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七上科学期末必刷题 第7章 地月系(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大版七上科学期末必刷题 第7章 地月系(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华东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2-11 11:08:0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7章 地月系(解析版)
1.地球公转及其轨道形状、方向和周期
【知识点的认识】
地球公转:
地球围绕太阳自西向东的旋转成为公转,周期为365.25天.
地球在其公转轨道上的每一点都在相同的平面上,这个平面就是地球轨道面.亦称为黄道,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同时进行,黄道和赤道之间的夹角始终为23°26′,黄赤交角的存在决定了地球四季的变化.
地球的公转的特点:
1.地球公转是以太阳为中心,自西向东的旋转;
2.地球的公转轨道同赤道的夹角为23°26′;
3.地球公转的时间为365.25天;
4.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南北半球的四季变化.
地球的公转示意图:
【命题的方向】
本考点考查了对地球公转及其轨道形状、方向和周期的认识.需熟练掌握知识,常考知识点,常结合地球公转示意图出题.
例:关于地球公转的一些叙述,错误的是(  )
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地球的公转
B.地球公转的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都是自西向东
C.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不变
D.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个月
解答:A.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故A不符合题意.
B.地球公转的方向与地球自转的方向一致,都是自西向东.故B不符合题意.
C.地球在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而且它永远指向北极星附近.故C不符合题意.
D.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故D符合题意.故选:D.
2.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
【知识点的认识】
昼夜交替
地球是一个不发光又不透明的球体,同一瞬间阳光只能照亮半个球,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昼,没有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黑夜.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地球上则从东向西进行昼夜交替,昼夜交替的周期是24小时.昼夜交替不仅调节了地球表面的大气温度,对于地球上生物界的生存与发展也是十分有利的.
例:有关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 B.自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
C.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D.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解答:(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的,所以A是错误的.
(2)B和D都是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3)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所以选C. 故选:C
3.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
【知识点的认识】
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在不同季节有周期性变化规律。
从春分经夏至到秋分,北半球处于夏半年,南半球处于冬半年。在此期间,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处于极昼,南极处于极夜;北回归线以北的太阳高度始终大于平均值,南回归线以南则小于平均值。
从秋分经冬至到春分,北半球处于冬半年,南半球处于夏半年。在此期间,南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极昼极夜和太阳高度,都同上述情况相反。
地球上的四季首先表现为一种天文现象,不仅是温度的周期性变化,而且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周期性变化。当然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改变,决定了温度的变化。四季的递变全球不是统一的,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是冬季;北半球由暖变冷,南半球由冷变热。
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都与地球公转有关,但是决定性的条件是地球必须斜着绕太阳转。
例:我国某地有一口井,每年只有1天有阳光直射井底的现象,该地的纬度和该天日期搭配正确的是(  )
A.23.5°S﹣冬至日 B.23.5°S﹣夏至日 C.23.5°N﹣冬至日 D.23.5°N﹣夏至日
解答:由题意“我国某地”“每年只有1天有阳光直射现象”可得知我国是处于北半球上,故AB不符合题意;
当太阳光直射北半球的北回归线(23.5°N)时,是在夏至日这天。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4.月球的概况
【知识点的认识】
1.月球的直径约为3476千米,大约是地球的3/11,太阳的1/400。月球的体积很小,约为地球的1/49,质量只有地球的1/81。
2.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3.月球本身不发光,我们看到的月球是太阳照亮的月面。
4.月球表面明暗相间,亮区是高地,暗区是平原或盆地等低陷地带,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
5.月球表面最引人注目的是随处可见的环形山,即月坑。这是一种环形隆起的低洼地形。环形山主要是月球形成早期小天体频繁撞击月球的产物,也有一些是由月球上古老的火山爆发形成的。
6.月球的表面除了岩石及其碎屑外,几乎什么都没有,既没有空气和水,也没有生命。
例:下列对月面景观描述或解释错误的是(  )
A.布满环形山 B.失去质量跳得更高
C.昼夜温差很大 D.无法直接听到声音
解答:A、月球的表面上有很多环形山,故A正确;
B、在月球表面不会失去质量,故B错误;
C、砂石的比热容较小,白天,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升高的多;夜晚,在放出相同热量时,温度降低的多,所以昼夜温差很大,故C正确;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月球表面是真空,声音无法传播,所以无法直接听到声音,故D正确。
故选:B。
5.月相变化规律
【知识点的认识】
1.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就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这一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朔望月。
2.上半月的上半夜是上弦月,出现的西边天空,亮面朝西,即上上上西西;下半月的下半夜是下弦月,出现在东边天空,亮面朝东,即下下下东东。
3.我国农历中的月份就是根据朔望月确定的。每个月的朔为农历月的初一,望为十五或十六。
【命题方向】
例:第19届亚运会将于2023年9月23日(农历八月初九)起在杭州举办,这一天的月相最接近于(  )
A. B. C. D.
解答:第19届亚运会将于2023年9月23日(农历八月初九)起在杭州举办,这一天的月相最接近于A图所示的上弦月。
故选:A。
6.日食和月食
【知识点的认识】
1.当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并且三个星球正好或接近排成一条直线时,由于光是直线传播的,月球就挡住了太阳光形成月影,从地球上月影所在区域看太阳,太阳全部或部分被月球遮挡,月球挡住了我们观察太阳的视线,就产生了日食现象。
2.有时候我们会看到月面部分或全部变暗的现象,时间可长达一个多小时。这就是月食。由于地球大气对太阳光的折射,发生月食部分的月球并非全黑,而是呈暗弱的古铜色。
例1:2023年4月20日,我国部分地区可以看到日食奇观。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可借助针孔成像仪观察日食
B.这天之后,下一个节气是春分
C.日食发生时,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
D.日食周期性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月球的绕地公转
解答:A、观测日食的时候不要用肉眼直接观测,可借助针孔成像仪观察日食,不符合题意。
B、北半球的春分是每年的3月21日前后,而2023年4月20日这天之后的下一个节气并不是春分,符合题意。
C、发生日食,就是太阳被月亮给挡住了,即月亮在地球和太阳的中间,不符合题意。
D、日食周期性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月球的绕地公转,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例2:2022年11月8日天空上演了一次精彩的月全食,可以看到全食后的“红月亮”,发生该天象时日地月三者关系应是下图中的(  )
A. B.
C. D.
解答:当月球转到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而且地球、太阳、月球三个天体处在一条直线或近于一条直线的情况下,地球位于中间位置,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中时,地球挡住了射向月球的太阳光,就发生了月食。所以题干中属于月食产生示意图的是A。
故选:A。
7.地球公转以及对应的日期和节气
【知识点的认识】
1.地球在不断地绕着太阳运行,地球的这种运动叫公转运动。
2.地球的公转形成四季。
例:如图所示,甲图是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沿A→B→C→D绕着太阳公转示意图。乙图是地球自转的投影示意图。丙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居民节能建筑在冬至日、夏至日的正午日照示意图。
(1)地球从C点运动到D的过程中,杭州昼夜长短变化情况为 昼变短夜变长(选填“昼变长夜变短”“昼变短夜变长”或“昼夜始终等长”);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这天地球位置最接近甲中的________(选填“A”“B”“C”或“D”);
(2)图乙是以地球_______(选填“南”或“北”)为中心的投影图。再过1h以后,A、C两地中处于黑夜的是 ______。
(3)丙图中的窗户朝南,从冬至日到春分日,正午射入该居民屋内的阳光面积会减小,理由是_____________。
解答:(1)地球从C点(北半球秋分日)运动到D(北半球冬至日)的过程中,杭州昼变短,夜变长;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这天地球位置最接近甲中的B北半球夏至日位置。
(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在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方向,在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方向。图乙是以地球北极为中心的投影图。再过1h以后,A、C两地中处于黑夜的是C。
(3)丙图中的窗户朝南,从冬至日到春分日,正午射入该居民屋内的阳光面积会减小,其原因是: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第7章 地月系
一.地球公转及其轨道形状、方向和周期(共1小题)
1.(2022秋 镇海区期末)古诗词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其中记载着许多与地理相关的知识。下列诗句描述的现象中,和地球公转有关的是(  )
A.昼出耘田夜绩麻(《四时田园杂兴(其一)》范成大)
B.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观刈麦》白居易)
C.黑夜山魈语,黄昏海燕归(《题海盐南馆》张祜)
D.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陶渊明)
【答案】B
【解答】解: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描述的是昼夜长短与季节的关系,属于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昼出耘田夜绩麻;黑夜山魈语,黄昏海燕归;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描述的都是昼夜交替现象,属于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故选:B。
二.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共3小题)
2.(2023春 拱墅区期末)天亮前后,地平线上有时会出现一颗特别明亮的“启明星”缓缓升起;而在黄昏时分,余晖中有时会出现一颗非常明亮的“长庚星”缓缓沉落;这两颗星其实都指金星。地球、金星绕太阳公转方向及轨道如图所示,图中a、b均为金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为“启明星”,出现在东面天空
B.b为“启明星”,出现在西面天空
C.a为“长庚星”,出现在西面天空
D.b为“长庚星”,出现在东面天空
【答案】A
【解答】解:“启明星”和“长庚星”其实是金星在轨道上的不同位置,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启明星在地球的东面天空,a是启明星,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2022秋 镇海区期末)北京冬奥会开幕当天(2022年2月4日),恰逢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开幕式倒计时别出心裁用二十四节气,将这个天寒地冻的日子命名为春天的起点,是因为中国人认为,极寒中常常孕育着新的生机。二十四节气基本概括了一年中四季更替的准确时间,以及大自然中一些自然现象发生的规律。这说明古人很早就了解了(  )
A.地球公转规律 B.地球自转规律
C.月球自转规律 D.大海潮汐规律
【答案】A
【解答】解:二十四节气是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这说明中国人很早就了解了地球公转规律。
故选:A。
4.(2023春 长兴县校级期末)从北极的上空看到图中A、B、C、D四地中,处在晨线上的是  C ,过6小时以后处于深夜的是  A 。
【答案】C;A。
【解答】解:图中画斜线的表示夜半球,有太阳光线照射的表示昼半球。A、B、C、D四地中,C处位于晨线上,A处位于昏线上,该处过6小时以后处于深夜。
故答案为:C;A。
三.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共1小题)
5.(2023春 拱墅区期末)下列现象是因为地球公转引起的是(  )
A.昼夜现象 B.昼夜交替现象
C.昼夜长短变化 D.杭州一天中太阳高度变化
【答案】C
【解答】解: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地球的公转运动形成的,昼夜现象、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都是地球的自转运动形成的。
故选:C。
四.月球的概况(共4小题)
6.(2023秋 宁海县校级期中)我国计划在2025年实现首次载人登月。已知月球上无大气、无磁场,物体在月球上所受重力只相当于地球上的,假设月球表面粗糙程度与地面相同。在月球上,你认为下列情况可能的是(  )
A.月球车行驶时所受摩擦力变小 B.用指南针确定方向
C.利用降落伞降落,以确保安全落月 D.月球车可以用燃料燃烧驱动
【答案】A
【解答】解:A、由题知,物体在月球上所受重力只相当于地球上的;所以,月球车在月球表面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力变小,则受到的摩擦力变小,故A正确。
B、月球上没有磁场,则指南针不能确定方向,故B错误。
C、月球上无大气,降落伞下落时不受空气阻力,速度越来越快,则不能安全降落,故C错误。
D、月球上无大气,燃料不能燃烧,燃料机不能工作,故D错误。故选:A。
7.(2023春 新昌县期末)2022年1月6日(农历腊月初四),我国的“玉兔二号”月球车在月球背面行驶里程达到1003.9米,这是人类在月面上工作时间最长的月球车。下列关于月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月球表面有月坑
B.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C.当天晚上,月球运行到图中的d位置
D.当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出现月食现象
【答案】D
【解答】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时,必然发生日食现象,当月球月相为满月时,为农历十五,可能发生月食现象,D错误,符合题意。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月球的体积和质量较小,产生的引力小,没有形成大气层,因此被月球引力吸引后的陨石会撞击月球表面而形成月坑,A正确,不符合题意。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B正确,不符合题意。
根据所学知识“新月时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以黑暗面朝向地球,且与太阳几乎同时出没,故地面上无法见到,这就是朔,这一天为农历的初一”,可知该日为腊月初四,所以当天晚上,月球刚刚不与太阳同时出没,运行到图中的d位置,C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D。
8.(2023春 上城区期末)我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首次载人登月。为了保障宇航员的生命安全并顺利完成任务,科研团队在设计宇航服时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有(  )
A.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很大
B.月球表面随处可见环形山
C.月球表面没有空气
D.月球表面无法听到声音
【答案】B
【解答】解:A、为保证宇航员的生命安全,在设计宇航服时应考虑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很大,故A不合题意;
B、在设计宇航服时不需要考虑月球表面随处可见环形山,故B符合题意;
C、宇航员呼吸需要氧气,而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因此在设计宇航服时应考虑这一因素,故C不合题意;
D、月球表面无法听到声音,宇航员之间以及宇航员与地面工作人员如何进行通信联络,是在设计宇航服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9.(2023春 玉环市期末)“嫦娥五号”登月后需要将五星红旗进行展示,为了能让红旗在月球表面长时间保存,在设计时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
A.温差巨大 B.辐射很强 C.有环形山 D.没有空气
【答案】C
【解答】解:月球体积和质量较小,没有大气层的存在,因此月球表面昼夜温差极大、电磁辐射较强,这些都会影响红旗在月球表面长时间的保存,ABD不符合题意。
月球表面环形山的存在不会对在红旗能否在月球表面长时间保存产生影响,C符合题意。
故选:C。
五.月相变化规律(共9小题)
10.(2023春 武义县期末)今年5月5日(农历三月十六),部分地区可以看到半影月食,一轮古铜色的圆月挂在天上。这天的月相最接近的是(  )
A.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
【答案】C
【解答】解:今年5月5日(农历三月十六)为满月,满月的时候月球和太阳分别在地球的两侧。
11.(2023春 拱墅区期末)太阳、地球和月球在某两天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则(  )
A.月球在A位置时的月相是满月
B.月球在B位置时的月相是下弦月
C.月球在A位置时可能出现月食现象
D.月球在B位置时可能出现日食现象
【答案】B
【解答】解:A、月球在A位置时,日月地位于同一直线且月球位于中间,则可能为日食,为新月,不符合题意。
B、月球在B位置时的月相是下弦月,符合题意。
C、月球在A位置时可能出现日食现象,不符合题意。
D、月球在B位置时不可能出现日食现象,不符合题意。故选:B。
12.(2023春 上城区期末)清晨,小金上学路上抬头看到了月亮挂在天边,如图所示。根据所学的知识,小金猜测当天可能是(  )
A.农历初一 B.农历初七
C.农历十五 D.农历二十二
【答案】D
【解答】解:上弦月是西边亮,下弦月是东边亮,图中的月亮西部部分被遮挡,东部亮,符合下弦月的特征,下弦月在下半个月份的下半夜出现,所以只有农历二十二符合条件。
故选:D。
13.(2023春 长兴县校级期末)图为地球与太阳光线相对关系示意图,地球旁的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黑点为北极,圆形虚线表示月球绕行地球的轨道,甲、乙分别代表两个不同时间月球的位置。如图是四种月相的示意图。若在台湾的小发某天下午6时左右于西方地平面附近看到了月亮,则下列哪一项较能说明当时月球的位置与他所看到的月相(  )
A.位置较接近甲,月相类似2 B.位置较接近乙,月相类似2
C.位置较接近甲,月相类似4 D.位置较接近乙,月相类似4
【答案】D
【解答】解:读图可知,如果月亮在甲位置,位于北半球的小发会在东方地平面看见月亮,如果月亮在乙位置,根据太阳东升西落的自然规律和图中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方向可知此时乙处为傍晚,故小发是傍晚西方地平面上看见了乙处的月亮,因此可知月球在乙位置。月球在乙处时,由于月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遮挡了来自太阳的大部分光线,则看见的月相应该是图四的新月,所以,D符合题意。
14.(2022秋 江北区期末)2022年11月8日,一场千载难逢的天象“月全食掩天王星”悄然登场!在全食阶段,恰好又发生“月掩天王星”,相关天文专家表示,这样的天象堪称“千年一遇”,下一次要等到4344年!请问,在当天月相最有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C
【解答】解:根据材料,此时出现月全食现象,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的中间,此时月球被太阳照亮的半球完全朝向地球,出现的月相是满月,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5.(2022秋 宁海县期末)2022 年诸多罕见的天象奇观排成队让不少人眼花缭乱。在经历了流星雨,“五星合月”“七星连珠”、日食等天象大戏后,11月8日,出现了月全食的超级血月!如图表示太阳、地球和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其中数字表示月球绕地球运动时的不同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天肯定是农历初一
B.这天月球所处的位置是1
C.如某日月球运行在位置4时,月相是下弦月
D.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月食,否则会危害眼睛健康
【答案】C
【解答】解:根据材料,该日出现月全食,此时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中间,出现的月相是满月,农历是十五或十六,A错误。
此时地球位于月球和太阳的中间,因此月球位于图中的3位置,B错误。
某日月球运行在位置4时,对应的农历日期是二十二或二十三,形成的月相是下弦月,C正确。
月食一般发生在夜晚,此时的亮度较小,可以用肉眼直接观察月食,D错误。故选:C。
16.(2023春 温州期末)日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为探究日食形成原因,小红进行了如下模拟实验(如图)。模拟月球的M球从A处运动至B处的过程中,模拟太阳的N球会被遮挡。
(1)从实验中可判断:发生日食时,当天的月相为  新月 。
(2)为使作品量规中的“比例大小”指标能达到优秀等级,小红需查阅的数据有  月球直径、太阳直径 (列举两项)。
(3)小红演示模型后,老师指出该作品只演示了日全食,“模型演示”指标为待改进等级。为使“模型演示”评价指标至少能达到合格等级,请写出演示日环食的具体操作: 演示日环食时,可将M球适当远离观察者,靠近N球 。
日食成因模拟实验评价量规
评价指标 作品等级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比例大小 能较好模拟出日地月三者比例大小关系 能模拟出日地月部分比例大小关系 未能模拟出日地月三者比例大小关系
日食过程 能清晰反应出日食起始于太阳西侧,结束于东侧 能反应出日食部分过程 未能模拟出日食过程
模型演示 能模拟3种不同类型日食,如日全食、日环食、日偏食 能模拟2种不同类型日食,如日全食、日环食 只能模拟1种类型日食,如日全食
【解答】解:(1)人代表地球,大球代表太阳,小球代表月球,此时日地月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的中间,所以此时的月相是新月。
( 2)为使作品量规中的“比例大小”指标能达到优秀等级,小红需查阅的数据有月球直径、太阳直径。
( 3 )目前,可以模拟出日全食,当演示日环食时,可将M球适当远离观察者,靠近N球,此时可以模拟出日全食和日环食两种类型的日食现象,属于合格的评价范围。
17.(2023春 常山县期末)第19届亚运会将于2023年9月23日(八月初九)在杭州开幕,10月8日闭幕。
(1)开幕式当天,衢州的月相最接近图甲中的  D 。这一天太阳的直射点位于图乙中的  ③ 。
(2)闭幕式当天,衢州昼夜长短的情况是  昼夜等长 。
【解答】解:(1)读图可知,图A为新月,图B为下弦月,图C为满月,图D为上弦月。农历八月初九日的月相最接近图甲中的D图。2023年9月23日地球运行至秋分日(9月23日前后)附近,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故当天地球运行的位置最接近图乙中的③。
(2)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18.(2022秋 海曙区期末)2022年11月8日晚,我国多地出现了天文奇观“月全食+月掩天王星”,引起新轮观测热潮。
(1)月全食出现当晚的月相为  满月 。
(2)下图是月全食时小科在宁波拍的照片,下列对月全食过程的排序,正确是  B 。(填选项)
A.F→B→E→C→D→A→F B.F→A→D→C→E→B→F
C.F→D→A→C→B→E→F D.F→E→B→C→A→D→F
(3)如图表示的是在一个时间段的某两天时太阳、地球、月球的位置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②③④ (填序号,多项选择)
①图中时间段是阳历中的一个月
②这两天可能出现月食现象
③图中时间段内月球除了公转也在自转,周期均是29.5日
④图中时间段中月相的变化是“望→下弦→朔→上弦→望”
【解答】解:(1)月全食发生时,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的中间,此时月球被照亮的部分全部朝向地球,形成的月相是满月。
(2)由于月球自西向东绕地球公转,因此月全食发生时,月球的东侧(左侧)先进入地球的形成的阴影,即阴影从月球亮面的左侧开始,随后阴影逐渐向右侧移动,最终从右侧结束,对应图中的顺序是F→A→D→C→E→B→F,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根据图片,图中月球自转的同时绕地公转一周,时长大约是29.53天,不是阳历中的一个月,③正确,①错误。
图中地球位于月球和太阳中间,可能出现月食现象,②正确。
图中月相经历了一个变化周期,是望→下弦→朔→上弦→望,④正确。
故选:②③④。
六.日食和月食(共4小题)
19.(2023春 椒江区校级期中)2023年4月20日,我国部分地区可以看到日食奇观。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可借助针孔成像仪观察日食
B.这天之后,下一个节气是春分
C.日食发生时,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
D.日食周期性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月球的绕地公转
【答案】B
【解答】解:A、观测日食的时候不要用肉眼直接观测,可借助针孔成像仪观察日食,不符合题意。
B、北半球的春分是每年的3月21日前后,而2023年4月20日这天之后的下一个节气并不是春分,符合题意。
C、发生日食,就是太阳被月亮给挡住了,即月亮在地球和太阳的中间,不符合题意。
D、日食周期性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月球的绕地公转,不符合题意。故选:B。
20.(2023春 南浔区期末)2023年6月5日是第50个世界环境日,今年的主题是“减塑捡塑”。该日地球位于图中(  )
A.CD间 B.DA间 C.AB间 D.BC间
【答案】B
【解答】解:由图可知,图中ABCD分别是:夏至、秋分、冬至、春分,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这天地球运行位置最接近A夏至日。故选:B。
21.(2023春 北仑区校级期中)“金星凌日”是地球上观察到金星从太阳表面上移过的现象。如图所示为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时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时,金星的位置应该在图中  丁 处;
(2)古代时,人们由于无法解释类似这种现象的成因,会迷信地认为这是一种凶兆。现在我们可以用光的  直线传播 来解释此类现象的成因。
【解答】解:(1)“金星凌日”发生时,金星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图中丁位置符合题意。
(2)金星凌日现象是因为照射向地球的太阳光被金星挡住而出现的一种现象。
22.(2023春 金东区期末)如图所示是今年5月5日(农历三月十六)所上演的“半影月食”天象原理示意图,月亮进入了地球的半影区,就会发生所谓的“半影月食”。此时投射在月面的阳光被地球遮住了一部分,反而使月面上的高山峡谷和带有辐射纹的陨石坑显得更为清楚。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月食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光的  直线传播 ;
(2)本次“半影月食”发生当天的月相最有可能的是  满月 。
【解答】解:(1)月食的形成原因是光是沿直线传播;
(2)当月相为满月时,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可能会发生月食现象,故当天的月相为满月。
七.地球公转以及对应的日期和节气(共10小题)
23.(2023春 义乌市期中)2021年7月18日(农历六月初九)中国首辆火星车——祝融号传回拍摄的火星全景日落视频,视频中还能听到呼呼的风声。下列有关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
A.如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这一天地球运动到①和②之间
B.探测器与地面控制系统靠超声波传递信息
C.传回的视频中能听到风声,说明火星上有大气层
D.三天前,若天气晴好,宁波夜空可以看到满月
【答案】C
【解答】解:A、图中地轴向右倾斜,所以右侧的④为冬至日;根据公转方向可知,①是春分日,②是夏至日,③是秋分日,所以7月份位于②和③之间,不符合题意。
B、探测器与地面控制系统靠无线电短波传递信息,不符合题意。
C、由于风是大气的水平运动,所以传回的视频中能听到风声,说明火星上有大气层,故符合题意。
D、该日阴历是6月9日,则三天前为6月6日,月相应该是娥眉月,满月为阴历十五,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4.(2023春 拱墅区期末)第19届亚运会将于2023年9月23日(秋分,农历八月初九)在杭州开幕,为期16天。图示为地球公转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9月23日地球位于图中①位置
B.9月23日当天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
C.亚运期间地球由图中③向④运动
D.亚运期间杭州地区每日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大
【答案】C
【解答】解:读图可知在,9月23日前后为北半球的秋分日,地球位于公转示意图中的③位置,故A错误;
9月23日当天,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全球昼夜等长,故B错误;
2023年9月23日亚运会在杭州开幕,为期16天,亚运期间地球由图中③(北半球的秋分日,日期为9月23日前后)向④(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运动,故C正确;
亚运期间,杭州地区每日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小,白昼时间越来越短,故D错误。
故选:C。
25.(2023春 富阳区期末)杭州亚运会定于2023年9月23日开幕,这一天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解答】解:读图可知,2023年9月23日前后为北半球的秋分日,地球运行在公转示意图中的②位置,此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
故选:B。
26.(2022秋 宁海县期末)小科同学在赤道O点根据某日看到的太阳位置画了一个示意图(如图),A、B、C分别表示一天内不同时间太阳的位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日我们宁波处于夏季
B.小科看到太阳的先后顺序为C﹣B﹣A
C.当太阳在C点时,你学校旗杆影子的方向为西南方向
D.当天宁波夜长昼短
【答案】D
【解答】解:图中太阳光线从南半球照向赤道,说明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宁波处于秋冬季节,昼短夜长;依据太阳东升西落,小科看到太阳的先后顺序为A﹣B﹣C;当太阳在C点时,我们学校旗杆影子的方向为东北方向。
故选:D。
27.(2023春 诸暨市期末)细心的小明同学发现所在的城市路灯开闭的时间会随着季节发生变化,如图是该市二分二至日路灯照明时间图,该市路灯开闭时间的变化,反映了不同季节昼夜长短的变化,图中b日是(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答案】B
【解答】解:图中的b在四个节气中照明时间最短说明该日是夏至日,北半球夏至日白昼最长,路灯照明时间最短。
故选:B。
28.(2023春 嘉兴期末)如图甲为我国古代的滴水计时工具——漏刻的模型图。漏水壶通过底部的出水口向受水壶中滴水,受水壶中的箭尺随着壶内液面的升高而升高,箭尺上正对壶口的刻度指示的便是当时的时刻。漏刻常用日出、日落作为时间计量的起算点来计量一天的时间,因此在一年中不同节气需更换不同的箭尺,这是因为地球的  公转 (选填“公转”或“自转”)导致每天的日出与日落时间不同。图乙中适合夏季使用的箭尺是  A (选填“A”或“B”)。
【答案】公转:A。
【解答】解:(1)漏刻常用日出、日落作为时间计量的起算点来计量一天的时间,因此,在一年中不同节气需更换不同的箭尺,“漏刻改箭”从根本上是由于地球的公转。
(2)由于夏季时间日长,故A能描述夏季时间特点。
故答案为:公转:A。
29.(2023春 西湖区期末)如图为杭州某地一座建筑在冬至日、夏至日正午的日照示意图。
(1)一年中,杭州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角随季节而变化,夏季大,冬季小,这与地球的  公转 (选填“自转”或“公转”)有关。
(2)太阳光线B是  冬至日 (选填“冬至日”或“夏至日”)正午时的光照情况,这一天,杭州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昼短夜长 。
(3)从夏至日到冬至日,正午射入该居民屋内的阳光面积会  增大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答案】(1)公转;(2)冬至日;昼短夜长;(3)增大。
【解答】解:(1)一年中,杭州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角随季节而变化,夏季大,冬季小,这与地球的公转有关。
(2)太阳光线B是冬至日正午时的光照情况,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太阳高度最小,杭州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短夜长。
(3)从夏至日到冬至日,杭州的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小,正午射入该居民屋内的阳光面积会增大。
30.(2023春 玉环市期末)玉环某学校的小玉同学发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总是在学校平面遮阳棚的a、b范围内移动,如图甲所示。请结合图乙“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阳光刚好沿a方向射入遮阳棚时,这一天的节气是  夏至日 。
(2)当阳光刚好沿b方向射入遮阳棚时,这一天对应的地球位置应该是图乙中的  ④ (填序号)。此时玉环市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昼短夜长 。(选填“昼短夜长”、“昼长夜短”“昼夜等长”)
【答案】(1)夏至日;(2)④;昼短夜长。
【解答】解:(1)阳光刚好沿a方向射入遮阳棚时,这一天的节气是夏至日,此时我国各地太阳高度较大。
(2)当阳光刚好沿b方向射入遮阳棚时,这一天对应的地球位置应该是图乙中的④北半球冬至日位置,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我国玉环市昼短夜长。
故答案为:(1)夏至日;(2)④;昼短夜长。
31.(2023春 富阳区期末)图是12月22日太阳照射地球的情况,读图并回答:
(1)这一天太阳直射  南回归线 纬线;北半球正值  冬至 节气。
(2)此时,A、B、C、D四地的黑夜时间由长到短的正确排列是  D、C、B、A 。
(3)在接下来的半年时间中C点地区正午杆影长度的变化是  A 。
A.变短 B.变长 C.先变短再变长 D.先变长再变短
【解答】解:(1)12月22日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时南半球进入了夏季,由于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正值冬至日。
(2)此时,A、B、C、D四地的黑夜时间由长到短的正确排列是D、C、B、A,即越往南,黑夜越短,白昼越长。
(3)在接下来的半年时间里,太阳的直射点会逐渐北移,所以地处北半球的C点地区正午杆影长会逐渐变短。
32.(2022秋 海曙区期末)“2022世界杯”于2022年11月21日至12月18日在卡塔尔境内举行,这是首次在北半球冬季举行的世界杯足球赛。请完成下列小题。
(1)卡塔尔世界杯揭幕战在11月21日打响,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处于图中  C 。
A.A~B段 B.B~C段 C.C~D段 D.D~A段
(2)卡塔尔时间与北京时间有5个小时的时差,产生时差的原因是  地球自转 (填“地球公转”或“地球自转”)。
(3)世界杯期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②③ 。(填序号,多项选择)
①太阳直射点逐渐往北移
②南极地区极昼范围逐渐变大
③宁波昼短夜长
④宁波正午时刻杆影越来越短
【解答】解:(1)读图可知,A是春分日(3月21日前后),B是夏至日(6月22日前后),C是秋分日(9月23日前后),D是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卡塔尔世界杯揭幕战在11月21日打响,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在C秋分日至D冬至日之间,故选C。
(2)卡塔尔时间与北京时间有5个小时的时差,由于地球自转,经度不同的地方产生时间差异。
(3)世界杯期间,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①错误;南极地区极昼范围逐渐变大,②正确;北半球的宁波昼短夜长,③正确;宁波正午时刻太阳高度变小,杆影越来越长,④错误。故选②③。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7章 地月系(原卷版)
1.地球公转及其轨道形状、方向和周期
【知识点的认识】
地球公转:
地球围绕太阳自西向东的旋转成为公转,周期为365.25天.
地球在其公转轨道上的每一点都在相同的平面上,这个平面就是地球轨道面.亦称为黄道,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同时进行,黄道和赤道之间的夹角始终为23°26′,黄赤交角的存在决定了地球四季的变化.
地球的公转的特点:
1.地球公转是以太阳为中心,自西向东的旋转;
2.地球的公转轨道同赤道的夹角为23°26′;
3.地球公转的时间为365.25天;
4.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南北半球的四季变化.
地球的公转示意图:
【命题的方向】
本考点考查了对地球公转及其轨道形状、方向和周期的认识.需熟练掌握知识,常考知识点,常结合地球公转示意图出题.
例:关于地球公转的一些叙述,错误的是(  )
A.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地球的公转
B.地球公转的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都是自西向东
C.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不变
D.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个月
2.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
【知识点的认识】
昼夜交替
地球是一个不发光又不透明的球体,同一瞬间阳光只能照亮半个球,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昼,没有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黑夜.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地球上则从东向西进行昼夜交替,昼夜交替的周期是24小时.昼夜交替不仅调节了地球表面的大气温度,对于地球上生物界的生存与发展也是十分有利的.
例:(2013 武汉)有关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 B.自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
C.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D.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3.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
【知识点的认识】
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在不同季节有周期性变化规律。
从春分经夏至到秋分,北半球处于夏半年,南半球处于冬半年。在此期间,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处于极昼,南极处于极夜;北回归线以北的太阳高度始终大于平均值,南回归线以南则小于平均值。
从秋分经冬至到春分,北半球处于冬半年,南半球处于夏半年。在此期间,南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极昼极夜和太阳高度,都同上述情况相反。
地球上的四季首先表现为一种天文现象,不仅是温度的周期性变化,而且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周期性变化。当然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改变,决定了温度的变化。四季的递变全球不是统一的,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是冬季;北半球由暖变冷,南半球由冷变热。
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都与地球公转有关,但是决定性的条件是地球必须斜着绕太阳转。
例:(2014 威海)我国某地有一口井,每年只有1天有阳光直射井底的现象,该地的纬度和该天日期搭配正确的是(  )
A.23.5°S﹣冬至日 B.23.5°S﹣夏至日 C.23.5°N﹣冬至日 D.23.5°N﹣夏至日
4.月球的概况
【知识点的认识】
1.月球的直径约为3476千米,大约是地球的3/11,太阳的1/400。月球的体积很小,约为地球的1/49,质量只有地球的1/81。
2.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3.月球本身不发光,我们看到的月球是太阳照亮的月面。
4.月球表面明暗相间,亮区是高地,暗区是平原或盆地等低陷地带,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
5.月球表面最引人注目的是随处可见的环形山,即月坑。这是一种环形隆起的低洼地形。环形山主要是月球形成早期小天体频繁撞击月球的产物,也有一些是由月球上古老的火山爆发形成的。
6.月球的表面除了岩石及其碎屑外,几乎什么都没有,既没有空气和水,也没有生命。
例:下列对月面景观描述或解释错误的是(  )
A.布满环形山 B.失去质量跳得更高
C.昼夜温差很大 D.无法直接听到声音
5.月相变化规律
【知识点的认识】
1.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就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这一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朔望月。
2.上半月的上半夜是上弦月,出现的西边天空,亮面朝西,即上上上西西;下半月的下半夜是下弦月,出现在东边天空,亮面朝东,即下下下东东。
3.我国农历中的月份就是根据朔望月确定的。每个月的朔为农历月的初一,望为十五或十六。
【命题方向】
例:第19届亚运会将于2023年9月23日(农历八月初九)起在杭州举办,这一天的月相最接近于(  )
A. B. C. D.
6.日食和月食
【知识点的认识】
1.当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并且三个星球正好或接近排成一条直线时,由于光是直线传播的,月球就挡住了太阳光形成月影,从地球上月影所在区域看太阳,太阳全部或部分被月球遮挡,月球挡住了我们观察太阳的视线,就产生了日食现象。
2.有时候我们会看到月面部分或全部变暗的现象,时间可长达一个多小时。这就是月食。由于地球大气对太阳光的折射,发生月食部分的月球并非全黑,而是呈暗弱的古铜色。
例1:2023年4月20日,我国部分地区可以看到日食奇观。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可借助针孔成像仪观察日食
B.这天之后,下一个节气是春分
C.日食发生时,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
D.日食周期性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月球的绕地公转
例2:2022年11月8日天空上演了一次精彩的月全食,可以看到全食后的“红月亮”,发生该天象时日地月三者关系应是下图中的(  )
A. B.
C. D.
7.地球公转以及对应的日期和节气
【知识点的认识】
1.地球在不断地绕着太阳运行,地球的这种运动叫公转运动。
2.地球的公转形成四季。
例:如图所示,甲图是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沿A→B→C→D绕着太阳公转示意图。乙图是地球自转的投影示意图。丙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居民节能建筑在冬至日、夏至日的正午日照示意图。
(1)地球从C点运动到D的过程中,杭州昼夜长短变化情况为 昼变短夜变长(选填“昼变长夜变短”“昼变短夜变长”或“昼夜始终等长”);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这天地球位置最接近甲中的________(选填“A”“B”“C”或“D”);
(2)图乙是以地球_______(选填“南”或“北”)为中心的投影图。再过1h以后,A、C两地中处于黑夜的是 ______。
(3)丙图中的窗户朝南,从冬至日到春分日,正午射入该居民屋内的阳光面积会减小,理由是_____________。
第7章 地月系
一.地球公转及其轨道形状、方向和周期(共1小题)
1.(2022秋 镇海区期末)古诗词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其中记载着许多与地理相关的知识。下列诗句描述的现象中,和地球公转有关的是(  )
A.昼出耘田夜绩麻(《四时田园杂兴(其一)》范成大)
B.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观刈麦》白居易)
C.黑夜山魈语,黄昏海燕归(《题海盐南馆》张祜)
D.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陶渊明)
二.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共3小题)
2.(2023春 拱墅区期末)天亮前后,地平线上有时会出现一颗特别明亮的“启明星”缓缓升起;而在黄昏时分,余晖中有时会出现一颗非常明亮的“长庚星”缓缓沉落;这两颗星其实都指金星。地球、金星绕太阳公转方向及轨道如图所示,图中a、b均为金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为“启明星”,出现在东面天空
B.b为“启明星”,出现在西面天空
C.a为“长庚星”,出现在西面天空
D.b为“长庚星”,出现在东面天空
3.(2022秋 镇海区期末)北京冬奥会开幕当天(2022年2月4日),恰逢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开幕式倒计时别出心裁用二十四节气,将这个天寒地冻的日子命名为春天的起点,是因为中国人认为,极寒中常常孕育着新的生机。二十四节气基本概括了一年中四季更替的准确时间,以及大自然中一些自然现象发生的规律。这说明古人很早就了解了(  )
A.地球公转规律 B.地球自转规律
C.月球自转规律 D.大海潮汐规律
4.(2023春 长兴县校级期末)从北极的上空看到图中A、B、C、D四地中,处在晨线上的是    ,过6小时以后处于深夜的是    。
三.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共1小题)
5.(2023春 拱墅区期末)下列现象是因为地球公转引起的是(  )
A.昼夜现象 B.昼夜交替现象
C.昼夜长短变化 D.杭州一天中太阳高度变化
四.月球的概况(共4小题)
6.(2023秋 宁海县校级期中)我国计划在2025年实现首次载人登月。已知月球上无大气、无磁场,物体在月球上所受重力只相当于地球上的,假设月球表面粗糙程度与地面相同。在月球上,你认为下列情况可能的是(  )
A.月球车行驶时所受摩擦力变小 B.用指南针确定方向
C.利用降落伞降落,以确保安全落月 D.月球车可以用燃料燃烧驱动
7.(2023春 新昌县期末)2022年1月6日(农历腊月初四),我国的“玉兔二号”月球车在月球背面行驶里程达到1003.9米,这是人类在月面上工作时间最长的月球车。下列关于月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月球表面有月坑
B.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C.当天晚上,月球运行到图中的d位置
D.当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出现月食现象
8.(2023春 上城区期末)我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首次载人登月。为了保障宇航员的生命安全并顺利完成任务,科研团队在设计宇航服时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有(  )
A.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很大 B.月球表面随处可见环形山
C.月球表面没有空气 D.月球表面无法听到声音
9.(2023春 玉环市期末)“嫦娥五号”登月后需要将五星红旗进行展示,为了能让红旗在月球表面长时间保存,在设计时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
A.温差巨大 B.辐射很强 C.有环形山 D.没有空气
五.月相变化规律(共9小题)
10.(2023春 武义县期末)今年5月5日(农历三月十六),部分地区可以看到半影月食,一轮古铜色的圆月挂在天上。这天的月相最接近的是(  )
A.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
11.(2023春 拱墅区期末)太阳、地球和月球在某两天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则(  )
A.月球在A位置时的月相是满月 B.月球在B位置时的月相是下弦月
C.月球在A位置时可能出现月食现象 D.月球在B位置时可能出现日食现象
12.(2023春 上城区期末)清晨,小金上学路上抬头看到了月亮挂在天边,如图所示。根据所学的知识,小金猜测当天可能是(  )
A.农历初一 B.农历初七
C.农历十五 D.农历二十二
13.(2023春 长兴县校级期末)图为地球与太阳光线相对关系示意图,地球旁的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黑点为北极,圆形虚线表示月球绕行地球的轨道,甲、乙分别代表两个不同时间月球的位置。如图是四种月相的示意图。若在台湾的小发某天下午6时左右于西方地平面附近看到了月亮,则下列哪一项较能说明当时月球的位置与他所看到的月相(  )
A.位置较接近甲,月相类似2
B.位置较接近乙,月相类似2
C.位置较接近甲,月相类似4
D.位置较接近乙,月相类似4
14.(2022秋 江北区期末)2022年11月8日,一场千载难逢的天象“月全食掩天王星”悄然登场!在全食阶段,恰好又发生“月掩天王星”,相关天文专家表示,这样的天象堪称“千年一遇”,下一次要等到4344年!请问,在当天月相最有可能是(  )
A. B. C. D.
15.(2022秋 宁海县期末)2022 年诸多罕见的天象奇观排成队让不少人眼花缭乱。在经历了流星雨,“五星合月”“七星连珠”、日食等天象大戏后,11月8日,出现了月全食的超级血月!如图表示太阳、地球和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其中数字表示月球绕地球运动时的不同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天肯定是农历初一
B.这天月球所处的位置是1
C.如某日月球运行在位置4时,月相是下弦月
D.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月食,否则会危害眼睛健康
16.(2023春 温州期末)日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为探究日食形成原因,小红进行了如下模拟实验(如图)。模拟月球的M球从A处运动至B处的过程中,模拟太阳的N球会被遮挡。
(1)从实验中可判断:发生日食时,当天的月相为    。
(2)为使作品量规中的“比例大小”指标能达到优秀等级,小红需查阅的数据有    (列举两项)。
(3)小红演示模型后,老师指出该作品只演示了日全食,“模型演示”指标为待改进等级。为使“模型演示”评价指标至少能达到合格等级,请写出演示日环食的具体操作:   。
日食成因模拟实验评价量规
评价指标 作品等级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比例大小 能较好模拟出日地月三者比例大小关系 能模拟出日地月部分比例大小关系 未能模拟出日地月三者比例大小关系
日食过程 能清晰反应出日食起始于太阳西侧,结束于东侧 能反应出日食部分过程 未能模拟出日食过程
模型演示 能模拟3种不同类型日食,如日全食、日环食、日偏食 能模拟2种不同类型日食,如日全食、日环食 只能模拟1种类型日食,如日全食
17.(2023春 常山县期末)第19届亚运会将于2023年9月23日(八月初九)在杭州开幕,10月8日闭幕。
(1)开幕式当天,衢州的月相最接近图甲中的    。这一天太阳的直射点位于图乙中的    。
(2)闭幕式当天,衢州昼夜长短的情况是    。
18.(2022秋 海曙区期末)2022年11月8日晚,我国多地出现了天文奇观“月全食+月掩天王星”,引起新轮观测热潮。
(1)月全食出现当晚的月相为    。
(2)下图是月全食时小科在宁波拍的照片,下列对月全食过程的排序,正确是    。(填选项)
A.F→B→E→C→D→A→F B.F→A→D→C→E→B→F
C.F→D→A→C→B→E→F D.F→E→B→C→A→D→F
(3)如图表示的是在一个时间段的某两天时太阳、地球、月球的位置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多项选择)
①图中时间段是阳历中的一个月
②这两天可能出现月食现象
③图中时间段内月球除了公转也在自转,周期均是29.5日
④图中时间段中月相的变化是“望→下弦→朔→上弦→望”
六.日食和月食(共4小题)
19.(2023春 椒江区校级期中)2023年4月20日,我国部分地区可以看到日食奇观。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可借助针孔成像仪观察日食
B.这天之后,下一个节气是春分
C.日食发生时,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
D.日食周期性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月球的绕地公转
20.(2023春 南浔区期末)2023年6月5日是第50个世界环境日,今年的主题是“减塑捡塑”。该日地球位于图中(  )
A.CD间 B.DA间 C.AB间 D.BC间
21.(2023春 北仑区校级期中)“金星凌日”是地球上观察到金星从太阳表面上移过的现象。如图所示为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时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时,金星的位置应该在图中    处;
(2)古代时,人们由于无法解释类似这种现象的成因,会迷信地认为这是一种凶兆。现在我们可以用光的    来解释此类现象的成因。
22.(2023春 金东区期末)如图所示是今年5月5日(农历三月十六)所上演的“半影月食”天象原理示意图,月亮进入了地球的半影区,就会发生所谓的“半影月食”。此时投射在月面的阳光被地球遮住了一部分,反而使月面上的高山峡谷和带有辐射纹的陨石坑显得更为清楚。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月食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光的    ;
(2)本次“半影月食”发生当天的月相最有可能的是    。
七.地球公转以及对应的日期和节气(共10小题)
23.(2023春 义乌市期中)2021年7月18日(农历六月初九)中国首辆火星车——祝融号传回拍摄的火星全景日落视频,视频中还能听到呼呼的风声。下列有关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
A.如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这一天地球运动到①和②之间
B.探测器与地面控制系统靠超声波传递信息
C.传回的视频中能听到风声,说明火星上有大气层
D.三天前,若天气晴好,宁波夜空可以看到满月
24.(2023春 拱墅区期末)第19届亚运会将于2023年9月23日(秋分,农历八月初九)在杭州开幕,为期16天。图示为地球公转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9月23日地球位于图中①位置
B.9月23日当天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
C.亚运期间地球由图中③向④运动
D.亚运期间杭州地区每日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大
25.(2023春 富阳区期末)杭州亚运会定于2023年9月23日开幕,这一天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6.(2022秋 宁海县期末)小科同学在赤道O点根据某日看到的太阳位置画了一个示意图(如图),A、B、C分别表示一天内不同时间太阳的位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日我们宁波处于夏季 B.小科看到太阳的先后顺序为C﹣B﹣A
C.当太阳在C点时,你学校旗杆影子的方向为西南方向 D.当天宁波夜长昼短
27.(2023春 诸暨市期末)细心的小明同学发现所在的城市路灯开闭的时间会随着季节发生变化,如图是该市二分二至日路灯照明时间图,该市路灯开闭时间的变化,反映了不同季节昼夜长短的变化,图中b日是(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28.(2023春 嘉兴期末)如图甲为我国古代的滴水计时工具——漏刻的模型图。漏水壶通过底部的出水口向受水壶中滴水,受水壶中的箭尺随着壶内液面的升高而升高,箭尺上正对壶口的刻度指示的便是当时的时刻。漏刻常用日出、日落作为时间计量的起算点来计量一天的时间,因此在一年中不同节气需更换不同的箭尺,这是因为地球的    (选填“公转”或“自转”)导致每天的日出与日落时间不同。图乙中适合夏季使用的箭尺是    (选填“A”或“B”)。
29.(2023春 西湖区期末)如图为杭州某地一座建筑在冬至日、夏至日正午的日照示意图。
(1)一年中,杭州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角随季节而变化,夏季大,冬季小,这与地球的    (选填“自转”或“公转”)有关。
(2)太阳光线B是    (选填“冬至日”或“夏至日”)正午时的光照情况,这一天,杭州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3)从夏至日到冬至日,正午射入该居民屋内的阳光面积会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30.(2023春 玉环市期末)玉环某学校的小玉同学发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总是在学校平面遮阳棚的a、b范围内移动,如图甲所示。请结合图乙“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阳光刚好沿a方向射入遮阳棚时,这一天的节气是    。
(2)当阳光刚好沿b方向射入遮阳棚时,这一天对应的地球位置应该是图乙中的    (填序号)。此时玉环市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选填“昼短夜长”、“昼长夜短”“昼夜等长”)
31.(2023春 富阳区期末)图是12月22日太阳照射地球的情况,读图并回答:
(1)这一天太阳直射    纬线;北半球正值    节气。
(2)此时,A、B、C、D四地的黑夜时间由长到短的正确排列是    。
(3)在接下来的半年时间中C点地区正午杆影长度的变化是    。
A.变短 B.变长 C.先变短再变长 D.先变长再变短
32.(2022秋 海曙区期末)“2022世界杯”于2022年11月21日至12月18日在卡塔尔境内举行,这是首次在北半球冬季举行的世界杯足球赛。请完成下列小题。
(1)卡塔尔世界杯揭幕战在11月21日打响,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处于图中    。
A.A~B段 B.B~C段 C.C~D段 D.D~A段
(2)卡塔尔时间与北京时间有5个小时的时差,产生时差的原因是    (填“地球公转”或“地球自转”)。
(3)世界杯期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填序号,多项选择)
①太阳直射点逐渐往北移
②南极地区极昼范围逐渐变大
③宁波昼短夜长
④宁波正午时刻杆影越来越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