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101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练四(12月考)
化学
友情提示:本试卷分为I卷、II卷两部分,共28个小题,共10页,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a23Cl35.5Fe56Ba137
I卷选择题(共42分)
1.下列变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A B. C. D.
2.下列物质互为同素昇形体的是( )
A.和 B.和 C.NO和 D.和
3.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且能导电的是( )
A. B.溶液 C. D.熔融
4.下列物质的保存或使用方法不正确的是( )
A.保存溶液时需要加少量铁粉 B.需要密封保存
C.铝锅不宜长时间存放酸性或碱性食物 D.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
5.下列各组离子在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B.
C. D.
6.下列气体中,既能用浓硫酸又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是( )
A. B. C. D.
7.下列关于—过氧化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阴阳离子个数比1:3 B.是白色固体
C.能与反应 D.能与反应
8.下列物质不能与溶液反应的是( )
A. B. C. D.
9.下列关于性质的预测中,不合理的是( )
A.具有氧化性 B.具有还原性 C.能与溶液反应 D.能与反应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的摩尔质量是
B.与足量反应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
C.常温常压下,的物质的量为
D.溶液中含有
11.向100mL0.01mol/LBa(OH)2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逐滴加入0.2mol/LH2SO4溶液测得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
A.时溶液中存在的主要微粒是
B.最低点溶液完全螁色,此时消耗硫酸的体积为
C.以后电导率增大的原因是硫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出和
D.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实验室用下图装置制备干燥的并研究其性质。其中,为湿润的淀粉试纸,分别为湿润和干燥的红纸条,为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回答12~14题。
12.用上述装置制备,所选反应物和收集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反应物 浓盐酸和 浓盐酸和 稀盐酸和 浓盐酸和高嘎酸钾
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 向下排空气法 向上排空气法 排水法
13.为达成实验月的,甲、乙、丙中所用试剂不正确的是( )
A.甲中为饱和食盐水 B.甲中为浓硫酸 C.乙中为浓硫酸 D.丙中为溶液
14.下列关于实验现象及性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一段时间后,观察到a变蓝 B.b褪色,说明具有漂白性
C.b褪色而不褪色,说明能与水反应 D.先变红,一段时间后褪色
15.小组同学配制250mL1.00mol/LH2SO4溶液,计算出所需18molL浓H2SO4的体积后,下列有关溶液配制过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实验步骤 实验仪器
a.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足瓶。 b.用量简最取所需18molL浓H2SO4的体积,注入盛有约50mL蒸馏水的烧杯中。 c.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d.用玻璃棒慢慢搅动,混合均匀冷却至室温。 e.盖好容量瓶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f.将稀释后的H2SO4溶液沿玻璃棒注入250mL容量瓶。g.往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直到液面在容量瓶刻度线下1~2cm处。 量筒 托盘天平 烧瓶 250ml容量瓶 烧杯 玻璃棒 胶头滴管
A.计算需要18mol/L的浓硫酸的体积约为13.9mL
B.配制过程中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托盘天平和烧瓶
C.配制过程中正确的操作顺序为:b—d—f—a—g—c—e
D.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会导致所配制的H2SO4溶液浓度偏小
16.某同学探究铁与水蒸气的反应,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的顺序是先a后b B.湿棉花的作用是提供水蒸气
C由肥皂液冒气泡证明铁与水蒸气发生了反应D.不能用磁铁将铁粉从反应后的固体中分离出来
17.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环保、高效、多功能饮用水处理剂,在水处理过程中,高铁酸钾转化为Fe(OH)3胶体,制备高铁酸钾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的还原产物为,溶液中可进一步产生胶体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B.用溶液吸收反应中尾气所得产物可再利用
C.反应II中鉒化剂与还医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
D.用对饮用水菌消的同时,胶体吸附杂质净化水
18.硫化氢的转化是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将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通和的混合溶液中可回收,其转化如下图所示(CuS难溶于水)。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过程①中,生成的反应为
B.过程②中,作氧化剂
C.过程③中,只有铁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D.回收的总反应为
19.下列“实验结论”与“实验操作及现象”相符的一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结论
A 将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溶液紫色很快褪去 SO2具有漂白性
B 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的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 原溶液一定含有Fe2+
C 向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盐酸,沉淀不消失 溶液中一定含有;
D 将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该气体一定是CO2
20.用砂纸仔细打磨铝片后,称取质量均为2.7g的两块铝片,将其中一铝片迅速放入120mL2mo/LNaOH溶液中,另一铝片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再放入等浓度等体积的NaOH溶液中。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均有氧化还原反应发生 B.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相同
C.均有气体生成,且体积相同 D.均有Na[Al(OH)4]生成,且质量相同
21.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测定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的是( )
A.取ag混合物充分加热,减重bg
B.取ag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g固体
C.取ag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的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g
D.取ag混合物与足量Ba(OH)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得bg固体
II卷非选择题(共58分)
本部分共6题,共58分。
22.(7分)补齐物质与其用途的连线,并回答问题。
用途 物质
A.去除某些有机溶剂中的水分_____ a.Na B.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 b.Na2CO3 C.厨房中的食用 c.Fe3O4 D.打印机墨粉中的磁性成分 d.NaClO E.自来水消毒剂 e.Fe2O3 F.治疗酸酸过多 f.Na2O2 G.用于处理废旧铜板 g.ClO2 H.红色油漆涂料 h.FeCl3 I.呼吸面罩供氧剂 i.NaHCO3
(1)上述的用途,利用了它的______(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2)可以去除某些有机溶剂中的水分,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因:______。
23.(5分)我国科学家用人工合成淀粉时,第一步需要将转化为甲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做还原剂的物质是______,碳元素的化合价______(填“升高”或“降低”)。
(2)反应中每生成,消耗的物质的量是______,转移出子的物质的是是______。
(3)请用单线桥表示该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
24.(5分)实验小组同学需要配制溶液。方法如下:
(1)需要称取NaCl的质量为______g。
(2)为完成实验,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量筒和______。
(3)在转移溶液时,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4)配制过程中,下列操作会导致所配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缩小的是______(填字母)。
A.配制溶液所用的容量瓶洗净后没有烘干
B.转移溶液后,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就直接定容
C.摇匀后,发现溶液的凹液面低于刻度线,又滴加几滴蒸馏水
25.(7分)某小组用如下装置制备并探索的性质:
(1)能体现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2)②中观察到淡黄色固体生成,说明具有______(填“氧化”或“还原”)性。
(3)③中观察到蓝色褪去,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4)蘸有溶液的棉花的作用是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______过量)
26.(12分)根据实验现象书写方程式:
实验 现象与解释
(1)加热NaHCO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同),再过一段时间后变澄清,发生的反应是______
(3)开始时,溶液的红色没有明显变化,也没有明显的气泡产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4)继续滴加盐酸,溶液的浅红色褪去,有大量气泡出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5)实验室检验Al3+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 (6)实验室制备Al(OH)3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写出两种方法) (7)除去Fe2O3中的Al2O3,可以选用的试剂是: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8)打磨过的铝条与NaO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27.(14分)铁及其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1)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烃氧化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迅速______(补全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绿矾是补血剂的原料,易变质。
设计实验证明绿矾未完全变质______。
(3)利用绿矾制备还原铁粉的工业流程如下:
①“转化”是在水溶液中进行,产生白色沉淀和无色无味气体。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②干燥过程主要是为了脱去游离水和结晶水,过程中会有少量在空气中被氧化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铁盐与亚铁盐相互转化的实验:
实验:将转化为
①与粉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②探究白色沉淀产生的原因,请填写实验方案:
查阅资料:
i.的依学性质与相似;ii.
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实验II:将转化为
实验方案 现象
向0.1mol/LFeCl2溶液中加入一滴KSCN溶液;再通入氯气 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溶液变红,一段时间后红色消失。
③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溶液变红的原因是______、
探究红色消失的原因,继续查阅资料:
iii.SCN中C为+4价,N为-3价,可被强氧化剂氧化为CO2、N2和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红色消失的原因为:______。
28.(8分)化学小组同学学习了Fe3+与Fe反应后,猜想Cu2+也能与Cu发生反应。为了验证猜想,进行实验。
(1)Fe2(SO4)3溶液与Fe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2)【实验探究】
实验I
【实验假设】
甲同学分析了实验I无明显现象的原因,做出如下假设:
假设a:由于反应温度较低,导致Cu2+氧化性较弱。
假设b:由于______,导致Cu2+氧化性较弱。(补全假设b)
针对上述假设,甲同学继续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探究】
序号 实验 加入试剂或操作
实验II 加热试管
实验III 加入CuSO4固体,振荡
实验结果:实验Ⅱ和实验III中均未检测出Cu+。
(3)【实验探究】
乙同学用CuCl2溶液代替CuSO4溶液进行实验:
实验IV
实验Ⅳ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4)【实验改进】
乙同学针对实验I进行改进,设计并完成实验V:向试管a中加入几滴浓盐酸。一段时间后,溶液蓝色明显变浅,铜片表面产生白色沉淀。
乙同学因此得出结论:Cl—对Cu2+与Cu发生反应有促进作用。
①丙同学认为通过实验V不能得出乙同学的结论,原因是______。
②丙同学继续设计实验:______(填操作和现象),证实了乙同学结论合理。
(5)【结论分析】
综合上述实验可知,Cu2+能否氧化Cu与______有关。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D D D A A C B A C B D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A B B D C C C B C C
22.(7分)
(1)化学 (2)(2分)
23.(5分)
(1),降低(2)1,6 (3)
24.(5分)
(1)11.7 (2)500mL容量瓶 (3)引流,防止液体使出 (4)BC(2分,漏选1分)
25.(7分)
(1)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2)氧化 (3)(2分)
(4)吸收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26.(12分)
(1)
(2)
(3)
(4)
(5)
(6)① ②
(7)溶液
(8)
27.(14分)
(1)变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
(2)取样品溶于水,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褪色,则表示样品未完全变质(2分)
(3)①(2分)
②
(4)①
②
③
28.(8分)
(1)
(2)溶液浓度低
(3)(2分)
(4)①浓中的可能对实验产生干扰
②向试管中加入几滴饱和溶液,产生白色沉淀(2分)
(5)铜盐中的阴离子能否与生成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