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1.学习东晋的兴亡、南朝更迭的历史发展脉络,掌握对江南地区开发的史实。(时空观念)
2.分析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掌握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及影响;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3.充分理解人民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深刻体会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认识到维护和平的重要。(家国情怀:)
核心素养目标
情境导入
我国江南地区山美、水美、人更美。不仅如此,如今的江南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那么,历史上江南经济发展情况是怎样的呢?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一、东晋的兴亡:
五胡内迁后,西晋向其收重税,征兵派役,掠卖人口。由于受到西晋统治者的压迫,由此民族矛盾激化。公元316年,匈奴军攻破长安,愍帝献城投降,西晋结束。
1.东晋的建立
背景:
概况:
时 间:
建立者:
都 城:
名 称:
公元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
317年
司马睿
建康(今南京)
东晋
2.东晋的政治
王与马,共天下:开启东晋门阀政治格局
王导
王敦
“〔元〕帝初镇江东,威名未著,敦与从弟导等同心翼戴,以隆中兴。时人为之语曰:‘王与马,共天下。”——《晋书》
东晋时期,形成“王与马,共天下”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
①东晋政权是建立南北大贵族在支持上,皇室受其左右。
②东晋政权时刻受到十六国的威胁,偏安江南,苟且偷生。
门阀世族:因祖宗显贵而占据一方长达几百年的世家大族,他们在政治上享受高官厚禄垄断政权,在经济上有大量的土地和人口。
门阀士族——是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地主阶级中有特殊身份和地位的一个阶层专称。东汉世家地主是其前身,以庄园经济为基础,累世经学,世代高官,"门生故吏遍天下"。门阀制度形成的标志是九品中正制的实行。
晋元帝时在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完全依靠王敦,重要官职多被王氏占有。晋元帝即位受百官朝贺时,再三请王导同坐御床受贺,王导再三辞让不敢当。时人称“王与马,共天下”。
3.东晋的北伐
北伐
东晋建立之后,中原地区沦丧于胡人之手,但历代帝王、爱国之将士都希望收复北方的国土。
祖逖(266年-321年),曾率部北伐,得到各地人民响应,数年间收复黄河以南大片领土。然而因势力强盛受到东晋朝廷忌惮,功业未成,祖逖忧愤而逝。
北伐结果:由于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牵制,使北伐缺少后援,东晋最终未能恢复中原。
东晋成功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威胁。相对稳定的局势,使社会经济有所发展,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成语典故:闻鸡起舞、中流击楫
4.淝水之战
(3).交战双方:
(2).交战时间:
(1).背景
(4).交战结果及影响:
383年
前秦──东晋
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5.东晋灭亡
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420年,东晋灭亡。
420年 东晋大将刘裕称帝 国号“宋”东晋灭亡
宋武帝刘裕像
317年
东晋建立
229年
吴国建立
420年
东晋灭亡
二、南朝的政治
420—589年,中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
朝 代 建立者 时 间 都 城
南 朝 宋 刘裕 420—479年 建 康
齐 萧道成 479—502年
梁 萧衍 502—557年
陈 陈霸先 557—589年
宋:刘裕(420-479)
齐:萧道成(479-502)
梁:萧衍(502-557)
陈:陈霸先(557-589)
1.南朝存在时间最长的是宋,59年。领土最大的也是宋,北疆达到黄河。
2.从梁朝武帝后,南北对峙中,南朝处于劣势。
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宋武帝、宋文帝在位的30余年的时间里,轻徭薄赋,江南民殷国富,社会比较安定。
宋武帝刘裕
宋文帝刘义隆
刘裕十分关心百姓生活,曾多次下令减免税役。对于那些原来因战争需要被征发的奴隶也一律放还。
整顿吏治,清理户籍,重视农业生产。元嘉十七年、二十一年两次下令减轻以至免除农民积欠政府的“诸逋债”。有元嘉之治之称。
至于元嘉(宋文帝年号)末,三十有九载,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盖东西之极盛也。
——沈约《宋书.卷五十四》
南朝时,镇守地方的贵族和将领势力很大。梁武帝萧衍从地方起兵夺取帝位后。放纵皇室成员和官僚大地主盘剥平民百姓,政治日益败坏。后来发生了大规模的叛乱,建康失陷,江东最富庶的地区惨遭烧杀抢掠。自此,在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朝处于明显劣势。
侯景之乱
歌谣:宋武文,品性节,
轻徭薄赋不松懈。
歌谣:梁武帝,真作孽,
政治腐败百姓劫。
江南经济遭到极大破坏,北强南弱局面开始形成。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汉朝: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一种原始的耕种方式)……民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
南朝宋: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物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
——《宋书》
◆阅读材料回答:江南地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汉:地广人稀
衰败落后
宋:地广物丰
经济发展
1、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了躲避战祸南下。到东晋后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布满了南迁的流民,尤以江苏一带为多;有一部分流民继续南下,进入今天的浙江、福建和广东等地。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
①北人南迁,输送了大量劳动力,并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②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③社会比较安定,战乱少。
④南下移民和当地人民的共同努力。
《齐民要术》记载,当时中原农业生产工具不下30种,随着北方人民的大量南徙,可以断言,必然会把生产工具携带而来。适合南方的,可能有所推广;不适合的,则会不断地改进,在南北生产工具中择善而用……
——许辉、蒋福亚主编《六朝经济史》
2、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
a.修建水利工程;
b.开垦大量良田;
c.农业生产技术有了提高;
d.实行农业多种经营。
(1)农业方面:
推广和改进犁耕,实行精耕细作
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木,种植药材等,实行农业的多种经营。
在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
(2)手工业方面:
灌钢法
根据史籍绘制的千里船
缫丝
东晋青瓷羊尊
东晋南朝时青瓷发展到成熟阶段,无论在胎质、釉色、纹饰与烧制技术方面,都有提高。青瓷胎体较薄,造型秀美,釉色青灰,匀净莹润。制瓷业以越窑规模最大,产量最高,质量最好。
东晋青瓷鸡首壶
南朝青瓷莲花尊
冶
涛
灌钢法
17世纪以前,西方各国一般都是采取熟铁低温冶炼办法,钢铁不能熔化,铁和渣不易分离,碳不能迅速渗入。经过“块炼法”—“百炼钢”—“炒钢法”的发展历程,中国发明了灌钢法,成功解决这一难题,为世界冶炼技术的发展作出划时代贡献。
知识链接
造
船
南朝十分重视造船,江南已发展到能建造1000吨的大船。 船速明显加快,尤其是祖冲之发明千里船,能日得百余里。民间的造船业也很兴盛,有不少私人营造的大船。
(东晋船只)相接万里(1里=50米)……或渔或商也。
——(东晋)郭璞《江赋》
建康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交流和城市的繁荣。南朝时的建康,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3)商业方面:
六朝都城建康,东晋时有人口4万户,到梁朝便发展到28万户, 居民和市场多数在淮河两岸,市场多而分散。
3.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
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日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北
南
北
南
北
南
西汉
魏晋南北朝
宋代
经济发展 秦汉 魏晋南北朝
北方 (经济重心) 表现 经济发达 遭受破坏
原因 国家统一 政策保证 科技进步 战乱频繁
社会动荡
南方 表现 生产落后 得到开发
原因 地广人稀、技术落后 北方人南迁
自然条件优越
社会安定
启示:①引进先进的技术。 ②政治清明,保持安定。
③发展经济要因地制宜。④加强区域间的经济合作与交流。
本课小结
东晋南朝
时期江南
地区的开发
南方政权更替
江南地区的开发
东晋的
兴亡
南朝的统治
门阀士族政治:“王与马,共天下”
时间:317年-420年
事件:北伐中原(淝水之战)
王朝:宋、齐、梁、陈
政治
前期(宋):社会安定
后期(梁):侯景之乱
原因
表现:
影响:
南方战乱少、较安定
北人南迁带来劳动力和生产技术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趋向平衡
为经济重心逐步南移奠定了基础。
1.《晋书·王敦传》记载:“东晋谚称'王与马,共天下'。”这反映了 ( )
A.东晋统治者爱惜人才 B.军功贵族冲击皇权
C.士族门阀势力强大 D.地方割据势力膨胀
2.东晋时,王羲之“坦腹东床吃胡饼”,王长文“于成都市中蹲踞吃胡饼,这反映出这一时期( )
A.政府鼓励商业发展 B.民族交融不断加强
C.南北饮食习惯相同 D.对外交流日益频繁
C
检测提升
B
3.《宋书》记载“江南……三十有九载,兵车勿用,民不外劳,……氓庶(百姓)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门上环钮),盖东西之极盛也。”材料反映了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社会相对安定 B.南方赋役负担繁重
C.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D.北方战乱相对频繁
4.317-589年,在这二百多年间,江南农业生产从火耕水耨发展到施用粪肥,这主要体现了江南地区( )
A.生产技术的进步 B.保护环境的需要
C.水利工程的兴修 D.自然条件的优越
A
A
5.从西晋末年起,北方逃往南方的人民数以十万计,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这一现象有利于( )
A.促进江南地区的开发 B.扩大南北经济的差距
C.恢复发展北方的农业 D.形成实力强大的商帮
6.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大规模的开发。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有长足的发展,为日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促使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
A.鼓励垦荒,盐铁专卖
B.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C.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D.北方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
A
D
7.东晋时与西方的大秦、波斯和中南半岛上的国家有贸易往来。南朝时,对日本和朝鲜半岛的贸易增多,与东南亚地区的交往更加频繁,还同天竺以及西亚、非洲、欧洲等地区有商品贸易往来。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当时我国北方地区出现民族大交融 B.我国北方地区持续繁荣
C.江南地区的开发,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D.国家的统一与繁荣
8.魏晋时期,麦、菽等农作物在南方大量种植,使江南地区由水稻一收转向稻麦双收,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长江流域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区,江南地区的经济地位也日益提高。该现象( )
A.消除了区域间的差异 B.反映出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C.得益于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有利于南北农业经济交流
C
C
9.317-589年,江南农业生产从火耕水耨发展到施用粪肥。这主要体现了江南地区( )
A.环保意识的增强 B.生产技术的进步
C.自然条件的优越 D.水利工程的兴修
10.《宋书》载:“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郡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这反映出( )
A.北方长期战乱社会动荡 B.丝绸之路促进中外交流
C.江南地区得到初步开发 D.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
B
C
11.东晋时与西方的大秦、波斯和印度支那半岛上的国家有往来贸易。南朝时,对日本和朝鲜半岛的贸易增多,与东南亚地区的交往更加频繁,还同天竺以及西亚、欧洲、非洲等地区有商品贸易交往。材料描述的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江南经济的开发促进海外贸易 B.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C.经济重心南移为海外贸易提供有利条件 D.朝廷政治重心由洛阳转移到建康
12.古代“盛世”的一大特点是国家粮食储备充足。汉武帝时太仓中储存的多为北方种植的粟;而到唐代开元盛世,南方的稻米已经在粮食储备中占据了相当大的部分。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的统一 B.曲辕犁的使用
C.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D.南方农业得到发展
A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