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年粤人版七上第五、六单元测验卷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年粤人版七上第五、六单元测验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2-09 11:17:34

文档简介

2023~2024年粤人版七上第五、六单元测验卷
一、选择题
(2023七上·福鼎期中)世界人口分布不均,但又有一定的规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人口在不同海拔地区的分布推断,世界人口分布最多的地形类型是(  )
A.平原 B.丘陵 C.高原 D.山地
2.根据人口在不同纬度的分布规律,推断世界人口主要分布的半球和纬度是(  )
A.北半球、中低纬度 B.西半球、中高纬度
C.南半球、中低纬度 D.东半球、中高纬度
【答案】1.A
2.A
【知识点】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分布特点及原因)
【解析】【点评】世界人口分布极度不平衡,人口一般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的沿海和平原地区,人口稀疏的地区在极端干旱的沙漠,过于湿热的热带雨林区,高纬度的寒冷地区和地势严峻的高原山地地区。
1.读图可以看出,世界人口占比最多的地形是平原,海拔低的地区;
故答案为:A。
2.读图可以看出,世界人口主要都分布在北半球的中低纬度地区;
故答案为:A。
(2023七上·福鼎期中)如图示意“某国出生人数与死亡人数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0”的年份是(  )
A.1990年 B.2000年 C.2005年 D.2015年
4.据图推测该国将面临的社会问题是(  )
A.就业困难 B.交通拥堵 C.住房紧张 D.劳动力不足
【答案】3.C
4.D
【知识点】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解析】【点评】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如果结果为正,则说明人口在增加,如果结果为负,则说明人口在减少。通常来说,经济越发达的地区人口增长率会越低,经济越不发达的地区人口增长率就会越高。
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之差,读图可知2005年的差值为0,是自然增长率接近0的年份;
故答案为:C。
4.读图可知该国的出生率在减少,死亡率在上升,会导致该国的劳动力不足,人口总数减少;
故答案为:D。
(2023八上·肥城期中)2022年11月15日联合国在《世界人口展望2022》报告中宣布:世界人口总数达到80亿,这对人类发展而言既是压力也是成就。读世界人口增长及预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5.下列关于世界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2010年达到70亿
B.1975~2022年,年均增长率相同
C.总体呈现增长趋势
D.从80亿到90亿,增长10亿用时越来越短
6.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主要问题是
A. B.
C. D.
【答案】5.C
6.C
【知识点】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解析】【点评】人口增长缓慢容易导致人口老龄化,造成劳动力短缺、劳动用工成本增加,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
5.A、世界的人口在2012年达到70亿的人口,A错误;
B、世界人口在1975年-2022年期间,年均增长率是不一样的,B错误;
C、世界的人口总体呈现增长的趋势,C正确;
D、 从80亿到90亿,增长10亿用时增加了,D错误。
故答案为:C
6.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有:造成交通堵塞、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饥饿贫困;造成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森林、草原、耕地等各类土地资源以及水资源、 矿产资源 等自然资源数量的减少(特别是人均拥有量锐减)等,C正确。
故答案为:C
(2023·东方模拟) 2022年11月15日,世界人口达到80亿。下图为世界人口增长及预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世界人口(  )
A.1999年达到50亿
B.1975-2022年,每增长10亿用时相同
C.整体呈现增长趋势
D.从80亿到90亿,预计需要20年时间
8.下列图片中,反映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有(  )
①粮食供给紧张 ②人口老龄化加剧
③人均耕地减少 ④就业压力增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应对人口数量过多带来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  )
①选择公交、地铁出行②落实生活垃圾分类③避免“舌尖上的浪费”④多用“一次性”物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7.C
8.C
9.A
【知识点】世界主要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解析】【点评】应对世界人口问题是一个复杂而全面的挑战,需要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环境和政策等多个方面。1. 教育和意识提升:提高人口教育水平和意识,包括性别平等、计划生育和人口控制的重要性。教育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人口问题,并采取适当的生育决策。2. 提供可靠的生育控制服务:确保人们能够获得充分的生育控制权和可靠的避孕方法,以自主地决定生育的时间和数量。3. 改善医疗保健和卫生条件:提供更好的医疗保健和卫生条件,包括妇女保健、计划生育服务和良好的卫生设施,以提高人口健康状况和降低婴儿死亡率。4. 促进经济发展和减少贫困:通过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就业机会和减少贫困,可以降低人们对子女的依赖,并减缓人口增长速度。5. 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包括保护自然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和推动可再生能源等措施,以应对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
7.A、在1987年,世界人口就达到了50亿人,A说法错误;
B、1975-2022年,每增长10亿用时不同,B说法错误;
C、世界人口整体呈现增长趋势,C说法正确;
D、从80亿到90亿,预计需要15年时间,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8.人口数量过多和增长过快会导致粮食供给紧张(①)、人均耕地减少(③)和就业压力增大(④)。人口老龄化一般是人口增长过慢产生的问题,所以,正确答案是①③④。
故答案为:C。
9.选择公交、地铁出行(①):减少个人使用私家车的频率,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可以减少交通拥堵和汽车尾气排放,减少能源消耗。 落实生活垃圾分类(②):正确分类处理生活垃圾,有利于资源的回收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避免“舌尖上的浪费”(③):合理安排饮食,减少食物浪费,节约粮食资源,同时也减少了生活垃圾的产生。多用“一次性”物品(④):这个选项是错误的。选择多次使用和可持续的物品,如使用可重复使用的瓶子或容器,减少使用一次性物品,可以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故答案为:A。
(2023·武陟模拟)图为世界人口100万以上城市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下列地区中,人口100万以上的城市分布最密集的是(  )
A.欧洲西部 B.非洲南部 C.大洋洲北部 D.南美洲东部
11.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地区大城市较少,原因正确的是(  )
A.甲地海拔高,气候寒冷 B.乙地纬度低,气候炎热
C.丙地深居内陆,气候干旱 D.丁地地处赤道,气候湿热
【答案】10.A
11.D
【知识点】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分布特点及原因)
【解析】【点评】
人口的分布主要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全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区主要为:干旱缺水的沙漠地区,高温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地势高峻、空气稀薄的高原山区。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力。
10.据图可知,人口1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分布最密集的是欧洲西部和亚洲东部、南部,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区;非洲南部、大洋洲北部、南美洲东部较少,故A正确,BCD错,本题选A。
11.甲地位于撒哈拉沙漠地区,气候炎热干燥;
乙地位于青藏高原区,海拔高、空气稀薄,气温低;
丙地位于北极附近纬度高、气温低,都不适合人居住,人口稀疏,故ABC错,
丁地处赤道,气候过于湿热,不适合人居住,故D正确,本题选D。
12.(2023·扶余模拟)下列不属于世界四大人口密集区的是(  )
A.亚洲南部 B.南美洲东部 C.欧洲西部 D.亚洲东部
【答案】B
【知识点】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分布特点及原因)
【解析】【分析】 世界四大人口密集区是亚洲东部、亚洲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东部。
故答案为:B。
【点评】人口稠密指的是单位面积上的人口数量较多。尽管人口稠密带来了一些好处,但也可能带来挑战,如承载力压力、城市规划、环境污染等问题需要有效管理和规划。因此,在发展人口稠密地区时,需要综合考虑社会、环境和经济因素,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13.(2023七下·交城期末)下列国家中目前人口数没超过1亿的是(  )
A.印度尼西亚 B.日本 C.朝鲜 D.孟加拉国
【答案】C
【知识点】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分布特点及原因)
【解析】【分析】
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有六个国家人口超过一亿,其中包括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孟加拉国、巴基斯坦。朝鲜大约2600万人口。
故答案为:C。
【点评】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11个,它们分别是: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俄罗斯、尼日利亚、日本、墨西哥、孟加拉国。
(2023七上·赵县期中) 2023年6月21日,北京科技大学与英国德蒙福特大学孔子学院在德蒙福特大学召开了孔院成立九周年庆祝活动。九年来该大学全力开展中文教学及文化推广,为当地培养大批汉语人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世界上分布最广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分别是(  )
A.英语、汉语 B.法语、韩语
C.俄语、汉语 D.德语、西班牙语
15.英国德蒙福特大学建立孔子学院主要有助于(  )
①纪念孔子 ②开展文化交流 ③推广汉语 ④扩大中国影响力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答案】14.A
15.B
【知识点】世界的主要语言及其分布
【解析】【点评】语言是传递信息的声音。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的主要表达方式。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语言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一般来说,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 联合国工作语言汉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英语是世界上的主要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汉语和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14.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语言是英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
故答案为:A。
15.建立孔子学院主要的作用是开展文化交流,推广汉语,扩大我国的影响力。
故答案为:B。
(2023七上·赵县期中)环境对人种的形成有很大影响。长期生活在一个地方的人们,身休逐渐形成了适应环境的特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黑种人的皮肤颜色反映他们早期居住在(  )
A.南极地区 B.北极地区 C.热带地区 D.温带地区
17.与黑种人相比,白种人鼻子高而窄,鼻孔通道长,体毛稠密,这反映了原住地突出的环境特征是(  )
A.炎热 B.寒冷 C.干旱 D.湿润
【答案】16.C
17.B
【知识点】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分布特点及原因);不同的人种
【解析】【点评】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南部,以及北美洲北部,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南部,以及北美洲南部,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北美洲中部和南美洲西部和北部,以及欧洲东部和南部。
16.黑色人种的皮肤黝黑,为了适应炎热的气候,所以他们最早是居住在热带地区。
故答案为:C。
17.白种人鼻子高而窄,鼻孔长,体毛浓密, 鼻孔通道长, 反映出了他们应该是居住在寒冷的地区。
故答案为:B。
18.(2023八下·攸县月考)世界上有超过半数的人信仰宗教,世界三大宗教不仅传播范围很广,而且对国际政治和社会文化具有深刻影响。下图为世界三大宗教的代表性建筑物景观图关于图中各建筑景观所代表的宗教,正确的是(  )
A.①代表伊斯兰教 B.②代表基督教
C.③代表佛教 D.③代表道教
【答案】C
【知识点】世界三大宗教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图中①为基督教的教堂,②为伊斯兰教的清真寺,③为佛教的佛塔,故答案为:项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答案为:C。
【点评】世界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其中基督教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佛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其中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2023·常平模拟)摩洛哥“Beidane"帐篷,通常是由松散的羊毛编制而成,白天的热量可以散发出去,同时将恶劣的沙漠日光变成舒适的微光。当下雨时,这些松散的天然纤维会膨胀,足以应对当地罕见的降雨。下图为摩洛哥“Beidane"帐篷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Beidane"帐篷较为集中分布地区的聚落类型及主要农业类型是(  )
A.城市聚落 种植业 B.乡村聚落 种植业
C.城市聚落 畜牧业 D.乡村聚落 畜牧业
20."Beidane”帐篷顶部有一定的缓坡度,其目的是(  )
A.利于排水 B.利于对抗强风及沙尘暴
C.利于散热 D.利于防水
【答案】19.D
20.B
【知识点】聚落的比较;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点评】(1)聚落是人们集中的居住在一起所形成的,其规模有大有小,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2)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19.根据材料信息分析可知,“Beidane”帐篷是由松散编织的羊毛制成”,因此可以分析该地区的聚落类型是乡村,民居分散,人们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其主要农业类型为畜牧业。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0.根据材料信息分析可知,该地降水稀少。"Beidane”帐篷顶部有一定的缓坡度,其目的是利于对抗强风及沙尘暴,而不是为了防水和散热。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1.(2023·岳麓模拟)特色民居往往能够反映一个地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下列民居与其所在地区自然环境关系的描述,错误的是(  )
A.①所在地区终年高温潮湿,房屋的设计通风防潮
B.②所在地区气温低,冰雪多,建造房屋就地取材
C.③所在地区降水较少,黄土广布,冬暖夏凉
D.④所在地区终年炎热,茅草屋便于通风散热
【答案】C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①高脚屋,该民居所在地区终年高温潮湿,房屋这样设计是为了通风防潮,A正确;
B、②雪屋,所在地区降雪多,房顶坡度大,便于及时排雪,B正确;
C、③木屋,所在地区冬季降雪多,森林资源丰富,当地房屋的材料多用木材筑造,C错误;
D、④茅草屋,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特色民居,该地区终年炎热,草木茂盛,茅草屋便于通风散热,D正确。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C。
【点评】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炎热多雨地区为了更好的通风散热、隔潮,多建墙体单薄屋顶坡度大的双层木楼或竹楼;热带沙漠地区终年炎热干燥,为了减少热量的传递和风沙的入侵,多建窗小平顶的碉堡房;寒冷地区为了抵御严寒,墙体结实、窗户较小、屋内建有壁炉或火炕。
22.(2021七上·顺城期末)下列有利于聚落形成的地理条件有 (  )
A.地形崎岖,资源贫乏 B.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C.交通闭塞,通讯不畅 D.人口稀少,资源丰富
【答案】B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
故答案为:B
【点评】聚落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城市聚落主要从事制造业和服务业;乡村聚落又分为农村、渔村、牧村,分别从事农业、渔业、牧业。聚落形成有共同的特征,如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等;聚落形成有团块状、条带状,还有点状分布。
(2021七上·汽开区期末)读“聚落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23.图中甲乙丙丁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的是(  )
A.甲聚落 B.乙聚落 C.丙聚落 D.丁聚落
24.下列关于聚落保护说法正确的是(  )
A.传统聚落无保护价值
B.自然环境对传统聚落的影响不大
C.应尽力保护那些具有传统特色的、民族特色的聚落
D.对于那些较为破旧的聚落,应当拆除以利于美化环境
【答案】23.C
24.C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解析】【点评】聚落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城市聚落主要从事制造业和服务业;乡村聚落又分为农村、渔村、牧村,分别从事农业、渔业、牧业。聚落形成有共同的特征,如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等;聚落形成有团块状、条带状,还有点状分布。
23.甲乙丙丁四个聚落中,丙位于河流经交汇处,水资源最丰富,且该地地形平坦开阔,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C正确。故答案为:C。
24.某些传统聚落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因此有保护价值,A说法错误。自然环境对传统聚落的影响比较大,B说法错误。应尽力保护那些具有传统特色的、民族特色的聚落,C说法正确。对于具有传统特色的、民族特色的破旧的聚落,应当进行必要的修缮,D说法错误。故答案为:C。
25.(2021七上·铁锋期末)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发展水平的差异 B.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
C.人口多少的差异 D.社会制度的差异
【答案】B
【知识点】聚落的比较
【解析】【分析】聚落是人们长期居住并进行生产、生活的场所,根据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可划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一般是先有乡村聚落再有城市聚落,发展水平的差异、人口多少和社会制度不是划分聚落的差异,故答案为:B。
【点评】乡村聚落一般规模比较小,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和捕鱼等生产活动,而城市聚落一般规模很大,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例如工业和服务业等。
(2023七上·六盘水期中)亚欧大陆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是人类最早、最先进文明的发源地。这里自然环境复杂,人种分布多样,文化交流繁荣。读世界局部地区人种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26.下列关于亚欧大陆人种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欧洲的西部主要为白色人种
B.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北部
C.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南部
D.欧洲北部为白色与黑色人种混居
27.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古巴比伦主要为白色人种,该人种的特征是(  )
①皮肤呈黑棕色 ②头发呈波浪形 ③鼻梁细高 ④嘴唇较薄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8.下列人种特征与自然环境对应错误的是(  )
A.非洲黑色人种的头发呈卷曲状——日照强烈,保护头部
B.北欧人鼻子高而窄,鼻孔通道狭长——气候寒冷,利于御寒
C.因纽特人肢体细长——气候寒冷,利于保温
D.黑色人种鼻唇宽厚——全年高温,促进蒸发散热
【答案】26.A
27.B
28.C
【知识点】不同的人种
【解析】【点评】黄色人种皮肤淡黄色、黄棕色,头发黑直,面庞扁平,主要分布在亚洲;黑色人种肤色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很少,主要分布在非洲南部,其次在美洲、大洋洲也有分布;白色人种肤色、发色、眼色较浅,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26.读图可知,欧洲主要为白色人种,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故答案为:A。
27.结合所学可知,白色人种皮肤白皙,眼睛颜色和发色较浅,头发呈波浪状,鼻梁细高,嘴唇较薄,体毛较多,身形高大,②③④正确;皮肤呈黑棕色是黑色人种的体貌特征,①错误。
故答案为:B。
28.本题考查人种特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非洲黑色人种多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全年高温,日照强烈,太阳辐射强,头发呈卷曲状,在炽热的阳光下能有效保护头部,鼻唇宽厚扩大了黏膜面积,可以促进散热;北欧人所在地区纬度高,冬季寒冷而漫长,鼻孔通道狭长使冷空气经过预热后再进入气管和肺部,保护呼吸系统;因纽特人生活在北极,全年气候寒冷,肢体粗短,可减少热量散发,利于身体保温,ABD说法正确,C说法错误。
结合题意,故答案为:C。
(2020九上·景德镇期中)如图示意大洲的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9.下列大洲,没被赤道经过的是(  )
A.① B.③ C.④ D.⑦
30.热带草原气候分布面积最广的大洲是(  )
A.① B.② C.④ D.⑦
31.世界三大宗教都发源于大洲(  )
A.① B.③ C.⑤ D.⑦
32.发达国家数量最多的大洲是(  )
A.① B.③ C.④ D.⑥
【答案】29.B
30.B
31.A
32.D
【知识点】七大洲的位置、分布及轮廓特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其特点;世界三大宗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
【解析】【点评】非洲气候类型:呈明显的东西带状分布,且以赤道为中心,具有南北对称、季节相反的特点。根据各地区气候的不同特征,非洲的气候主要可以分为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沙漠和地中海式气候四个类型。
29.赤道穿过的大洲是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图中未被赤道经过的是欧洲。故答案为:B。
30.① 是亚洲,主要位于温带;②是非洲,主要位于热带; ④ 是南美洲,主要位于热带; ⑦ 为大洋洲,主要位于热带和亚温带;热带草原气候分布最广的大洲是非洲。故答案为:B。
31.世界三大宗教的发源地位于西亚地区耶路撒冷。故答案为:A。
32.世界上发达国家最集中的地区是欧洲西部,工业革命早,工业发达,以制造业为主,经济发达,大多数为发达国家。故答案为:D。
二、综合题
33.(2021七上·蚌埠期末)某地理小组拟探究“世界人口分布规律”,该小组搜集了以下四幅人口分布相关图。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从纬度位置上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地区。
(2)从海陆位置上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地区。
(3)从地形地势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   米以下的   (地形类型)地区。
(4)A位于低纬度的平原地区,却是人口稀疏区,原因是   。
(5)B大洲为    ( 写大洲名称) ,该大洲北部人口稀疏的原因是   该大洲的中部和南部居民多为   人种,南北美洲也有此人种分布的历史原因是   。
【答案】(1)北半球中低纬度
(2)沿海
(3)200;平原
(4)热带雨林区气候湿热,不适于人类居住
(5)非;热带沙漠,干旱少雨;黑色;黑奴交易
【知识点】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分布特点及原因);不同的人种
【解析】【分析】(1)本题要求从纬度位置看世界人口分布地区,对应需看的图是世界人口随纬度的变化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数量最多的地区只要集中在10°N—20°N、20°N—30°N,以及0°—10°N和30°N—40°N之间,因此总结起来可说世界人口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2)本题要求从海陆位置看世界人口分布地区,对应需看的图是各大洲人口分布距海远近状况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各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人口占洲总人口比例均大于50%以上,所以从海陆位置上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3)本题要求从地形地势上看世界人口分布地区,对应需看的图是不同海拔高度占世界人口比例图,可以看出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0—200米之间,即200米以下,因此对应地形类型是平原。(4)A地区位于南美洲北部,赤道附近,属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因此气候过于湿热,环境恶劣,不适合人类生活。(5)B地区位于非洲北部,属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气候干旱,环境恶劣,不适合人类居住。非洲中部和南部主要为黑色人种,是黑种人的故乡,南北美洲黑种人的分布主要与历史上的黑奴贸易有关。
【点评】(1)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世界上绝大数人居住在中低纬度地区,而在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区,人口更为集中。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区。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人口稀疏。
(2)目前世界大量人口主要集中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地方,多属平原、丘陵,地势低平,土地利用率高,负载量大,人口往往集中。如中国沿海平原带、欧洲平原带、南美平原带、非洲几内亚湾沿岸平原带都是世界人口集中地区。
(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俗称“黑非洲”,意为“黑种人的故乡”,泛指撒哈拉大沙漠中部以南的非洲。至今居民中仍以黑种人占绝大部分,其历史文化发展同沙漠以北的阿拉伯人和柏柏尔人不同。黑色人种在中世纪时期和中世纪以前,主要分布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后来因为欧洲国家的帝国主义和重商主义,大批量的黑人被迫作为奴隶送于南美洲和北美洲。
34.(2021七上·松原期末)下图是世界人口分布图,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②③④是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其中①位于   (填大洲名称),④位于   (填大洲名称)。
(2)③处居民主要使用的语言是   。
(3)从②地前往⑤地,要经过的印度半岛、伊朗高原、阿拉伯半岛,越过   运河,最终到达的⑤地所在的非洲。
(4)③地东面濒临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   (填大洋名称)。
(5)⑤处人口稀少的原因是   。
【答案】(1)欧洲;北美洲
(2)汉语
(3)苏伊士
(4)太平洋
(5)地处沙漠,气候干燥
【知识点】世界主要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世界的主要语言及其分布;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特征;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分布特点及原因)
【解析】【分析】(1)①②③④是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其中①位于欧洲,②地位于亚洲的南部,③地位于亚洲的东部,④位于北美洲的东部。
(2)③处地处亚洲东部,居民主要使用的语言是汉语,该语言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3)从②地前往⑤地,要经过的印度半岛、伊朗高原、阿拉伯半岛,越过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最终到达的⑤地所在的非洲。
(4)③地东面濒临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太平洋。
(5)⑤处人口稀少的原因是地处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地区,不适宜人类居住。
【点评】当前世界上共有70几亿人口,分布在地球上的各个角落,但有些地方人口密集,有些地方人口稀疏。人口分布较多的四个地方是亚洲的东部和南部,西欧和北美洲的东部,这些地方自然经济条件都较为优越。人口分布较少的四个地方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地以及纬度较高终年寒冷的高度纬度地区。
35.(2020九下·十堰月考)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填空。
(1)A 大洲的土著居民所属的人种是   种人。
(2)B 处居民信仰的主要宗教是   。
(3)图中A,B,C,D 四地,分布有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是   地。
(4)D 所在的大洲是   。
(5)青藏高原所在的大洲是   。
(6)B 所在大洲与C 所在大洲的分界线是   运河。
【答案】(1)黄
(2)伊斯兰教
(3)C
(4)南极洲
(5)亚洲
(6)苏伊士
【知识点】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其特点;不同的人种;世界三大宗教
【解析】【分析】解:(1)由图可以看出,A表示的南美洲土著居民属于黄色人种,其祖先来自于亚洲的蒙古。(2)由图可以看出,图中B处是非洲北部,当地居民信仰的宗教以伊斯兰教为主。(3)图中A、B、C、D四个地方中,有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的是C地。(4)由图可以看出,图中D是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南极洲,是世界上唯一没有常住居民的大洲。(5)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称号,位于亚洲的中部。(6)图中B表示的非洲和C表示的亚洲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该运河沟通了红海与地中海。
【点评】世界海陆分布不均,百分之七十一是海洋,百分之二十九是陆地,有“七分海洋、三分陆地”的说法,陆地上共有七大洲,海洋包括连为一体的四大洋,大洲与大洋大部分有较明显的界线。
1 / 12023~2024年粤人版七上第五、六单元测验卷
一、选择题
(2023七上·福鼎期中)世界人口分布不均,但又有一定的规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人口在不同海拔地区的分布推断,世界人口分布最多的地形类型是(  )
A.平原 B.丘陵 C.高原 D.山地
2.根据人口在不同纬度的分布规律,推断世界人口主要分布的半球和纬度是(  )
A.北半球、中低纬度 B.西半球、中高纬度
C.南半球、中低纬度 D.东半球、中高纬度
(2023七上·福鼎期中)如图示意“某国出生人数与死亡人数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0”的年份是(  )
A.1990年 B.2000年 C.2005年 D.2015年
4.据图推测该国将面临的社会问题是(  )
A.就业困难 B.交通拥堵 C.住房紧张 D.劳动力不足
(2023八上·肥城期中)2022年11月15日联合国在《世界人口展望2022》报告中宣布:世界人口总数达到80亿,这对人类发展而言既是压力也是成就。读世界人口增长及预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5.下列关于世界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2010年达到70亿
B.1975~2022年,年均增长率相同
C.总体呈现增长趋势
D.从80亿到90亿,增长10亿用时越来越短
6.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主要问题是
A. B.
C. D.
(2023·东方模拟) 2022年11月15日,世界人口达到80亿。下图为世界人口增长及预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世界人口(  )
A.1999年达到50亿
B.1975-2022年,每增长10亿用时相同
C.整体呈现增长趋势
D.从80亿到90亿,预计需要20年时间
8.下列图片中,反映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有(  )
①粮食供给紧张 ②人口老龄化加剧
③人均耕地减少 ④就业压力增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应对人口数量过多带来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  )
①选择公交、地铁出行②落实生活垃圾分类③避免“舌尖上的浪费”④多用“一次性”物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3·武陟模拟)图为世界人口100万以上城市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下列地区中,人口100万以上的城市分布最密集的是(  )
A.欧洲西部 B.非洲南部 C.大洋洲北部 D.南美洲东部
11.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地区大城市较少,原因正确的是(  )
A.甲地海拔高,气候寒冷 B.乙地纬度低,气候炎热
C.丙地深居内陆,气候干旱 D.丁地地处赤道,气候湿热
12.(2023·扶余模拟)下列不属于世界四大人口密集区的是(  )
A.亚洲南部 B.南美洲东部 C.欧洲西部 D.亚洲东部
13.(2023七下·交城期末)下列国家中目前人口数没超过1亿的是(  )
A.印度尼西亚 B.日本 C.朝鲜 D.孟加拉国
(2023七上·赵县期中) 2023年6月21日,北京科技大学与英国德蒙福特大学孔子学院在德蒙福特大学召开了孔院成立九周年庆祝活动。九年来该大学全力开展中文教学及文化推广,为当地培养大批汉语人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世界上分布最广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分别是(  )
A.英语、汉语 B.法语、韩语
C.俄语、汉语 D.德语、西班牙语
15.英国德蒙福特大学建立孔子学院主要有助于(  )
①纪念孔子 ②开展文化交流 ③推广汉语 ④扩大中国影响力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023七上·赵县期中)环境对人种的形成有很大影响。长期生活在一个地方的人们,身休逐渐形成了适应环境的特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黑种人的皮肤颜色反映他们早期居住在(  )
A.南极地区 B.北极地区 C.热带地区 D.温带地区
17.与黑种人相比,白种人鼻子高而窄,鼻孔通道长,体毛稠密,这反映了原住地突出的环境特征是(  )
A.炎热 B.寒冷 C.干旱 D.湿润
18.(2023八下·攸县月考)世界上有超过半数的人信仰宗教,世界三大宗教不仅传播范围很广,而且对国际政治和社会文化具有深刻影响。下图为世界三大宗教的代表性建筑物景观图关于图中各建筑景观所代表的宗教,正确的是(  )
A.①代表伊斯兰教 B.②代表基督教
C.③代表佛教 D.③代表道教
(2023·常平模拟)摩洛哥“Beidane"帐篷,通常是由松散的羊毛编制而成,白天的热量可以散发出去,同时将恶劣的沙漠日光变成舒适的微光。当下雨时,这些松散的天然纤维会膨胀,足以应对当地罕见的降雨。下图为摩洛哥“Beidane"帐篷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Beidane"帐篷较为集中分布地区的聚落类型及主要农业类型是(  )
A.城市聚落 种植业 B.乡村聚落 种植业
C.城市聚落 畜牧业 D.乡村聚落 畜牧业
20."Beidane”帐篷顶部有一定的缓坡度,其目的是(  )
A.利于排水 B.利于对抗强风及沙尘暴
C.利于散热 D.利于防水
21.(2023·岳麓模拟)特色民居往往能够反映一个地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下列民居与其所在地区自然环境关系的描述,错误的是(  )
A.①所在地区终年高温潮湿,房屋的设计通风防潮
B.②所在地区气温低,冰雪多,建造房屋就地取材
C.③所在地区降水较少,黄土广布,冬暖夏凉
D.④所在地区终年炎热,茅草屋便于通风散热
22.(2021七上·顺城期末)下列有利于聚落形成的地理条件有 (  )
A.地形崎岖,资源贫乏 B.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C.交通闭塞,通讯不畅 D.人口稀少,资源丰富
(2021七上·汽开区期末)读“聚落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23.图中甲乙丙丁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的是(  )
A.甲聚落 B.乙聚落 C.丙聚落 D.丁聚落
24.下列关于聚落保护说法正确的是(  )
A.传统聚落无保护价值
B.自然环境对传统聚落的影响不大
C.应尽力保护那些具有传统特色的、民族特色的聚落
D.对于那些较为破旧的聚落,应当拆除以利于美化环境
25.(2021七上·铁锋期末)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发展水平的差异 B.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
C.人口多少的差异 D.社会制度的差异
(2023七上·六盘水期中)亚欧大陆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是人类最早、最先进文明的发源地。这里自然环境复杂,人种分布多样,文化交流繁荣。读世界局部地区人种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26.下列关于亚欧大陆人种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欧洲的西部主要为白色人种
B.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北部
C.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南部
D.欧洲北部为白色与黑色人种混居
27.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古巴比伦主要为白色人种,该人种的特征是(  )
①皮肤呈黑棕色 ②头发呈波浪形 ③鼻梁细高 ④嘴唇较薄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8.下列人种特征与自然环境对应错误的是(  )
A.非洲黑色人种的头发呈卷曲状——日照强烈,保护头部
B.北欧人鼻子高而窄,鼻孔通道狭长——气候寒冷,利于御寒
C.因纽特人肢体细长——气候寒冷,利于保温
D.黑色人种鼻唇宽厚——全年高温,促进蒸发散热
(2020九上·景德镇期中)如图示意大洲的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9.下列大洲,没被赤道经过的是(  )
A.① B.③ C.④ D.⑦
30.热带草原气候分布面积最广的大洲是(  )
A.① B.② C.④ D.⑦
31.世界三大宗教都发源于大洲(  )
A.① B.③ C.⑤ D.⑦
32.发达国家数量最多的大洲是(  )
A.① B.③ C.④ D.⑥
二、综合题
33.(2021七上·蚌埠期末)某地理小组拟探究“世界人口分布规律”,该小组搜集了以下四幅人口分布相关图。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从纬度位置上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地区。
(2)从海陆位置上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地区。
(3)从地形地势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   米以下的   (地形类型)地区。
(4)A位于低纬度的平原地区,却是人口稀疏区,原因是   。
(5)B大洲为    ( 写大洲名称) ,该大洲北部人口稀疏的原因是   该大洲的中部和南部居民多为   人种,南北美洲也有此人种分布的历史原因是   。
34.(2021七上·松原期末)下图是世界人口分布图,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②③④是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其中①位于   (填大洲名称),④位于   (填大洲名称)。
(2)③处居民主要使用的语言是   。
(3)从②地前往⑤地,要经过的印度半岛、伊朗高原、阿拉伯半岛,越过   运河,最终到达的⑤地所在的非洲。
(4)③地东面濒临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   (填大洋名称)。
(5)⑤处人口稀少的原因是   。
35.(2020九下·十堰月考)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填空。
(1)A 大洲的土著居民所属的人种是   种人。
(2)B 处居民信仰的主要宗教是   。
(3)图中A,B,C,D 四地,分布有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是   地。
(4)D 所在的大洲是   。
(5)青藏高原所在的大洲是   。
(6)B 所在大洲与C 所在大洲的分界线是   运河。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A
2.A
【知识点】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分布特点及原因)
【解析】【点评】世界人口分布极度不平衡,人口一般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的沿海和平原地区,人口稀疏的地区在极端干旱的沙漠,过于湿热的热带雨林区,高纬度的寒冷地区和地势严峻的高原山地地区。
1.读图可以看出,世界人口占比最多的地形是平原,海拔低的地区;
故答案为:A。
2.读图可以看出,世界人口主要都分布在北半球的中低纬度地区;
故答案为:A。
【答案】3.C
4.D
【知识点】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解析】【点评】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如果结果为正,则说明人口在增加,如果结果为负,则说明人口在减少。通常来说,经济越发达的地区人口增长率会越低,经济越不发达的地区人口增长率就会越高。
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之差,读图可知2005年的差值为0,是自然增长率接近0的年份;
故答案为:C。
4.读图可知该国的出生率在减少,死亡率在上升,会导致该国的劳动力不足,人口总数减少;
故答案为:D。
【答案】5.C
6.C
【知识点】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解析】【点评】人口增长缓慢容易导致人口老龄化,造成劳动力短缺、劳动用工成本增加,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
5.A、世界的人口在2012年达到70亿的人口,A错误;
B、世界人口在1975年-2022年期间,年均增长率是不一样的,B错误;
C、世界的人口总体呈现增长的趋势,C正确;
D、 从80亿到90亿,增长10亿用时增加了,D错误。
故答案为:C
6.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有:造成交通堵塞、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饥饿贫困;造成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森林、草原、耕地等各类土地资源以及水资源、 矿产资源 等自然资源数量的减少(特别是人均拥有量锐减)等,C正确。
故答案为:C
【答案】7.C
8.C
9.A
【知识点】世界主要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解析】【点评】应对世界人口问题是一个复杂而全面的挑战,需要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环境和政策等多个方面。1. 教育和意识提升:提高人口教育水平和意识,包括性别平等、计划生育和人口控制的重要性。教育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人口问题,并采取适当的生育决策。2. 提供可靠的生育控制服务:确保人们能够获得充分的生育控制权和可靠的避孕方法,以自主地决定生育的时间和数量。3. 改善医疗保健和卫生条件:提供更好的医疗保健和卫生条件,包括妇女保健、计划生育服务和良好的卫生设施,以提高人口健康状况和降低婴儿死亡率。4. 促进经济发展和减少贫困:通过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就业机会和减少贫困,可以降低人们对子女的依赖,并减缓人口增长速度。5. 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包括保护自然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和推动可再生能源等措施,以应对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
7.A、在1987年,世界人口就达到了50亿人,A说法错误;
B、1975-2022年,每增长10亿用时不同,B说法错误;
C、世界人口整体呈现增长趋势,C说法正确;
D、从80亿到90亿,预计需要15年时间,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8.人口数量过多和增长过快会导致粮食供给紧张(①)、人均耕地减少(③)和就业压力增大(④)。人口老龄化一般是人口增长过慢产生的问题,所以,正确答案是①③④。
故答案为:C。
9.选择公交、地铁出行(①):减少个人使用私家车的频率,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可以减少交通拥堵和汽车尾气排放,减少能源消耗。 落实生活垃圾分类(②):正确分类处理生活垃圾,有利于资源的回收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避免“舌尖上的浪费”(③):合理安排饮食,减少食物浪费,节约粮食资源,同时也减少了生活垃圾的产生。多用“一次性”物品(④):这个选项是错误的。选择多次使用和可持续的物品,如使用可重复使用的瓶子或容器,减少使用一次性物品,可以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故答案为:A。
【答案】10.A
11.D
【知识点】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分布特点及原因)
【解析】【点评】
人口的分布主要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全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区主要为:干旱缺水的沙漠地区,高温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地势高峻、空气稀薄的高原山区。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力。
10.据图可知,人口1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分布最密集的是欧洲西部和亚洲东部、南部,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区;非洲南部、大洋洲北部、南美洲东部较少,故A正确,BCD错,本题选A。
11.甲地位于撒哈拉沙漠地区,气候炎热干燥;
乙地位于青藏高原区,海拔高、空气稀薄,气温低;
丙地位于北极附近纬度高、气温低,都不适合人居住,人口稀疏,故ABC错,
丁地处赤道,气候过于湿热,不适合人居住,故D正确,本题选D。
12.【答案】B
【知识点】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分布特点及原因)
【解析】【分析】 世界四大人口密集区是亚洲东部、亚洲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东部。
故答案为:B。
【点评】人口稠密指的是单位面积上的人口数量较多。尽管人口稠密带来了一些好处,但也可能带来挑战,如承载力压力、城市规划、环境污染等问题需要有效管理和规划。因此,在发展人口稠密地区时,需要综合考虑社会、环境和经济因素,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13.【答案】C
【知识点】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分布特点及原因)
【解析】【分析】
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有六个国家人口超过一亿,其中包括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孟加拉国、巴基斯坦。朝鲜大约2600万人口。
故答案为:C。
【点评】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11个,它们分别是: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俄罗斯、尼日利亚、日本、墨西哥、孟加拉国。
【答案】14.A
15.B
【知识点】世界的主要语言及其分布
【解析】【点评】语言是传递信息的声音。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的主要表达方式。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语言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一般来说,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 联合国工作语言汉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英语是世界上的主要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汉语和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14.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语言是英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
故答案为:A。
15.建立孔子学院主要的作用是开展文化交流,推广汉语,扩大我国的影响力。
故答案为:B。
【答案】16.C
17.B
【知识点】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分布特点及原因);不同的人种
【解析】【点评】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南部,以及北美洲北部,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南部,以及北美洲南部,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北美洲中部和南美洲西部和北部,以及欧洲东部和南部。
16.黑色人种的皮肤黝黑,为了适应炎热的气候,所以他们最早是居住在热带地区。
故答案为:C。
17.白种人鼻子高而窄,鼻孔长,体毛浓密, 鼻孔通道长, 反映出了他们应该是居住在寒冷的地区。
故答案为:B。
18.【答案】C
【知识点】世界三大宗教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图中①为基督教的教堂,②为伊斯兰教的清真寺,③为佛教的佛塔,故答案为:项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答案为:C。
【点评】世界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其中基督教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佛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其中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答案】19.D
20.B
【知识点】聚落的比较;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点评】(1)聚落是人们集中的居住在一起所形成的,其规模有大有小,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2)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19.根据材料信息分析可知,“Beidane”帐篷是由松散编织的羊毛制成”,因此可以分析该地区的聚落类型是乡村,民居分散,人们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其主要农业类型为畜牧业。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0.根据材料信息分析可知,该地降水稀少。"Beidane”帐篷顶部有一定的缓坡度,其目的是利于对抗强风及沙尘暴,而不是为了防水和散热。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1.【答案】C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①高脚屋,该民居所在地区终年高温潮湿,房屋这样设计是为了通风防潮,A正确;
B、②雪屋,所在地区降雪多,房顶坡度大,便于及时排雪,B正确;
C、③木屋,所在地区冬季降雪多,森林资源丰富,当地房屋的材料多用木材筑造,C错误;
D、④茅草屋,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特色民居,该地区终年炎热,草木茂盛,茅草屋便于通风散热,D正确。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C。
【点评】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炎热多雨地区为了更好的通风散热、隔潮,多建墙体单薄屋顶坡度大的双层木楼或竹楼;热带沙漠地区终年炎热干燥,为了减少热量的传递和风沙的入侵,多建窗小平顶的碉堡房;寒冷地区为了抵御严寒,墙体结实、窗户较小、屋内建有壁炉或火炕。
22.【答案】B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
故答案为:B
【点评】聚落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城市聚落主要从事制造业和服务业;乡村聚落又分为农村、渔村、牧村,分别从事农业、渔业、牧业。聚落形成有共同的特征,如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等;聚落形成有团块状、条带状,还有点状分布。
【答案】23.C
24.C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解析】【点评】聚落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城市聚落主要从事制造业和服务业;乡村聚落又分为农村、渔村、牧村,分别从事农业、渔业、牧业。聚落形成有共同的特征,如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等;聚落形成有团块状、条带状,还有点状分布。
23.甲乙丙丁四个聚落中,丙位于河流经交汇处,水资源最丰富,且该地地形平坦开阔,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C正确。故答案为:C。
24.某些传统聚落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因此有保护价值,A说法错误。自然环境对传统聚落的影响比较大,B说法错误。应尽力保护那些具有传统特色的、民族特色的聚落,C说法正确。对于具有传统特色的、民族特色的破旧的聚落,应当进行必要的修缮,D说法错误。故答案为:C。
25.【答案】B
【知识点】聚落的比较
【解析】【分析】聚落是人们长期居住并进行生产、生活的场所,根据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可划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一般是先有乡村聚落再有城市聚落,发展水平的差异、人口多少和社会制度不是划分聚落的差异,故答案为:B。
【点评】乡村聚落一般规模比较小,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和捕鱼等生产活动,而城市聚落一般规模很大,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例如工业和服务业等。
【答案】26.A
27.B
28.C
【知识点】不同的人种
【解析】【点评】黄色人种皮肤淡黄色、黄棕色,头发黑直,面庞扁平,主要分布在亚洲;黑色人种肤色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很少,主要分布在非洲南部,其次在美洲、大洋洲也有分布;白色人种肤色、发色、眼色较浅,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26.读图可知,欧洲主要为白色人种,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故答案为:A。
27.结合所学可知,白色人种皮肤白皙,眼睛颜色和发色较浅,头发呈波浪状,鼻梁细高,嘴唇较薄,体毛较多,身形高大,②③④正确;皮肤呈黑棕色是黑色人种的体貌特征,①错误。
故答案为:B。
28.本题考查人种特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非洲黑色人种多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全年高温,日照强烈,太阳辐射强,头发呈卷曲状,在炽热的阳光下能有效保护头部,鼻唇宽厚扩大了黏膜面积,可以促进散热;北欧人所在地区纬度高,冬季寒冷而漫长,鼻孔通道狭长使冷空气经过预热后再进入气管和肺部,保护呼吸系统;因纽特人生活在北极,全年气候寒冷,肢体粗短,可减少热量散发,利于身体保温,ABD说法正确,C说法错误。
结合题意,故答案为:C。
【答案】29.B
30.B
31.A
32.D
【知识点】七大洲的位置、分布及轮廓特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其特点;世界三大宗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
【解析】【点评】非洲气候类型:呈明显的东西带状分布,且以赤道为中心,具有南北对称、季节相反的特点。根据各地区气候的不同特征,非洲的气候主要可以分为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沙漠和地中海式气候四个类型。
29.赤道穿过的大洲是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图中未被赤道经过的是欧洲。故答案为:B。
30.① 是亚洲,主要位于温带;②是非洲,主要位于热带; ④ 是南美洲,主要位于热带; ⑦ 为大洋洲,主要位于热带和亚温带;热带草原气候分布最广的大洲是非洲。故答案为:B。
31.世界三大宗教的发源地位于西亚地区耶路撒冷。故答案为:A。
32.世界上发达国家最集中的地区是欧洲西部,工业革命早,工业发达,以制造业为主,经济发达,大多数为发达国家。故答案为:D。
33.【答案】(1)北半球中低纬度
(2)沿海
(3)200;平原
(4)热带雨林区气候湿热,不适于人类居住
(5)非;热带沙漠,干旱少雨;黑色;黑奴交易
【知识点】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分布特点及原因);不同的人种
【解析】【分析】(1)本题要求从纬度位置看世界人口分布地区,对应需看的图是世界人口随纬度的变化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数量最多的地区只要集中在10°N—20°N、20°N—30°N,以及0°—10°N和30°N—40°N之间,因此总结起来可说世界人口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2)本题要求从海陆位置看世界人口分布地区,对应需看的图是各大洲人口分布距海远近状况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各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人口占洲总人口比例均大于50%以上,所以从海陆位置上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3)本题要求从地形地势上看世界人口分布地区,对应需看的图是不同海拔高度占世界人口比例图,可以看出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0—200米之间,即200米以下,因此对应地形类型是平原。(4)A地区位于南美洲北部,赤道附近,属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因此气候过于湿热,环境恶劣,不适合人类生活。(5)B地区位于非洲北部,属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气候干旱,环境恶劣,不适合人类居住。非洲中部和南部主要为黑色人种,是黑种人的故乡,南北美洲黑种人的分布主要与历史上的黑奴贸易有关。
【点评】(1)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世界上绝大数人居住在中低纬度地区,而在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区,人口更为集中。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区。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人口稀疏。
(2)目前世界大量人口主要集中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地方,多属平原、丘陵,地势低平,土地利用率高,负载量大,人口往往集中。如中国沿海平原带、欧洲平原带、南美平原带、非洲几内亚湾沿岸平原带都是世界人口集中地区。
(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俗称“黑非洲”,意为“黑种人的故乡”,泛指撒哈拉大沙漠中部以南的非洲。至今居民中仍以黑种人占绝大部分,其历史文化发展同沙漠以北的阿拉伯人和柏柏尔人不同。黑色人种在中世纪时期和中世纪以前,主要分布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后来因为欧洲国家的帝国主义和重商主义,大批量的黑人被迫作为奴隶送于南美洲和北美洲。
34.【答案】(1)欧洲;北美洲
(2)汉语
(3)苏伊士
(4)太平洋
(5)地处沙漠,气候干燥
【知识点】世界主要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世界的主要语言及其分布;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特征;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分布特点及原因)
【解析】【分析】(1)①②③④是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其中①位于欧洲,②地位于亚洲的南部,③地位于亚洲的东部,④位于北美洲的东部。
(2)③处地处亚洲东部,居民主要使用的语言是汉语,该语言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3)从②地前往⑤地,要经过的印度半岛、伊朗高原、阿拉伯半岛,越过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最终到达的⑤地所在的非洲。
(4)③地东面濒临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太平洋。
(5)⑤处人口稀少的原因是地处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地区,不适宜人类居住。
【点评】当前世界上共有70几亿人口,分布在地球上的各个角落,但有些地方人口密集,有些地方人口稀疏。人口分布较多的四个地方是亚洲的东部和南部,西欧和北美洲的东部,这些地方自然经济条件都较为优越。人口分布较少的四个地方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地以及纬度较高终年寒冷的高度纬度地区。
35.【答案】(1)黄
(2)伊斯兰教
(3)C
(4)南极洲
(5)亚洲
(6)苏伊士
【知识点】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其特点;不同的人种;世界三大宗教
【解析】【分析】解:(1)由图可以看出,A表示的南美洲土著居民属于黄色人种,其祖先来自于亚洲的蒙古。(2)由图可以看出,图中B处是非洲北部,当地居民信仰的宗教以伊斯兰教为主。(3)图中A、B、C、D四个地方中,有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的是C地。(4)由图可以看出,图中D是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南极洲,是世界上唯一没有常住居民的大洲。(5)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称号,位于亚洲的中部。(6)图中B表示的非洲和C表示的亚洲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该运河沟通了红海与地中海。
【点评】世界海陆分布不均,百分之七十一是海洋,百分之二十九是陆地,有“七分海洋、三分陆地”的说法,陆地上共有七大洲,海洋包括连为一体的四大洋,大洲与大洋大部分有较明显的界线。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