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题优选优组卷·新高考专用】
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全真模拟卷·11月
模拟卷02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天一大联考2024届高三11月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王羲之父子的字,顾恺之和陆探微的画,戴逵和戴颙的雕塑,嵇康的广陵散(琴曲),曹植、阮籍、陶潜、谢灵运、鲍照、谢朓的诗,郦道元,杨衒之的写景文,云岗、龙门壮伟的造像,洛阳和南朝的闳丽的寺院,无不是光芒万丈,前无古人,奠定了后代文学艺术的根基与趋向。
这时代以前(汉代)在艺术上过于质朴,在思想上定于一尊,统治于儒教;这时代以后(唐代)在艺术上过于成熟,在思想上又入于儒、佛、道三教的支配。只有这几百年间是精神上的大解放,人格上思想上的大自由。人心里面的美与丑、高贵与残忍、圣洁与恶魔,同样发挥到了极致。这也是中国周秦诸子以后第二度的哲学时代,一些卓超的哲学天才---佛教的大师,也是生在这个时代。
西洋“文艺复兴”的艺术(建筑、绘画、雕刻)所表现的美是浓郁的、华贵的、壮硕的;魏晋人则倾向简约玄澹,超然绝俗的哲学的美。
这晋人的美,是这全时代的最高峰。《世说新语》一书记述得挺生动,能以简劲的笔墨画出它的精神面貌、若干人物的性格、时代的色彩和空气。文笔的简约玄澹尤能传神。撰述人刘义庆生于晋末,注释者刘孝标也是梁人;当时晋人的流风余韵犹未泯灭,所述的内容,至少在精神的传模方面,离真象不远。
要研究中国人的美感和艺术精神的特性,《世说新语》一书里有不少重要的资料和启示,是不可忽略的。今就个人读书札记粗略举出数点,以供读者参考,详细而有系统的发挥,则有待于将来。
(一)魏晋人生活上、人格上的自然主义和个性主义,解脱了汉代儒教统治下的礼法束缚,在政治上先已表现于曹操那种超道德观念的用人标准。一般知识分子多半超脱礼法观点直接欣赏人格个性之美,尊重个性价值。桓温问殷浩曰:“卿何如我 ”殷答曰:“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这种自我价篇(赏誉》、第九篇《品藻》、第十篇《规箴),都系鉴赏和形容“人格个性之美”的。值的发现和肯定,在西洋是文艺复兴以来的事。而(世说新语》上第六篇《雅量》、第七篇《识鉴》、第八篇《赏誉》、第九篇《品藻》、第十篇《规箴》,都系鉴赏和形容“人格个性之美”的。
(二)山水美的发现和晋人的艺术心灵。晋宋人欣赏山水,由实入虚,即实即虚,超入玄境。当时画家宗炳云:“山水质有而趣灵。”诗人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谢灵运的“溟涨无端倪,虚舟有超越”,以及袁彦伯的“江山辽落,居然有万里之势”。王右军与谢太傅共登冶城,谢悠然远想,有高世之志。
晋人风神潇洒,不滞于物,这优美的自由的心灵找到一种最适宜于表现他自己的艺术,这就是书法中的行草。行草艺术纯系一片神机,无法而有法,全在于下笔时点画自如,一点一拂皆有情趣,从头至尾,一气呵成,如天马行空,游行自在。又如庖丁之中肯綮,神行于虚。这种超妙的艺术,只有晋人萧散超脱的心灵,才能心手相应,登峰造极。魏晋书法的特色,是能尽各字的真态。“钟繇每点多异,羲之万字不同”。“晋人结字用理,用理则从心所欲不逾矩”。中国独有的美术书法--这书法也是中国绘画艺术的灵魂--是从晋人的风韵中产生的。魏晋的玄学使晋人得到空前绝后的精神解放,晋人的书法是这自由的精神人格最具体最适当的艺术表现。这抽象的音乐似的艺术才能表达出晋人的空灵的玄学精神和个性主义的自我价值。
(三)晋人艺术境界造谐的高,不仅是基于他们的意趣超越,深入玄境,尊重个性,生机活泼,更主要的还是他们的“一往情深”!无论对于自然,对探求哲理,对于友谊,都有可述:
王子敬云:“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尤难为怀!”好一个“秋冬之际,尤难为怀!”
庚亮死,何扬州临葬云:“理玉树著土中,使人情何能已已!"伤逝中犹具悼惜美之幻灭的意思。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山水虚灵化了,也情致化了。陶渊明、谢灵运这般人的山水诗那样的好,是由于他们对于自然有那一股新鲜发现时身入化境浓酣忘我的趣味。他们随手写来,都成妙谛,境与神会,真气扑人,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也只是新鲜自然而已。然而扩而大之,体而深之,就能构成一种泛神论宇宙观,作为艺术文学的基础。
(四)晋人之美,美在神韵。神韵可说是“事外有远致”,不黏滞于物的自由精神(目送归鸿,手挥五弦)。这是一种心灵的美,或哲学的美,这种事外有远致的力量,扩而大之可以使人超然于死生祸福之外,发挥出一种镇定的大无畏的精神来:
谢太傅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绰)王(羲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太傅神情方旺,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同意说,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曰:“如此,将无归 ”众人皆承响而因,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美之极,即雄强之极。王羲之书法,人称其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淝水的大捷植根于谢安这美的人格和风度中。谢灵运泛海诗“溟涨无端倪,虚舟有超越”,可以借来体会谢公此时的境界和胸襟。
(摘编自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末魏晋六朝是文人精神上的大解放、人格上思想上的大自由时代,也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B.汉代在艺术上过于质朴,唐代在艺术上过于成熟,因此这两个时代的文学成就都远不如汉末魏晋六朝。
C.天行空,游行自在的行草书法是最适宜于表现晋人风神潇洒、不滞于物的自由心灵的艺术。
D.汉魏晋六朝以后的艺术根基和发展方向,基本上是由汉魏晋六朝的各类艺术家奠定和影响的。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所表现的美与魏晋人倾向的艺术美进行对比。意在抑彼扬此,表现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
B.文末叙述谢安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一事,是为了论证“晋人之美,美在神韵,神韵可以使人发挥出一种镇定的大无畏的精神来”。
C.文章前三段概括出汉末魏晋六朝的整体风貌,目的是作辅垫,为的是引出后文来论说《世说新语》表现出来的晋人之美。
D.作者宗白华认为,《世说新语》一书里存在的不少重要的资料和启示,是研究中国人的美感和艺术精神特性的必选资料。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晋宋人欣赏山水,由实入虚,即实即虚,超入玄境”观点的一项是(3分)
A.王长史登茅山,大恸哭曰,"埌琊王伯舆,终当为情死!”
B.阮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
C.王右军既去官,与东土人士营山水弋钓之乐,游名山,泛沧海,叹曰:“我卒当以乐死!”D.荀中郎登北固望海云:"虽未睹三山,便自使人有凌云意。”
4.从宗白华的这篇文章可以推测(世说新语》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请为这本书写一则简介。(4分)
5.人文科学的研究,一方面要求真,另一方面也要求新。这一特点在本文中是如何得到体现的 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
1.[答案]B
【解析]原文通过对比只是强调“只有这几百年间是精神上的大解放,人格上思想上的大自由”,“因此这两个时代的文学成就都远不如汉末魏晋六朝”缺少依据。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能力。
2.[答案]A
【解析]A.无中生有。本文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所表现的美与魏晋人倾向的艺术美进行对比,没有抑彼扬此之意。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对观点意图,论点论据及论证结构的把握。
3.【答案]D
[解析]A、B、C三项都是支撑后一段观点,即“晋人艺术境界造诣的高,不仅是基于他们的意趣超越,深入玄境,尊重个性,生机活泼,更主要的还是他们的一往情深’”的观点。[命题意图]考查学生是否理解论点和论据之间的联系。
【答案]《世说新语》是晋末(南朝)刘义庆撰述(编写)的文言志人小说集,注释者为梁人刘孝标。(2分)主要记载魏晋宋时期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阐释了他们简约玄澹、超然绝俗的美学追求,展现了士人精神自由和个性追求,语言生动,笔墨简劲,是研究中国人的美感和艺术精神的特性的重要资料。(2分)
【解析]综合文章第2~5段,提取本书作者、主要内容、风格和价值等信息,有条理地表达出来。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提取关键信息和撰写书籍简介的能力。本题有创新。
5.【答案]①求真:本文以历史事实为背景,以《世说新语》为基本研究材料,通过分析、归纳、得出结论,阐释了魏晋士人的人格内涵,体现了学术研究的客观性。
②求新:这篇文章也充分展示了作者独特的感悟和才情,探究了魏晋时代的艺术精神和审美特质,观点富有新意和启发性,表现出了理性的智慧和激情的感染力。(每点3分)
【解析]题目中很明显暗含两个答题方向,要求理解人文学术类文本的基本特点,并从文中概括特征的具体表现。
[命题意图]随文命题,意在考查学生对学术类文本文体特征的把握能力。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辽宁省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11月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人世间(节选)
梁晓声
周秉义从北京调回了本市,终日足不出户,只是看书,偶尔也与冬梅晚饭后看看电视剧。
冬梅的耳中刮进了一些关于丈夫任职的议论。她忍不住问:“确实是平调回来了?”
他肯定地说:“是啊。”
她又问:“到底为什么?”
他奇怪地反问:“我信中不是写了吗?”
“你想干的实事,到底是什么实事呢?”
“现在说了也没用,得看这次怎么任命。先不聊这个话题,好不好?”
“跟我还有什么不便说的吗?是不是在北京没干好啊?”
“看你,我说不聊了,你偏要聊这个话题!我在哪个岗位上没干好过?我离开北京前,领导还给我开了欢送会呢!干得不好能有那种待遇吗?”
冬梅心中疑惑,也只好不再问下去了。
春节过后,组织部门下达了正式任命,周秉义担任副市长,他的分工只有一项,主抓招商引资,尽快改造城市面貌,消除土坯房,促进本市房地产业发展。
一天下午,周秉义来到弟弟家,让秉昆陪他在光字片走一走。那天降了一场大雪。
秉昆说:“哥,这么大的雪,改天吧。”
秉义说:“我正是因为下这么大的雪才来的啊。没人出门,也就没人注意咱们嘛,想看哪儿看哪儿。”
老哥儿俩逛起光字片来。光字片的面积比以前大了,人口也比以前稠密多了。大雪覆盖之下低矮的土坯房一片连一片,东倒西歪,横七竖八。稍一细看,都会从积雪之下发现外露的种种肮脏——垃圾堆,各种令人作呕的脏水结成了冰。老哥儿俩在光字片转啊转,不知不觉天黑了。
……
常进步下班比往日早了些,他从窗口看到秉昆,迎出门来。常进步他妈与周秉义,当年是职工与老领导关系。周秉义做党委书记,常宇怀是他最倚重的中层干部,他们夫妇和周秉义的关系非同一般。
“嫂子!”面对满头白发的烈士遗孀,周秉义的眼泪夺眶而出。
常进步他妈拉着他的手微笑着说:“知道你调回来了,工作肯定忙,何必来看我们呢!”
周秉义说:“对不起,嫂子,我本该经常来看你们的啊!”他侧转身,一手捂面,泣不成声。
“进步,还不快请你周叔叔进屋!”常进步他妈拉开了家门。
周秉义回到当年的军工厂家属区,他内心五味杂陈。周秉昆心里越发有点儿瞧不起哥哥,觉得哥哥一点儿也没有副市长的风范,在小事上那么感情外露。
四月,天刚转暖,光字片受了一场虚惊。某日来了几组测量小队,临街住户人心惶惶,以为要修路。修路当然是好事,可那得拆除多少房屋啊!一旦被拆除了,都住哪儿呢?有人与测量队的人攀谈,才知道不是要修路,而是要对光字片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
半信半疑的人们又问,“大刀阔斧”怎么理解呢?
测量队的人说,他们也不清楚,那是一位副市长的原话。
人们猜想,那肯定就是周秉义啦!光字片的男女老少奔走相告,测量队接连测量了数日,整个光字片也接连亢奋了数日。
此后,每天晚上总会有几个男人相约来到秉昆家聊天。他们回忆起了秉昆父亲周志刚,周志刚虽然没享着大儿子的福,全光字片的人可托上周秉义的福了。谁承想光字片会出一位副市长呢?他是光字片的大救星啊!男人们聚到周家,想知道对光字片“大刀阔斧”的改造究竟何时开始?将改造到什么程度?光字片的人家也能过上享受燃气灶和自来水的生活吗?
对于他们的探问,周秉昆一句也回答不了。他已经好久没见到哥哥了。
“五一”过后,大队的建筑人马浩浩荡荡地向光字片进发,建筑大军的载人卡车彩旗招展。光字片的青年闻讯后,骑着自行车迎接,但建筑大军的目的地分明不是光字片。建筑大军一直往前开,开到了马路尽头——虎皮冈,在那里安营扎寨。
光字片的人们疑惑极了,一拨接一拨到周秉昆家问个究竟:难道你哥要在那地方为咱们光字片的人建楼?那可是连兔子都不刨窝的地方啊!咱们光字片就是再烂,毕竟属于城区啊!秉昆,你一定要替我们问问你哥……
与测量队刚离开那几天相比,光字片人们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从满怀憧憬到感觉被耍了,男人女人们询问起周秉昆时都义愤填膺。
虎皮冈那边,昼夜机声隆隆,工程突飞猛进。十月份,两排十幢二十层高楼在虎皮冈拔地而起。市政府发布了正式公告,宣称那里将成为本市的“希望新区”。
那天晚上,周秉义终于现身弟弟家……
第二天,秉昆媳妇郑娟去派出所把全家的户口迁出。她又到新区,在市公安局接待点把户口落上。
那事成了一条新闻,却没引来多少人效仿。光字片的人们仍在观望。
有人说:“周家哥俩演起双簧来了!”他们都有等着看笑话的意味。
新区为周家的到来开了欢迎会,周家的门面房和两居室住房都经过了简单装修。
后来,光字片开来了卡车队,连续替一些人家免费搬家,搬往新区。
周秉义终于在光字片露面,他站在一辆小卡车上,那天他精神抖擞,向人们讲话:
我从小到下乡前生活在这里,我们老周家三个儿女,没有什么瞒得了光字片的人。咱们光字片人家的许多长辈,一九四九年前就居住于此,当时这里叫穷人窝。后来,他们中许多人成了东北解放后最早的产业工人,这个地方也不再叫穷人窝了。但是,这里却一直住着本市很穷的人家。
我不是在北京当官当不下去了,我是自己要求调回来的。为什么呢?我老了,快到退休年龄了。
近年来,光字片的存在越来越成为我一块儿心病。一想到咱们光字片,我就心疼生活在这里的父老乡亲。新中国成立半个多世纪,光字片却变得比当年更糟糕,处处不堪入目。人掉进厕所的事发生几次了,还淹死过孩子。我知道,从大人到孩子,谁都不愿再生活在光字片了。
我想在退休之前,将光字片彻底改造。这很不容易……现在我要做的事完成一半了。大家已经看到,光字片与过去不一样了……
(选自梁晓声《人世间》,有删改)
文本二:
长篇小说《人世间》以北方某省会城市的一个平民区为背景,以周志刚一家的生活轨迹为线索,从20世纪70年代写到21世纪初,小说刻画了十几位平民子弟跌宕起伏的人生和奋斗历程,将其嵌入到中国社会50年来的上山下乡、三线建设、恢复高考、知青返城、对外开放、国企改革、个体经营、棚户区改造等历史事件和发展进程中,既写他们生活的磨难与困苦,更写他们怀揣梦想而艰苦奋斗的尊严与荣光。
2019年,《人世间》荣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颁奖词中说,“梁晓声讲述了一代人在伟大历史进程中的奋斗、成长和相濡以沫的温情,塑造了有情有义、坚韧担当、善良正直的中国人形象群体,具有时代的、生活的和心灵的史诗品质”。
(摘编自中国作家网)
6.关于拆迁,光字片的男女老少的种种表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测量队的到来让临街住户感到惊惶,相较于对修路的期待,他们更担心无处栖身。
B.听闻要对光字片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群众奔走相告,心情激动而满怀憧憬。
C.去秉昆家聊天的群众对于未来生活的讨论和畅想,为后文做了铺垫。
D.光字片群众对搬迁到新区感到愤懑,表现了作品对安土重迁传统观念的严肃批判。
7.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确实是平调回来了?”“跟我还有什么不便说的吗?是不是在北京没干好啊?”,这些语言表现了冬梅对丈夫从北京回来任职也有疑惑。
B.周秉义在光字片对乡亲们说“光字片却变得比当年更糟糕……不愿再生活在光字片了”,周秉义这样说的依据就是他在大雪天亲眼看到的景况。
C.周秉义是梁晓声在《人世间》中着重塑造的党的干部形象的代表,周秉义既有英雄主义情怀,也有务实为民的作风,其形象非常鲜明。
D.小说中“招商引资”“棚户区”“土坯房”等词语,都指向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生活现实,同时又使小说富含记录历史发展变迁的意味。
8.《人世间》塑造的周秉义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小说是如何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
9.文本二中说到《人世间》荣获茅盾文学奖,颁奖词中有两个关键词——“温情”和“有情有义”。你是如何理解这里所说的“情”的?请结合文本一简要说明。
【答案】6.D 7.B
①正面描写,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等描写塑造人物形象。如“‘对不起,嫂子,我本该经常来看你们的啊!’他侧转身、一手捂面,泣不成声”“那天他精神抖擞,向人们讲话……”,写出了周秉义的讲情义和有担当。②侧面衬托,通过其他人物衬托人物形象。如周秉昆“觉得哥哥一点儿也没有副市长的风范,在小事上那么感情外露”衬托了周秉义的重感情和平易近人。③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周秉义推动光字片改造,建设希望新区,乡亲们不愿搬迁到希望新区,周秉义动员家人,劝说乡亲们。小说在矛盾冲突中写出了周秉义的有情有义和坚守原则。④在特定环境中塑造人物。将周秉义置身于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中,突出其勇于变革的精神。
9.①家人之间的温情。周秉义从北京调回来,冬梅忍不住打听他想干的实事,没弄明白却充分理解和尊重丈夫的选择;秉昆一家支持哥哥的工作,带头搬迁到希望新区并把户口落在那儿。②朋友之间的情义。当上了副市长的周秉义回到军工厂家属区,看望曾经的同事常宇怀的遗孀,动情流泪。③周秉义对乡亲的情义。他心系乡亲,深知老百姓的疾苦,下定决心改造棚户区,动员光字片的住户陆续搬迁。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D.“对安土重迁传统观念的严肃批判”错,疑虑与愤懑只是合乎常理的群众心态,作品在描摹旧房改造等时代背景时,并不是严肃批判,而是充满着理解与温情。故选D。
7.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B.“周秉义这样说的依据就是他在大雪天亲眼看到的景况”错误,“他在大雪天亲眼看到的景况”只是“周秉义这样说”的依据之一。还包括“人掉进厕所的事发生几次了,还淹死过孩子。我知道,从大人到孩子,谁都不愿再生活在光字片了”等细节。故选B。
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
(1)正面描写,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塑造人物形象。“对不起,嫂子,我本该经常来看你们的啊!’他侧转身、一手捂面,泣不成声”,运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塑造了一位关心百姓生活、平易近人、重感情的领导人形象;“那天他精神抖擞,向人们讲话……光字片与过去不意样了……”,运用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刻画了周秉义的讲情义和有担当的性格特征。
(2)侧面衬托,通过其他人物衬托人物形象。小说通过周秉昆的眼睛和感觉刻画周秉义的形象。如“周秉昆心里越发有点儿瞧不起哥哥,觉得哥哥一点儿也没有副市长的风范,在小事上那么感情外露”,用周秉昆感觉哥哥一点儿也没有副市长的风范,在小事上那么感情外露的想法,侧面衬托了周秉义的重感情和平易近人。
(3)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文中说“周秉义担任副市长,他的分工只有一项,主抓招商引资,尽快改造城市面貌,消除土坯房,促进本市房地产业发展”“两排十幢二十层高楼在虎皮冈拔地而起。市政府发布了正式公告,宣称那里将成为本市的希望新区”“第二天,秉昆媳妇郑娟去派出所把全家的户口迁出。她又到新区,在市公安局接待点把户口落上”“没引来多少人效仿。光字片的人们仍在观望”“近年来,光字片的存在越来越成为我一块儿心病。一想到咱们光字片,我就心疼生活在这里的父老乡亲。新中国成立半个多世纪,光字片却变得比当年更糟糕,处处不堪入目。人掉进厕所的事发生几次了,还淹死过孩子。我知道,从大人到孩子,谁都不愿再生活在光字片了”,周秉义推动光字片改造,建设希望新区,乡亲们不愿搬迁到希望新区,周秉义动员家人,劝说乡亲们。小说在矛盾冲突中写出了周秉义的有情有义和坚守原则。
④在特定环境中塑造人物。“周秉义担任副市长,他的分工只有一项,主抓招商引资,尽快改造城市面貌,消除土坯房,促进本市房地产业发展”“人与测量队的人攀谈,才知道不是要修路,而是要对光字片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将周秉义置身于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中,突出其勇于变革的精神。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探究小说情感意蕴的能力。
(1)家人之间的温情。根据“冬梅的耳中刮进了一些关于丈夫任职的议论。她忍不住问……冬梅心中疑惑,也只好不再问下去了”分析,周秉义从北京调回来,冬梅忍不住打听他想干的实事,但充分理解和尊重丈夫的选择;根据“第二天,秉昆媳妇郑娟去派出所把全家的户口迁出。她又到新区,在市公安局接待点把户口落上”分析,秉昆一家支持哥哥的工作,带头搬迁到希望新区并把户口落在那儿。
(2)朋友之间的情义。根据“‘嫂子!’面对满头白发的烈士遗孀,周秉义的眼泪夺眶而出”“周秉义说:‘对不起,嫂子,我本该经常来看你们的啊!’他侧转身,一手捂面,泣不成声”分析,当上了副市长的周秉义回到军厂家属区,看望曾经的同事常宇怀的遗孀,并动情流泪。
(3)周秉义对乡亲的情义。根据“咱们光字片人家的许多长辈,一九四九年前就居住于此,当时这里叫穷人窝。后来,他们中许多人成了东北解放后最早的产业工人,这个地方也不再叫穷人窝了。但是,这里却一直住着本市很穷的人家”“近年来,光字片的存在越来越成为我一块儿心病。一想到咱们光字片,我就心疼生活在这里的父老乡亲。新中国成立半个多世纪,光字片却变得比当年更糟糕,处处不堪入目。人掉进厕所的事发生几次了,还淹死过孩子。我知道,从大人到孩子,谁都不愿再生活在光字片了”“我想在退休之前,将光字片彻底改造。这很不容易……现在我要做的事完成一半了。大家已经看到,光字片与过去不一样了……”分析,周秉义心系乡亲,深知老百姓的疾苦,下定决心改造棚户区,动员光字片的住户陆续搬迁。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海南省2024届高三11月检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晋侯①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②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
(节选自《左传·僖公五年》)
材料二:
昔者晋献公使荀息假道于虞以伐虢,荀息曰:“请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③,以赂虞公,而求假道焉,必可得也。”献公曰:“夫垂棘之璧,吾先君之宝也;屈产之乘寡人之骏也若受吾币而不吾假道将奈何?”荀息曰:“不然。彼若不吾假道,必不吾受也;若受我而假我道,是犹取之内府而藏之外府也,犹取之内皂④而著之外皂也。君奚患焉?”献公许之。乃使荀息以屈产之乘为庭实,而加以垂棘之璧,以假道于虞而伐虢。虞公滥于宝与马而欲许之,宫之奇谏曰:“不可许也。夫虢之不亡也,恃虞;虞之不亡也,亦恃虢也。若假之道,则虢朝亡而虞夕从之矣。奈何其假之道也?”虞公弗听,而假之道。荀息伐虢,克之。还反伐虞,又克之。荀息操璧牵马而报,献公喜曰:“璧则犹是也,马齿亦薄长矣。”故曰:小利,大利之残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权勋》)
【注】①晋侯:晋献公。②桓、庄:桓叔和庄伯,二人为晋献公的曾祖父与祖父。晋献公父亲晋武公在位时期,重用桓叔、庄伯的族人,权势极大,献公即位后感到威胁,用计除掉桓、庄之族。③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垂棘,地名,产美璧;屈产之乘,屈邑产的良马。④皂:牛马的食槽。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屈产A之乘B寡人C之骏也D若受E吾币而F不吾假道G将H奈何?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假,指借,与《劝学》中“假舆马者,非利足也”中的“假”词义不同。
B.族,指宗族,古时同一个家庭或民族聚居在一起,多指氏族或家族。
C.以,指率领,与《烛之武退秦师》中“以乱易整,不武”中的“以”词义相同。
D.庭实,指陈列于中庭的贡献物品,后也可用于比喻有价值的物品。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献公要向虞国借路来进攻虢国,宫之奇以唇亡齿寒的道理来阐明虞国和虢国的关系,指出借路的危害,但并未得到虞公的采纳。
B.宫之奇认为,相较于桓、庄,虞国与晋国的关系更亲近,但晋国一切以王室利益为重,不会允许自己的力量受到威胁。
C.荀息力主送礼物给虞国以借路,他认为只要虞国接受礼物就会借道给晋国,一旦借道成功而攻占虢国,那么虞国也将被占领。
D.晋军攻克虢国,返回的时候,又消灭了虞国,荀息取回之前送给虞国的礼物,实现了对晋献公的谏言。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2)献公喜曰:“璧则犹是也,马齿亦薄长矣。”
14.面对宫之奇的劝阻,虞公为什么仍然选择借道给晋国?请结合两则材料加以分析。
【答案】10.BDG 11.C 12.B 13.(1)亲近的人由于受宠威胁了王室,尚且被无辜杀害,何况对一个国家呢?
献公高兴地说:“玉璧还是原来的样子,马的年龄稍微长了一点。”
14.①虞公贪图晋国给予的玉璧、良马等小利;②虞公缺乏政治远见,不能对虢国和虞国的关系有清醒的认识;③虞公认为自己的祭祀能够得到神明的保佑。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屈邑出产的良马,是我的骏马啊。如果虞国接受了我们的礼物而不借给我们路,那将怎么办呢?
“屈产之乘寡人之骏也”是“……也”形式的判断句,应在主语“屈产之乘”后B处和“也”后D处断开;“不吾假道”是宾语前置句,其后G处断开。故选BDG。
11.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文言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
A.正确。借;借助。句意:晋献公再次向虞国借路进攻虢国。/借助车马的人,不是叫走得快。B.正确。
C.错误。率领;用。句意:官之奇带领了他的族人出走。/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D.正确。故选C。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相较于桓、庄,虞国与晋国的关系更亲近”理解有误,原文为“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再结合注释可知,虞国与晋国的关系与桓、庄相比并不亲近。故选B。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宠”,受宠;“逼”,威胁;“以”,对,对待。
(2)“是”,这样;“马齿”,马的年龄;“薄”,稍微。
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①由原文材料二“虞公滥于宝与马而欲许之”可知,虞公贪图晋国给予的玉璧、良马等小利;
②由原文材料一“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和材料二“宫之奇谏曰:‘不可许也。夫虢之不亡也,恃虞;虞之不亡也,亦恃虢也。若假之道,则虢朝亡而虞夕从之矣。奈何其假之道也?’虞公弗听,而假之道”可知,虞公缺乏政治远见,不能对虢国和虞国的关系有清醒的认识;
③由原文材料一“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可知,虞公认为自己的祭祀能够得到神明的保佑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晋献公再次向虞国借路进攻虢国。宫之奇劝阻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虢国灭亡,虞国必定跟着灭亡。晋国的野心不能让他打开,引进外国军队不能忽视,一次就很严重了,难道还可以来第二次吗?俗话说的‘面颊和牙床互相依存,嘴唇缺了,牙齿便受冷寒’,这说的就是虞国和虢国的关系。”虞公说:“晋国是我的宗族,难道会害我吗?”宫之奇回答说:“晋国准备灭掉虢国,对虞国又有什么可爱惜的?况且虞国能比晋国的桓叔、庄伯更加亲近吗?晋侯应该爱惜桓叔、庄伯,这两个家族有什么罪过,但是却被杀戮,不就是因为他们使晋侯感到受到了威胁吗?亲近的人由于受宠威胁了王室,尚且被无辜杀害,何况对一个国家呢?”虞公说:“我祭祀的祭品丰盛又清洁,神明必定保佑我。”宫之奇回答说:“下臣听说,鬼神并不是亲近哪一个人,只是依从有德行的人。所以《周书》说:‘上天没有私亲,只对有德行的人加以辅助。’没有德行,百姓就不和,神明也就不来享用祭物了。神明所凭依的,就在于德行了。如果晋国占取了虞国,发扬美德(把虞国)作为芳香的祭品奉献于神明,神明难道会吐出来吗?”虞公不听,答应了晋国使者的要求。官之奇带领了他的族人出走,说:“虞国过不了今年的腊祭了,(灭掉虞国)就在这一次,晋国不必再次出兵了。”冬季,十二月初一日,晋国灭掉了虢国。虢公丑逃亡到京城。晋军回国,住在虞国,乘机袭击虞国,灭亡了它。
材料二:
从前,晋献公派荀息向虞国借路以便攻打虢国,苟息说:“请您用垂棘出产的玉璧和屈邑出产的良马来贿赂虞公,向他要求借路,一定可以得到允许。”献公说:“那垂棘出产的玉璧,是我们先君的宝贝;屈邑出产的良马,是我的骏马啊。如果虞国接受了我们的礼物而不借给我们路,那将怎么办呢?”苗息说:“不是这样。他如果不借我们路,一定不会接受我们的礼物;如果接受了我们的礼物借给我们路,这就如同我们把玉璧从宫中的府库拿出来放到宫外的府库里去,把骏马从宫中的马槽旁牵出来拴到宫外的马槽旁去。您对此又忧虑什么呢?”献公答应了。就派苟息把屈邑出产的良马,加上垂棘出产的玉璧作为礼物献给虞公,来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虞公贪图宝玉和骏马,想答应荀息。宫之奇劝谏说:“不可以答应。虢国不被灭亡,是靠着虞国;虞国不被灭亡,也是靠着有虢国啊!如果借路给晋国,那么虢国早晨灭亡,虞国晚上也就会跟着灭亡了。怎么可以借路给晋国呢?”虞公不听,借路给了晋国。荀息攻打虢国,战胜了就国。返回的时候攻打虞国,又战胜了虞国。荀息拿着玉璧牵着骏马回来禀报,献公高兴地说:“玉璧还是原来的样子,马的年龄稍微长了一点。”所以说:小利是大利的祸害。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河北衡水11月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李八秘书赴杜相公幕①
杜甫
青帘白舫益州来,巫峡秋涛天地回。石出倒听枫叶下,橹摇背指菊花开。
贪趋相府今晨发,恐失佳期后命催。南极一星朝北斗,五云②多处是三台③。
【注】①杜相公:杜鸿渐。杜鸿渐时任黄门侍郎同平章事,兼剑南节度使,征李秘书入府为僚。此诗是杜甫在夔州送李秘书时所作。②五云:这里指京师瑞气,古人认为,“太平之时,云则五色而为庆”。③三台:星宿名,这里以星宿比喻杜相公。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帘白舫”色彩鲜明,倒置于句首,渲染了官船的煊赫与威严。
B.诗中的“回”字极有气势,写出了空间的辽阔及秋天巫峡的高峻。
C.“枫叶下”“菊花开”展现了一派红叶飘飞、金菊盛开的动态景象。
D.诗人以“五云”喻指京师长安是个好地方,流露出对长安的向往。
16.此诗曾有“剑南节度使杜鸿渐入朝,辟李秘书入幕,杜盖先行,李追赴之也”的注释,有人据“李追赴之”认为杜诗颈联有讽刺李秘书趋炎附势之意。你对此说有何看法?请谈谈你的理由。
【答案】15.A 16.此说有误。①“李追赴之”是说李秘书赴任之心较为急切,并没有讽刺之意。②诗中“贪趋”“恐失”对应了“李追赴之”的注释,看似对友人匆匆离去心生不满,实则反衬出诗人与李秘书的交情深厚。③杜诗尾联流露出了对朋友赴京为官的欣喜、羡慕之情,据此,亦可看出颈联对李秘书并无讽刺之意。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A.“渲染了官船的煊赫与威严”错,将“青帘白舫”倒置于句首,是为了突出李八秘书赴杜相公幕,为后文的匆匆离去埋下伏笔。
故选A。
16.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内容的能力。
首先明确此说有误。
“贪趋相府今晨发,恐失佳期后命催”,为了早到相府,早晨就要出发,唯恐误期被人催促。颈联写朋友为不误佳期而早早出发,才刚相逢又要离别,此处表达出作者对于匆匆别离的伤感。
故“李追赴之”是说李秘书赴任之心较为急切,自己内心伤感,反衬出诗人与李秘书的交情深厚,并没有讽刺之意。
“南极一星朝北斗,五云多处是三台”,西北方向五色云多的地方,就是要去的三台杜相府。此联写朋友这一去是到京师为官,有祝福、羡慕朋友能得人赏识、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情感,据此,亦可看出颈联对李秘书并无讽刺之意。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河北衡水11月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阿房宫赋》一文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极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 , ”。
(2)《陈情表》中作者从年龄的角度说明暂时不应命的原因的两句是“ , ”。
(3)自古以来,秋天一直是文人墨客吟味不已的季节。借助秋景表达内心悲伤的诗句不胜枚举,如“ , ”就写出了秋天的凄清。
【答案】 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报养刘之日短也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详解】易错字词:覆、隔、陛、萧、滚、浔、荻、瑟、渔。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
(湖南、河南先知高考联盟11月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站在进化的角度,_________A___________。我们失去了尾巴,获得了直立行走的便利,但也导致脊髓发育先天缺陷的风险更高。我们进化出高度发达的大脑,但大脑与体重比却是其他哺乳动物的6倍,使得人类的难产率直线上升。
进化上,衡量物种的成功有适合度和繁殖能力两大指标。
就适合度来说,7万年前人类的祖先——智人从非洲草原开始迁徙,到如今足迹遍布全球。_________B___________,这不值一提。人类无法适应的沙漠,动物可以;人类无法生存的高山,动物可以;就连人类曾经一度无法到达的马里亚纳海沟,也发现了动物的痕迹。
①从繁衍后代的角度看,②人类更不属于成功者。③智人已经存在了大约20~30万年左右,④但这个物种大部分的时间里种群一直比较稀少。⑤当前,人类的数量已达79亿,⑥但那只是从一个小种群的人口激增而来,⑦造成了现代人基因的高度相似,⑧个体之间的差异不足万分之一。⑨如此低的遗传多样性,甚至远远低于少数野生黑猩猩群体内部的基因变异,⑩我们在面对瘟疫来袭时非常脆弱。
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19.文中第四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
【答案】18.A人类从来不曾完美;B但和其他生命相比 19.③重复。可删掉“大约……左右”。修改:智人已经存在了20~30万年
⑥表意不明。将“那”修改为“这”。修改:但这只是从一个小种群的人口激增而来
⑩成分残缺。可在“我们”前补上“使得”。修改:使得我们在面对瘟疫来袭时非常脆弱
【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A这是一个句首总括句,从下文内容看,主要是说人类的进化是不完美的,应填:人类从来不曾完美。
B前面说“7万年前人类的祖先——智人从非洲草原开始迁徙,到如今足迹遍布全球”是说人类自身进化的成功,下文“人类无法适应的沙漠,动物可以;人类无法生存的高山,动物可以;就连人类曾经一度无法到达的马里亚纳海沟,也发现了动物的痕迹”比较指出不足,可见此处是与其它生物相比,应填:但和其他生命相比。
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③“大约20~30万年左右”语意重复,不合逻辑,可删掉“大约……左右”。
⑥“但那只是从一个小种群的人口激增而来”,“那”指代不明,将“那”修改为“这”。
⑩“我们在面对瘟疫来袭时非常脆弱”成分残缺,与前句缺少衔接,可在“我们”前补上“使得”。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
(湖南、河南先知高考联盟11月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每年开春,家里总是从地窖里把保存了一个冬季的地瓜种一筐筐运到上面。在炕头用土坯垒出长方形的温床,温床里用肥土垫底,铺上厚厚的细沙,再把地瓜种一排排摆好,然后覆上一层细沙。接下来的日子里,每日喷水,给炉灶添柴,温床里的地瓜种就会从睡梦中醒过来,慢慢地生根发芽,一簇簇、一丛丛的鲜嫩幼芽顶破沙土,露出葱翠欲滴的笑脸。
地瓜芽秧苗长到半尺后,就迎来了开春后的栽种季节。春雨后的庄稼地早已打好了地垄,大马车装满了地瓜芽苗,男女老少担着水桶,扛着铁锨,一呼百应地匆匆走向山前山后的地瓜地里。
满坡浅黄色的土壤,在阳光的直射下更显厚重。这时候,地瓜芽的__________就充分显现出来。原来斜躺在垄上的纤细茎秆日渐挺拔,浅黄色的嫩芽利用一切时间蔓延铺绿。虽然地皮早已干涸,但地瓜芽的叶片翻卷拧成绳,贴伏在滚烫的地面,靠扎下的须根汲取大地深处的养分,并吮吸着夜晚空气中有限的水分,它们终于爬满垄上垄下,用绿色的答卷无声地回应着大自然的考验。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什么特点?好处是什么?(4分)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达特别形象,试分析原因。(4分)
22.请在第三段横线处填一个二字词语,并说明理由。(2分)
【答案】20.这是一段说明性的文字,作者按照育种的先后顺序进行说明,有条不紊,清晰明了,便于读者了解地瓜的育种过程。
①作者使用了拟人手法,赋予地瓜种以人的特点,比如“从睡梦中醒来”、“露出……笑脸”等;②使用了叠词,比如“一簇簇、一从丛”;③注意形容词的运用,比如“葱翠欲滴”。
22.①倔劲;②倔劲是指不服输,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本段中的“虽然地皮早已干涸,但地瓜芽的叶片翻卷拧成绳,贴伏在滚烫的地面,靠扎下的须根汲取大地深处的养分,并吮吸着夜晚空气中有限的水分,它们终于爬满垄上垄下”,表现了地瓜芽的倔劲。
【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从“在炕头用土坯垒出长方形的温床,温床里用肥土垫底,铺上厚厚的细沙”“再把地瓜种一排排摆好”“然后覆上一层细沙”可知,这是一段说明性的文字,作者按照育种的先后顺序对地瓜的育种过程进行了说明,先垒出温床,用肥土垫底后铺上细沙,然后摆好地瓜种,再覆上一层细沙。此处的说明有条不紊,清晰明了,使读者能清楚了解地瓜的育种过程。
2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从“地瓜种就会从睡梦中醒过来”“露出葱翠欲滴的笑脸”可知,使用了拟人手法,“从睡梦中醒过来”、“露出……笑脸”让地瓜种有了人的行为特征,生动形象地体现出了作者对地瓜种的喜爱之情。
从“慢慢地生根发芽”“一簇簇、一丛丛的鲜嫩幼芽”可知,使用了叠词,使地瓜苗的形象富有艺术魅力,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节奏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从“鲜嫩幼芽”“葱翠欲滴”可知,注意形容词的运用,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地瓜苗令人喜爱的特征。
2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结合上下文“满坡浅黄色的土壤,在阳光的直射下更显厚重”“虽然地皮早已干涸,但地瓜芽的叶片翻卷拧成绳,贴伏在滚烫的地面,靠扎下的须根汲取大地深处的养分,并吮吸着夜晚空气中有限的水分,它们终于爬满垄上垄下,用绿色的答卷无声地回应着大自然的考验”,推断此处是表现地瓜芽的顽强、坚韧,再结合后文的“斜躺”“吮吸”等处使用的拟人手法可知,此处可以填入“倔劲”之类运用拟人手法的词语。“倔劲”:指顽强不屈,不服输,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浙江宁波市11月检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关于个人形象的塑造,传统儒家主张通过自身的修为和努力,追求精神的完善和道德的提升,正所谓;“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如今网络发达,社交媒体活跃,人们越来越关注外界对自己的观点,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说过:“你的形象就是你不在房间时,人们对你的评价。”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的材料作文题。
材料重在讨论如何塑造(提升)个人形象,材料中有两个视角,一个是传统的观点,注重自身的修为和努力;一个是现代的视角,要关注别人的评价。
结合材料中的两种视角,本篇作文可以从下面几个角度思考。比如从塑造(提升)个人形象要苦练内功,加强品德修为,坚定自己的原则立场,不能受环境影响,不能被外界评价带偏。也就是说,在个人形象塑造这个方面,我们需提升个人修养,做好自己。而因为人是社会性动物,塑造(提升)个人形象不能“闭门造车”,应关注外界的评价,用周围人的观点来校准、拨正自己的言行。因为有的时候,我们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未免片面和主观,因此,别人的观点也应该参考或采纳,以此让自己的言行更符合规范或要求。也可把二者结合起来,塑造(提升)个人形象应做到“内外兼修”,既要关注精神涵养,又要关注外界评价,二者不可偏废。
写作时,可以先表明观点:塑造个人形象,应该做到内外兼修。文章主体可以分成三个部分进行写作,第一部分写内修,也就是加强自身修养;第二部分写外修,也就是要采纳别人的观点,不断提升自己;第三部分把二者结合起来,综合论述。最后,重申观点,照应开篇。
立意:
1.提升个人形象,加强自身修养。
2.提升个人形象,要关注别人的评价。
3.塑造个人形象要内外兼修。
例文:
以自身为本,以外物为鉴
体有万殊,物无一量。纷纭挥霍,形难为状。是成为“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荫”的君子,抑或党而不群,倡而不和的小人,靠得似乎不仅是自身修养,也有赖于外界的品评。推此即彼,关于个人形象的塑造,窃以为须以自身为本,以外物为鉴。
以修身为本,谓要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在传统的观念中,以自身修为和努力,来追求精神的完善和道德的提升,一直以来为儒士学子所信奉。从孔子“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的答颜子之问到曾子“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的坚毅信念,无一不是受到修身观念的熏染。《从底层滚出来:文盲周立太何以名值千万》一中,他苦难的童年、执拗的性格,以及因之生长出的对应然秩序的渴求,也不断推着他锤炼自身,从社会的底层一路拼到公众的眼前,从很大程度上看,修为和努力越来越成为一种正确的使我们走向成功的可能。反省自身,闻过则喜也越来越成为立足世间一种范式,以塑造自己,实现人素养的一次次飞跃。
以外物为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在现代的社会里,用外界的评价作为衡量自身形象的工身渐渐流行。正如杰夫·贝索斯说过:“你的形象就是你不在房间时,人们对你的评价。”古之圣贤往往能够得到后人极高的推崇与由衷的赞誉,而奸佞邪臣也往往遭到后之评者的厌恶与唾弃。作家杨本芬最初在论坛上发表了自己的故事,得到网友的好评后而有了“继续创作的动力”,以81岁的高龄出版了《我本芬芳》。而以外物为鉴,以外人为师大概就是如此,外界的批评与评价也能够成为我们提升自我、塑造自我的动力,借外物以鉴自身,对于自我提升来说,也未尝不可。
以自身为本,以外物为鉴。人们总为蝇头微利而奔波终生,至绝境才发出“鹤唳华亭,岂可复闻乎”的感叹,以至“试问李斯长叹后,谁牵黄犬出东门”的绝望。若能抬起头来,观世界之大,也不至于日夜逐利不知生死,终其一生碌碌无为,这便是以外物为鉴的意义。与此同时,这个世界的标准本就不一,我们要找准自己的那一根杠杆,可进可退,可攻可守,以修身为本,不失本心。【好题优选优组卷·新高考专用】
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全真模拟卷·11月
模拟卷02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天一大联考2024届高三11月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王羲之父子的字,顾恺之和陆探微的画,戴逵和戴颙的雕塑,嵇康的广陵散(琴曲),曹植、阮籍、陶潜、谢灵运、鲍照、谢朓的诗,郦道元,杨衒之的写景文,云岗、龙门壮伟的造像,洛阳和南朝的闳丽的寺院,无不是光芒万丈,前无古人,奠定了后代文学艺术的根基与趋向。
这时代以前(汉代)在艺术上过于质朴,在思想上定于一尊,统治于儒教;这时代以后(唐代)在艺术上过于成熟,在思想上又入于儒、佛、道三教的支配。只有这几百年间是精神上的大解放,人格上思想上的大自由。人心里面的美与丑、高贵与残忍、圣洁与恶魔,同样发挥到了极致。这也是中国周秦诸子以后第二度的哲学时代,一些卓超的哲学天才---佛教的大师,也是生在这个时代。
西洋“文艺复兴”的艺术(建筑、绘画、雕刻)所表现的美是浓郁的、华贵的、壮硕的;魏晋人则倾向简约玄澹,超然绝俗的哲学的美。
这晋人的美,是这全时代的最高峰。《世说新语》一书记述得挺生动,能以简劲的笔墨画出它的精神面貌、若干人物的性格、时代的色彩和空气。文笔的简约玄澹尤能传神。撰述人刘义庆生于晋末,注释者刘孝标也是梁人;当时晋人的流风余韵犹未泯灭,所述的内容,至少在精神的传模方面,离真象不远。
要研究中国人的美感和艺术精神的特性,《世说新语》一书里有不少重要的资料和启示,是不可忽略的。今就个人读书札记粗略举出数点,以供读者参考,详细而有系统的发挥,则有待于将来。
(一)魏晋人生活上、人格上的自然主义和个性主义,解脱了汉代儒教统治下的礼法束缚,在政治上先已表现于曹操那种超道德观念的用人标准。一般知识分子多半超脱礼法观点直接欣赏人格个性之美,尊重个性价值。桓温问殷浩曰:“卿何如我 ”殷答曰:“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这种自我价篇(赏誉》、第九篇《品藻》、第十篇《规箴),都系鉴赏和形容“人格个性之美”的。值的发现和肯定,在西洋是文艺复兴以来的事。而(世说新语》上第六篇《雅量》、第七篇《识鉴》、第八篇《赏誉》、第九篇《品藻》、第十篇《规箴》,都系鉴赏和形容“人格个性之美”的。
(二)山水美的发现和晋人的艺术心灵。晋宋人欣赏山水,由实入虚,即实即虚,超入玄境。当时画家宗炳云:“山水质有而趣灵。”诗人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谢灵运的“溟涨无端倪,虚舟有超越”,以及袁彦伯的“江山辽落,居然有万里之势”。王右军与谢太傅共登冶城,谢悠然远想,有高世之志。
晋人风神潇洒,不滞于物,这优美的自由的心灵找到一种最适宜于表现他自己的艺术,这就是书法中的行草。行草艺术纯系一片神机,无法而有法,全在于下笔时点画自如,一点一拂皆有情趣,从头至尾,一气呵成,如天马行空,游行自在。又如庖丁之中肯綮,神行于虚。这种超妙的艺术,只有晋人萧散超脱的心灵,才能心手相应,登峰造极。魏晋书法的特色,是能尽各字的真态。“钟繇每点多异,羲之万字不同”。“晋人结字用理,用理则从心所欲不逾矩”。中国独有的美术书法--这书法也是中国绘画艺术的灵魂--是从晋人的风韵中产生的。魏晋的玄学使晋人得到空前绝后的精神解放,晋人的书法是这自由的精神人格最具体最适当的艺术表现。这抽象的音乐似的艺术才能表达出晋人的空灵的玄学精神和个性主义的自我价值。
(三)晋人艺术境界造谐的高,不仅是基于他们的意趣超越,深入玄境,尊重个性,生机活泼,更主要的还是他们的“一往情深”!无论对于自然,对探求哲理,对于友谊,都有可述:
王子敬云:“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尤难为怀!”好一个“秋冬之际,尤难为怀!”
庚亮死,何扬州临葬云:“理玉树著土中,使人情何能已已!"伤逝中犹具悼惜美之幻灭的意思。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山水虚灵化了,也情致化了。陶渊明、谢灵运这般人的山水诗那样的好,是由于他们对于自然有那一股新鲜发现时身入化境浓酣忘我的趣味。他们随手写来,都成妙谛,境与神会,真气扑人,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也只是新鲜自然而已。然而扩而大之,体而深之,就能构成一种泛神论宇宙观,作为艺术文学的基础。
(四)晋人之美,美在神韵。神韵可说是“事外有远致”,不黏滞于物的自由精神(目送归鸿,手挥五弦)。这是一种心灵的美,或哲学的美,这种事外有远致的力量,扩而大之可以使人超然于死生祸福之外,发挥出一种镇定的大无畏的精神来:
谢太傅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绰)王(羲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太傅神情方旺,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同意说,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曰:“如此,将无归 ”众人皆承响而因,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美之极,即雄强之极。王羲之书法,人称其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淝水的大捷植根于谢安这美的人格和风度中。谢灵运泛海诗“溟涨无端倪,虚舟有超越”,可以借来体会谢公此时的境界和胸襟。
(摘编自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末魏晋六朝是文人精神上的大解放、人格上思想上的大自由时代,也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B.汉代在艺术上过于质朴,唐代在艺术上过于成熟,因此这两个时代的文学成就都远不如汉末魏晋六朝。
C.天行空,游行自在的行草书法是最适宜于表现晋人风神潇洒、不滞于物的自由心灵的艺术。
D.汉魏晋六朝以后的艺术根基和发展方向,基本上是由汉魏晋六朝的各类艺术家奠定和影响的。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所表现的美与魏晋人倾向的艺术美进行对比。意在抑彼扬此,表现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
B.文末叙述谢安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一事,是为了论证“晋人之美,美在神韵,神韵可以使人发挥出一种镇定的大无畏的精神来”。
C.文章前三段概括出汉末魏晋六朝的整体风貌,目的是作辅垫,为的是引出后文来论说《世说新语》表现出来的晋人之美。
D.作者宗白华认为,《世说新语》一书里存在的不少重要的资料和启示,是研究中国人的美感和艺术精神特性的必选资料。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晋宋人欣赏山水,由实入虚,即实即虚,超入玄境”观点的一项是(3分)
A.王长史登茅山,大恸哭曰,"埌琊王伯舆,终当为情死!”
B.阮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
C.王右军既去官,与东土人士营山水弋钓之乐,游名山,泛沧海,叹曰:“我卒当以乐死!”D.荀中郎登北固望海云:"虽未睹三山,便自使人有凌云意。”
4.从宗白华的这篇文章可以推测(世说新语》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请为这本书写一则简介。(4分)
5.人文科学的研究,一方面要求真,另一方面也要求新。这一特点在本文中是如何得到体现的 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辽宁省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11月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人世间(节选)
梁晓声
周秉义从北京调回了本市,终日足不出户,只是看书,偶尔也与冬梅晚饭后看看电视剧。
冬梅的耳中刮进了一些关于丈夫任职的议论。她忍不住问:“确实是平调回来了?”
他肯定地说:“是啊。”
她又问:“到底为什么?”
他奇怪地反问:“我信中不是写了吗?”
“你想干的实事,到底是什么实事呢?”
“现在说了也没用,得看这次怎么任命。先不聊这个话题,好不好?”
“跟我还有什么不便说的吗?是不是在北京没干好啊?”
“看你,我说不聊了,你偏要聊这个话题!我在哪个岗位上没干好过?我离开北京前,领导还给我开了欢送会呢!干得不好能有那种待遇吗?”
冬梅心中疑惑,也只好不再问下去了。
春节过后,组织部门下达了正式任命,周秉义担任副市长,他的分工只有一项,主抓招商引资,尽快改造城市面貌,消除土坯房,促进本市房地产业发展。
一天下午,周秉义来到弟弟家,让秉昆陪他在光字片走一走。那天降了一场大雪。
秉昆说:“哥,这么大的雪,改天吧。”
秉义说:“我正是因为下这么大的雪才来的啊。没人出门,也就没人注意咱们嘛,想看哪儿看哪儿。”
老哥儿俩逛起光字片来。光字片的面积比以前大了,人口也比以前稠密多了。大雪覆盖之下低矮的土坯房一片连一片,东倒西歪,横七竖八。稍一细看,都会从积雪之下发现外露的种种肮脏——垃圾堆,各种令人作呕的脏水结成了冰。老哥儿俩在光字片转啊转,不知不觉天黑了。
……
常进步下班比往日早了些,他从窗口看到秉昆,迎出门来。常进步他妈与周秉义,当年是职工与老领导关系。周秉义做党委书记,常宇怀是他最倚重的中层干部,他们夫妇和周秉义的关系非同一般。
“嫂子!”面对满头白发的烈士遗孀,周秉义的眼泪夺眶而出。
常进步他妈拉着他的手微笑着说:“知道你调回来了,工作肯定忙,何必来看我们呢!”
周秉义说:“对不起,嫂子,我本该经常来看你们的啊!”他侧转身,一手捂面,泣不成声。
“进步,还不快请你周叔叔进屋!”常进步他妈拉开了家门。
周秉义回到当年的军工厂家属区,他内心五味杂陈。周秉昆心里越发有点儿瞧不起哥哥,觉得哥哥一点儿也没有副市长的风范,在小事上那么感情外露。
四月,天刚转暖,光字片受了一场虚惊。某日来了几组测量小队,临街住户人心惶惶,以为要修路。修路当然是好事,可那得拆除多少房屋啊!一旦被拆除了,都住哪儿呢?有人与测量队的人攀谈,才知道不是要修路,而是要对光字片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
半信半疑的人们又问,“大刀阔斧”怎么理解呢?
测量队的人说,他们也不清楚,那是一位副市长的原话。
人们猜想,那肯定就是周秉义啦!光字片的男女老少奔走相告,测量队接连测量了数日,整个光字片也接连亢奋了数日。
此后,每天晚上总会有几个男人相约来到秉昆家聊天。他们回忆起了秉昆父亲周志刚,周志刚虽然没享着大儿子的福,全光字片的人可托上周秉义的福了。谁承想光字片会出一位副市长呢?他是光字片的大救星啊!男人们聚到周家,想知道对光字片“大刀阔斧”的改造究竟何时开始?将改造到什么程度?光字片的人家也能过上享受燃气灶和自来水的生活吗?
对于他们的探问,周秉昆一句也回答不了。他已经好久没见到哥哥了。
“五一”过后,大队的建筑人马浩浩荡荡地向光字片进发,建筑大军的载人卡车彩旗招展。光字片的青年闻讯后,骑着自行车迎接,但建筑大军的目的地分明不是光字片。建筑大军一直往前开,开到了马路尽头——虎皮冈,在那里安营扎寨。
光字片的人们疑惑极了,一拨接一拨到周秉昆家问个究竟:难道你哥要在那地方为咱们光字片的人建楼?那可是连兔子都不刨窝的地方啊!咱们光字片就是再烂,毕竟属于城区啊!秉昆,你一定要替我们问问你哥……
与测量队刚离开那几天相比,光字片人们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从满怀憧憬到感觉被耍了,男人女人们询问起周秉昆时都义愤填膺。
虎皮冈那边,昼夜机声隆隆,工程突飞猛进。十月份,两排十幢二十层高楼在虎皮冈拔地而起。市政府发布了正式公告,宣称那里将成为本市的“希望新区”。
那天晚上,周秉义终于现身弟弟家……
第二天,秉昆媳妇郑娟去派出所把全家的户口迁出。她又到新区,在市公安局接待点把户口落上。
那事成了一条新闻,却没引来多少人效仿。光字片的人们仍在观望。
有人说:“周家哥俩演起双簧来了!”他们都有等着看笑话的意味。
新区为周家的到来开了欢迎会,周家的门面房和两居室住房都经过了简单装修。
后来,光字片开来了卡车队,连续替一些人家免费搬家,搬往新区。
周秉义终于在光字片露面,他站在一辆小卡车上,那天他精神抖擞,向人们讲话:
我从小到下乡前生活在这里,我们老周家三个儿女,没有什么瞒得了光字片的人。咱们光字片人家的许多长辈,一九四九年前就居住于此,当时这里叫穷人窝。后来,他们中许多人成了东北解放后最早的产业工人,这个地方也不再叫穷人窝了。但是,这里却一直住着本市很穷的人家。
我不是在北京当官当不下去了,我是自己要求调回来的。为什么呢?我老了,快到退休年龄了。
近年来,光字片的存在越来越成为我一块儿心病。一想到咱们光字片,我就心疼生活在这里的父老乡亲。新中国成立半个多世纪,光字片却变得比当年更糟糕,处处不堪入目。人掉进厕所的事发生几次了,还淹死过孩子。我知道,从大人到孩子,谁都不愿再生活在光字片了。
我想在退休之前,将光字片彻底改造。这很不容易……现在我要做的事完成一半了。大家已经看到,光字片与过去不一样了……
(选自梁晓声《人世间》,有删改)
文本二:
长篇小说《人世间》以北方某省会城市的一个平民区为背景,以周志刚一家的生活轨迹为线索,从20世纪70年代写到21世纪初,小说刻画了十几位平民子弟跌宕起伏的人生和奋斗历程,将其嵌入到中国社会50年来的上山下乡、三线建设、恢复高考、知青返城、对外开放、国企改革、个体经营、棚户区改造等历史事件和发展进程中,既写他们生活的磨难与困苦,更写他们怀揣梦想而艰苦奋斗的尊严与荣光。
2019年,《人世间》荣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颁奖词中说,“梁晓声讲述了一代人在伟大历史进程中的奋斗、成长和相濡以沫的温情,塑造了有情有义、坚韧担当、善良正直的中国人形象群体,具有时代的、生活的和心灵的史诗品质”。
(摘编自中国作家网)
6.关于拆迁,光字片的男女老少的种种表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测量队的到来让临街住户感到惊惶,相较于对修路的期待,他们更担心无处栖身。
B.听闻要对光字片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群众奔走相告,心情激动而满怀憧憬。
C.去秉昆家聊天的群众对于未来生活的讨论和畅想,为后文做了铺垫。
D.光字片群众对搬迁到新区感到愤懑,表现了作品对安土重迁传统观念的严肃批判。
7.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确实是平调回来了?”“跟我还有什么不便说的吗?是不是在北京没干好啊?”,这些语言表现了冬梅对丈夫从北京回来任职也有疑惑。
B.周秉义在光字片对乡亲们说“光字片却变得比当年更糟糕……不愿再生活在光字片了”,周秉义这样说的依据就是他在大雪天亲眼看到的景况。
C.周秉义是梁晓声在《人世间》中着重塑造的党的干部形象的代表,周秉义既有英雄主义情怀,也有务实为民的作风,其形象非常鲜明。
D.小说中“招商引资”“棚户区”“土坯房”等词语,都指向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生活现实,同时又使小说富含记录历史发展变迁的意味。
8.《人世间》塑造的周秉义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小说是如何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
9.文本二中说到《人世间》荣获茅盾文学奖,颁奖词中有两个关键词——“温情”和“有情有义”。你是如何理解这里所说的“情”的?请结合文本一简要说明。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海南省2024届高三11月检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晋侯①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②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
(节选自《左传·僖公五年》)
材料二:
昔者晋献公使荀息假道于虞以伐虢,荀息曰:“请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③,以赂虞公,而求假道焉,必可得也。”献公曰:“夫垂棘之璧,吾先君之宝也;屈产之乘寡人之骏也若受吾币而不吾假道将奈何?”荀息曰:“不然。彼若不吾假道,必不吾受也;若受我而假我道,是犹取之内府而藏之外府也,犹取之内皂④而著之外皂也。君奚患焉?”献公许之。乃使荀息以屈产之乘为庭实,而加以垂棘之璧,以假道于虞而伐虢。虞公滥于宝与马而欲许之,宫之奇谏曰:“不可许也。夫虢之不亡也,恃虞;虞之不亡也,亦恃虢也。若假之道,则虢朝亡而虞夕从之矣。奈何其假之道也?”虞公弗听,而假之道。荀息伐虢,克之。还反伐虞,又克之。荀息操璧牵马而报,献公喜曰:“璧则犹是也,马齿亦薄长矣。”故曰:小利,大利之残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权勋》)
【注】①晋侯:晋献公。②桓、庄:桓叔和庄伯,二人为晋献公的曾祖父与祖父。晋献公父亲晋武公在位时期,重用桓叔、庄伯的族人,权势极大,献公即位后感到威胁,用计除掉桓、庄之族。③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垂棘,地名,产美璧;屈产之乘,屈邑产的良马。④皂:牛马的食槽。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屈产A之乘B寡人C之骏也D若受E吾币而F不吾假道G将H奈何?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假,指借,与《劝学》中“假舆马者,非利足也”中的“假”词义不同。
B.族,指宗族,古时同一个家庭或民族聚居在一起,多指氏族或家族。
C.以,指率领,与《烛之武退秦师》中“以乱易整,不武”中的“以”词义相同。
D.庭实,指陈列于中庭的贡献物品,后也可用于比喻有价值的物品。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献公要向虞国借路来进攻虢国,宫之奇以唇亡齿寒的道理来阐明虞国和虢国的关系,指出借路的危害,但并未得到虞公的采纳。
B.宫之奇认为,相较于桓、庄,虞国与晋国的关系更亲近,但晋国一切以王室利益为重,不会允许自己的力量受到威胁。
C.荀息力主送礼物给虞国以借路,他认为只要虞国接受礼物就会借道给晋国,一旦借道成功而攻占虢国,那么虞国也将被占领。
D.晋军攻克虢国,返回的时候,又消灭了虞国,荀息取回之前送给虞国的礼物,实现了对晋献公的谏言。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2)献公喜曰:“璧则犹是也,马齿亦薄长矣。”
14.面对宫之奇的劝阻,虞公为什么仍然选择借道给晋国?请结合两则材料加以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河北衡水11月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李八秘书赴杜相公幕①
杜甫
青帘白舫益州来,巫峡秋涛天地回。石出倒听枫叶下,橹摇背指菊花开。
贪趋相府今晨发,恐失佳期后命催。南极一星朝北斗,五云②多处是三台③。
【注】①杜相公:杜鸿渐。杜鸿渐时任黄门侍郎同平章事,兼剑南节度使,征李秘书入府为僚。此诗是杜甫在夔州送李秘书时所作。②五云:这里指京师瑞气,古人认为,“太平之时,云则五色而为庆”。③三台:星宿名,这里以星宿比喻杜相公。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帘白舫”色彩鲜明,倒置于句首,渲染了官船的煊赫与威严。
B.诗中的“回”字极有气势,写出了空间的辽阔及秋天巫峡的高峻。
C.“枫叶下”“菊花开”展现了一派红叶飘飞、金菊盛开的动态景象。
D.诗人以“五云”喻指京师长安是个好地方,流露出对长安的向往。
16.此诗曾有“剑南节度使杜鸿渐入朝,辟李秘书入幕,杜盖先行,李追赴之也”的注释,有人据“李追赴之”认为杜诗颈联有讽刺李秘书趋炎附势之意。你对此说有何看法?请谈谈你的理由。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河北衡水11月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阿房宫赋》一文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极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 , ”。
(2)《陈情表》中作者从年龄的角度说明暂时不应命的原因的两句是“ , ”。
(3)自古以来,秋天一直是文人墨客吟味不已的季节。借助秋景表达内心悲伤的诗句不胜枚举,如“ , ”就写出了秋天的凄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
(湖南、河南先知高考联盟11月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站在进化的角度,_________A___________。我们失去了尾巴,获得了直立行走的便利,但也导致脊髓发育先天缺陷的风险更高。我们进化出高度发达的大脑,但大脑与体重比却是其他哺乳动物的6倍,使得人类的难产率直线上升。
进化上,衡量物种的成功有适合度和繁殖能力两大指标。
就适合度来说,7万年前人类的祖先——智人从非洲草原开始迁徙,到如今足迹遍布全球。_________B___________,这不值一提。人类无法适应的沙漠,动物可以;人类无法生存的高山,动物可以;就连人类曾经一度无法到达的马里亚纳海沟,也发现了动物的痕迹。
①从繁衍后代的角度看,②人类更不属于成功者。③智人已经存在了大约20~30万年左右,④但这个物种大部分的时间里种群一直比较稀少。⑤当前,人类的数量已达79亿,⑥但那只是从一个小种群的人口激增而来,⑦造成了现代人基因的高度相似,⑧个体之间的差异不足万分之一。⑨如此低的遗传多样性,甚至远远低于少数野生黑猩猩群体内部的基因变异,⑩我们在面对瘟疫来袭时非常脆弱。
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19.文中第四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
(湖南、河南先知高考联盟11月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每年开春,家里总是从地窖里把保存了一个冬季的地瓜种一筐筐运到上面。在炕头用土坯垒出长方形的温床,温床里用肥土垫底,铺上厚厚的细沙,再把地瓜种一排排摆好,然后覆上一层细沙。接下来的日子里,每日喷水,给炉灶添柴,温床里的地瓜种就会从睡梦中醒过来,慢慢地生根发芽,一簇簇、一丛丛的鲜嫩幼芽顶破沙土,露出葱翠欲滴的笑脸。
地瓜芽秧苗长到半尺后,就迎来了开春后的栽种季节。春雨后的庄稼地早已打好了地垄,大马车装满了地瓜芽苗,男女老少担着水桶,扛着铁锨,一呼百应地匆匆走向山前山后的地瓜地里。
满坡浅黄色的土壤,在阳光的直射下更显厚重。这时候,地瓜芽的__________就充分显现出来。原来斜躺在垄上的纤细茎秆日渐挺拔,浅黄色的嫩芽利用一切时间蔓延铺绿。虽然地皮早已干涸,但地瓜芽的叶片翻卷拧成绳,贴伏在滚烫的地面,靠扎下的须根汲取大地深处的养分,并吮吸着夜晚空气中有限的水分,它们终于爬满垄上垄下,用绿色的答卷无声地回应着大自然的考验。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什么特点?好处是什么?(4分)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达特别形象,试分析原因。(4分)
22.请在第三段横线处填一个二字词语,并说明理由。(2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浙江宁波市11月检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关于个人形象的塑造,传统儒家主张通过自身的修为和努力,追求精神的完善和道德的提升,正所谓;“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如今网络发达,社交媒体活跃,人们越来越关注外界对自己的观点,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说过:“你的形象就是你不在房间时,人们对你的评价。”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600字
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