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七上科学期末必刷题 第6章 变化的地形(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大版七上科学期末必刷题 第6章 变化的地形(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华东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2-11 11:07:3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章 变化的地形(解析版)
1.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知识点的认识】
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好像一整块拼好的七巧板。这些一小块一小块的“七巧板”叫做板块。它们是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割而成的。
2、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相互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3、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巨大的山脉,板块的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和大西洋。
例1:如图是地球表面的板块示意图,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可知(  )
A.地球表面的陆地被海岭和海沟分割成六大板块
B.火山与地震带都分布在各大板块的中央
C.我们生活的浙江省位于亚欧板块
D.青藏高原是由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形成的
解答:地球表层被分割成六大板块;火山与地震带都分布在各大板块的交界处;我们生活的浙江省位于亚欧板块;青藏高原是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的。
故选:C。
例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好像一整块拼好的七巧板,这些板块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割而成。下列现象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  )
A.地震的发生 B.火山的喷发 C.洪水的爆发 D.海陆的变迁
解答:用板块构造学说能解释地震的发生、火山的喷发和海陆变迁,洪水的爆发与板块构造学说关联不大。故选:C。
2.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知识点的认识】
火山和地震同分布在大陆板块交界处.因此地震和火山往往存在关联.火山爆发可能会激发地震,而发生在火山附近的地震也可能引起火山爆发.
板块之间有三种相对运动方式:聚合、张裂与保守(错动)三种方式,所以板块之边界可分为张裂型板块边界和聚合型板块边界和错动型板块边界三种类型.聚合型板块边界是板块相互挤压的地区,在地貌上表现为海沟、火山岛弧、褶皱山脉等.张裂型板块边界是板块相互拉张的地区,在地貌上表现为裂谷、中洋脊等.错动型板块边界(保守性板块边界)是两个板块互相摩擦的地区,转换断层发育,其运动方式类似地表的走向滑移断层,面积无改变而称之为保守性.
纵观世界,有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如日本的富士山),印度洋火山地震带(如印尼地区多海啸等自然灾害),非洲东北山脉火山地震带(如乞力马扎罗山脉)三大主要火山地震带.
例:(2014 绥化)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集中分布的地带是(  )
A.板块交界地带 B.大洋底部 C.海陆交界地带 D.板块内部
解答: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
故选:A.
3.地形形成的原因
【知识点的认识】
世界陆地表面的地表形态处于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之中,它们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影响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主要是指地球内部能量,它使地壳发生上升或下降,或者平移运动.
外力主要有流水、风力、冰川和海浪等.
例:雅丹地貌的形成原因是(  )
A.流水的冲刷作用 B.大气的降水作用 C.风力的侵蚀作用 D.高山的冰川作用
解答: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在极干旱地区的干涸的湖底中,常因干缩裂开,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愈来愈大,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背鳍形垄脊和宽浅沟槽,这种支离破碎的地貌为雅丹地貌.故选:C.
4.地震的防范与预报
【知识点的认识】
发生地震时,要冷静不慌乱,要迅速地选择正确的逃生方法。在教室等人多的地方,如果时间许可,要有序地快速地撤离,以免因慌乱发生挤压、踩踏事故。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大约需要 10 余秒钟,如果你所在的位置是底楼,应该迅速跑到室外,到开阔的地带避险。若是在高楼来不及逃离,可根据你所在的位置迅速作出判断,采用最有效的方法进行避震和自救。例如,伏而待定,就近选择墙角或坚固的桌子、排椅旁蹲下后闭眼,将书包或提包放在头顶等。如果你在室外,要远离玻璃幕墙、楼房、电线杆、广告牌、高压线等。地震发生时。切记不要进入室内抢救物品和救援他人,以免作无谓的牺牲。
地震发生前是有预兆的。民间流传着许多预报地震的方法,如马不进圈、鸡飞狗叫、猪不吃食、井水喷涌、出现地光、蜜蜂群迁等。人们还可以借助于仪器的观测和观察自然界的异常现象,判断地震是否会发生。但是现代科学发展的水平还不能对地震做出准确、及时的预报。
例:地震发生时,我们可采取的应急措施有(  )
A.进入室内抢救物品 B.躲到高层建筑下方
C.选择乘坐电梯逃生 D.快速跑到空旷地方
解答:地震发生时,我们可采取的应急措施有快速跑到空旷地方。而进入室内抢救物品、躲到高层建筑下方、选择乘坐电梯逃生都是危险的行为。
故选:D。
5.地球内部运动
【知识点的认识】
地球内部运动的表现形式: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火山、地震。
例:地壳和地表形态都在不断的变化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表面的陆地被海岭和海沟分割成六大板块
B.火山和地震多发生在板块内部地壳稳定处
C.外力作用主要是使地球表面变得高低不平
D.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
解答:地球岩石圈主要由六大板块组成,故A错误;
火山和地震多发生在板块交接或边缘处地壳活跃处,故B错误;
地球表面高低不平是内力的作用导致的,故C错误;
海陆变化是内力作用导致的,即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故D正确;
故选:D。
6.从大陆漂移说到海底扩张说
【知识点的认识】
1、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即地球上所有的大陆曾经是连成一片的,后来经过分裂、漂移,直到现在的位置。
2、海底扩张理论认为,在大洋中部形成一个地壳裂缝(称洋中脊),那里热的地幔物质
不断上涌出来,把洋壳上较老的岩石向两边不断地推开。在洋壳上方的大陆地块,像在输送带上一样被推着一起向两边移动。
3、海底扩张说为大陆漂移说提供动力来源。
【命题方向】
例:全球构造理论经历了著名的“三级跳”:①1915年,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②1960~1962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提出了“海底扩张说”;③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
(1)不能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大洋两岸 _______(选填序号)的相似。
①气候类型; ②古老地层分布; ③生物分布; ④古生物化石
(2)海底扩张理论认为,大洋中部的地幔物质从地壳裂缝不断上涌出来,把洋壳上较老的岩石向两边推开。“海底扩张说”是 __________(选填“支持”或“不支持”)“大陆漂移说”的。
解答:(1)①气候是长时间的天气变化,不能为大陆漂移说提供证据;②③④都可以作为证据;
(2)海底扩张说”为大陆漂移说提供了动力来源,故是支持大陆漂移说的。
故答案为:①;支持。
第6章 变化的地形
一.选择题(共13小题)
1.(2023秋 杭州期中)下列符合板块构造学说的是(  )
A.全球岩石圈划分为七大板块
B.地球的内力作用使地表趋于平坦,而外力作用使地表高低不平
C.板块的交界处为地震和火山集中分布地带
D.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碰撞形成的
【答案】C
【解答】解: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全球岩石圈划分为六大板块;地球的内力作用使地表高低不平,而外力作用使地表趋于平坦;板块交界处为地震和火山集中分布地带;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形成的。
故选:C。
2.(2023春 东阳市校级期中)2023年2月,土耳其发生两次7.8级地震,多地建筑被夷为平地,土耳其、叙利亚两国已有超三万人遇难,日本九州地区多个火山口喷发,地震活动明显增强。下列关于地震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地震带均匀分布在全球各处
B.地震和火山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
C.发生地震时迅速进入室内抢运物品
D.现在已经能对地震做出及时、准确的预报
【答案】B
【解答】解:全球地震带分布不均匀,全球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两大火山地震带,一是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另一条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震和火山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发生地震时迅速进入室内抢运物品是不正确的。现在不能对地震做出及时、准确的预报。
故选:B。
3.(2022秋 长兴县期末)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主要是由流水作用引起的是(  )
A.沙漠中的石蘑菇 B.火山湖
C.海岸的“怪石” D.喜马拉雅山
【解答】解:沙漠中的石蘑菇是风力作用形成的,故A错。
火山湖和喜马拉雅山是由地球的内力作用形成的,故BD错。
岸边的怪石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故C对。故选:C。
4.(2022秋 玉环市期末)玉环石峰山是一座火山,在史前曾喷发过,现已经丧失了活动能力,是我国华东地区保存最完好的火山遗址。现在火山口被建成了茶博园,主要以种植火山茶而闻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石峰山由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组成
B.火山茶生长旺盛是由于火山灰使土壤变得肥沃
C.石峰山属于休眠火山
D.火山喷发物有固态、液态和气态
【答案】C
【解答】解:玉环石峰山由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组成,火山茶生长旺盛是由于火山灰使土壤变得肥沃,石峰山属于死火山,火山喷发物有固态、液态和气态。故选:C。
5.(2022秋 永康市期末)据最新测定数据表明,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现在仍以平均每年约 1 厘米的速度在升高。致使珠峰不断升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外力因素 B.火山地震 C.板块碰撞 D.板块张裂
【答案】C
【解答】解: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上有六大板块,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地壳活动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而珠穆朗玛峰正好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之间,受二者的挤压,珠穆朗玛峰不断升高。 故选:C。
6.(2022秋 镇海区期末)关于海陆变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类活动是造成海陆变迁的最主要原因
B.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格局已经形成,不会再发生变化
C.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D.由于板块的张裂,喜马拉雅山的海拔在不断升高
【答案】C
【解答】解: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故A错误;
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故B错误;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故C正确;
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运动,喜马拉雅山脉不断升高,故D错误。故选:C。
7.(2022秋 乐清市校级期末)关于火山喷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由于灼热的岩浆从地壳裂纹中喷出
B.喷出物全是高温岩浆
C.喷出的岩浆冷凝后,常形成圆锥形的火山丘
D.海底火山喷发常形成火山岛
【答案】B
【解答】解:火山喷发是由于灼热的岩浆从地壳裂纹中喷出,喷出的岩浆冷却后常形成圆锥形的火山丘、火山岛,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ACD错误。
火山喷出物指火山活动时,从地下喷出的物质,它包括火山气体、熔岩和固体的岩石碎屑,观点错误,符合题意,故B正确。故选:B。
8.(2022秋 江北区期末)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2年12月15日上午12时03分,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5.9级地震,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0千米,震中位于北纬23.73度,东经121.79度。当地震发生时,可采取的自我保护应急措施有(  )
①乘汽车逃命 ②迅速跑到开阔的地方 ③乘电梯下楼逃生
④躲到坚固的桌子或床下面,就地避震 ⑤站着不动
A.①③ B.②④ C.③④⑤ D.②③④
【答案】B
【解答】解:当地震发生时,要保持冷静,迅速跑到开阔的地带或者躲到坚固的桌子或床的下面,就地避震,而乘车逃命、乘电梯下楼和原地不动都是不正确的行为。故选:B。
9.(2022秋 德清县期末)我国四川西北部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如九寨沟、海螺沟等,但这些地方也是地质灾害高发地区。如果外出旅游遇地震或泥石流灾害时,正确的做法是(  )
①住高层房屋,地震发生时立即乘坐电梯下楼
②戴上硬帽或头盔保护头部,以免遭飞坠的石块击伤
③如果被困在废墟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
④尽量靠近泥石流发生地,欣赏泥石流的壮观景象
⑤在楼房里时,躲到浴室、楼梯间等空间小而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⑤ D.①③⑤
【答案】C
【解答】解:①地震发生时不能乘坐电梯下楼;
②遇地震或泥石流灾害时,戴上硬帽或头盔保护头部,以免遭飞坠的石块击伤;
③如果被困在废墟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
④尽量靠近泥石流发生地,欣赏泥石流的壮观景象,这种做法很危险;
⑤在楼房里时,躲到浴室、楼梯间等空间小而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
故选:C。
10.(2022秋 宁海县期末)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发生6.8级地震。下列关于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目前的技术已经能对地震进行精准预测
B.地震发生时,处在高层教学楼的同学应立即从楼上跳向楼下
C.四川省多发地震原因是由于其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
D.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力量使地壳产生变形断裂、错动造成的
【答案】D
【解答】解:目前的技术还不能对地震进行精准预测;地震发生时,处在高层教学楼的同学不能从楼上跳向楼下;四川省位于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上;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力量使地壳产生变形断裂、错动造成的。
故选:D。
11.(2022秋 上虞区期末)下列现象与形成原因的搭配错误的是(  )
A.日本多火山、地震——板块碰撞
B.大西洋不断扩张——板块张裂
C.非洲西部海岸与南美洲东部海岸轮廓相似——大陆漂移
D.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地球内力作用
【答案】D
【解答】解: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日本多火山、地震——板块碰撞的结果,故A正确;
大西洋不断扩张——板块张裂的结果,故B正确;
非洲西部海岸与南美东部海岸轮廓相似——大陆漂移的结果,故C正确;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是地球的外力作用形成的,是长江、钱塘江等河流夹带泥沙长期堆积而成的,故D错误。
故选:D。
12.(2022秋 慈溪市期末)下列与海沟相伴的宏观地形有(  )
①海岭 ②裂谷 ③山脉 ④岛屿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B
【解答】解:海沟是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方,在大洋板块一侧形成的地貌,在大陆板块一侧会形成海岸山脉、岛弧等,③④正确。
海岭形成于大洋内部的板块生长边界,①错误。
裂谷形成于大陆上的板块生长边界附近,②错误。
故选:B。
13.(2022秋 金华期末)科学假说就是用已获得的经验材料和已知的事实,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未知自然事物产生的原因及其运动规律做出推测性的解释。下列事实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  )
A.悬崖峭壁上有岩层断裂的痕迹
B.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C.浩瀚的大西洋还在不断增大
D.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
【答案】B
【解答】解:悬崖峭壁上有岩层断裂的痕迹体现了板块的运动,这种现象可以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A不符合题意;
板块构造学说无法解释地球的形状特点,B符合题意;
大西洋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处,海洋面积在不断增大,这种现象可以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C不符合题意;
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说明之前大西洋两侧的陆地连接在一起,之后板块运动导致其分裂、相互远离,这种现象可以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填空题(共1小题)
14.(2022秋 江北区期末)宁波某校学生于7月14日至17日在我国甘肃敦煌研学,研学时拍摄了骆驼在沙漠中行进的照片,如图所示。
(1)形成图示地形的外力因素主要是  风力侵蚀 。
(2)研学期间宁波地区昼夜长短的特点是  昼长夜短 。
(3)骆驼的耳孔内布满绒毛,睫毛长而密,可以防止风沙的进入。驼峰中的脂肪分解能供给生命所需的能量和水分。这些结构和生理特点是对沙漠环境的  适应 。
【解答】解:(1)图中所示的是沙漠景观,形成图示地形的外力因素主要是风力侵蚀。
(2)7月14日至17日地球运行在北半球的春分日与夏至日之间,此时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北回归线即向北移动,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我国甘肃省敦煌昼长夜短。
(3)骆驼的耳孔内布满绒毛,睫毛长而密,可以防止风沙的进入。驼峰中的脂肪分解能供给生命所需的能量和水分。这些结构和生理特点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对沙漠环境的适应。
故答案为:(1)风力侵蚀;
(2)昼长夜短;
(3)适应。
三.解答题(共6小题)
15.(2023秋 杭州期中)如图乙、用铝盆、海绵、蜡烛和水等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运动,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形式为  张裂 (填“碰撞”或“张裂“)其中上升的水流类似  岩浆 上涌,它位于图甲  B 的圈层中(填字母),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现象是  大洋 (填“山脉”或“大洋”)的形成。
【解答】解:由图可知,该实验中海绵代表的是板块,两个板块相互远离,模拟的是板块的张裂;上升的水流模拟的岩浆的上涌;板块的张裂形成的是裂谷或大洋。实验中水流模拟的岩浆,主要存在于地球内部的中,图甲中表示地幔的是地壳下面的B。
16.(2023秋 江干区校级期中)阅读下面板块局部图,回答问题:
(1)一般说来,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多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图示的火山地震带为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
(2)除了如图所示的板块,还有  太平洋板块 、 南极洲板块 和  南极洲 板块。
(3)根据板块构造学说,下列关于板块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马里亚纳海沟由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
B.板块之间的张裂形成了生长边界
C.用板块构造学说无法解释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D.大西洋是由于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的张裂形成的
(4)根据板块构造学说,预测位于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会不断地  扩张 (选填“扩张”或“缩小”)。
【解答】解:(1)一般说来,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多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图示的火山地震带为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2)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六大板块分别是非洲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除了如图所示的板块,还有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3)板块之间的张裂形成了生长边界,故选B。
(4)红海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处,因此红海会不断扩张,有人预测,红海将成为新的海洋。
17.(2023春 义乌市期中)3月27日,前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率团赴大陆开展祭祖之行,促进了两岸民众的交流和互动,体现了两岸一家亲。
(1)地质研究表明,在2.7万年前,台湾与祖国人陆相连,后来由于  地壳 的变动,台湾与祖国大陆之间出现海峡,形成台湾岛;
(2)今年3月21日在台湾花莲县附近海域又一次发生4.9级地震。台湾一带是地震的高发区,主要原因是台湾处于板块的  交界 地带。(选填“中心”或“交界”)
【解答】解:(1)地质研究表明,在2.7万年前,台湾与祖国人陆相连,后来由于地壳的变动,台湾与祖国大陆之间出现海峡,形成台湾岛;
今年3月21日在台湾花莲县附近海域又一次发生4.9级地震。台湾一带是地震的高发区,主要原因是台湾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18.(2022秋 玉环市期末)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发生6.8级地震,造成74人遇难。
(1)地震是由地球  内力 (选填“内力”或“外力”)作用引起的。
(2)四川是地震多发区,处于  亚欧 极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的地震带上。
(3)发生地震时,如果我们住在高层,可采取的应急措施正确的是  C 。
A.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逃跑 B.跳楼逃生
C.双手抱头,躲在坚固的家具下面 D.乘坐电梯下楼
【解答】解:(1)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引起的震动现象,引起这种变动的主要原因是板块的碰撞和板块的挤压。
(2)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四川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的地震带上,所以地震多发。
(3)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逃跑是发生火灾时的措施,故A错误。
地震时住在高层迅速于跳楼逃生或乘电梯快速下楼都是不正确的,那样有生命危险,故BD错误。
来不及外逃时,双手抱头躲避在卫生间墙角或坚实的家具下,故C正确。
故选:C。
19.(2022秋 德清县期末)一个科学假说的形成需要证据的支持。在新证据不断发现的过程中,原有假说不断被解释、支持或修正,并形成新的假说。关于地球构造理论的发展主要有:①大陆漂移说;②海底扩张说;③板块构造学说。
(1)20世纪初,魏格纳根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凹凸吻合现象,大胆的提出假说——“大陆漂移说”,以下证据支持他假说的是  ②③ 。
①许多国家的动物园中都有大熊猫
②北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岩石构造上遥相呼应
③舌羊齿植物化石广泛分布于非洲、南美、印度、澳大利亚、南极洲等大陆
(2)在如图所示的洋中脊处,板块在不断的  张裂 (选填“张裂”或“碰撞”)。
(3)“板块构造学说”之所以能被大多数学者认可,是因为它能很好地解释地球上的许多现象,从“板块构造学说”角度分析我国四川省多地震的原因是  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
【解答】解:(1)魏格纳观察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高度吻合,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支持这一假说的证据有:①北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岩石构造上遥相呼应,能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②人们在印度、南极洲、澳大利亚、南美和非洲的岩层中,都发现了距今2亿年前的舌羊齿植物化石,将上述几块陆地拼合起来,古老地层也完美对接,能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①“许多国家的动物园中都有大熊猫”与人们对大熊猫的喜好有关,与“大陆漂移”无关。
(2)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其运动方向相反,板块之间的距离不断扩张,在如图所示的洋中脊处,板块在不断的张裂。
(3)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我国四川省多地震灾害的原因是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灾害。
20.(2022秋 宁海县期末)一个科学假说的形成需要证据的支持。在新证据不断发现的过程中,原有假说不断被解释、支持或修正,并形成新的假说。关于地球构造理论的发展主要有:①板块构造学说;②大陆漂移说;③海底扩张说
(1)三种学说发展的先后顺序是: ②③① (填序号)。
(2)下列现象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  ABC 。
A.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形成 B.珠穆朗玛峰每年在升高
C.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D.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
(3)以下可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有: ③⑤⑥ 。
①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没有完全吻合,且很多岩层没有连续
②一种叫舌羊齿的植物化石在印度、澳大利亚和非洲的岩层中被发现
③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基本拼合,且两岸大陆上的岩层和构造很相似
④大陆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要撕裂它并在水平方向移动几千千米所需要的巨大动力无法确定
⑤南极洲上有大量的煤矿,表明现在冰天雪地的南极洲,以前的地理位置一定是温暖湿润的植物茂盛区
⑥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的很多动物有亲缘关系,如两岸都有鸵鸟,而鸵鸟不会飞,更不会游泳,所以无法跨越大西洋
【解答】解:(1)全球构造理论经历了著名的“三级跳”:②1915年,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说”;③1960~1962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提出的“海底扩张说”;①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故答案为:②③①。
(2)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与板块构造学说没有任何关系;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形成的、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海洋,后来海陆变迁,形成了高山、珠穆朗玛峰每年在升高是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造成的,三者的形成都与“板块构造学说”有关,故ABC符合题意。
(3)可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有③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基本拼合,且两岸大陆上的岩层和构造很相似、⑤南极洲上有大量的煤矿,表明现在冰天雪地的南极洲,以前的地理位置一定是温暖湿润的植物茂盛区、⑥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的很多动物有亲缘关系,如两岸都有鸵鸟,而鸵鸟不会飞,更不会游泳,所以无法跨越大西洋等。故③⑤⑥符合题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章 变化的地形(原卷版)
1.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知识点的认识】
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好像一整块拼好的七巧板。这些一小块一小块的“七巧板”叫做板块。它们是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割而成的。
2、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相互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3、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巨大的山脉,板块的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和大西洋。
例1:如图是地球表面的板块示意图,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可知(  )
A.地球表面的陆地被海岭和海沟分割成六大板块
B.火山与地震带都分布在各大板块的中央
C.我们生活的浙江省位于亚欧板块
D.青藏高原是由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形成的
例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好像一整块拼好的七巧板,这些板块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割而成。下列现象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  )
A.地震的发生 B.火山的喷发 C.洪水的爆发 D.海陆的变迁
2.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知识点的认识】
火山和地震同分布在大陆板块交界处.因此地震和火山往往存在关联.火山爆发可能会激发地震,而发生在火山附近的地震也可能引起火山爆发.
板块之间有三种相对运动方式:聚合、张裂与保守(错动)三种方式,所以板块之边界可分为张裂型板块边界和聚合型板块边界和错动型板块边界三种类型.聚合型板块边界是板块相互挤压的地区,在地貌上表现为海沟、火山岛弧、褶皱山脉等.张裂型板块边界是板块相互拉张的地区,在地貌上表现为裂谷、中洋脊等.错动型板块边界(保守性板块边界)是两个板块互相摩擦的地区,转换断层发育,其运动方式类似地表的走向滑移断层,面积无改变而称之为保守性.
纵观世界,有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如日本的富士山),印度洋火山地震带(如印尼地区多海啸等自然灾害),非洲东北山脉火山地震带(如乞力马扎罗山脉)三大主要火山地震带.
例: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集中分布的地带是(  )
A.板块交界地带 B.大洋底部 C.海陆交界地带 D.板块内部
3.地形形成的原因
【知识点的认识】
世界陆地表面的地表形态处于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之中,它们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影响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主要是指地球内部能量,它使地壳发生上升或下降,或者平移运动.
外力主要有流水、风力、冰川和海浪等.
例:雅丹地貌的形成原因是(  )
A.流水的冲刷作用 B.大气的降水作用 C.风力的侵蚀作用 D.高山的冰川作用
4.地震的防范与预报
【知识点的认识】
发生地震时,要冷静不慌乱,要迅速地选择正确的逃生方法。在教室等人多的地方,如果时间许可,要有序地快速地撤离,以免因慌乱发生挤压、踩踏事故。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大约需要 10 余秒钟,如果你所在的位置是底楼,应该迅速跑到室外,到开阔的地带避险。若是在高楼来不及逃离,可根据你所在的位置迅速作出判断,采用最有效的方法进行避震和自救。例如,伏而待定,就近选择墙角或坚固的桌子、排椅旁蹲下后闭眼,将书包或提包放在头顶等。如果你在室外,要远离玻璃幕墙、楼房、电线杆、广告牌、高压线等。地震发生时。切记不要进入室内抢救物品和救援他人,以免作无谓的牺牲。
地震发生前是有预兆的。民间流传着许多预报地震的方法,如马不进圈、鸡飞狗叫、猪不吃食、井水喷涌、出现地光、蜜蜂群迁等。人们还可以借助于仪器的观测和观察自然界的异常现象,判断地震是否会发生。但是现代科学发展的水平还不能对地震做出准确、及时的预报。
例:地震发生时,我们可采取的应急措施有(  )
A.进入室内抢救物品 B.躲到高层建筑下方 C.选择乘坐电梯逃生 D.快速跑到空旷地方
5.地球内部运动
【知识点的认识】
地球内部运动的表现形式: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火山、地震。
例:地壳和地表形态都在不断的变化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表面的陆地被海岭和海沟分割成六大板块
B.火山和地震多发生在板块内部地壳稳定处
C.外力作用主要是使地球表面变得高低不平
D.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
6.从大陆漂移说到海底扩张说
【知识点的认识】
1、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即地球上所有的大陆曾经是连成一片的,后来经过分裂、漂移,直到现在的位置。
2、海底扩张理论认为,在大洋中部形成一个地壳裂缝(称洋中脊),那里热的地幔物质
不断上涌出来,把洋壳上较老的岩石向两边不断地推开。在洋壳上方的大陆地块,像在输送带上一样被推着一起向两边移动。
3、海底扩张说为大陆漂移说提供动力来源。
【命题方向】
例:全球构造理论经历了著名的“三级跳”:①1915年,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②1960~1962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提出了“海底扩张说”;③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
(1)不能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大洋两岸 _______(选填序号)的相似。
①气候类型; ②古老地层分布; ③生物分布; ④古生物化石
(2)海底扩张理论认为,大洋中部的地幔物质从地壳裂缝不断上涌出来,把洋壳上较老的岩石向两边推开。“海底扩张说”是 __________(选填“支持”或“不支持”)“大陆漂移说”的。
第6章 变化的地形
一.选择题(共13小题)
1.(2023秋 杭州期中)下列符合板块构造学说的是(  )
A.全球岩石圈划分为七大板块
B.地球的内力作用使地表趋于平坦,而外力作用使地表高低不平
C.板块的交界处为地震和火山集中分布地带
D.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碰撞形成的
2.(2023春 东阳市校级期中)2023年2月,土耳其发生两次7.8级地震,多地建筑被夷为平地,土耳其、叙利亚两国已有超三万人遇难,日本九州地区多个火山口喷发,地震活动明显增强。下列关于地震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地震带均匀分布在全球各处
B.地震和火山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
C.发生地震时迅速进入室内抢运物品
D.现在已经能对地震做出及时、准确的预报
3.(2022秋 长兴县期末)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主要是由流水作用引起的是(  )
A.沙漠中的石蘑菇 B.火山湖
C.海岸的“怪石” D.喜马拉雅山
4.(2022秋 玉环市期末)玉环石峰山是一座火山,在史前曾喷发过,现已经丧失了活动能力,是我国华东地区保存最完好的火山遗址。现在火山口被建成了茶博园,主要以种植火山茶而闻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石峰山由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组成
B.火山茶生长旺盛是由于火山灰使土壤变得肥沃
C.石峰山属于休眠火山
D.火山喷发物有固态、液态和气态
5.(2022秋 永康市期末)据最新测定数据表明,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现在仍以平均每年约 1 厘米的速度在升高。致使珠峰不断升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外力因素 B.火山地震 C.板块碰撞 D.板块张裂
6.(2022秋 镇海区期末)关于海陆变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类活动是造成海陆变迁的最主要原因
B.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格局已经形成,不会再发生变化
C.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D.由于板块的张裂,喜马拉雅山的海拔在不断升高
7.(2022秋 乐清市校级期末)关于火山喷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由于灼热的岩浆从地壳裂纹中喷出
B.喷出物全是高温岩浆
C.喷出的岩浆冷凝后,常形成圆锥形的火山丘
D.海底火山喷发常形成火山岛
8.(2022秋 江北区期末)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2年12月15日上午12时03分,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5.9级地震,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0千米,震中位于北纬23.73度,东经121.79度。当地震发生时,可采取的自我保护应急措施有(  )
①乘汽车逃命 ②迅速跑到开阔的地方
③乘电梯下楼逃生 ④躲到坚固的桌子或床下面,就地避震 ⑤站着不动
A.①③ B.②④ C.③④⑤ D.②③④
9.(2022秋 德清县期末)我国四川西北部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如九寨沟、海螺沟等,但这些地方也是地质灾害高发地区。如果外出旅游遇地震或泥石流灾害时,正确的做法是(  )
①住高层房屋,地震发生时立即乘坐电梯下楼
②戴上硬帽或头盔保护头部,以免遭飞坠的石块击伤
③如果被困在废墟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
④尽量靠近泥石流发生地,欣赏泥石流的壮观景象
⑤在楼房里时,躲到浴室、楼梯间等空间小而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⑤ D.①③⑤
10.(2022秋 宁海县期末)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发生6.8级地震。下列关于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目前的技术已经能对地震进行精准预测
B.地震发生时,处在高层教学楼的同学应立即从楼上跳向楼下
C.四川省多发地震原因是由于其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
D.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力量使地壳产生变形断裂、错动造成的
11.(2022秋 上虞区期末)下列现象与形成原因的搭配错误的是(  )
A.日本多火山、地震——板块碰撞
B.大西洋不断扩张——板块张裂
C.非洲西部海岸与南美洲东部海岸轮廓相似——大陆漂移
D.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地球内力作用
12.(2022秋 慈溪市期末)下列与海沟相伴的宏观地形有(  )
①海岭 ②裂谷 ③山脉 ④岛屿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3.(2022秋 金华期末)科学假说就是用已获得的经验材料和已知的事实,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未知自然事物产生的原因及其运动规律做出推测性的解释。下列事实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  )
A.悬崖峭壁上有岩层断裂的痕迹 B.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C.浩瀚的大西洋还在不断增大 D.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
二.填空题(共1小题)
14.(2022秋 江北区期末)宁波某校学生于7月14日至17日在我国甘肃敦煌研学,研学时拍摄了骆驼在沙漠中行进的照片,如图所示。
(1)形成图示地形的外力因素主要是    。
(2)研学期间宁波地区昼夜长短的特点是    。
(3)骆驼的耳孔内布满绒毛,睫毛长而密,可以防止风沙的进入。驼峰中的脂肪分解能供给生命所需的能量和水分。这些结构和生理特点是对沙漠环境的    。
三.解答题(共6小题)
15.(2023秋 杭州期中)如图乙、用铝盆、海绵、蜡烛和水等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运动,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形式为    (填“碰撞”或“张裂“)其中上升的水流类似    上涌,它位于图甲    的圈层中(填字母),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现象是    (填“山脉”或“大洋”)的形成。
16.(2023秋 江干区校级期中)阅读下面板块局部图,回答问题:
(1)一般说来,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多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图示的火山地震带为    。
(2)除了如图所示的板块,还有    、   和    板块。
(3)根据板块构造学说,下列关于板块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马里亚纳海沟由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
B.板块之间的张裂形成了生长边界
C.用板块构造学说无法解释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D.大西洋是由于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的张裂形成的
(4)根据板块构造学说,预测位于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会不断地    (选填“扩张”或“缩小”)。
17.(2023春 义乌市期中)3月27日,前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率团赴大陆开展祭祖之行,促进了两岸民众的交流和互动,体现了两岸一家亲。
(1)地质研究表明,在2.7万年前,台湾与祖国人陆相连,后来由于    的变动,台湾与祖国大陆之间出现海峡,形成台湾岛;
(2)今年3月21日在台湾花莲县附近海域又一次发生4.9级地震。台湾一带是地震的高发区,主要原因是台湾处于板块的    地带。(选填“中心”或“交界”)
18.(2022秋 玉环市期末)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发生6.8级地震,造成74人遇难。
(1)地震是由地球    (选填“内力”或“外力”)作用引起的。
(2)四川是地震多发区,处于    极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的地震带上。
(3)发生地震时,如果我们住在高层,可采取的应急措施正确的是    。
A.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逃跑 B.跳楼逃生
C.双手抱头,躲在坚固的家具下面 D.乘坐电梯下楼
19.(2022秋 德清县期末)一个科学假说的形成需要证据的支持。在新证据不断发现的过程中,原有假说不断被解释、支持或修正,并形成新的假说。关于地球构造理论的发展主要有:①大陆漂移说;②海底扩张说;③板块构造学说。
(1)20世纪初,魏格纳根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凹凸吻合现象,大胆的提出假说——“大陆漂移说”,以下证据支持他假说的是    。
①许多国家的动物园中都有大熊猫
②北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岩石构造上遥相呼应
③舌羊齿植物化石广泛分布于非洲、南美、印度、澳大利亚、南极洲等大陆
(2)在如图所示的洋中脊处,板块在不断的    (选填“张裂”或“碰撞”)。
(3)“板块构造学说”之所以能被大多数学者认可,是因为它能很好地解释地球上的许多现象,从“板块构造学说”角度分析我国四川省多地震的原因是    。
20.(2022秋 宁海县期末)一个科学假说的形成需要证据的支持。在新证据不断发现的过程中,原有假说不断被解释、支持或修正,并形成新的假说。关于地球构造理论的发展主要有:①板块构造学说;②大陆漂移说;③海底扩张说
(1)三种学说发展的先后顺序是:   (填序号)。
(2)下列现象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    。
A.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形成
B.珠穆朗玛峰每年在升高
C.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D.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
(3)以下可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有:   。
①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没有完全吻合,且很多岩层没有连续
②一种叫舌羊齿的植物化石在印度、澳大利亚和非洲的岩层中被发现
③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基本拼合,且两岸大陆上的岩层和构造很相似
④大陆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要撕裂它并在水平方向移动几千千米所需要的巨大动力无法确定
⑤南极洲上有大量的煤矿,表明现在冰天雪地的南极洲,以前的地理位置一定是温暖湿润的植物茂盛区
⑥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的很多动物有亲缘关系,如两岸都有鸵鸟,而鸵鸟不会飞,更不会游泳,所以无法跨越大西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