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第六章 自然灾害
【课标要求】
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自然灾害
气象灾害
地质灾害
主要分布地区(典型地区)
形成原因
产生危害
防御措施
气象灾害
气象灾害指短暂的异常天气现象或气候变化引起的大气异常所产生的灾害现象和过程,包括洪涝灾害、干旱灾害、台风灾害、寒潮灾害等。
一.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是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影响因素:气候因素和地形因素。
从气候上看,洪涝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从地形上看,沿海、沿江地势低洼地区常受洪涝威胁。
地势低平,降水丰沛的地区,洪涝灾害风险等级较高。
一般什么地区最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呢?
结论:
洪涝灾害的危害:
④引发水土流失、泥沙淤积等生态问题;
⑤诱发疫情等,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①淹没农田,农作物减产;
②淹没聚落,危害生命财产安全;
③破坏交通、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交通通讯受阻;
如何防御?
1.加强监测和预报
2.兴修水利工程(疏通河道、加固堤坝、建泄洪区……)
3.植树造林
4.退耕还湖
干旱:是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气候现象。
二.干旱灾害
旱灾: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时。
沉寂在天目湖底64年的山丫桥再现真容!
读图思考:
1.我国旱灾多发生在湿润半湿润地区还是干旱半干旱地区?
2.为什么干旱的西北地区旱灾发生的次数不多?
中国旱灾频次分布
西北地区人口少,人类活动少。灾害具有一定的突变性,主要是对人类的影响,所以这里即使干旱,对人的影响小。
湿润
湿润
半湿润
半干旱
干旱
3.旱灾频次最高的地区在哪里?
华北地区 即使是半湿润地区,但因为人口和人类活动需水量大,成为中国最缺水的地方。
华北春旱的原因:
自然:①锋面雨带尚未到达华北,降水少;
②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加剧;
③冬季积雪少,融水量小;
社会:④农业生产需水量大;
旱灾危害:
①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
②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
③引发水资源短缺;
④严重时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⑤极易引发沙尘暴、火灾、虫害等灾害。
旱灾危害
观察并思考:我国东部季风区旱灾严重的原因?
北京、上海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北京1950-2010年降水量的变化
东部季风区由于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易发生旱灾。
1.为什么我国旱灾多发区往往也是洪涝灾害多发区?
P102活动 分析我国洪涝灾害与旱灾的时空分布特征
东部季风区,降水量的多少取决于夏季风的强弱。夏季风强,北涝南旱;夏季风弱,南涝北旱。
三.台风灾害
台风是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涡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西北太平洋是世界上台风最频繁海域。
一个发展成熟的台风,由台风眼、旋涡风雨区和外围大风区三部分组成。
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源于西北太平洋,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多发于夏秋季节。
西移路径
西北路径
转向路径
台风天气常伴随着狂风、暴雨、风暴潮等,并带来严重的自然灾害。
①狂风能够吹倒房屋,拔起大树,破坏交通、通信设施等。
②暴雨会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并危及近海养殖。
③风暴潮侵蚀海岸、破坏海堤,造成海水倒灌。
台风的危害:
四.寒潮灾害
寒潮是因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某地大范围的剧烈降温,气温24小时内下降8℃及以上,且使得该地最低气温下降到4℃及以下,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的天气过程。
寒潮多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深秋到初春时节,势力大的寒潮可以影响到低纬度地区。
四.寒潮灾害
西路:从西伯利亚西部进入中国新疆,经河西走廊向东南推进;
中路:从西伯利亚中部和蒙古进入中国后,经河套地区和华中南下;
东路:从西伯利亚东部或蒙古东部进入中国东北地区,经华北地区南下。
影响我国的寒潮主要发源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势力强大的寒潮,会自北向南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
①农作物遭受冻害,农业受损;
寒潮的危害
伴随寒潮的大风、低温、暴雪:
②造成畜牧业损失;
③阻断交通,破坏通信设施和输电线路。
辩证看待气象灾害的影响?
观察并思考:
1.小组讨论寒潮可能带来有益影响?
2.阅读教材自学窗讨论台风灾害的有益影响?
寒潮可以吹散雾霾。
台风带来雨水,可以缓解酷暑、旱情。
A
B
2020年入汛以来,中国南方地区发生多轮强降雨过程,造成多地河湖发生较重洪水和多地发生严重的内涝。洪水还造成了多地发生地质灾害。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
3.材料中南方地区洪涝灾害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 )
A.陆地内循环 B.海陆间循环 C.海上内循环 D.全球水循环
4.涝灾的形成主要由于( ) A.⑤增强 B.④增强 C.⑥不畅 D.②减弱
5.洪水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是( ) A.台风 B.地震 C.滑坡 D.火山喷发
6.洪涝灾害的防灾准备有( )
①修建防护堤②及时撤到较高处③采用地膜覆盖农作物④疏通水道⑤房屋建在高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④⑤
B
C
C
D
2019年2月13-14日,华北地区出现入冬以来范围最广、强度最大的一次寒潮降雪过程。据悉,针对此次降雪过程,河北等省开展了人工增雪作业,以缓解华北地区春季的旱情。
7.我国华北地区春季旱情严重,其原因不包括( )
A.气温回升,积雪消融 B.农业活动需水量大
C.大风频繁,蒸发旺盛 D.春季降水少
8.华北地区3月寒潮危害要大于1月份,主要原因是3月份( )
A.寒潮强度大 B.为作物生长期
C.寒潮频率高 D.多发生沙尘暴
A
B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9.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干旱灾害最严重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 B.黄淮海平原
C.云贵高原 D.四川盆地
10.上述地区干旱表现为( )
A.以伏旱为主 B.全年干旱
C.春旱和春夏连旱 D.冬春连旱
11.下列灾害中与干旱相关联的是( )①地震 ②森林火灾 ③蝗灾 ④泥石流 ⑤水土流失 ⑥荒漠化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④⑤⑥ D.②③⑥
B
D
D
有诗云“寒潮滚滚自天来,大地今朝暴雪裁,北国冰封千万里,江南路塞几多垓,……”。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2.关于寒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在冬季出现
B.影响的范围不大,但可能导致多种灾害同时发生
C.会带来低温、大风、暴雪天气
D.在我国冬季暴发的寒潮对农作物影响最大
13.寒潮对农业的危害主要是
A.风害 B.沙尘暴 C.雨雪 D.冻害
14.预防寒潮的首要工作是
A.发布准确的寒潮信息和警报 B.随时做好防寒准备
C.海上的船只在寒潮来临及时回港 D.为牲畜提前准备饲料
C
D
A
2020年第4号台风“黑格比”,8月4日夜间到5日上午影响上海,上海局部地区遭受超强降雨,积水最深达120厘米,部分交通受到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台风多发生在( )
A.春秋季节 B.夏秋季节 C.秋冬季节 D.冬春季节
16.台风( )
①是发源于西北大西洋洋面上的大气旋涡 ②台风中心的风力可达12级 ③常伴有狂风、暴雨和风暴潮 ④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B
D
形成于热带洋面的台风,登陆时常伴随狂风、暴雨、风暴潮,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天气现象。下图为“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平均生成和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1981~2010年)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7.据图可知( )
A.台风只在夏秋季节才会形成
B.夏秋季是防范台风的重要时段
C.我国全年各地均会受到台风影响
D.夏季生成个数多,登陆个数少
18.下列关于台风造成损失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夏季台风给沿海带来丰沛降水
B.秋季台风使南方地区水稻受到冻害
C.大风翻江倒海,吸引鱼群聚集
D.巨浪摧毁沿岸设施、掀翻渔船
B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