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单元网络】 ( http: / / www.21cnjy.com )
【单元总结】
一、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历程
1.两极格局
(1)形成:从雅尔塔体系 ( http: / / www.21cnjy.com )形成到50年代中期。雅尔塔体系的建立以美苏两极为基础。5 O年代前后发展为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的对峙。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形成,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2)动摇:50年代后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至80年代,两极格局的动摇是多种力量作用的结果。美苏争霸,双方实力相对削弱。60年代初,社会主义阵营瓦解;资本主义阵营中欧共体和日本迅速崛起。两大阵营分化与重新合。7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严重经济危机,进一步改变了大国间力量的对比。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世界格局开始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七八十年代,第三世界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它改变了联合国成立之初由一两个超级大国控制的局面,并开展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
(3)结束: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最终瓦解。
2.多极化趋势
(1)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明显加强。
(2)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与组合。俄 ( http: / / www.21cnjy.com )罗斯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问题;美国企图独霸世界;日本提出以日、美、欧三方为主导的国际新秩序,并积极建立政治大国;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欧洲的地位和实力进一步提高;中国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建立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目前,世界格局中存在几个主要的力量中心,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
(4)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加强了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例1】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指的是( )
A.苏联解体导致全世界独立国家数量增多
B.两极对峙变成了美、欧、中、日、俄势均力敌的格局
C.美国日益受到欧、中、俄等力量的制约
D.区域集团化使世界分裂成几个相互隔绝的地区
解析:多极化是指欧洲、中国、俄罗斯等力量的兴起,对美国的霸权主义形成制约,多种力量共同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
答案:C
二、冷战时期,中美苏“三角”关系的阶段特征及成因
1.第一阶段(50、60年代)
(1)美国孤立和反对中国。原因是美国敌视社会主义中国,对新中国的发展壮大感到恐惧和不安。
(2)中苏由友好到关系恶化。建国初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新中国推行“一边倒”的方针,《中美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签署。后来苏联对中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造成中苏关系的进步恶化。原因是双方意识方面的分歧和苏联企图控制中国。
2.第二阶段(70年代)
(1)美国同中国关系实现正常化。原因是这时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对外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
(2)出于对外扩张的目的,苏联加紧对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进行压制和军事威胁,以致酿成中苏边境的武装冲突(如珍宝岛事件),中苏关系严重恶化。
3.第三阶段(80年代后)
(1)美国同中国时好时坏,特别是美国在售台武器等问题上矛盾突出。其原因是美国仍没有放弃霸权政策。
(2)苏联同中国改善关系。其原因是苏联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民经济军事化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从80年代中期起,苏联开始放弃同美国争夺军事优势的做法,由对外扩张转为全面收缩。
【例2】1960 年,一贯强烈反共的尼克松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肯尼迪竞选美国总统时说:“我们(对中国)的态度,不应该过于僵硬,我们不应对一个六亿人的政府保持永久不承认的态度。”1968年大选时,尼克松又说“时间已经来到,我们必须掌握中国的现实了。” 这两段话说明( )
①尼克松有了结束同中国对抗的想法
②美国统治阶级内部对中国的政策已经出现分歧
③尼克松想通过改善美中关系达到控制中国的目的
④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国际上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A.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20世纪 ( http: / / www.21cnjy.com ) 60年代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开始受到挑战,美国想改变与中国的关系,以此牵制苏联,尼克松上台后,中美关系正常化,故③的说法错误,排除即可。
答案:C
三、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综合认识
1.外交政策的本质及决定因素
(1)本质:任何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从本质上看都是国内政策的延伸。
(2)决定因素:上层建筑特别是政权的阶级属性、民族利益(民族利益包含着一定的阶级利益)、国际地位和国家实力。
2.新中国的外交
(1)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不谋求对外扩张的霸权。特别是中国作为一个经济落后的大国,面临着改变落后面貌、实现现代化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2)新中国外交的根本目标就是要争 ( http: / / www.21cnjy.com )取一个和平建设的国际环境,在和平、平等的基础上与一切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新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就体现了这个外交目标和思想。
3.启示
(1)外交工作出发点。应该明确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其外交政策的出发点都是基于自己的国家利益。
(2)“弱国无外交”。也就是说,一个贫弱的国家是没有平等外交可言的。
(3)尊严来自实力。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在国际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必须有雄厚的综合国力作为外交的后盾,否则,尊严无从谈起。
(4)外交政策的变化都是以本国利益为转移的;外交政策也是以本国实力做后盾;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受到国际形势的影响。
【例3】中国领导人在不同场合 ( http: / / www.21cnjy.com )表示,今天的中国是一个改革开放与和平崛起的大国;中国已下定决心,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内环境,集中精力发展自己,又以自己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中国领导人关于“和平崛起”的表述向国际社会传递的信息是 ( )
①“冷战”后传统不安全因素不再对和平构成主要威胁
②中国的崛起对国际社会不是威胁而是机遇
③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④中国在综合国力竞争中优势明显,和平崛起成为可能
A.③④ B.①② C.②④ D.②③
解析:要深入理解和平崛起的内涵。中国整体的发展面临着诸多的机遇与挑战,中国更应该集中力量发展自己,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答案:D
【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小题,共72分)
1.据说德黑兰会议期间,在一次例会开始前,丘 ( http: / / www.21cnjy.com )吉尔说:“今天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成为世界的主宰!”罗斯福说:“我梦见我成了宇宙的主宰!斯大林元帅,您梦见了什么?”斯大林说:“我梦见,我既没有批准丘吉尔先生您当世界的主宰,也没有批准罗斯福先生您当宇宙的主宰!”通过这段对话,我们可以看出( )
A.苏联实力强大 B.罗斯福野心最大 C.美苏矛盾是主要的矛盾 D.三国争霸的意图显现
2. 二战后期的雅尔塔会议上,当讨论波兰问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时,斯大林明确指出:“波兰问题对俄国人不仅仅是个荣誉问题,而且是个安全问题……波兰问题对苏维埃国家来说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此语表明苏联的根本意图是( )
A.对于波兰安全的关注 B.力图控制东欧的野心
C.确保自身的安全问题 D.对抗美国的重要战略
3.观察右面一幅漫画(图中英文意为“杜鲁门主义”),若为该漫画拟定标题,较为合适的是( )
A.反目成仇,势成水火
B.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C.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D.冰释前嫌,共克时艰
4.冷战期间,既体现了美苏对抗的紧张与激烈,又体现了他们成功运用自我控制机制,在战争边缘上寻求妥协的事件是( )
①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②越南战争 ③古巴导弹危机 ④柏林危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 柏林墙树起来后,肯尼迪总统说:“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堵不是防范外敌,而是防范自己人民的墙。”
柏林墙归根结底应视为( )
A.“柏林危机”的产物 B.“冷战”时代的产物
C.西德对峙的产物 D.东德封闭边界的产物
6. 1945年10月,日本政府颁布“男 ( http: / / www.21cnjy.com )女同权与妇女解放、对劳动者团结与组织的支持、教育的自由化、废除专制与国民解放、经济的民主化”等五大政策;1945年11月,对15个财阀集团实行资产冻结,此后又发出解体的指令与天皇财产冻结的指令。上述政策( )
①是日本政府推行的民主化改革 ②在美国的支持下得以顺利实行
③为日后的经济腾飞创造了条件 ④导致了日本经济的进一步崩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7.美国解禁的外交文件显示,1972年夏天,美国总统助理基辛格在得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即将访华
促成日中邦交正常化的计划后,使用了对日本人的蔑称“小日本”一词,破口大骂日本是“最坏的叛徒”。这是因为日本的做法( )
A.导致美日关系破裂 B.对外政策不再追随美国
C.使日本成为政治大国 D.使美国开始改变对华政策
8.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 ( http: / / www.21cnjy.com )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对此有人说:尼克松改变了世界。但毛泽东却说:是世界改变了尼克松。以下关于当时世界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日本、西欧崛起,多极化趋势出现 B.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
C.不结盟运动形成,第三世界兴起 D.中苏同盟牢固,美国力图分化
9.下表反映了中国政府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
1971年 中国在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中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1978年 中国成为联合国粮农组织成员国
1980年 中国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工作;中国参加联合国裁军工作会议。
1981年 中国在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上当选为人权委员会成员
1984年 中国成为国际原子能机构正式成员国
1988年 中国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特别委员会成员,并于次年首次派员参加联合国维和
A.推进区域性合作 B.积极开展多边外交
C.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 D.真正实行不结盟政策
( http: / / www.iisg.nl / ~landsberger / images / fe01.jpg" \t "_blank ) ( http: / / www.iisg.nl / ~landsberger / images / fe01.jpg" \t "_blank )10. 右图是新中国的一幅宣传画,图中的文字是“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倒美帝!打倒苏修!打倒各国反动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它最有可能出现于( )
A.五十年代末 B.六十年代末
C.七十年代末 D.八十年代末
11.建国以来,中国一直在压力下成长,首先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获得国际承认的压力,其次是经济发展的压力,最近是让国际社会放心的压力,这些压力造就了中国参与国际社会的潜台词。导致上述压力的因素有( )
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 ②对苏联模式的迷信和模仿
③中国的复兴对当时国际格局的冲击 ④国际格局演变导致的国际关系变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2.1970年代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中,曾出现“小球”推动“大球”的情形,中国能以“小球”
撬起“大球”的原因是( )
A.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B.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C.第三世界的支持 D.改革开放的实行
13. 1971年,第26 ( http: / / www.21cnjy.com )届联合国大会通过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立即将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的—切机构中驱逐出去。这表明( )
A.美国由遏制中国转为承认中国 B.中国多边外交取得重大成果
C.多极化格局在曲折中发展 D.国际政治新秩序已经形成.
14. 下列有关新中国外交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一边倒”的政策打破了西方国家孤立新中国的企图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
C.新中国以安理会五个成员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日内瓦会议
D.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15. 握手礼是当代世界大多数国家通行的见面礼。以下一组握手照片中不反映外交礼仪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毛泽东与田中角荣 B.周恩来与尼克松
C.邓小平与欧共体主席 D.胡锦涛与连战
16. 一位学者认为:“除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之外,已找不到足以代替它且具存活能力的其它体系。”并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上述说法应出现于何时( )
A.英国光荣革命成功时
B.两极格局的确立
C.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时
D.东欧剧变及苏联解体后
17. 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极化是半个多世纪来国际形势合乎逻辑的发展,是长期以来世界政治、经济、军事关系累积嬗变的必然结果。你认为,推动多极化的因素有( )
①世界文明的多样化 ②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③大国外交的自主化 ④大国实力的均衡化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8. 2007年4月,普京在一次公共场合抨击美国“几乎是毫无节制地”滥用武力。并且称美国所倡导
的“单极世界”是不可接受的。这段材料表明( )
①美国今天仍然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②美国的目的是保持其世界霸主地位
③这反映了今天世界的政治格局为“一超多强”
④美俄两国仍然在意识形态领域存在分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9. 2003年美国高盛公司将巴西、俄 ( http: / / www.21cnjy.com )罗斯、印度和中国4国的英文首字母连缀起来,创造了一个响亮的名称BRIC(与砖的英文“Brick”发音相同),“金砖四国”之名随之流行,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是多极化中的重要力量
B.中国随着国力的增强将能做出更大的贡献
C.俄罗斯正走出低谷,其发展潜力不可低估
D.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世界越来越动荡不安
20. 2009年7月4日,朝鲜连 ( http: / / www.21cnjy.com )续发射7枚导弹。右图是一幅反对朝鲜导弹发射的漫画。韩国舆论认为,从4日是美国独立纪念日来看,导弹发射更可能是出于政治目的,是对美国的挑衅。这表明( )
A.朝鲜是危害东北亚地区和平与稳定的罪魁祸首
B.对抗仍然是当代国际关系中的一个主要问题
C.世界整体趋于缓和,但局部动荡仍然存在
D.朝鲜希望通过重启核计划赢得国际社会尊重
21.当代知名学者和作家余秋雨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千年一叹》中写道:“在今天,世界的麻烦在中东,中东的麻烦在阿以,阿以的麻烦在耶路撒冷。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耶路撒冷,我实在无法描述走近你时的心情。”材料反映的问题是( )
A.中东地区动荡不安的关键问题是巴以冲突
B.两极格局已结束
C.作者反对宗教信仰
D.紧张与动荡仍是当今的主题
22.2009年4月12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海军首批护航编队圆满完成了联合国安理会打击海盗、对此海域实施护航的任务。这显示了新时期中国外交活动的特点之一是( )
A.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B.支持非洲民族解放斗争
C.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D.积极参与联合国的活动
23.2009年4月10日,国务 ( http: / / www.21cnjy.com )院总理温家宝乘专机抵达泰国,出席即将在帕塔亚举行的第十二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向东盟国家介绍中方对加强中国一东盟合作的设想和建议。这充分表明( )
①中国积极发展睦邻友好关系,营造和谐的国际环境
②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推动地区和平与发展
③中国综合国力空前强大,已经担当起领导亚洲的重任
④中国顺应世界经济区域化的趋势,放眼未来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4.2009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参 ( http: / / www.21cnjy.com )加了在伦敦举行的二十国集团伦敦峰会,提出了对当前国际金融体系进行改革的主张,并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注资400亿美元。这些外交活动体现的是( )
A.经济外交,表明中国要与世界共度危机
B.大国外交,在世界面前展示大国的风范
C.政治外交,表现出中国争霸世界的豪气
D.全面外交,确立在多极化格局中的地位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其中,25小题14分,26小题14分,共28分)
( http: / / / Html / Sxtj / 160007589_3.shtml" \t "_top )25. 有“世界历史库”之称的美国《时代》周刊,一直以其独特的报道风格和对中国发展及中美关系的关注,而受到世人的瞩目。
材料一 1949年2月7日,毛泽东首次出现在美国《时代》周刊杂志封面上(右图),图中毛泽东意气风发、踌躇满志。
(1)据材料一,《时代》周刊为什么选择毛泽东为封面人物?你怎样理解图中的“民主统一”?其实现对中美关系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 http: / / clx3.ld.infoseek.co.jp / times_cn / times_cn.htm" \t "_top ) ( http: / / clx3.ld.infoseek.co.jp / times_cn / times_cn.htm" \t "_top ) ( http: / / clx3.ld.infoseek.co.jp / times_cn / times_cn.htm" \t "_top ) ( http: / / clx3.ld.infoseek.co.jp / times_cn / times_cn.htm" \t "_top )材料二 1950年12月11日《时代》周刊的封面,标题是:RED CHINA'S MAO。周刊封面的基调为红色,在人物的周围还画有许多红色的蝗虫。
(2)材料二中,周刊的封面为什么要这样设计?(2分)
( http: / / www. / photo / ad_design / cultural / show_2008120622045265.html" \t "_top ) ( http: / / www. / photo / ad_design / cultural / show_2008120622045265.html" \t "_top ) ( http: / / www. / photo / ad_design / cultural / show_2008120622045265.html" \t "_top )材料三 1972年2月6日的期刊,标题是: Nixon's China Odyssey。画面表现了尼克松与毛泽东、周恩来的见面,参观长城,以及观看歌舞表演。其中,Odyssey(旅行)在英文中是一个具有积极乐观含义的单词。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
材料四 2005年6月,《时代》周 ( http: / / www.21cnjy.com )刊以“中国的新革命”为题,用20多个版面做了一组有关中国崛起的特别报道,导语则为“中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相互谅解才是出路”。
(4)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材料四中“导语”的认识。(2分)
26.阅读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五大力量基本框架图回答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①美、欧、日△是基础
②美、俄、中△是关键
③美、欧、俄△是欧洲一翼
④美、日、中△是亚洲一翼
⑤美国位于正五边形的顶端
——冯特君《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请回答:
(1)上图显示出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政治格局有何变化?(3分)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上述“一超多强”世界政治局面是如何形成的?(6分)
(3)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中国实行孤立、封锁、敌对的外交政策。中国是如何突破美国孤立、封锁的?(5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材料表明,英国希望维持大战前的世界地位,美国希望成为新的世界霸主,而苏联希望参与到世界争霸之中。
2.C 苏联希望通过波兰问题的解决,在其西部边界制造出一条“安全带”,达到维护自身安全的目的。
3.A 杜鲁门主义出台的大背景,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美苏两大国由战时同盟成为争霸世界的两大对手。故A项正确。
4.B 对抗与妥协,处于战争边缘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爆发战争,这是冷战的基本特点,③④体现了这一特点。越南战争是热战不是冷战,两大军事集团的建立体现不出材料信息所要传达的内容,故①②不选。
5.B 冷战开始后,为了防止东柏林人逃向西柏林,苏联指使东德政府修建了柏林墙,所以柏林墙是美苏冷战的产物。
6.B 题干中所述政策即日本按照美国的授意进行的民主化改革。这些改革为日后日本的经济腾飞创造了条件,④说法不正确。
7.B 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缓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年9月,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日本在经济崛起后开始改变追随美国的外交政策,实行以日美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
8.D 20世纪70年代,中苏关系也处于僵化、对抗之中,故D项错误。其余诸项都是当时的世界格局发展趋势。
9.C 注意表格所列各个方面都明确提及了联合国,这就说明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强调的是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
10.B 材料体现出中国当时的外交政策是既反美又反苏,只有在六十年代末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11.A 由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立,以及两极格局的形成,造成了获得国际认可的压力;对苏联模式的迷信和模仿造成了经济发展的压力;中国的独立、改革开放后的崛起都对当时的国际格局形成了冲击;而两极格局的形成和瓦解,都对中国的对外关系产生了重大冲击。
12.B 所谓的大球指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中美关系正常化,其关键在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这才是根本原因,A、C都是外因。改革开放的实行在1978年,而中美关系正常化是在1972年。
13.C 1971年的美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还没有承认新中国,排除A,中国与许多国家还没有建立外交关系,还谈不上多边外交取得重大成果,排除B,国际政治新秩序到现在还没有形成,排除D。
14.C 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1970年,故C的说法错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分参加日内瓦会议。
15.D连战代表台湾,台湾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不能叫外交。
16.D 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美苏两级格局也随之瓦解,冷战结束。A项是在1688年,B项是在二战后。
17.D 多极化的因素,主要是涉 ( http: / / www.21cnjy.com )及到当今时代大国之间的关系。多样的文明、民主的国际关系、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相对均衡的实力都是推动多极化的因素。
18.A 本题可用排除法。1991年苏联解体后,两国意识形态的分歧已经基本消失,两国的冲突更多的表现为国家利益的冲突,故排除④。
19.D可以采用排除法,这个命名体现出这四个国家在国际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看不出“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世界越来越动荡不安”这一信息。
20.C 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两大主题。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局势趋于缓和,但冷战时代遗留下来的诸多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使局部动荡仍然存在。
21.A 根据材料分析即可得出正确答案。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22.D 从题干来看,中国舰队的护航是响应联合国而进行的,这体现了中国以联合国为中心进行的外交活动。
23.C 中国总理应邀参加东盟会议无 ( http: / / www.21cnjy.com )法说明已经担当起领导亚洲的重任,况且,中国一直致力于发展和多个国家的平等友好关系,根本没有领导亚洲的计划,因此可以排除③。
24.A 通过一系列的经济外交,表明了中国与世界人民共度危机的态度,赢得了世界各国的赞誉,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
二、非选择题
25. 解析:(1)问,注意194 ( http: / / www.21cnjy.com )9年2月这个时间信息,当时三大战役已经结束,国民党在中国的统治即将崩溃,中共领导的新中国即将诞生;(2)问,注意红色的含义即指共产党统治的中国,蝗虫的缠绕说明美国对新中国的敌视和诬蔑;(3)问,其实就是回答尼克松访华及其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就可;(4)问,属于开放型题目,注意紧扣中美关系这个主题回答。
参考答案:
(1)原因: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即将 ( http: / / www.21cnjy.com )崩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理解:建立统一的民主联合政府。影响:美国对华奉行全面遏制政策,中美全面对抗。(4分)
(2)原因: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意识形态的对立,美国敌视社会主义中国。(2分)
(3)说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缓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苏关系恶化;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破产;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6分)
(4)中美两国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合作基础;发展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2分)
26. 解析:本题是考查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国关系及新时期的世界政治格局。自苏联解体以来,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存在着五大力量。“一超多强”的局面的形成,是经济多极化发展的体现,要注意多种力量发展的经过。至于第三问,实际上考查新中国各个时期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联系所学知识就可。
参考答案:
(1)由原来的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世界五大力量相互制衡。(3分)
(2)70年代以来西欧、日本崛起,资本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义阵营分化;中苏关系破裂,社会主义阵营瓦解;新兴民族国家掀起“不结盟运动”,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重要力量;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升;苏东剧变,两极格局瓦解,美国一强独霸,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俄罗斯致力于恢复大国地位。(6分)
(3)建国初,实行“一边倒”,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定程度上打破了美国的封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与亚非拉新独立国家建立广泛的外交关系;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70年代实现中美、中日关系的正常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展全方位外交,与世界上绝大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友好外交关系。(5分)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的发展演变历程
阶段 背景 关系 认识
二战后初期 二战结束后,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而西欧和日本经济则严重衰退,国际地位下降。 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和北约等扶植和控制西欧 ( http: / / www.21cnjy.com );西欧各国则不得不依附于美国。对于日本,美国以盟军的名义实行了单独占领,后又转而扶植日本;日本则采取了追随美国的政策。 (1)由于各国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争夺的持久性,妥协的暂时性,国家之间关系不可能一成不变,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2)各国关系变化的原因归根到底在于各国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
20世纪六七十年代 由于美苏争霸、越南战争等原因,美国实力相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降。20世纪50年代后,西欧各国生产力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特别是到1967年,欧共体宣告成立,大大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在此期间,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并发展,国民生产总值上升到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 随着西欧和日本的崛起,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呈现出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美国霸权地位受到严重削弱。
两极格局瓦解以后 两极格局结束以后,世界形势总体上趋于缓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积极推行单边主义。而欧盟、日本等政治力量也不断发展壮大,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美国试图建立一个由其领导的单极世界。欧盟、日本等多种力量不断发展壮大,重新分化组合,有力地制约着美国的霸权政策。
1.二战以来世界格局的发展演变。
(1)二战以后,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被新的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所取代。美苏两极下以美苏为首的东西方展开了长达40多年的“冷战”。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西欧走向联合,日本崛起,中国振兴,不结盟运动蓬勃发展,从而冲击着两极格局,使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3)20世纪九十年代初, ( http: / / www.21cnjy.com )由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宣告瓦解,“冷战”局面随之结束。世界格局暂时出现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例1】 导致二战后的两极格局受到的“震撼”和“挑战”的因素有
( )
①美国的霸主地位愈加稳定 ②西欧、日本经济的崛起 ③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④苏联日益陷入困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④
解析:考查对多极化趋势的理解,可选用排除法,战后随着西欧、日本、中国等经济体的崛起,美国的霸主地位日益受到挑战,因此排除含①的选项。
答案:C
2.新中国建立后的外交成就。
(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在建国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2)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与此同时,中国先后参加了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大大改善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处境,扩大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
(3)20世纪70年代是中国外交走 ( http: / / www.21cnjy.com )向重大突破和转机的时期,而其关键则是中美关系的缓和。随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益、尼克松访华、中日邦交正常化等一系列重大外交事件的发生,中国的对外关系出现了全新的局面。
(4)改革开放后,中国面临新的形势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外交政策和国际战略作出重大调整,采取“走出去”的外交战略,积极参加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取得重大成果,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人类共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例2】 在周恩来诞辰110周年之际,为缅怀周总理光辉的一生,老师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见下表)。根据老师所列周总理的主要事迹:
①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②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③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④参加重庆谈判
同学们自上而下填写表格“主要事迹”一栏,正确的填写顺序是
( )
时间 主要事迹 评价
20世纪20年代 为国民革命培养了一批骨干力量
20世纪30年代 民族危亡的关键时期扭转了时局
20世纪40年代 争取实现国家的民主与和平
20世纪50年代 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贡献
A.①②④③
B.③②④①
C.④③①②
D.③②①④
解析:考查的是周总理一生中经历的一些重大事件,20世纪50年代考查的是新中国初期的外交。通过时间判断,可知正确选项为B项。
答案:B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二战结束不久,美国总统杜鲁门说:“美国今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下列各项中,对上述言论分析正确的是
( )
①美国要求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中居霸主地位
②二战使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③随着实力的增强,美国的扩张野心膨胀
④美国要求按照实力确定自己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 ( http: / / www.21cnjy.com )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世界反法西斯的任务随着二战的结束已经完成,故①与题干时间、含义不符。二战结束时,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答案:B
2.(2009·福建模拟)下列素材中,不能直接用于探究“冷战局面形成”这一课题的是
( )
A.丘吉尔“铁幕”演说录音
B.“马歇尔计划”援助状况报告
C.“华约”成员国分布示意图
D.“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文本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能力。依据所学知识,有关“冷战”的是A、B、C三项,D项是欧洲走向联合的内容之一,与本题要求不符,故选D项。
答案:D
3.“冷战”期间,既体现了美苏对抗的紧张与激烈,又体现了他们成功运用自我控制机制,在战争边缘上寻求妥协的事件是
( )
A.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B.越南战争
C.朝鲜战争
D.柏林危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体现自我控制最突出的事件是柏林危机的解决。
答案:D
4.某同学对美苏“冷战”的历史有浓厚的兴趣。他可阅读与此相关的文献资料是
( )
①《四月提纲》 ②《杜鲁门回忆录》
③《战争与和平》 ④《柏林墙的故事》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迁 ( http: / / www.21cnjy.com )移分析能力。杜鲁门主义是“冷战”开始的标志,柏林墙的建立是二战以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事件,《四月提纲》体现了俄国社会主义革命,《战争与和平》展示了19世纪最初15年的俄国历史,故选D项。
答案:D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丘吉尔曾经说:“和平是恐怖(编者注:指核武器)生出来的健壮的孩子。”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核武器的产生有利于实现和平
B.脆弱的和平会被核武器打破
C.核恐怖平衡维持了和平局面
D.美苏核竞争给世界带来了和平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美苏两 ( http: / / www.21cnjy.com )极格局之下,谁也不敢轻易发动战争,从而维持了世界和平。材料中丘吉尔的话说明了核武器与和平的关系,即核恐怖平衡维持了和平局面。
答案:C
6.欧共体成立后,在哪些领域进行了密切的合作
( )
①建立了关税同盟 ②实现了共同的农业政策 ③建立了欧洲货币体系,并加强了科技合作 ④实现了共同的外交政策,对抗美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本史实的识记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欧共体成立后,西欧国家在政治和经济领域不断加强合作,①②③主要是其经济合作的内容。而共同的外交和防务并没有完全实现。
答案:A
7.法国和德国是两个宿怨深厚的邻居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二战以前的1100多年中,他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它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这种“政治智慧”是
( )
A.认识到自己的人民是永不放弃、永不屈服的人
B.自力更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法德和解,开始欧洲一体化的探索
D.一定要不断完善民主和法制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结合所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识可知,“相逢一笑泯恩仇”指二战后,为对抗美苏,西欧国家开始走向联合,1951年法德等国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开始探索一体化道路。而法德和解被誉为欧洲一体化的发动机。
答案:C
8.1992年,欧共体12国正式签署《欧洲联盟条约》,请根据所提供内容判断,以下对欧洲一体化的目标和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 )
①条约规定:在欧盟内部要求实现资本的自由流通,真正实现统一市场,并使经济政策完美地协调起来。
②条约规定:最迟于1999年1月18日在欧共体内发行统一货币,实行共同的对外与防务政策,扩大欧洲议会的权力。
A.增强了欧洲在世界上发挥更大作用的政治意愿和自信心
B.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际经济、政治和安全事务的发展
C.其经济目标是在密切协调成员国经济政策和实现欧洲内部统一市场的基础上,形成共同的经济政策
D.其政治目标是扩大欧洲的影响,实现共同的防务,取代联合国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欧洲联合最初是从煤钢共同体开始,逐步扩展到其他方面。1967年欧共体的成立,使欧洲一体化进一步发展,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欧盟成立使其成为一个政治、经济双重性质的地区性组织,但并不说明它将取代联合国,成为国际性组织。
答案:D
9.2008年6月19日,欧盟峰会批准 ( http: / / www.21cnjy.com )斯洛伐克在2009年加入欧元区。回首二战后欧洲走向联合的过程,这条道路虽铺满了荆棘,但却对欧洲乃至世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欧洲走向联合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 )
A.使欧洲国家完全摆脱了美国的控制
B.使西欧国家经济实力超过了美国
C.影响着世界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D.引发了20世纪7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欧共体及后来欧盟的成立产生的影响的分析理解能力。它成立之后,冲击了美国的霸主地位,成为世界多极化中重要的一极。
答案:C
10.二战后国际社会的一个巨大变化就是第三世界的兴起和发展。以下与第三世界兴起无关的是
( )
A.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
B.1967年欧共体成立
C.1961年贝尔格莱德会议召开
D.1954年日内瓦会议召开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二战结束后,亚非拉地区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浪潮,诞生了许多新兴独立国家。它们逐渐发展成为一支独立的力量并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A、C、D三项都与此相关,B项反映的是西欧国家的联合,不属于第三世界兴起的表现。
答案:B
11.(2009·潍坊高一检测)200 ( http: / / www.21cnjy.com )4年5月1日,地中海岛国塞浦路斯正式成为欧盟成员国,不久宣布退出不结盟运动,但要求不结盟运动给予塞浦路斯特约代表的地位。这说明
( )
①不结盟运动损害了小国利益 ②加入欧盟与不结盟运动的非集团原则矛盾 ③欧洲一体化向纵深方向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答案:B
12.(2009·海安模拟)有一段1961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的一次会议的宣言是这样描述的:“冷战和它会变成真正的经常性的严重危险,已经成为国际关系中存在的局势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惟一办法,因此这些原则——包括人民享有自决、独立和自由决定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方式方法的权利——必须成为一切国际关系的惟一的基础。”请问,这个会议是
( )
A.亚非会议
B.中印外交会议
C.日内瓦国际会议
D.不结盟国家政府首脑会议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 ( http: / / www.21cnjy.com )取有效信息的能力。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召开,确立了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的基本原则和宗旨。
答案:D
13.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政府执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能够体现这一方针的外交行动是
( )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抗美援朝
C.提出“求同存异”的原则
D.参加万隆会议
解析:“一边倒”是倒向社会主义的一边。本题的四个选项中,与社会主义有关的只有B项。
答案:B
14.下列两幅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主题的变化反映了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①与美国握手言和 ②中国崛起
③多极化格局 ④灵活的外交策略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图片、分析解决问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的能力。从第一幅图片《边参与战争,边谈论和平》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采取灵活的外交策略,维护国家利益;第二幅图片反映了21世纪的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和平崛起。所以选②④。
答案:B
15.中美外交史上的“小球转动大球”反映出当时中美关系解冻的特点是
( )
A.官方交流
B.以民促官
C.国际交流
D.以官带民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依据中美外交关系的史实,其在两国关系解冻时期的特点是以民促官。
答案:B
16.(2009·盐城模拟)2008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5月12日中国汶川大地震后,国际社会纷纷向中国伸出援手。5月24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映秀镇对温家宝总理说,国际社会同中国人民坚定地站在一起。国际社会的善举主要是基于
( )
①中国与国际社会没有利益分歧 ②在重大自然灾害面前需要全人类共同行动 ③中国是联合国重要的成员国 ④这次地震使中国蒙受了巨大损失
A.②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汶川地震后国际社会支援中国并不能说明中国与国际社会没有利益分歧;而且其他国家,即使是小国在遭受灾难后,国际社会同样给予援助,所以排除①③,故选A项。
答案:A
17.(2009·广州高一检测)1989年德国民众推倒柏林墙,1990年10月德国重新获得统一。出现这种现象的国际背景是
( )
A.两极对峙局面已经开始
B.不结盟运动兴起
C.多极化局面形成
D.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遭遇严冬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东欧剧变、社会主义运动遭受挫折,东德与西德实现了统一,故选D项。
答案:D
18.在北京奥运会开幕之际,俄罗斯与格鲁吉亚 ( http: / / www.21cnjy.com )战争爆发,美国随即高调介入。美俄双方舰队在黑海形成对峙,有人将之称为“新冷战”。对此表述错误的是
( )
A.“冷战”结束后天下并不太平
B.美国干预别国和地区事务
C.美俄关系趋向紧张
D.形成了新的美俄两极格局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比分析能力。当今世界格局是多极化趋势加强并没有形成新的两极格局,故选D项。
答案:D
19.(2009·苏州模拟)以下对三幅图片的“握手”的解读正确的有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①图一握手的主角是斯大林与毛泽东,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
②图二握手的主角是尼克松与毛泽东,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③图三握手的主角是五大常任理事国首脑,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分析能力。①② ( http: / / www.21cnjy.com )③均符合史实。中苏建交打破了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中国在新时期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答案:A
20.(2009·台州模拟)每个时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都有它特定的时代主题。在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尤其是金融危机威胁全球的今天,时代的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在这样的时代中
( )
A.世界不会再有动荡不安的局势
B.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冲突趋向缓和
C.发达国家主宰着当今世界的一切事务
D.发展中国家完全处于不利地位
解析: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多个政治力量崛起冲击美国霸权政策,故C项不正确,同时排除A、D两项,故选B项。
答案: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60分,21题20分,22题18分,23题22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4年6月,现代奥林匹克运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发起人顾拜旦发函邀请各国政府派代表团参加以田径项目为主的首届奥运会。中国当局也收到了邀请,但未派人参加。
材料二:“冷战”结束后对运动员的限 ( http: / / www.21cnjy.com )制真正终止了。尽管国家间保持着意识形态上的分裂,但是这种分裂很容易被运动员打破。2002年,休斯敦火箭职业篮球队从中国招募了他们的中锋。7英尺6英寸高、被亲切地称为“小巨人”或者“中国长城”的姚明既是美国职业篮球队的主力,也是中国参加2000年、2004年、2008年奥运会的篮球队主力。
——[美]杰里·本特利著《新全球史》
材料三: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海外执教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中国教练员和代表外国参赛的原中国运动员超过了1000人。其中最有名的是郎平。2008年8月15日,在北京奥运会上,郎平执教的美国女排战胜中国女排。新华时评认为“郎平依然为国争光”。
(1)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政府未派代表参加首届国际奥运会的原因?
(2)姚明能够为中国和美国的篮球队效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否意味着中美之间的意识形态对抗已经结束?当今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是什么?对此中国政府的基本政策是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人在体育情结方面所发生的变化,并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答案:(1)原因:①当时列强开始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处于内忧外患的窘境;②经济思想文化落后;③现代体育运动尚未开展。
(2)不是。主要障碍是台湾问题。中国政府的政策是“一国两制”。
(3)变化:由过分强调竞技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育的政治色彩回归到体育精神本质。原因:①改革开放深入;②思想观念更加开放;③对体育精神的理解更深入;④国际地位的提高使国民自信心增强;⑤民众心态趋于理性。
22.(2009·广东深圳模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半个多世纪,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剧烈的变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今天希腊的生存,受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数以千计共产党党徒领导的武装人员的恐怖活动威胁。他们在很多地点,特别是沿着希腊国境,反抗政府的命令……希腊如果要成为一个独立自尊的民主国家,必须要有支援。而美国必须给予这种支援。……我相信,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1947年杜鲁门致美国国会的咨文
材料二: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常态,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的存在。……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的,必会得到美国政府的全部合作。任何政府勾心斗角阻挠他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们的援助。
——马歇尔1947年6月在哈佛大学的演讲
材料三:针对2003年美国攻打伊拉克一事,有人画了以下漫画:
( http: / / www.21cnjy.com )
请完成:
(1)材料一中声称的“自由国家”“外来压力”各指什么?美国的“支援”和“支持”意味着什么?这对当时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认为马歇尔计划是一项纯粹的经济援助计划吗?为什么?
(3)材料三中的漫画主要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简要分析出现这种历史现象的原因。
解析:根据材料一所设置的问题主要从材料一中获 ( http: / / www.21cnjy.com )取有效信息来答题,材料一中按美国的观点来看自由国家指的是以其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明确这一点就可以根据材料回答第(1)个问题;第(2)问答案主要来自于教材,弄清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是要控制西欧;材料三通过漫画看出美国当时攻打伊拉克遭到了俄、法、德三国的反对,结合当时的国际状况再进行回答。
答案:(1)“自由国家”指资本主义国家,“外来压力”指苏联。意味着美国要与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影响: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
(2)观点:不是。原因:该计划实际上是以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世界;控制西欧;以达到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目的。
(3)美国2003年攻打伊拉克遭到俄、德、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国的反对。原因:俄、德、法等国家综合实力壮大,实行独立的外交政策(或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23.(2009·广东广州调研)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罗斯福提出在战后建立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和经济秩序安排的设想。具体措施一是组建一个美国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二是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材料二: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 ( http: / / www.21cnjy.com )松说:“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
材料三: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请完成: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的战略意图。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其战略意图实现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2)20世纪70年代,美国遇到的外部挑战主要有哪些?给美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简要说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成为“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的有利条件以及中国是如何在世界事务中发挥影响的?
解析:从杜鲁门总统中“胜利已使美国人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可以反映出美国的战略意图,有利和不利条件可以从战后世界力量变化情况来分析。第(2)问20世纪70年代,随着欧洲和日本崛起,美国霸主地位动摇,被迫调整对外战略。第(3)问有利条件从国际格局变化和中国自身发展因素角度来回答。中国在世界事务中发挥影响可以从中国外交活动来回答。
答案:(1)攫取世界霸权。
有利条件:欧洲强国走向衰落;美国拥有世界最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其他表述言之成理也可)
不利条件:苏联的崛起;第三世界国家的独立和发展。(其他表述言之成理也可)
(2)欧洲和日本崛起;苏联的竞争和中国的壮大。(其他表述言之成理也可)
影响:美国霸主地位动摇;被迫调整对外战略。(其他表述言之成理也可)
(3)有利条件: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改革开放,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其他表述言之成理也可)
发挥影响: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积极参与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其他表述言之成理也可)
第七单元 错误反思录
错误类型 错误发现 总结反思
预习中未掌握的内容,听课时不理解的内容,本书讲解部分不能理解的内容
课后自检、强化训练中做错的题目
单元测试(或模块)测试中做错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