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2 文言文二则 伯牙鼓琴表格式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2 文言文二则 伯牙鼓琴表格式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11 17:38:4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课题:《伯牙鼓琴》
一、教学目标
1.读准“弦”“少”“为”等易混难读的字,把握朗读的停顿,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资料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通过诵读了解伯牙、子期因为音乐而成为知音的故事,感受艺术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把握朗读的停顿,感悟课文前后截然不同的情感。2.了解一般的古文学习方法,通过注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文意,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难点: 通过诵读了解伯牙、子期因为音乐而成为知音的故事,感受艺术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三、教学的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初读,读通读顺 二、思读,读懂意思 三、悟读,理解知音 版块一:初读,读通读顺 (一)导入 1.欣赏画作,谈话导入: 师: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中有一幅画作,通过预习,你一定知道画上的这两位是谁 他们在做什么? 2.这幅画的作者是元代画家王振鹏。画作距今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了,而他笔下的这个故事更是流传了2300多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伯牙鼓琴》。 (二)读文 1.一读正字音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文 (3)检测难度字音。 (4)同桌互读互查。 2.二读品音韵 (1)划分长句子的朗读节奏。 (2)按照节奏自由练读。 (3)指名读文。 (4)全班齐读课文。 版块二:思读,读懂意思 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与同桌交流古文的意思,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3.交流、点拨难理解的句子。 4.指名汇报古文大意。 版块三:悟读,理解知音 初品知音——知琴 1.伯牙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人,在晋国做上大夫,相当于现在的国务委员,官职很高。他也是闻名全国的宫廷乐师,琴技高超,被尊称为“琴仙”,而锺子期呢,只是一个穿着蓑衣,头戴斗笠的山中樵夫,两个身份地位如此悬殊的人,可以说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人,他们为何能成为“知音”呢 再品知音——知心 1.默读古文: (1)用横线和波浪线分别画出伯牙鼓琴和锺子期听琴的句子。 (2)想一想从伯牙的琴声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2.交流汇报。 3.指导朗读。 4.仿写句子。 5.交流你对知音的理解。 (三)三品知音——知志 课文为什么不写杨柳,不写炊烟,不写烟雨,不写芳草,独独写的是“太山”和“流水”呢? 交流你对知音的理解。 (四)体会知音难觅 1.伯牙与子期因琴相识,因琴相知,他们约好明年中秋老地方再见。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约赶来,可万万没想到的是,等来的却是子期病逝的消息。面对子期冰冷的坟墓,一位老者告诉他,子期临死前一再叮嘱他死后要把遗体葬在江边,等他的知音伯牙来的时候,能再听到他的琴声。 2.指导朗读。 理解课题,鼓:弹。 给加点字注音。 (1)少( )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2)汤( )汤乎若流水 (3)伯牙破琴绝弦( ), 终身不复鼓琴, 以为( )世无足复为( )鼓琴者。 用“/”划分朗读节奏。 (1)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锺子期又曰:” 善哉乎鼓琴, 汤汤乎若流水。” (2)锺子期死, 伯牙破琴绝弦, 终身不复鼓琴,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学习活动: 与同桌交流古文的意思,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倒装: 善哉乎鼓琴, 巍巍乎若太山。 鼓琴善哉乎,若太山巍巍乎。 善哉乎鼓琴, 汤汤乎若流水。 鼓琴善哉乎,若流水汤汤乎。 (2)伯牙破琴绝弦, 终身不复鼓琴,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默读古文: 1.用横线和波浪线分别画出伯牙鼓琴和锺子期听琴的句子。 2.想一想从伯牙的琴声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写在学习单上) 清风徐徐 白雪皑皑 杨柳依依 炊烟袅袅 烟雨蒙蒙 明月皎皎 方鼓琴而志在 , 锺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 乎若 。” 少选之间而志在 , 锺子期又曰:“ 善哉乎鼓琴, 乎若 。” 反复朗读最后一句话。 你体会到了什么? 结合字义读准字音。 小结划分朗读节奏的方法。 回顾学习小古文的方法,自主、合作学习,理解文意。 品读文本,理解知音的内涵。
四、总结全文,指导背诵 版块四:总结全文,指导背诵 拓展资料袋内容。 指导背诵。 背诵全文。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伯牙鼓琴 知琴 知音 知心 知志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