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作文复习:作文如何拟好标题开好头 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高考作文复习:作文如何拟好标题开好头 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11 12:35: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关键词 含义阐释 辩证关系
冲突 内在 外界 外在冲突主要指人与外部阻力之间的矛盾斗争,包含着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社会的冲突;内在冲突指向情感、 欲望、认知、能力等,其核心因素是人生观、价值观。 外在冲突实际上是内在冲突的投射、 显现,解决冲突的关键在于调适自己情感,把控个体欲望,提升自己的认知和能力水平。
身份立场:当代青年/学生 回答的问题:外在冲突与内在冲突有何关系?
标题:内慧外自华;修身以渡人,渡人亦修身;以冲突之镜照内在自我;于冲突,现自我;冲突于人,反求诸己;究冲突之源,达湛热之界;胜寸心,方能胜苍穹
开头 材料+立论 (胜寸心,方能胜苍穹)
朱光潜留言:“各人的世界都由各人的自我伸张而成。”出于自我内心的挣扎与冲突,我们有时冲撞他人,亦有时愤世嫉俗。以我之见,惟有胜已之寸心,厘清自我与他人、世界的关系,方是为人处世之道。
过渡
“这是一个变化万端的世界,世界正摇摇欲坠”,时代嬗变,晷刻渐移 ,身波谲云诡的当今世界,我们难免遭遇自我与外界的冲突,深窥这一现象的本质,我们不难发掘,这实质是自我认知与外在世界难以契合的结果。
分论点 论据(名言/人物+事迹)
《了不起的盖茨比》开头如是说:“每逢你想要评价他人时,请你记住,其他人不是个人都有过你所拥有的优越条件。”出于对善恶观、是非观的偏狭认知,我们常常视做出反常举动的他人为异类,第一反映不是探索反常的根本,而是不由分说地批判;亦时常对行为不如自无期望的人指手画脚。但若我们跳兴自我局限,以理性、关杯的眼光看待他人,冲突便能自然化解,
内心善与恶、对与错的矛角无法调和,我们虑向了对他人的批判。
内心关于历史与当下的发展矛盾无法调和,我们走向了与外界的对立。
熊培云曾言,这个时代有一种”真理病”,人们汲汲于自己所看到、所相信的事物,而不愿聆听他人哪怕是正确的声音。若我们积极接纳新的事物、新的观点,独立思考, 理性辨别并在此基础上更新观念,那么便能用更完善、智慧的眼光看待世事变迁。
丰盈对自我、他人、社会万乃至整个世界的认知,从而最大限度地纠正偏见,内心的冲突便能缓和甚至化解
罗翔在访谈节日《十三邀>中谈到,人要承认自已是有限的,承认自己整个人就是处在偏见之中,人的一生就是在走出偏见。而我认为,我们的一生不只是走出偏见的过程,更是不断充盈自我,从而化解自身内在冲突的过程。我们有限,因而我们通过大量阅读丰富知识,通过躬身实践拓展阅历,因而我们的脚步不再蹈空凌云,言谈也不再高谈阁论;我们偏狭,因而我们剖析自身的思想,汲取他人的精华。
培根有言:”深窥自己的心,而后发现一切奇迹都在自己。”我愿用我的一生提升、充实、丰富自我,实现冲实的化解,亦实现自我的奇迹和人生的粹美。
结尾
拟出“好”标题
题目中包含着核心关键词
有一定的美感,有一定的文学性
注意标题中的比喻、 借代修辞的运用。本体和喻体可以同时出现。如:时代为风,使命为桨
对称意识,要写了一句话,接着写第二句;
化用意识,搜空脑袋去寻找以前背过的学过的诗词,学习化用;
美化意识,要学会迁移运用比喻、拟人、借代等手法让题目变得更加漂亮;
明确意识,不管如何题目必须指明核心词汇,关键词,明确在前,美化在后。
形象意识,化抽象为具体。
拟标题需要学生有几个意识:
Part1 一句话标题
人民日报“六字秘诀”+动宾式
让、是、用、把、不、动宾
(一)让
让……照亮/烛照/点亮……
例:让敬畏之光烛照文化传承
让……激荡/充盈……
例:让诚信充盈生活每个角落
让创新激荡发展的浪潮
莫让……消解/侵蚀/浸染/污染……
莫让攀比之心侵蚀了少年的心灵
莫让校园暴力污染了学生的乐园
莫让浮躁消解了幸福
Part1 一句话标题
人民日报“六字秘诀”+动宾式
让、是、用、把、不、动宾
(二)是
……是对……最好的馈赠
例:奋斗是对人生最好的馈赠
……是中国人的血脉
例:家书是中国人的血脉
拼搏是中国人的血脉
Part1 一句话标题
人民日报“六字秘诀”+动宾式
让、是、用、把、不、动宾
(三)把
把……播入……土壤
例:把文化种子播入精神土壤
(四)以(用)
以翰墨书香养浩然之气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以美德遗后方流长
以……养浩然之气
Part1 一句话标题
人民日报“六字秘诀”+动宾式
让、是、用、把、不、动宾
(五)不
……不可亵渎
例:校园和谐不可亵渎
(六)动宾式
聆听……的心跳
守护……的初心
铸就……的品质
涵养……的气息
激扬……的好声音
铲除……滋生的土壤
Part1 两句话标题
来源:一个是 自己背的,借鉴的
(一)五个范式【用于领起仿写】
2.且……且……
3.一……一……
4.莫问……但问……
5.以……,动词……
6.唯有……才能(方能)……
7.于…… 于…
1.尽……尽……
于萧瑟中刚强 于逆风中飞
以如椽巨笔,书时代新章
尽吾之志,行吾之道
且沐春风,且珍善意
一洒爱国情,一展赤子心
莫问耕耘,但问收获
唯有德行,方能致远
8.动词…… 动词…
执艺术之笔,书浪漫华章
秉持大局意识,擘画锦绣河山
Part1 两句话标题
来源:一个是 自己背的,借鉴的
(二)化用诗句
1.何以解忧,唯有读书
2.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3.心之所向,行之所往
4.不扬鞭策之,何以至千里
5.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6.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
7.莫畏浮华遮望眼
8.忆五四峥嵘岁月,请长缨不负青春
9.一身书卷气,千里创新风
10. 功成不必在我 功成必定有我
11. 快慢缓急总相宜
12. 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
13. 纵有惊涛骇浪,亦能直挂云帆
14.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15. 乘风上万里,直下看山河
16. 红花无情笑东风,青山有幸埋忠骨
17. 文明与生态齐飞,经济共发展一色
Part1 两句话标题
来源:一个是 自己背的,借鉴的
(三)号召式
1.向着美好生活,扬帆奋进!
2.同乘一条船,一起向未来!
(四)积累可借鉴式标题
信念如磐 初心如故
破的是规矩 暖的是人心
劝君须怀凌云志 栉风沐雨自奋斗
视己勿用他人眼 行事应守己
志之所趋 无问西东
Part1 两句话标题的方法
4v4;5v5;7v7/修辞或化用
拟写标题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下标题中前后两个小句子之间的 语义关系和逻辑关系。
1.举措+结果
学会合作共赢,打破零和博弈
2.举措 1+举措 2+(举措 3)
明确职责 顾全大局
3.背景+举措
恰逢盛世,砥砺前行
5.递进
6.对照
7.原因+举措
8.目的+举措
志之所趋 无问西东
欲搏击长风 需羽翼丰盈
Part2 开头
开头格式:(背景概述)+简要概述材料+过渡词+中心论点
结尾格式:短句或引用名言对句+重申观点+回到青年自身怎么做+呼吁号召或提出愿景
近日,西南大学园艺专业教授上课时分个享“蝴蝶与花”的故事:喜欢一只蝴蝶,不要去追它,因为追不到。你应该去种花、种草,等到到春暖花开,蝴蝶自然会飞回来。如果你喜欢的那一只没有飞回来,你已经有了花草和阳光雨露,会有其他蝴蝶飞过来。
以上材料引起你怎样的联想或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目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 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馥郁花怒放,青年擎风时
若喜欢一只蝴蝶,不应去追逐,而应去种花种草,依靠花香吸引蝴蝶,即使你喜欢的那一只没有飞来,你也收获了花草与阳光雨露,也总会有其他蝴蝶被你吸引,为你围绕。物犹如此,人更亦然:唯有努力奋斗,砥砺前行,不畏“种花”的艰难坎坷,无惧“浇水”的辛勤劳动,方可收获沁人花香,代表成功、荣誉的“蝴蝶”也会向你飞来。
【转述材料大意,用字 76】
【由材料过度到论点哲理思考】
【提出中心论 点句式:唯有+中心论点,方可+结果】
馥郁花怒放,青年擎风时
唯有奋斗,方能花开蝶来。吾辈青年应根植于时代与祖国的沃土,向下扎根,向阳生长,待到百花怒放、蝴蝶翩飞之时,以吾少年意气,予国
万年永昌。
【短句再次回应中心论点,此处也可重申每个分论点,或引用恰当名言引起】
【再次强调应该怎么做】
【美好的期待与希冀】
南宋抗金名将刘锜担任江东路副总管时,手下有一个年轻的军吏犯了法,案件 都已经查实了,可刘锜却迟迟不下令将其抓捕。下属都认为刘锜在当和事佬。一 年后的一天,刘锜忽然传令将犯法的军吏抓获归案,当着全体士兵的面,打了军吏 五十大板,并且说:“这是对他一年前所犯罪行的惩罚。”士兵们迷惑不解,既然查 实他是一年前犯的罪,为什么偏要等一年之后才处罚呢
刘锜解释说:一年前他的确犯了罪,但当我调阅案卷时,发现他的老母亲正患 重病,并且将不久于人世。如果那时处罚他,他的老母亲一定会因为儿子犯法而加 重病情。所以我才决定把这个案子压下来等到今天。士兵们一听,感佩不已。那 位犯罪的军吏,更是感动得泪流满面,并从此以后,洗心革面,英勇作战,成了刘锜的 得力助手。
针对刘锜的做法,你怎么看 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 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法纪之外,温情犹存
在中国历史的漫漫长河中,有许多严格执法的鲜活案例捍卫着法律的尊严,但也有另类的执法故事启发后人深思。南宋抗金名将刘锜推迟 一年才处罚犯法军吏一事,就是其中之一。
深究刘锜另类执法之因,竟是因为他顾及军吏的母亲年老且病重,担心其不堪承受沉重的打击,念及人伦,终而等待一载。倘若执法者都能够如刘锜般兼顾法与情,那么“温度”自然而至。法规虽端肃冰冷,却因人情而暖融。
【对比引出材料】
【一句话概括材料】
【探究原因得出中心论点】
【假设论证句过渡】
【对称句提出中心论点】
法纪之外,温情犹存
法本无情,奈何人心有义。“唯有不竭的爱能照亮一个受苦的灵魂” ,于温情中展现法度之细腻,于关爱之中弥合法
纪之锋锷,于法纪之外存绵绵之温情。
【短句概括总结】
【引用论证加强说服力】
【于……排比句式作结尾】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