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普通高中模块检测
高 二 地 理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正确的。
下图所示为中国天气网某日天气预报的部分截图,据此回答1~3题。
1. 与图中所示信息最接近的节气是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2. 此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是
A.南半球,向南移动 B.北半球,向北移动
C.北半球,向南移动 D.南半球,向北移动
3. 此日,下列地区一年中房间内阳光照射面积达最大值的是
A.开普敦 B.巴西利亚 C.悉尼 D.北京
读下面两幅沿回归线的地形剖面图,回答4~6题。
4. 甲、乙两图分别代表的大陆是
A. 甲图是亚欧大陆,乙图是北美大陆
B. 甲图是亚欧大陆,乙图是南美大陆
C. 甲图是澳大利亚大陆,乙图是南美大陆
D. 甲图是非洲大陆,乙图是北美大陆
5. 有关甲图所示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是世界主要的石油和铁矿石出口国
B. ①所在地形区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是水源
C. 城市与人口主要分布在西南沿海地区
D. 全部是热带气候
6.有关乙图所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②附近海域为纽芬兰渔场 B. ②所在地属于热带草原气候
C. ③山脉是由太平洋板快与美洲板快相互碰撞而形成的 D. ④地沿海地区受巴西暖流影响
下图是某岛屿沿东西方向地形剖面示意图。表格是岛屿甲、乙两地1月和7月平均降水状况,回答7~8题。
7. 该岛屿最可能位于
A.地中海
B.北印度洋
C.太平洋赤道附近
D.西北大西洋
8.形成甲、乙两地降水特征的主导因素是
①太阳辐射 ②大气环流 ③洋流 ④地形
A.②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读右图,回答9~10题。
9. 有关A处“峡湾”型海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主要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
B. 主要由地壳上升运动形成
C. 峡湾内水深浪大,不利于轮船停泊
D. 冬季冰期长,不利于航海事业发展
10. B海域周边地区
A. 有大气污染的工厂适宜布局在居民点的西侧
B. 是目前世界上主要的人口迁入区之一
C. 周边地区需大量进口石油
D. 周边地区粮食作物商品率高
读右图,回答11~12题。
11. 甲、乙两湖沿岸地区所处的自然带分别是
①温带荒漠带 ②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③热带荒漠带 ④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2. 造成两湖面积都在缩小的重要原因分别是
①跨流域调水造成甲湖面积缩小
②大面积引河水灌溉造成甲湖面积缩小
③沙漠侵吞造成乙湖面积缩小
④围湖造田造成乙湖面积缩小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13~14题。
13. 图示季节,关于乙、丙两地降水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受寒流影响,乙地较多 B. 受离岸风影响,丙地较少
C.受暖流影响,丙地较多 D. 受地形影响,乙地较少
14. 甲地有该国著名的盐场,产盐最多的时间是
A.1月 B. 3月 C. 5月 D. 8月
读世界两条大河的三角洲略图,回答15~17题。
15.关于甲、乙两三角洲共同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年盛行西南风 B.农作物以小麦为主
C.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小 D.流水堆积作用形成
16.洞里萨湖与湄公河相连,是湄公河的天然蓄水池,其蓄水量最大的时期是
A.1~3月 B.4~5月 C.6~9月 D.10~12月
17.如果城市A利用当地原料发展工业,最适宜的工业部门是
A.木材加工业 B.麻纺织工业 C.棉纺织工业 D.电子工业
读中国科考队南极考察示意图,回答18~19题。
18.由长城站往东,依次经过的大洋是
A.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B.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C.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D.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19.12月18日,考察队到达距中山站12海里
外的陆缘冰区,经过仔细研究,决定放弃原
先的冰上运货计划,改用直升飞机往中山站
调运物资,其原因可能是
A.空运速度快,运输方便
B.气温偏高,陆缘冰出现了松软和开裂
C.冰上行走不便
D.气温很低,不宜长时间野外活动
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图,读图回答20~22题。
20.关于图中甲、乙两地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地形以平原为主
B.乙地处在火山地震带附近
C.甲地附近河流众多
D.乙地沿海夏季降水为主
21.一架飞机欲从甲地飞往乙地,最近的飞行方向是
A.先向西北,后向西南 B.先向东北,后向东南
C.一直向西飞行 D.先向北,后向南飞行
22.图中北极地区终年严寒的主要原因是
A.该地区海水面积大 B.该地区海拔高
C.受人类活动影响少 D.地处高纬度地区
读世界四个大洲年径流总量和人口总量比较图,回答23~25题。
23.四大洲中,人均径流量最多是
A.欧洲 B.亚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
24.北美洲的面积大于南美洲,但年径流量却
较少,主要因为该洲
A.地形较平坦,不利于储水
B.气候干燥,降水总量小
C.海岸线平直,不利于水汽进入
D.植被稀少,涵养水源少
25.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闹水荒的原因是
A.水资源总量不足 B.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C.水资源污染严重 D.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
第Ⅱ卷(综合题,共4个小题,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图中半岛东南沿海地区的农业灌溉区是欧洲西部秋、冬季反季节蔬菜的主要产地,其收获的蔬菜几天或几小时即可在欧洲西部各国的市场上市。
(1)图中最大半岛的名称是 半岛,试描述该半岛的地势特征。(3分)
(2)乙、丙两地纬度相近且都位于沿海,但两地年降水量的差异较大,试对比并简要分析原因。(3分)
(3)说明甲、乙两地生产反季节蔬菜的主要区位条件的异同点。(6分)
27.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 马来西亚的橡胶和锡矿产地基本重叠在山麓地带,形成世界驰名的“胶锡地带”。巴生港是马来西亚的最大港口,属于首都吉隆坡的外港,与其相距约37km,有铁路相连。
材料二 橡胶树喜高温、高湿,适于在土层深厚肥沃而排水良好的酸性砂壤土上生长。根系浅,枝条较脆弱,对风的适应能力较差,易受风害。
材料三 每年6、7月份新加坡都会有大规模的雾霾天气,但雾霾的罪魁祸首却是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上农民烧荒、燃烧秸秆产生的大量烟雾给新加坡造成了严重影响。
(1)分析巴生港成为马来西亚第一大港的社会经济条件。(4分)
(2)根据橡胶树的生长习性,分析苏门答腊岛天然橡胶生长的自然条件。(4分)
(3)分析新加坡雾霾严重的主要原因。(3分)
(4)指出图中与火山形成与分布有关的两大板块的名称。(2分)
2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 北部高原的名称是 高原,该高原地势低缓,平均海拔约600-800米,简要分析原因。(3分)
(2)指出图中丙→乙→甲一线降水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3分)
(3)图中葡萄主产区的葡萄酒庄园,生产的葡萄酒畅销世界各地。分析该区域葡萄酒生
产的有利条件。(4分)
(4)指出丁区域大力发展葡萄种植可能产生的生态问题。(3分)
29.读加拿大简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说明加拿大针叶林未大规模开发的主要原因。(2分)
(2)对比五大湖,判断马更些河的航运价值高低,并简要说明原因。(4分)
(3)分析该国人口主要分布在国土南部的原因。(4分)
(4)甲岛附近海域是世界著名的 渔场,试分析成因。(2分)
高二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5 DADCB 6-10 DBCAB 11-15 DCBCD 16-20 CCDBB 21-25 ADDBB
二、综合题(50分)
26.(12分)
(1)伊比利亚 中部高,东西低;西部缓,东部陡(3分)
(2)丙地年降水量较乙地大 两地降水主要受来自大西洋的西风影响;丙地位于西风的迎风坡,乙地位于西风的背风坡(3分)
(3) 相同条件:秋冬季节较温暖,利于蔬菜生长;靠近河流,灌溉便利;土壤肥沃;市场广阔;交通便利(4分)
不同条件:甲地靠近西欧,市场距离近;乙地纬度较低,热量条件更优越,反季节蔬菜上市早(2分)
27.(13分)
(1)靠近首都,经济发达;城市人口密集,生活消费量大;靠近“胶锡地带”,工业原料出口量大;与铁路连接,经济腹地广阔;邻马六甲海峡,地处国际航运通道。(4分)
(2)苏门答腊岛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水热条件优越;终年受低气压带控制,风力较小; 该地火山活动频繁,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山麓地带坡度适中,排水良好。(4分)
(3)新加坡距离苏门答腊岛近,每年6、7月份,气压带风带北移,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风,把苏门答腊岛烟雾吹往新加坡;(2分)新加坡高楼林立不利于烟雾扩
散(1分)
(4)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2分)
28.(13分)
(1) 巴西 位于板块内部,受板块挤压较轻,地壳隆起小;长期受流水等外力作用的
侵蚀地势起伏小(3分)
(2)由北向南年降水量递增,冬雨率递减(2分)。自北向南受西风影响时间增长(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时间缩短),雨季增长,年降水量增加(1分)
(3)原料丰富;市场需求量大;海运便利;生产工艺先进;生产历史悠久(4分)
(4)土壤盐渍化;土地沙漠化;水资源短缺(3分)
29.(12分)
(1)气候寒冷;交通不便;对森林的保护意识强(2分)
(2)航运价值较低 河流结冰期长;两岸人口、城市稀少;流域内资源较少(4分)
(3)南部纬度低,气候温暖;矿产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工农业发达;城市密集(4
分)
(4)纽芬兰渔场 位于寒暖流交汇处,形成水障,鱼群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