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并会写“鼠、秀、玲、珑、歇、窝、滑、拾、狭、勉、梳”等 11 个生字,理解“乖巧、驯良、清秀、玲珑、歇凉、警觉、敏捷、锐利”等词语的意思。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3. 体会作者是如何把松鼠的特点写具体的,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了解松鼠的特点和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2. 难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三、教学方法
1. 朗读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 自主探究法: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查找资料、阅读相关书籍等方式,了解松鼠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小动物的课文,它的名字叫《松鼠》。你们见过松鼠吗?知道它长什么样子吗?(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补充)
2. 揭示课题:《松鼠》。
(二)作者介绍
1. 学生自主介绍作者。
2. 教师补充介绍:布封,十八世纪法国博物学家、作家。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他用 40 年时间写成 36 卷巨著《自然史》。这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形成史、生物史、人类史、鸟类史、爬虫类史、自然的分期等部分。
(三)学习生字词
1.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认读。
2. 教师讲解生字词的意思,学生造句。
3. 学生书写生字词,教师巡视指导。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松鼠的外形、性格、行为等方面的特点)
(五)分段学习,理解课文
1. 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它们的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提问: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松鼠的外形的?(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等方面)
提问:作者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松鼠的外形?(拟人、比喻等)
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2. 学习第二自然段,了解松鼠的性格特点。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飞鸟一样住在树顶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它们在树上做窝,摘果实,喝露水,只有树被风刮得太厉害了,才到地上来。在平原地区是很少看到松鼠的。它们不接近人的住宅,也不待在小树丛里,只喜欢住在高大的老树上。在清朗的夏夜,可以听到松鼠在树上跳着叫着,互相追逐。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奔跑,玩耍,吃东西。
提问: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松鼠的性格的?(活动区域、活动时间、生活习性等方面)
提问:作者用了哪些动词来描写松鼠的活动?(跑、跳、摘、喝、做窝等)
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3. 学习第三自然段,了解松鼠的行为特点。
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树上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松鼠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跑。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要是被惹恼了,它还会发出一种很不高兴的恨恨声。
提问: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松鼠的行为的?(警觉性、动作、叫声等方面)
提问:作者用了哪些形容词来描写松鼠的动作?(轻快、锐利、敏捷等)
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4. 学习第四自然段,了解松鼠的筑巢特点。
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这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下雨时雨水向四周流去,不会落在窝里。
提问: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松鼠的筑巢的?(选址、材料、方法等方面)
提问:作者用了哪些动词来描写松鼠的筑巢过程?(搬、放、编扎、挤紧、踏平等)
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六)课堂小结
1. 教师总结全文,强调松鼠的外形、性格、行为等方面的特点。
2. 学生谈谈自己对松鼠的印象,说说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3. 教师布置作业:课后观察一种小动物,用自己的话写一篇描写小动物的短文。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我也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在表达中锻炼自己的语言能力。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时,我的提问方式不够明确,导致学生的回答不够准确。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提问方式的明确性和引导性,同时也会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