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1.2《离骚》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1.2《离骚》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11 15:10: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离骚》教学设计
一、导入——因声求气
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首先来一起朗诵《离骚》,通过这充满灵性的文字,进一步走进屈原的精神世界。
二、失意的政治家——人物形象分析
1、设问:《离骚》一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朗诵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朗诵时,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在为屈原代言,你我的神气即是屈子的神气,那么在《离骚》中,我们应该读出屈原怎样的神气呢?或者说《离骚》一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呢?那么现在同学们自主阅读,立足文本,用表格的形式归纳屈原的形象。注意“形象”即形和象,包括外在的形和内在的精神气质。
总结:1、诗人的外部形象特征包括衣着服饰、神态表情等。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宽服,广袖,高冠,长带,缤纷,芳香,高洁,脱俗(衣着服饰);忧郁,苦闷(神情)
屈原非常讲究自己的仪表美,他的服饰讲究、精致、细腻、繁冗,华美而高雅。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雅美,正是他心灵的真实写照。
2、诗人的精神品质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刚正不阿,一身正气)
宁客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洁身自好,自我完善)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坚持真理,献身理想)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忧国忧民,热爱祖国)
由此可见,屈原有兼济天下的使命感、独立不迁的人格品质、绝不苟且的生命态度,这些美好的品质值得我们用千年去怀念他。可是屈原的这些美好品质,却没有帮助他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这些美好被现实撕碎,屈原的一生成为了悲剧。
三、伟大的文学家——比兴手法的分析
2、设问:找出诗歌中运用比兴手法的句子,说说它们的寓意。
屈原的一生是一个悲剧,一个爱国者的悲剧,一个改革家的悲剧,一个正义毁于邪恶的悲剧。然而他政治上的失败却造就了文学上的成功,屈原放逐,乃赋《离骚》,他将个人的忧愤注于作品之中,绽放独具的魅力。那么今天我们就从比兴手法这个角度,管窥《离骚》的艺术魅力。那么,下来请同学们找出诗歌中运用比兴手法的句子,说说它们的寓意。
1.“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灵修”本意是神仙,此指君王。
2.“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蛾眉”比拟自己的美德。以“众女”肆意造谣中伤比拟朝臣对自己的造谣中伤。
3.“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鸷”比拟诗人,“鸟”比拟周围群小。
4.“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以衣服佩饰比拟诗人的美德。
5.“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比拟诗人品德高洁。
小结:汉王逸《离骚》序:“《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脩美人,以媲於君。”香草、美人是《离骚》中最引人注目的两类意象。美人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香草作为一种象征物,它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与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总之,《离骚》中的美人香草意象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使得诗歌蕴藉而生动。
3、设问:运用比兴手法,分析下面的诗歌
从《楚辞》开始的“美人香草以喻君子”对中国后来的诗歌产生了十分长远的影响。自屈原《离骚》问世以后,自比香草美人、用比兴寄托的手法表现身世之慨或家国之感就成了一个传统。“香草美人”始终被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重要传统而得到继承和发展。
(一)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余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二)无题·八岁偷照镜
李商隐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四、生命的抉择——执著与变通
屈原的悲剧命运很大程度源于他的执著,古人云:当守则守,当变则变,人要根据情况而做出自己明智的选择。你们是怎么认识屈原的坚守,甚至以死殉国的做法的?
当面临人生的十字路口,用执著的信念衡量内心的抉择,用变通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当面临人生的快意,用信念鼓舞自己勇敢前进,用变通使自己更加具备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