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基础性目标:
1. 通过阅读课文注释和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
2. 根据文章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拓展性目标
1.通过阅读注释和查阅有关资料,疏通诗意。
2.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忧”,感悟作者的情怀。
挑战性目标
1. 在分析本诗的基础上,掌握本文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2. 在对本诗内容的感悟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教学重难点预设】
1.重点:通过梳理文章明确作者“忧”什么,掌握本文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2.难点:第三个“忧”,用典的手法及其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预设
设计意图
第一环节 预习检测,展示目标
1、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曹操的诗歌现存20余首,大致分两类①反映当时社会动乱,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如《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②抒发个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如《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又如《短歌行》。
2、背景简介
建安十三年,曹操平定了北方割据势力,控制了朝政。他又亲率八十三万大军,直达长江北岸,准备渡江消灭孙权和刘备,进而统一全中国。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皓月当空,江面风平浪静,曹操乘船察看水寨,后置酒宴请诸将,酒至兴处,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
3文体简介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的名称,乐府诗有“长歌”,“短歌”之分,一般是根据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第二环节 反复诵读,初步感知
1、学生范读,大家圈出不会读或读不准的字。读完之后正音,并展示诵读提示。(朗读提示:a.读准节奏。句中停顿,句间停顿。b.读好诗韵,平声稍微拉长,仄声较为短促。c.“言由心生”要读出意境,读出曹操的气度。
2、学生齐读,请注意停顿和读音,并找出文中能够体现作者情感的一个字。
明确:忧。
第三环节 自主学习 疏通文本
诗人在忧什么?概括“忧”的内容,并在原文中找出依据。(答题步骤:观点+理由)
明确:
1.人生苦短
(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人生如朝露一般,逝去的日子太多了,剩下的日子太少了,所以这里是忧时光短暂)
2.求贤不得
(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出自《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纵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慕,更值得注意的是省略的两句话,他用一种委婉含蓄的方法来提醒贤才:我纵然求才若渴,然而事实上天下之大,我不可能一个个去找你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投奔我呢?所以我们在读诗的过程中不仅诗人说出来的话,也要注意诗人没说出的。
(2)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出自《诗经·小雅·鹿鸣》这一篇本是宴宾客的诗,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一定会以嘉宾之礼相待,这里来表明优待贤才的态度。
(3)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里“明月”指的是“贤才”,明月是耀眼的,那么人才的才华也是耀眼的,明月是难以摘取的,贤才同样也是难以取得的,这里作者表达了贤才难得,而忧虑不绝的心情。意思就是天下的贤士们呀,我怎样才能得到你们呢?
(4)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出自《管子·形式解》“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表示希望尽可能多的接纳人才。
3.功业未就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人生苦短之忧,求贤不得之忧皆由之而生,对曹操来说,天下归心是他的人生理想,但当时他刚刚统一北方,赤壁之战前途未卜,他壮志未酬。
小结:通过上面的环节明确了诗人一忧人生短暂,二忧贤才难得,三忧功业未就。那么,诗人是用哪些手法来表现这些忧的?
第四环节 合作探究 掌握手法
诗歌中使用了哪些手法来体现“忧”的内容?这些手法的运用有哪些好处。请具体分析。(5分钟讨论,小组展示)
明确:
(1)比兴。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里“明月”指的是“贤才”,明月是耀眼的,那么人才的才华也是耀眼的,明月是难以摘取的,贤才同样也是难以取得的,这里作者表达了贤才难得,而忧虑不绝的心情。意思就是天下的贤士们呀,我怎样才能得到你们呢?“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2)文中用典的例子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纵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
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出自《诗经·小雅·鹿鸣》这一篇本是宴宾客的诗,用来表明优待贤才的态度。
c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出自《管子·形势解》“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表示希望尽可能多的接纳人才。
d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说,自己在吃饭时曾三次把饭从嘴里吐出来,唯恐因接待贤士慢而失去人才。这里借用这个典故说明自己要像周公一样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都心悦诚服地归顺。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
用典的形式和作用:
形式:(1)引用历史故事(2)引用前人诗句(直接引用,间接引用)
作用:(1)委婉含蓄地表达作者的情感。(2)丰富内容,增强文采和文章趣味性。
答题步骤:(1)指出用典诗句(2)说明出处(3)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小结: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了解文章的内容和手法,内容上要明确作者的三忧,形式上要重点掌握用典和比兴。这样就是我们诗歌鉴赏的主要任务,希望大家能够活学活用,举一反三,课下用这种方法来完成《长歌行》的鉴赏。
第五环节 拓展阅读巩固提升
就《长歌行》的主题、写作技巧任选一方面进行简要赏析。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第六环节 总结提升 训练巩固
1. 完成课时作业
2. 认真阅读拓展阅读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