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综合复习题
一、单选题
1.(2023上·内蒙古赤峰·九年级统考期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研究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四川阆中保宁醋是中国四大名醋之一,以下生产过程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清洗原料 B.搅拌混匀 C.入坛发酵 D.成品装瓶
2.(2023上·内蒙古乌海·九年级校考期中)《天工开物》记载的下列造物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棉线织布 B.烧制陶器 C.楠木制舟 D.沙里淘金
3.(2023上·内蒙古通辽·九年级校考期中)北京时间2023年9月21日15时48分,“天宫课堂”第四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中国航天员首次在梦天实验舱内进行授课。本次太空授课实验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球形火焰 B.奇妙“乒乓球” C.动量守恒 D.又见陀螺
4.(2023上·内蒙古包头·九年级校考期中)下列做法或过程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裁切无纺布制作口罩 B.酒精厂用玉米生产出75%的医用酒精
C.对消毒液加水稀释 D.用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
5.(2023·内蒙古兴安盟·统考中考真题)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纸张燃烧 B.酒精挥发 C.蜡烛熔化 D.铁水铸成锅
6.(2023上·内蒙古赤峰·九年级统考阶段练习)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斗转星移、日月变换,大自然美丽而神奇。下列自然现象与其他三项有本质区别的是
A.铜雕锈蚀 B.枯木腐朽 C.火山烈燃 D.冰雪消融
7.(2023·内蒙古呼和浩特·统考中考真题)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 B.粮食酿酒 C.海水晒盐 D.蔗糖溶解
8.(2023下·内蒙古呼伦贝尔·九年级校考期中)下列自然灾害发生时,其主要变化为化学变化的是
A.龙卷风 B.草原火灾 C.山体滑坡 D.雪灾
9.(2023·内蒙古通辽·统考中考真题)化学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生产资料。下列过程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沙里淘金 B.粮食酿酒
C.麦磨成面 D.石蜡熔化
10.(2023上·内蒙古巴彦淖尔·九年级校考期末)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 B.石灰水变浑浊 C.火药爆炸 D.食物腐坏
11.(2022·内蒙古呼伦贝尔·统考中考真题)大美内蒙古是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下列与内蒙古自治区特色有关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兴安盟的水稻加工成大米 B.乌海的葡萄酿制成酒
C.乌兰察布四子王旗的风力发电 D.赤峰红山文化中的玉龙雕琢
12.(2022·河南·统考中考真题)《天工开物》中记载了古法造纸工艺。下列步骤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煮楻足火 B.斩竹槌洗 C.日晒成干 D.覆帘压纸
13.(2023上·内蒙古赤峰·九年级翁牛特旗乌丹第一中学校联考期中)小明家厨房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妈妈说可能是白醋也可能是白酒。为了确认,小明按教材上所学的闻气味的方法确认出这瓶液体是白酒。画虚线的文字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环节
A.假设 B.实验 C.观察 D.作出结论
14.(2023上·内蒙古乌海·九年级校考期中)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实验的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取用药品时,若未说明用量,固体一般取1~2g,液体一般取1~2mL
B.用托盘天平称取12g氯化钠,称量时天平指针向左盘偏转,应向右侧移动游码或添加砝码至天平平衡
C.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若仰视读数为8.7mL,则实际所取液体的体积大于8.7mL
D.对试管内的液体进行加热时,应先用酒精灯内焰预热再进行加热
15.(2023上·内蒙古呼伦贝尔·九年级校考期中)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称量NaOH药品 B. 取块状物体 C.加热 D.滴加液体
A.A B.B C.C D.D
16.(2023上·内蒙古赤峰·九年级校考期中)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熄灭酒精灯 B.滴加液体 C. 连接仪器 D.读液体体积
A.A B.B C.C D.D
17.(2023上·内蒙古赤峰·九年级统考阶段练习) 化学离不开实验,我们通过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探寻物质组成的奥秘。小明在实验室里发现一瓶白色固体,他认为“可能是食盐”。对于可能是食盐,他的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鼻孔凑近药品闻气味
B.用手指捻一捻是否有颗粒感
C.观察瓶子标签或者询问老师此物质是什么
D.品尝,如果有咸味就是食盐
18.(2023上·内蒙古赤峰·九年级统考阶段练习) 化学离不开实验,我们通过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探寻物质组成的奥秘。下列仪器中不能加热的是
A.玻璃棒 B.锥形瓶
C.坩埚钳 D.漏斗
二、填空题
19.(2023上·内蒙古赤峰·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初中化学教材“绪言”中,描述了有关物质的变化和性质:①潺潺的流水能蒸发成水蒸气;②水蒸气可以变成天空中的白云;③白云变成了雨滴或雪花降落到地面;④铁矿石冶炼成钢铁;⑤钢铁可能变成铁锈;⑥煤着火燃烧,残余一堆灰烬。
请你分析,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20.(2023上·内蒙古巴彦淖尔·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关于实验操作误差分析结果写在横线上:
(1)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仰视读数,会导致实际值 读数(填“>”、“<”或“=”,下同);
(2)用托盘天平称量10.3g食盐,砝码与药品左右位置放反,会导致实际值 读数。
21.(2023上·内蒙古赤峰·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请回答下列问题:
(1)倾倒细口瓶里的液体后,标签被腐蚀、字迹模糊的原因是 。
(2)取用7.2mL蔗糖水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填序号)。
①5mL量筒 ②10mL量筒 ③20mL量筒 ④胶头滴管 ⑤玻璃棒
(3)用托盘天平称取6.6g食盐固体,称量时发现指针向右偏转,这时应该 ;若称量结束后发现药品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则实际称取的食盐的质量是 g(1g以下用游码)。
(4)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 ,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然后用酒精灯的 (填焰心、内焰或外焰)固定加热。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 盖灭。
(5)玻璃仪器洗干净的标准: 。
22.(2023上·内蒙古赤峰·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配制溶液时,经计算需要水45mL,请回答下列问题。
(1)应该选择量筒的规格是 (填写“10mL”“20mL”“50mL”或“100mL”)。
(2)实验中,量取水时除了需要量筒外, 还需要的仪器是 。
(3)量取液体时,如果仰视刻度读数, 则量筒内液体的实际体积 (填写“大于”或“小于”)45mL。
23.(2023上·内蒙古赤峰·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请用图中仪器的序号按要求填空:
(1)用于夹持试管的仪器是 。
(2)取用粉末状药品时一般选用 。
(3)常用于给物质加热的仪器是 。
(4)既可用作反应容器又能直接加热的是 。
(5)加热时需要垫陶土网的仪器是 。
三、科学探究题
24.(2023上·内蒙古赤峰·九年级统考阶段练习)化学现象中包含发光、放热,许多物质燃烧时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的现象。小明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整个学习小组对此展开讨论和验证。
【提出问题】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
【作出猜想】猜想一:都是化学变化;猜想二: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验证过程】
(1)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的火焰上,观察到烧杯内壁上出现 ,手摸烧杯有 的感觉;实验完毕,将烧杯立即倒转过来, 向里面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并振荡,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分析:由蜡烛燃烧现象可推测燃烧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蜡烛燃烧为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观察白炽灯(灯丝为钨丝):
通电前 通电中 通电后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感觉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4)分析:通电前后,钨丝本身 (填“有”或“没有”)发生变化,灯泡通电发光、放热属于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结论】猜想二正确。
【交流反思】
(5)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
(6)蜡烛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是 。
(7)有同学发现蜡烛燃烧过程中会有黑烟冒出,经分析,同学们一致认为黑色物质是在空气不足时,石蜡燃烧生成的 。
25.(2022上·北京西城·九年级北京八中校考期中)同学们进行“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成分”的探究。
猜想I.吸入空气中氧气含量比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高
【进行实验】按图1所示完成实验。
【解释与结论】
(1)实验中能说明猜想I成立的实验现象是 。
猜想II.吸入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低
【进行实验】用图2装置完成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 在饮料瓶中装入水至没过长吸管底端,塞好瓶塞,对着短吸管缓慢吹气 水从长吸管一端流出
② 将装置内的水换成澄清石灰水,从短吸管端连续吸气10秒 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
③ 倒掉瓶中液体并清洗干净,重新加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
实验中有同学发现,吹气一段时间后浑浊的石灰水重新变澄清。他将瓶中重新加入等体积的石灰水,进一步进行吹气实验。
实验编号 石灰水浓度 持续吹气时间 实验现象
3-1 0.16% 30秒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2 0.16% 2分钟 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变澄清
3-3 0.08% 30秒 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变澄清
3-4 0.08% 2分钟 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变澄清
【解释与结论】
(2)步骤①说明装置的气密性 (填“好”或“不好”)。
(3)补全步骤③的操作: 。
(4)能证明猜想II成立的实验现象是 。
(5)能说明石灰水重新变澄清与石灰水浓度有关的实验是 (填实验编号)。
【反思与评价】
(6)步骤③中,有同学观察到石灰水变澄清,而有的同学未观察到,产生现象差异的可能原因是 (答1条即可)。
四、科普阅读题
26.(2023上·内蒙古巴彦淖尔·九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酒精
酒精是饮用酒的主要成份,化学名称为乙醇,化学式为C2H5OH。在常温、常压下是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易挥发,密度比水小,易溶于水,熔点为-114.1℃,沸点为78.3℃,易燃烧。
酒精可用来制造醋酸、饮料、香精、染料、燃料等。医疗上也常用体积分数为70%-75%的乙醇作消毒剂等。过量饮酒有害健康。饮酒容易使人的中枢神经过度兴奋或麻痹抑制,容易引发交通事故。为了减少交通事故,我国加大了对饮酒驾车(每100ml血液中酒精含量不低于20mg低于80mg),醉酒驾车(每100m血液中酒精含量不低于80mg)的处罚力度。
(1)酒精的物理性质有 。
(2)酒精的化学性质 。
(3)某司机驾车时经交警检查,每100ml血液中酒精含量102mg,他属于 驾车。
参考答案:
1.C
【详解】A、清洗原料,只是洗去原料表面的灰尘等,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搅拌混匀,只是将原料等混合均匀,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入坛发酵,有醋酸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成品装瓶,只是将醋装入瓶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B
【详解】A、棉线织布只改变物质的外部形状,不产生新物质,不涉及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烧制陶器过程中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楠木制舟只改变物质的外部形状,不产生新物质,不涉及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D、沙里淘金是物质的分离,不产生新物质,不涉及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B。
3.A
【详解】A、蜡烛燃烧产生球形火焰实验,发生了燃烧,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奇炒“乒乓球”实验中,用水球打“乒乓球”,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动量守恒实验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又见陀螺“转身”实验,陀螺旋转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A。
4.B
【详解】A、裁切无纺布制作口罩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酒精厂用玉米生产出75%的医用酒精,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对消毒液加水稀释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水银温度计测体温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5.A
【详解】A、纸张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B、酒精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蜡烛熔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不符合题意;
D、铁水铸成锅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D
【详解】A. 铜雕锈蚀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 枯木腐朽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火山烈燃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 冰雪消融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D。
7.B
【详解】A、冰雪融化,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粮食酿酒,有酒精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海水晒盐,只是水的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蔗糖溶解,只是蔗糖以分子的形式扩散到了水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8.B
【详解】A.发生龙卷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草原火灾过程中植物等可燃物发生了燃烧,有水和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山体滑坡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发生雪灾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9.B
【详解】A、沙里淘金,只是将沙子里的金淘洗出来,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粮食酿酒,有酒精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麦磨成面,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石蜡熔化,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10.A
【详解】A、酒精挥发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B、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有新物质碳酸钙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火药爆炸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D、食物腐烂过程中有毒性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1.B
【详解】A、兴安盟的水稻加工成大米,将稻谷脱壳,未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乌海的葡萄酿制成酒产生了新物质酒精,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风力发电原理是利用风力带动风车叶片旋转,再通过增速机将旋转的速度提升,来促使发电机发电,未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赤峰红山文化中的玉龙雕琢只是木头形状变化,未产生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A
【详解】A、煮徨足火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斩竹槌洗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日晒成干,是水分的蒸发,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捞好的纸膜一张张叠好,用木板压紧,上置重石,将水压出,变化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A。
13.D
【详解】A、假设是根据相关资料和经验作出假设,如可能是白醋,也可能是白酒,不符合题意;
B、实验是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如用闻气味的方法确认,不符合题意;
C、观察是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验现象等进行观察,不符合题意;
D、作出结论是根据实验数据和现象等得出结果,如这瓶液体是白酒,符合题意。
故选D。
14.C
【详解】A、取用药品时,若未说明用量,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液体一般取1至2mL,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用托盘天平称取12g氯化钠,称量时天平指针向左盘偏转,说明氯化钠的质量大于砝码质量,应减少氯化钠,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若仰视读数为8.7mL,则视线会低于量筒中液面的最低处,读数偏小,实际所取液体的体积偏大,大于8.7mL,故选项说法正确;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以防止液体沸腾时喷出伤人,并且先用酒精灯外焰预热后再进行集中加热,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5.D
【详解】A、氢氧化钠易潮解、具有腐蚀性,称取氢氧化钠药品时,氢氧化钠需要放在烧杯中称量,且左边放物体,右边放砝码,故A不正确;
B、取块状固体时,试管横放,块状固体用镊子夹取,放入平放的试管口,再将试管慢慢竖立,使块状物缓缓滑落至试管底部,故B不正确;
C、酒精灯加热时,用外焰加热,手握在试管夹长柄处,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液体加热试管口向上倾斜45°,故C不正确;
D、胶头滴管加液时,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该垂直悬空滴加,故D正确。
故选D。
16.D
【详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不可用嘴吹灭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的位置是否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导管连接胶皮管时,先把导管一端湿润,然后稍用力转动使之插入胶皮管内,图中所示装置正确;
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不正确。
故选C。
17.C
【详解】A、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故选项说法错误;
B、在化学实验室中,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故选项说法错误;
C、可以观察瓶子标签,确定是什么物质,或者询问老师此物质是什么,故选项说法正确;
D、在化学实验室中,不能品尝药品的味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8.D
【详解】A、玻璃棒用于过滤、搅拌和转移固体,能进行加热,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B、锥形瓶能进行加热,但必须垫上陶土网,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C、坩埚钳用于加持物体,能进行加热,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D、漏斗用作加液器与制作过滤器,不能进行加热,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19. ①② ⑤ ③
【详解】①潺潺的流水能蒸发成水蒸气,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②水蒸气可以变成天空中的白云,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③白云变成了雨滴或雪花降落到地面上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④铁矿石冶炼成钢铁过程中有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⑤钢铁可能变成铁锈,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⑥煤着火燃烧,残余一堆灰烬的过程中有二氧化碳和灰烬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填:①②;⑤;③。
20.(1)>
(2)<
【详解】(1)仰视读数偏小,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仰视读数,读数偏小,则会导致实际值>读数;
(2)都是用托盘天平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则有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即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用托盘天平称量10.3g食盐,砝码与药品左右位置放反,则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则会导致实际值<读数。
21.(1)倾倒液体时标签没有朝向手心
(2)②④
(3) 继续向左盘添加食盐直至天平平衡 5.4
(4) 或三分之一 外焰 灯帽
(5)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小滴,也不成股流下
【详解】(1)倾倒细口瓶里的液体后,标签被腐蚀、字迹模糊的原因是倾倒液体时标签没有朝向手心,残留液腐蚀了标签。故填:倾倒液体时标签没有朝向手心。
(2)根据选取量筒的原则:所选量筒量程要大于且最接近所要量取液体的体积,选10mL量筒,首先向量筒内倾倒液体,在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至刻度线,所以取用7.2mL蔗糖水需要用到的仪器有②10mL量筒、 ④胶头滴管。故填:②④。
(3)用托盘天平称取6.6g食盐固体,称量时发现指针向右偏转,说明药品量少,这时应该继续向左盘添加食盐直至天平平衡;若称量结束后发现药品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则实际称取的食盐的质量是:6g-0.6g=5.4g。故填:继续向左盘添加食盐直至天平平衡;5.4。
(4)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否则液体容易喷出;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然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固定加热,因为外焰温度最高;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用嘴吹容易产生危险。故填:或三分之一;外焰;灯帽。
(5)玻璃仪器洗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小滴,也不成股流下,故填: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小滴,也不成股流下。
22.(1)50mL
(2)胶头滴管
(3)大于
【详解】(1)选取量筒量程时,应选取略大于所需量取液体体积的量程,则应选取50mL量筒量取45mL水。
(2)量水时,除了需要量筒外,还需要胶头滴管。
(3)若仰视读数,则实际量取液体的体积会偏大,则实际体积大于45mL。
23.(1)B
(2)E
(3)F
(4)D
(5)I
【详解】(1)用于夹持试管的仪器是试管夹,选B;
(2)取用粉末状药品时一般选用药匙或纸槽,选E;
(3)酒精燃烧放热,酒精灯常用于给物质加热,选F;
(4)既可用作反应容器又能直接受热的是试管,选D;
(5)加热时需要垫陶土网的仪器是烧杯,以保证烧杯底部受热均匀,选I。
24.(1) 水雾 发烫
(2)化学
(3)发烫
(4) 没有 物理
(5)有无新物质生成
(6)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7)炭黑
【详解】(1)蜡烛燃烧生成水,则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的火焰上,可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蜡烛燃烧放热,则用手摸烧杯有发烫的感觉;
(2)蜡烛燃烧过程中有水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灯泡发光放热,则灯泡发光时,手摸灯泡感觉发烫;
(4)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则灯泡通电发光、放热属于物理变化;
(5)由前面分析可知,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有无新物质生成;
(6)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7)蜡烛燃烧过程中会有黑烟冒出,是因为蜡烛燃烧时,空气不足生成的炭黑。
25. 瓶1中蜡烛燃烧,瓶2中蜡烛熄灭 好 从短吸管端吸气10秒,观察石灰水的变化;从长吸管端吹气10秒,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吸气时,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吹气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1和3-3 澄清石灰水浓度不同
【详解】(1)空气中氧气含量高,瓶1蜡烛燃烧;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少,不足以支持木条燃烧,瓶2蜡烛熄灭;故填:瓶1中蜡烛燃烧,瓶2中蜡烛熄灭;
(2)在饮料瓶中装水至没过长吸管底端,对着短吸管缓慢吹气,发现水从长吸管端快速流出,这说明装置的气密性是良好的;故填:好;
(3)从短吸管端吸气10秒,吸气时长吸管底端有气泡冒出,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从长吸管端吹气10秒,吹气时长吸管底端有气泡冒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吸入气体;故填:从短吸管端吸气10秒,观察石灰水的变化;从长吸管端吹气10秒,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4)长吸管底端有气泡冒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吸入气体;故填:吸气时,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吹气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由实验编号3-1和3-3的吹气时间相同,石灰水浓度不同,故可知,石灰水重新变澄清与石灰水浓度有关;故填:3-1和3-3;
(6)步骤③中,有同学观察到石灰水变澄清,而有的同学未观察到,产生现象差异的可能原因可能是所用澄清石灰水浓度不同;故填:澄清石灰水浓度不同。
26.(1)无色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
(2)可燃性
(3)醉酒
【详解】(1)物质不通过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酒精的物理性质有在常温、常压下是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易挥发,密度比水小,易溶于水,熔点为-114.1℃,沸点为78.3℃。
(2)物质通过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酒精的化学性质有可燃性。
(3)饮酒驾车(每100ml血液中酒精含量不低于20mg低于80mg),醉酒驾车(每100m血液中酒精含量不低于80mg),某司机驾车时经交警检查,每100ml血液中酒精含量102mg,他属于醉酒驾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