℃时,位于2158米山顶的温度是-0.8℃,两地相对高度为1800米;
故答案为:B。
【点评】气候的两大要素是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因素是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纬度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具体表现为低纬气温高,高纬气温低;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海陆位置的影响表现为冬季海洋气温高,陆地气温地,夏季相反;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地形的影响表现在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2023七上·长春期末) 北京是2022年第24届冬奥会主办地。北京西北方向的张家口,雪场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降雪期长,成为本届冬奥会的合办地。图为历届冬奥会举办地示意图与北京气候资料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历届冬奥会举办地均位于( )
①北半球温带地区②南半球温带地区③-20℃—10℃等温线之间④10℃—20℃等温线之间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4. 图中①、②、③、④四地,降水量最多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5. 北京举办冬奥会有利的气候条件是( )
A.冬季气温低,冰雪不易化 B.冬季降水少,积雪薄
C.西北风强劲,积雪漫天飞 D.冬季多风,空气干操
16. 张家口比北京降雪期长,除纬度因素外,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人类活动 B.植被类型 C.海陆分布 D.地形地势
17. ④地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答案】13.C
14.A
15.A
16.D
17.C
【知识点】北京的城市发展(北京旅游、重点功能区、交通网);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其特点
【解析】【点评】(1)世界各地冷热不同,气温的分布也有很大差别,通常低纬地区气温高,高纬地区气温低,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而在山地地区,气温会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大致为海拔每升高一千米,气温下降6摄氏度。
(2)受纬度因素影响,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受海陆因素影响,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降水少。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3)以北半球为例,赤道附近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10°到20°大陆西岸为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20°到30°大陆西岸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干燥,30°到40°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湿润,40°到60°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70°到90°为寒带气候,全年寒冷干燥,而10°到25°大陆东岸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25°到35°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35°到60°大陆东岸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而温带大陆性气候多分布于大陆的内部,夏季高温,冬季寒冷,降水稀少,高原山地气候主要分布在山脉。
13.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 23.5°S ,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 66.5°N ,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 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 ,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 。读图可知,历届冬奥会举办地均位于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均位于北半球温带地区,-20℃ ~ 10℃等温线之间,①③正确,②④错误。故答案为:C。
14.①地位于赤道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多,A正确;②位于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③位于极地地区、④位于中纬度大陆的内部,均降水少,BCD错误。故答案为:A。
15.冬奥会是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办的世界性冬季项目运动会,是在冰上和雪地举行的冬季运动,因此需要举办地具有气温低,冰雪不易融化的气候特征。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气温低,冰雪不易化,这是北京举办冬奥会有利的气候条件,A符合题意。冬季降水少,积雪薄;西北风强劲,积雪漫天飞;冬季多风,空气干燥是不利条件,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16.根据材料可知,距北京西北100多千米的张家口,雪场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地处山地迎风坡,降雪期长,海拔高,气温低,雪质雪量有保证,温度风速适宜,适于开展国际高端竞技滑雪运动。除纬度因素外,张家口比北京降雪期长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因素,D正确。跟人类活动和植被类型无关,AB错误。 海陆分布主要影响降水,对气温影响小,C错误。故答案为:D。
17.④地位于亚欧大陆内部,冬冷夏热,降水少,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18.(2022七上·萝北期末)下列关于降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降水就是指降雨
B.有雨必定有云、有云就会有雨
C.降水与人们的生活关系不大
D.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多种形式
【答案】D
【知识点】降水的变化(定义、测量、主要降水类型)
【解析】【分析】A.降水有多种形式,降雨,雪、冰雹等都属于降水,A错误;
B.有云不一定有雨,只有当云层持续保持过饱和状态,才有可能产生雨,B错误;
C.降水影响人们的生活生产各方面,C错误;
D.降水包括各种形式,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降水是指地面从大气中获得的水汽凝结物,自然界中发生的雨、雪、露、霜、霰、雹等现象等都属于降水的范畴。它是受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天气系统条件等因素综合影响的产物,是水循环过程的最基本环节。
(2023七上·江门期末) 下图为世界局部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 造成③、④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海拔高度 D.地形差异
【答案】19.A
20.B
【知识点】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点评】(1)受纬度因素影响,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受海陆因素影响,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降水少。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2)气候的两大要素是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因素是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纬度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具体表现为低纬气温高,高纬气温低;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海陆位置的影响表现为冬季海洋气温高,陆地气温地,夏季相反;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地形的影响表现在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19.读图可知,①地年降水量在1000-2000mm,②地年降水量<200mm,③地年降水量在500-1000mm,④地年降水量<200mm,因此年降水量最多的是①地,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20.读图可知,③地位于中纬度亚欧大陆东部,年降水量在500-1000mm,④地位于中纬度亚欧大陆中部,年降水量<200mm,造成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③地距海较近,受海洋影响大,水汽充沛,降水较多,④地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水汽较少,降水稀少,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21.(2024七上·大安期中)天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判断下列语句,描述天气的是( )
①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②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④昆明四季如春
⑤明天大风降温
⑥极地地区全年严寒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③④⑥
【答案】C
【知识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分析】描述天气的是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明天大风降温。
故答案为:C。
【点评】天气是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它的特点是时间短,变化快。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它的特点是时间长,变化小。
22.(2022七上·萝北期末)防止“全球气候变暖 ”的最好措施是( )
A.不使用煤、石油等燃料
B.开发新型能源,控制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
C.多种植粮食作物
D.人口大增
【答案】B
【知识点】气候与人类活动
【解析】【分析】阻止气候变暖最好的措施是开发新能源,减少传统高污染能源的使用,目前还不能完全不使用煤石油等传统燃料;
故答案为:B。
【点评】空气质量的好坏反映了空气污染程度,它是依据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的高低来判断的。空气污染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在特定时间和地点空气污染物浓度受到许多因素影响。来自固定和流动污染源的人为污染物排放大小是影响空气质量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其中包括车辆、船舶、飞机的尾气、工业污染、居民生活和取暖、垃圾焚烧等。城市的发展密度、地形地貌和气象等也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
(2022七上·延庆期末)今年11月我国海南省毛纳村举行了一场“雨林时光”田园实景演出。下图为演出场景和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毛纳村所属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24.从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可以得出,当地( )
A.气温均高于20℃ B.全年温差大
C.降水量季节变化小 D.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答案】23.B
24.D
【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气候类型分布;气温曲线图与降水量柱状图
【解析】【点评】(1)在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中,横坐标轴表示月份,纵坐标轴左侧表气温,右侧表示降水量,气温年变化用平滑的曲线表示,降水量变化用长方形柱状表示。观察气温曲线图,可以知道气温最高月和气温最低月,气温最高值和气温最低值;观察降水量柱状图,可以知道降水集中的月份和各月降水量。
(2)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及其附近地区,全年高温多雨;热带季风气侯主要分布在10°~30°附近的大陆东部,终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亚热带季风和亚热带湿润气候主要位于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温带地区的东部,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3.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 热带雨林气候为全年高温多雨,毛纳村降水明显分旱雨季,A错误;
B、毛纳村气候特点是终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属于热带季风气候,B正确;
CD、海南省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于热带气候,C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B。
24.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该地1月气温低于20℃,A错误;
B、全年最高温为28℃左右,最低温为16℃左右,全年温差较小,B错误;
C、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分旱雨两季,降水量季节变化大,C错误;
D、该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D正确。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D。
25.(2023七上·资源期末)当出现雾霾天气时,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早晨跑步锻炼身体
B.开汽车高速行驶上班
C.出门戴口罩,小心慢行
D.打开蔬菜大棚草毡,促其快速生长
【答案】C
【知识点】气候与人类活动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雾霾是指空气湿度较大并且能见度较低时的天气状况,雾霾会造成人们呼吸困难,诱发多种疾病,雾霾天气时,要注意关闭门窗,尽量不要外出,外出要养成出门戴口罩的习惯,小心慢行,C做法合理。当出现雾霾天气时,不适宜晨跑、在高速路上行驶和打开蔬菜大棚草毡,A、B、D做法不合理。故答案为:C。
【点评】雾霾常见于城市。中国不少地区将雾并入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现象进行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雾霾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
(2023七上·资源期末) 读“我国东部地区四城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分配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6. 四城市中,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7. 我国东部地区四个城市的年内气温和降水量图,其共同特点是( )
A.雨热异期 B.雨热同期
C.海洋性气候显著 D.全年高温多雨
【答案】26.D
27.B
【知识点】气温曲线图与降水量柱状图
【解析】【点评】在气温曲线图中,若气温最高月在7月或8月,且气温曲线呈凸状,则该地区位于北半球,反之则位于南半球,而降水柱状图是用柱状图形来表示某地在一定时间内的降水量变化情况,读图的方式通常从总量,极值和差值几方面来入手进行判断。
26.读甲乙丙丁四图,柱状条代表降水量,读图可见,丁的降水量是最多,故答案为:D。
27.读图,甲、乙最冷月气温低于0℃,雨热同期,判读为温带季风气候;丙、丁最冷月气温高于0℃,雨热同期,判读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共同特点是雨热同期。故答案为:B。
(2023七上·仁化期末)结合非洲局部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28.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年降水量最少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9.⑤地年降水量丰富,符合的规律是()
A.赤道地带降水多 B.中纬度沿海降水多
C.大陆西岸降水多 D.山地迎风坡降水多
【答案】28.D
29.A
【知识点】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非洲的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河流)
【解析】【点评】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是: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28.读图分析可知, 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年降水量最少的是④地,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9.读图分析可知, ⑤地位于赤道附近,因此年降水量丰富。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022七上·龙马潭期末)读世界12月份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面小题。
30.世界12月份月降水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赤道以南0-20°纬度范围内12月份降水量最多。
B.12月份降水量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
C.12月份中纬度地区北半球比南半球降雨多
D.12月份南极比北极降水多
31. 12月份世界气温分布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12月世界平均气温低于0℃
B.12月份世界各地进入冬季
C.12月份世界气温从南向北递减
D.12月份北纬10°附近地区气候凉爽
【答案】30.A
31.D
【知识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解析】【点评】世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基本有三条,即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30.A、读图可知,赤道以南0~20°纬度范围内12月份降水量最多,A正确;
B、12月份降水量并不是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B错误;
C、12月份中纬度地区北半球比南半球降水少,C错误;
D、12月份南极比北极降水少,D错误;
故答案为:A。
31.A、12月世界平均气温高于0℃,A错误;
B、12月份南半球正值夏季,B错误;
C、12月份世界气温南半球从南向北递增,C错误;
D、12月份北纬10°附近地区气温在20℃左右,气候凉爽,D正确;
故答案为:D。
二、综合题
32.(2022七上·望城期末)读北半球气温、南半球降水分布图,回答问题。
(1)读图可知,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向高纬逐渐 。
(2)图中 A、B 两地都是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区,A 地不适宜大量人口长期居住的原因是 ;B 地气候湿热,其气候类型是 。
(3)读图,受气温的影响,欧洲同纬度地带的五个城市传统民居厚度有一定规律的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影响因素是 。
(4)赤道附近因气温较高,对流活动旺盛,降水较多,从降水类型来看,该降水属于 雨。
【答案】(1)降低
(2)(海拔高)空气稀薄;海拔高,气温低;热带雨林气候
(3)海陆(位置)因素
(4)对流
【知识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降水的变化(定义、测量、主要降水类型);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1)读图可以看出,世界气温的总体走向是纬度越高,气温越低;
(2)读图可知A地位于青藏高原,该地海拔过高,气温低,空气稀薄,不适合大量人口居住;B地位于亚马孙雨林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气候过于湿热,也不适合长期居住;
(3)随着城市逐渐深入内陆,远离海洋,受到海洋的影响越来越小,导致越深入内陆,温差越大,冬季越冷,所以墙壁的厚度也在增加;
(4)赤道附近多对流雨,因为赤道附近气温很高,对流活动十分旺盛;
故答案为:(1)降低;(2)(海拔高)空气稀薄;海拔高,气温低;(3)热带雨林气候;(4)对流雨。
【点评】(1)气候的两大要素是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因素是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纬度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具体表现为低纬气温高,高纬气温低;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海陆位置的影响表现为冬季海洋气温高,陆地气温地,夏季相反;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地形的影响表现在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2)世界人口分布极度不平衡,人口一般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的沿海和平原地区,人口稀疏的地区在极端干旱的沙漠,过于湿热的热带雨林区,高纬度的寒冷地区和地势严峻的高原山地地区。
33.(2021七上·邵东期末)读甲图(世界气候分布图)和乙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地处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的①②③三地气候变化有以下规律:由①到②到③,气温年较差越来越大,而年降水量却呈现出越来越少趋势,主要原因是 。
(2)乙图A代表的气候类型是 ,该气候特征是 ,
(3)小伟登录网站查阅资料时,一则意大利冬季发生洪水灾害的报道引起了他的注意,你认为这一报道可信吗? ,理由是 。
【答案】(1)距离海洋越来越远
(2)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
(3)可信;意大利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其特点;气温曲线图与降水量柱状图;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1)由①到②到③,由沿海逐渐向内陆,受海洋影响越来越小,气温年较差越来越大,而年降水量却呈现出越来越少趋势,主要原因是距离海洋越来越远。
(2)由图可知,A全年气温不低于0℃,不高于20℃,且降水均匀,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特点全年温和湿润。
(3)意大利属于地中海气候,其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属于冬雨型。意大利冬季发生洪水灾害的报道可信。
【点评】以北半球为例,赤道附近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10°到20°大陆西岸为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20°到30°大陆西岸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干燥,30°到40°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湿润,40°到60°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70°到90°为寒带气候,全年寒冷干燥,而10°到25°大陆东岸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25°到35°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35°到60°大陆东岸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而温带大陆性气候多分布于大陆的内部,夏季高温,冬季寒冷,降水稀少,高原山地气候主要分布在山脉。
34.(2021七上·广汉期末)根据图1和图2中的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图1中的气候类型A是 ,主要分布在 (纬线)附近,气候类型B是 ,该气候类型属于 (季节)多雨型。
(2)图2中,红海地处 (板块)和 (板块)之间的张裂边界,面积在不断 (扩大或缩小)。
(3)图1中从休斯敦出发的游轮到达基多的最短航线是:从休斯敦出发经过甲 (大洋)穿过丙 (运河),到达乙 (大洋)最终到达基多。
【答案】(1)热带雨林气候;赤道;地中海;冬季
(2)印度洋;非洲;扩大
(3)大西洋;巴拿马运河;太平洋
【知识点】七大洲的位置、分布及轮廓特点;世界的海陆分布;板块构造学说;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其特点
【解析】【分析】(1)图1中的气候类型A是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气候类型B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2)红海地处印度洋板块和丁非洲板块之间的张裂边界,面积在不断扩大。
(3)图1中,丙是巴拿马运河,是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沟通乙太平洋和甲大西洋。
【点评】(1)世界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和分布1.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分布在赤道附近;2.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分布在热带雨林两侧;3.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干燥,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中西部; 4.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雨旱两季,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和印度半岛;5.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分布在南北纬40-60度大陆西岸;6.地中海气候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分布在南北纬30-40度大陆西岸;7.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分布在南北纬25-35度大陆东岸;8.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分布在南北纬35-55度,大陆东岸;9.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较少,分布在温带大陆内部,远离海洋;10.极地气候-全年低温,降水少,分布在极圈以内,分苔原带和冰原带;11.高原山地气候-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发生变化。
(2)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该学说认为全球地壳可以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其中要特别注意印度洋板块包括了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新西兰及大部分的印度洋。在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在不断的运动当中,相互挤压形成高大山系,相互分离形成裂谷和海洋。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