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情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会认“魄、抑”等 11 个生字,会写“辞、抑”等 12 个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等词语的意思。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慈母对孩子的爱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3. 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慈母对孩子的爱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2. 难点: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2. 教师导入:是啊,母亲是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母爱的课文《慈母情深》。(板书课题)
3.作者介绍
梁晓声,原名梁绍生,当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的作品多以知青题材为主,真实、感人,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主要作品有《今夜有暴风雪》《雪城》《慈母情深》等。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 学生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字典或拼音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 教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重点指导:
- “魄”读 pò,不读 bó;“抑”读 yì,不读 yī;“龟”读 jūn,不读 guī。
- “失魂落魄”形容心神不定,非常惊慌的样子;“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主要写了“我”向母亲要钱买书的事。)
2. 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3. 学生讨论: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4.分段
第一部分(第 1-4 自然段):写“我”非常渴望得到一本《青年近卫军》,但一元多的书价对“我”来说太贵了。
第二部分(第 5-34 自然段):写母亲给“我”钱买书的经过。
第三部分(第 35-38 自然段):写“我”拿到钱后,感激、崇敬地望着母亲。
第四部分(第 39 自然段):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四)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 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为下文写“我”向母亲要钱买书做铺垫。)
2. 学生自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我”为什么会失魂落魄?(因为“我”非常渴望得到一本《青年近卫军》,但一元多的书价对“我”来说太贵了。)
3. 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思考:母亲是怎样工作的?(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
4. 学生自读第四自然段,思考:“我”看到母亲工作的环境后,有什么感受?(震惊、愧疚。)
5. 学生自读第五至三十二自然段,思考:母亲是怎样给“我”钱买书的?(母亲用龟裂的手指数着钱,塞到“我”手里,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6. 学生自读第三十三至三十八自然段,思考:“我”拿到钱后,有什么感受?(感激、崇敬。)
7. 学生自读第三十九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 学生总结:这篇课文通过对母亲工作环境、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描写,表现了母亲的瘦弱、贫苦和辛劳,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2. 布置作业:抄写生字新词,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五、课后反思
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体会母亲对孩子的爱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分析句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但是,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在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时,还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