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那一定会很好》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9《那一定会很好》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12 09:1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9《那一定会很好》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那一定会很好》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本单元安排了四篇童话故事,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那一定会很好》写了一颗种子不同时期的梦想,并恰好实现了这些不同梦想,表达了它健康的心态和为人类无私奉献的精神。
【学情分析】
虽然经过一、二年级的学习,课堂常规、课堂纪律已经形成,但是由于三年级学生年龄特点,身体、心理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加之中年级学习过程组织性、严谨性的提高,在教学中关注重点词句、课文插图和联系生活经验等方法,鼓励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唤起注意,激励学生,维持学习兴趣。
【设计理念】
本设计充分利用中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创设一种自由、平等、和谐的氛围,在师生的对话、活动、交流中进入真情交融的境界。从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几种辅助性教学方法入手,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转变学习方式,使语文教学富有诱惑力,促使学生好学、乐学、会学。
【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善良、宜动真情被感染的心理特点,我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情景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创设情景,采用思维导图识字、多种形式读,模拟情景等方法,让学生们在乐中读,使学生入情、入境,会表达,给学生提供展开想象的空间。教学难点采用:“渗透法”“小组合作法”,启发、点播、鼓励、保护学生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意性,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缩、努、茎”等8个生字。
3、理解文章大体脉络,了解种子到木地板的全过程,感受它无私奉献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
1、通过画、读思维导图的方式小组互识生字。
2、理解课文的大致结构,了解主人公不同阶段的愿望和它发生的变化,感受它的精神。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与本文相关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木材的图片,请同学们联系生活,说说:如果你有一块木材,你会把它做成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2、有同学说做成木桌子,有同学说做成木门,我们把视线聚焦到这块木板上,它想变成什么呢?它有什么愿望?
3、今天我们学习《那一定会很好》,(指着屏幕)看看文中的“它”有什么愿望。
【设计意图】用图片、谈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课文。
二、正字通句,生字记忆
1、想了解课文,首先要读通课文。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2、进入课文之前,我们的生字要先过关。老师昨天布置的预习作业:用自己的方法记忆二会字,并用思维导图表示出来,现在请同学们来展示。
3、我们先来了解同学们的记忆方法:拼音归类法、结构归类法、组词法……现在,我们请“组词法”的同学上台展示。
4、学生展示思维导图,全班朗读并记忆二会字。(如:suō缩,“缩小”的“缩”)
【设计意图】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记忆生字。
三、走进课文,研读赏析
(播放课文录音)请同学们听课文录音,并在文中划出主人公的变化。(指名答)
(一)种子→大树
1、最开始,我们的主人公只是一颗种子。(出示“种子被泥土紧紧地包裹着,它不得不把身体缩成一团。”)请同学们朗读这个句子,并用“不得不”造句。(学生自由回答)根据同学们的句子,我们体会一下“不得不”的意思。
2、种子此时的心情如何?它的愿望是什么?(出示句子“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那一定会很好。”)
3、它实现了它的愿望了吗?(出示句子“过了很多个日子,它长成了一棵高大的树。高大的树能看到很远的地方,它看见人和动物在山路上走来走去,跑来跑去。”)此时它的心情如何?
(二)大树→手推车
1、种子终于变成大树了,它满足于此了吗?(出示句子“高大的树能看到很远的地方,它看见人和动物在山路上走来走去,跑来跑去。”)它此时的心情怎么样?
2、它新的愿望是什么?(出示句子“要是能做一棵会跑的树,那一定会很好。”)你觉得这个愿望容易实现吗?
3、发生了什么使大树的愿望实现?(学生回答“一天,一个农夫背了锯子和斧子来到树林里。这棵树的树叶向着农夫哗哗哗地拂动起来,农夫把树砍倒了。农夫把树拖到自家院子里,花了好些日子,做成了一辆手推车。”)农夫锯树的时候,树在想些什么?
4、手推车为农夫做了什么?它身上有一种怎样的的精神?
(三)手推车→椅子
1、手推车为农夫服务了好多年,它有什么感受?(学生答:劳累)你想对它说什么?
2、它这时候的愿望是什么?(出示“要是我能停下来,坐着休息一会儿,那一定会很好。”)
3、如果你是农夫,你会怎么帮助手推车?(小组讨论分享)
4、(出示“过了些日子,农夫和儿子一起把手推车拆了,用拆下来的旧木料做了把椅子。”)手推车的愿望实现了吗?如果你是手推车,你会对农民说什么?
(四)椅子→木地板
1、(出示椅子图片)瞧瞧椅子现在的状态,比起手推车的时候,它舒服多了,但这么多年过去了,一直保持这个姿势,它有什么感受呢?(生答,并做动作表示)
2、它这时候的愿望是什么?(齐读“要是我能躺下,那一定会很好。”读出椅子的渴望)
3、谁帮它实现了愿望?怎么实现的?(指名读“他把坐上去会吱呀摇晃的椅子拆了,据成小木片,拼成美丽的木地板,铺在了阳台上。”)
4、木地板实现了愿望,它的心情怎么样?哪里可以看出来?(生答,并出示“木地板满意地舒展着身子,躺在阳台上,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舒服极了。
它觉得自己又变成了一棵树。)
5、回顾这几次变化,说一说我们的主人公有一种怎样的生活态度?(小组讨论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生活,体会主人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为人们无私奉献的精神。
四、拓展延伸
1、续写《那一定会很好》,说说木地板还有其他什么愿望,它会怎么实现?
2、收集好词好句。
【设计意图】通过续写,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回顾课文。
五、作业布置
1、用思维导图梳理《那一定会很好》这个故事,梳理清楚种子到木地板的全过程。
2、小练笔:我想对木地板说……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体会主人公的精神。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