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二12月月考
历
史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
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
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
妆
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地
5.本卷主要考查内容:选择性必修2第1一4单元。
粼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孟子强调统治者要重视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墨子认为粮食的生产和储备关系到国家的存
长
在,孙子主张粮食是战争胜利的重要保障,他们思想的共同点是
p
A.强调农业生产的重要地位
B.都主张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到
区
C.普遍对民生问题进行关注
D.认为农业生产应为战争服务
郡
2.“土豆变成了欧洲大部分地区一日三餐不可或缺的食物,就和它们在安第斯山区的角色一样。
…在土豆种植国,常常发生的饥荒几乎消失了,一条长达2000英里的种植带从西边的爱尔
郝
兰一直延伸到了东边俄罗斯的乌拉尔山脉。”由此可知,土豆的种植椎广
A.推动了欧亚作物在美洲传播
B.维持了欧洲庄园经济的地位
C,解决了世界的粮食安全问题
D.改变了欧洲国家的粮食结构
3.杰里·本特利在《简明新全球史》一书中指出,1500年,亚欧大陆从黑死病的折磨中复苏,人
口约为4.25亿。到1600年,人口达到5.45亿,1800年人口突破9亿,人口的增加大部分要
归功于由全球交流带来的饮食营养的改善。材料反映了
A.工业革命推动人口增加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全球贸易体系有序发展
D.物种交流推动社会进步
4.1979年至2013年,我国化肥用量由1千多万吨增加到近6千万吨。目前,我国农作物的亩
均化肥用量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针对以上问题,我国提出了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的目标。这
说明我国
A.农用化肥使用步发达国家后尘
B.农业科技现代化水平后来居上
C.注重兼顾农业科技和食物安全
D.大力提倡发展无公害绿色农业
【高二历史第1页(共6页)】
24321B
5,如图1、图2分别为东汉水排和唐代筒车。它们的发明反映了中国古代
图1
图2
A.农业技术不断提高
B.经营方式突破传统
C.水利工程趋向完善
D.生产动力有所改进
6.在18世纪的英国手工工场里,每一件成品的生产过程都被分解成许多细小、单一操作的工
序。如每织1尺布,平均需要14道工序;生产1枚小小的胸针,则需要18道工序。这表明
A.工业生产操作日趋复杂化
B.手工工场专业化程度提高
C.提高生产效率变得非常紧迫
D.实现机器大生产已为时不远
7.二战后航天技术有了飞速发展: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苏
联第一艘载人飞船飞人太空,1969年美国航天员第一次登上月球,1970年中国“东方红一号”
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971年苏联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空间站。这表明
A.航天技术是现代科技的中心
B.中国航天科技水平遥遥领先
C.航天技术领域国际竞争激烈
D.发达国家才能发展航天技术
8.新冠肺炎疫情中,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虽然尚处于初期探索应用阶段,但它们在疫情分析、图
像识别、体温监测、病毒检测、辅助诊疗等诸多方面都发挥了巨大作用。这说明
A.信息技术改变了社会发展的趋势
B.人工智能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
C.现代科技是控制疫病传播的关键
D.科技推动医疗机构职能的转变
9,下图为明代正德年间的白釉矾红彩阿拉伯文、波斯文盘。这反映出当时
A,制瓷技术取得突破
B.朝廷外贸获利丰厚
C.海上丝路发展空前兴盛
D.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10.有学者对古巴比伦时期的租赁契约进行梳理后发现,其基本模式主要包括对房屋的描述(房
主、面积等),房屋租赁的双方当事人、租期、租金、证人、契约签订的时间等契约条款。这些
契约
A.适应了商业贸易的发展
B.加速了社会阶层的分化
C.推动了金属货币的流通
D.实现了社会的持续稳定
【高二历史第2页(共6页)】
24321B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二12月月考·历史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A三位思想家的理论中都涉及到了粮食,都强调农业生产的重要地位,A项正确:重农抑商政策在材料中
并不是共同点,而且没有体现出抑商,排除B项:重视粮食不等于普遍关注民生,排除C项;D项仅仅与孙子
主张相符,排除D项。
2.D根据材料可知,土豆成为欧洲大部分地区不可或的食物,种植土豆的国家儿乎不会发生饥荒,说明土
豆的种植缓解了世纪的粮食问题,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粮食结构,D项正确;推动欧亚作物在美
洲传播的是新航路的开辟,排除A项:维持了欧洲庄园经济的地位,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解决了世
界的粮食安全问题,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
3.D根据材料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促进全球间的物种交换和人口的迁移,世界各大洲之间的物种的交流,提
高了人们的饮食和营养,推动人口的增加,D项正确;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中后期,排除A项:资本主义世
界市场形成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B项:全球贸易体系是在20世纪40年代形成,排除C项。
4.C根据材料,我国提出在保证农作物产量的同时,降低化肥施用量,所以体现了注重兼顾衣业科技和食物安
全,C项正确:根据材料“农作物的亩均化肥用量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可知世界上部分国家化肥施用量低,
但不知发达国家的化肥使用情况,不能得出中国农用化肥使用步发达国家后尘,排除A项:材料只是提出了
目标,不能体现农业科技现代化水平后来居上,排除B项:根据材料提出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目标,没有涉及大
力提倡发展无公害绿色农业,排除D项。
5,D根据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图示中的水排属于水力鼓风装置,筒车属于水利灌溉工具,说明的是生
产动力的变化,D项正确:水排不属于农业方面的成就,属于治金业方面的成就,排除A项;经营方式突破传
统的说法不符合史实,且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水排属于水力鼓风装置,非水利灌溉,排除C项。
6.D由材料“每一件成品的生产过程都被分解成许多细小,单一操作的工序。如每织1尺布,平均需要14道
工序:生产1枚小小的胸针,则需要18道工序”可知,生产的工序多,生产劳动的技术性相对被降低,操作变
得简单化,降低了操作难度的简单劳动使得机器可以胜任更多的生产岗位,机器生产应运而生,D项正确:材
料涉及的是分工的复杂,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专业化程度是否提高,排除B项:分工的复杂不代表生产效
率不高,排除C项。
7.C根据材料可知,二战后,苏联,美国和中国等国在航天技术领域竞争激烈,推动了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C
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航天技术是现代科技的中心,排除A项:当时航天科技水平逼逼领先的是美苏两国,
排除B项:中国不是发达国家,也发展了航天技术,排除D项。
8.B依据材料“但它们在疫情分析、图像识别、体温监测、病毒检测,辅助诊疗等诸多方面都发挥了巨大作用。”
可以看出人工智能的发展,为新冠疫情所产生的问题作出了贡献,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B项正确:信息技术
会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影响,排除A项:C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医疗机构的转变,排除
D项。
9.D明代正德年间烧制出刻有阿拉伯文、波斯文的盘子,反映出当时中国与阿拉伯和波斯之间存在经济文化
的交流,D项正确:仅凭材料无法反映出制瓷技术突破,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获利丰厚,排除B项:仅凭
材料无法得出海上丝路兴盛排除C项。
10.A由材料信息可以分析出,契约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公平,平等,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
无法体现社会阶层的分化,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金属货币的流通,排除C项:契约有利于社会稳定,但不
能确保实现社会持续稳定,排除D项。
11.B根据材料可知,先施公司学习了西方先进的营销方式,遵循了市场经济的规律,体现了诚信经营,是一种
先进的经营模式,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B项正确;明码标价和灵活定价并不矛盾,排除A项;这一新型
营销方式与列强对中国商品输出关系不大,排除C项:中国自古以来就提倡诚信经营,并非这一经营方便使
其得到民众认可,排除D项。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2432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