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机械运动 期末训练(附答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物理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章 机械运动 期末训练(附答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物理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4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12-11 16:31: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章 机械运动 期末训练附答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物理八年级上册
人教第1章 机械运动
一、选择题。
1、用一把尺子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一般要测量三次或更多次.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减小由于观察时视线倾斜而产生的误差
B.减小由于刻度尺不准确而产生的误差
C.减小由于估测而产生的误差
D.避免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2、要测量1元硬币的厚度,下列方法最佳的是( )
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1元硬币的厚度
B.用刻度尺测量10个1元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多次测量1元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D.用刻度尺分别测量10个1元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3、随着科技实力的不断提升,我国逐渐由一个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2017年4月,中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并与“天宫二号”空间站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如图所示.此时说“天宫二号”是静止的,选取的参照物是( )
A.“天宫二号” B.太阳 C.“长征七号” D.“天舟一号”
4、甲、乙两车同时同方向匀速直线运动,两车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两车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经过4秒,甲车在乙车前方2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v甲>v乙,出发时两车相距2米
B.v甲>v乙,出发时两车相距6米
C.v甲<v乙,出发时两车相距4米
D.v甲<v乙,出发时两车相距6米
5、寓言《龟兔赛跑》中说: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跑出,兔子在远远超过乌龟时,便骄傲地睡起大觉。它一觉醒来,发现乌龟已悄悄地爬到了终点,后悔不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赛跑全程中,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
B.赛跑全程中,乌龟始终比兔子跑得快
C.赛跑全程中,乌龟的平均速度比兔子的大
D.赛跑全程中,兔子的平均速度比乌龟的大
6、下列长度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0.96mm=0.96×10-3μm=9.6×10-4μm
B.9.6cm=9.6÷100m=0.096m
C.9.6cm=9.6×10mm=96mm
D.9.6cm=9.6cm×10=96mm
7、“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这段诗词蕴含多个科学道理.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所选取的参照物是(  )
A.山 B.船 C.地面 D.河岸
8、小明不慎将一瓶矿泉水从二楼阳台滑落,忽略空气阻力,则这瓶矿泉水在下落过程中的路程与时间关系图像正确的是(  )
A. B.
C. D.
9、10月的体育节运动会上一短跑运动员沿直线跑了5s,前2s内通过16m的路程,后3s通过了30m的路程,这个运动员在5s内的平均速度是(  )
A.8m/s B.9m/s C.9.2m/s D.10m/s
10、大部分病毒颗粒的大小在50-200纳米之间,市面上口罩并不能过滤掉病毒,只能拦截承载病毒的飞沫。如新冠病毒颗粒大小约为0.125( )
A.m B.mm C. D.
11、如图所示,菲菲和翔翔坐在车厢内,观察判断火车的运动情况.菲菲:以窗外的动车为参照物,火车的位置变化了,因此火车是运动的.翔翔:以窗外的站台为参照物,火车的位置没有变化,因此火车是静止的.以上判断(   )
A.菲菲正确 B.翔翔正确
C.两人都正确 D.两人都不正确
12、甲、乙两小车从同一地点同时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的s–t图像如图所示。当甲车行驶了15米时,甲、乙两车相距3米,则乙车的速度(  )
A.一定是3米/秒 B.可能是2米/秒
C.一定是6米/秒 D.可能是0.5米/秒
13、如图所示是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的s﹣t图象,对线段OA、AB、BC、CD所表示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段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BC段汽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30km/h
C.CD段汽车做减速运动
D.BC段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14、身高160cm的小明,利用自己的身体特征进行了一下估测,接近真实值的是( )
A.教室宽5庹,约8m
B.教室长10步幅,约30m
C.课桌长4柞,约2.8m
D.物理课本厚1指宽,约10cm
15、有关参照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的物体不能选为参照物
B.只有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才能选为参照物
C.可以选择研究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
D.研究某一物体的运动,必须先选定参照物
16、诗词中常蕴含着物理知识,根据下列哪句诗能估算出物体运动的速度(  )
A.天台四万八千丈 B.坐地日行八万里
C.春风十里扬州路 D.桃花潭水深千尺
二、填空题。
17、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体能测试中跑上20m高的楼梯所用的时间,其读数为
   s。
18、如图所示,是班上几个同学送小明乘火车去外地时的情景示意图。当火车徐徐开动时,小明坐在窗边,却看到站台上几个同学渐渐向后退去,他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以列车为参照物,小明是   ;站台上的同学们看到火车开动了,他们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19、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小速度为7.9km/s,合 km/h。
20、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如图甲所示),用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该段路程所用时间(如图乙所示),则小车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_cm,该段路程中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21、如图所示的刻度尺分度值为   ,将某种铜丝在铅笔上紧密缠绕30圈,则铜丝的直径是   mm。
22、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________发生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物理学用________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程度。
23、上海建成我国第一条磁悬浮列车铁路线,列车运行时速可达500km/h,如果乘坐这样的磁悬浮列车从上海到杭州旅游,两地相距200km,只需 min。
三、实验题。
24、小明欲测量一根长为L的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B、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杆上;
C、数出排绕在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的圈数n;
D、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
E、用铜丝的长度L1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和错误的步骤分别______和______;
(2)错误的步骤应更正为______;
(3)小明共测三次,而每次都将铜丝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上不同部位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同,产生误差的原因有哪些?(____)
①铜丝本身粗细不均匀
②读数时由于粗心,小数点记错位置
③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
④每次排绕的松紧程度不相同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5、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的原理是   ;
(2)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   (选填“较小”或“较大”);
(3)小车通过AB段时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   cm/s;
(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选填“小”或“大”);
(5)根据你的实验,你认为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6)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理由是:    。
   
    。
四、计算题。
26、喜羊羊发现后方100 m处的灰太狼正以15 m/s的速度向自己猛扑过来,此时喜羊羊与前方的羊村相距200 m。问:
(1)灰太狼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跑到羊村?
(2)喜羊羊至少要用多大的速度才能安全跑进羊村?
27、)从遵义到重庆江北机场的路程为296km,一辆小车以74km/h的平均速度行驶了一半路程后,又以lOOkm/h的平均速度行驶完后一半路程。求:
(1)这辆小车从遵义到重庆江北机场所需的时间是多少h
(2)这辆小车从遵义到重庆江北机场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第1章 机械运动 期末训练附答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物理八年级上册
人教第1章 机械运动
一、选择题。
1、用一把尺子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一般要测量三次或更多次.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减小由于观察时视线倾斜而产生的误差
B.减小由于刻度尺不准确而产生的误差
C.减小由于估测而产生的误差
D.避免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答案】C
2、要测量1元硬币的厚度,下列方法最佳的是( )
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1元硬币的厚度
B.用刻度尺测量10个1元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多次测量1元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D.用刻度尺分别测量10个1元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答案】B
3、随着科技实力的不断提升,我国逐渐由一个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2017年4月,中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并与“天宫二号”空间站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如图所示.此时说“天宫二号”是静止的,选取的参照物是( )
A.“天宫二号” B.太阳 C.“长征七号” D.“天舟一号”
【答案】D
4、甲、乙两车同时同方向匀速直线运动,两车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两车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经过4秒,甲车在乙车前方2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v甲>v乙,出发时两车相距2米
B.v甲>v乙,出发时两车相距6米
C.v甲<v乙,出发时两车相距4米
D.v甲<v乙,出发时两车相距6米
【答案】D
5、寓言《龟兔赛跑》中说: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跑出,兔子在远远超过乌龟时,便骄傲地睡起大觉。它一觉醒来,发现乌龟已悄悄地爬到了终点,后悔不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赛跑全程中,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
B.赛跑全程中,乌龟始终比兔子跑得快
C.赛跑全程中,乌龟的平均速度比兔子的大
D.赛跑全程中,兔子的平均速度比乌龟的大
【答案】C
6、下列长度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0.96mm=0.96×10-3μm=9.6×10-4μm
B.9.6cm=9.6÷100m=0.096m
C.9.6cm=9.6×10mm=96mm
D.9.6cm=9.6cm×10=96mm
【答案】C
7、“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这段诗词蕴含多个科学道理.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所选取的参照物是(  )
A.山 B.船 C.地面 D.河岸
【答案】B
8、小明不慎将一瓶矿泉水从二楼阳台滑落,忽略空气阻力,则这瓶矿泉水在下落过程中的路程与时间关系图像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9、10月的体育节运动会上一短跑运动员沿直线跑了5s,前2s内通过16m的路程,后3s通过了30m的路程,这个运动员在5s内的平均速度是(  )
A.8m/s B.9m/s C.9.2m/s D.10m/s
【答案】C
10、大部分病毒颗粒的大小在50-200纳米之间,市面上口罩并不能过滤掉病毒,只能拦截承载病毒的飞沫。如新冠病毒颗粒大小约为0.125( )
A.m B.mm C. D.
【答案】C
11、如图所示,菲菲和翔翔坐在车厢内,观察判断火车的运动情况.菲菲:以窗外的动车为参照物,火车的位置变化了,因此火车是运动的.翔翔:以窗外的站台为参照物,火车的位置没有变化,因此火车是静止的.以上判断(   )
A.菲菲正确 B.翔翔正确
C.两人都正确 D.两人都不正确
【答案】C
12、甲、乙两小车从同一地点同时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的s–t图像如图所示。当甲车行驶了15米时,甲、乙两车相距3米,则乙车的速度(  )
A.一定是3米/秒 B.可能是2米/秒
C.一定是6米/秒 D.可能是0.5米/秒
【答案】B
13、如图所示是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的s﹣t图象,对线段OA、AB、BC、CD所表示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段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BC段汽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30km/h
C.CD段汽车做减速运动
D.BC段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D
14、身高160cm的小明,利用自己的身体特征进行了一下估测,接近真实值的是( )
A.教室宽5庹,约8m
B.教室长10步幅,约30m
C.课桌长4柞,约2.8m
D.物理课本厚1指宽,约10cm
【答案】B
15、有关参照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的物体不能选为参照物
B.只有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才能选为参照物
C.可以选择研究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
D.研究某一物体的运动,必须先选定参照物
【答案】D
16、诗词中常蕴含着物理知识,根据下列哪句诗能估算出物体运动的速度(  )
A.天台四万八千丈 B.坐地日行八万里
C.春风十里扬州路 D.桃花潭水深千尺
【答案】B
二、填空题。
17、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体能测试中跑上20m高的楼梯所用的时间,其读数为
   s。
【答案】99.9;
18、如图所示,是班上几个同学送小明乘火车去外地时的情景示意图。当火车徐徐开动时,小明坐在窗边,却看到站台上几个同学渐渐向后退去,他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以列车为参照物,小明是   ;站台上的同学们看到火车开动了,他们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答案】火车;静止的;地面。
19、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小速度为7.9km/s,合 km/h。
【答案】28440
20、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如图甲所示),用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该段路程所用时间(如图乙所示),则小车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_cm,该段路程中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答案】64.00 0.02
21、如图所示的刻度尺分度值为   ,将某种铜丝在铅笔上紧密缠绕30圈,则铜丝的直径是   mm。
【答案】1mm;1.4;
22、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________发生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物理学用________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程度。
【答案】位置 速度
23、上海建成我国第一条磁悬浮列车铁路线,列车运行时速可达500km/h,如果乘坐这样的磁悬浮列车从上海到杭州旅游,两地相距200km,只需 min。
【答案】24
三、实验题。
24、小明欲测量一根长为L的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B、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杆上;
C、数出排绕在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的圈数n;
D、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
E、用铜丝的长度L1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和错误的步骤分别______和______;
(2)错误的步骤应更正为______;
(3)小明共测三次,而每次都将铜丝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上不同部位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同,产生误差的原因有哪些?(____)
①铜丝本身粗细不均匀
②读数时由于粗心,小数点记错位置
③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
④每次排绕的松紧程度不相同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E
用铜丝绕圈总长度L2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C
25、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的原理是   ;
(2)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   (选填“较小”或“较大”);
(3)小车通过AB段时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   cm/s;
(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选填“小”或“大”);
(5)根据你的实验,你认为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6)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理由是:    。
   
    。
【答案】(1)v=;(2)较小;(3)25;(4)小;(5)小于;
(6)不正确; 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因此他的方案不正确。
四、计算题。
26、喜羊羊发现后方100 m处的灰太狼正以15 m/s的速度向自己猛扑过来,此时喜羊羊与前方的羊村相距200 m。问:
(1)灰太狼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跑到羊村?
(2)喜羊羊至少要用多大的速度才能安全跑进羊村?
【答案】(1)20s; (2)10m/s
27、)从遵义到重庆江北机场的路程为296km,一辆小车以74km/h的平均速度行驶了一半路程后,又以lOOkm/h的平均速度行驶完后一半路程。求:
(1)这辆小车从遵义到重庆江北机场所需的时间是多少h
(2)这辆小车从遵义到重庆江北机场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答案】(1)3.4h (2)85.1km/h或85km/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