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猫
郑振铎
1.dòu lǚ yǐ wàng hào yù xiáng gài chàng quán dīng zhǔ chéng wang qián
2.懒惰 怂恿 虐待 芙蓉鸟
3.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
5.由于两次养猫两次亡失,给作者及其一家带来了许多烦恼和不快,所以很久不养猫。后又冤枉了第三只猫,所以永不养猫。
预习导学
污涩 凝望 诅骂 红菱 相称
sè níng zǔ líng chèn
字词积累
畏罪潜逃:犯了罪,怕被制裁偷偷逃跑。
妄下断语:不经考虑,凭借主观臆断轻易随便地下结论。
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害怕。
这家伙畏罪潜逃,今天自己送上门来,岂不是飞蛾扑火。
我们在没弄清真实情况前,不能妄下断语。
今天发试卷了,我考得不是很理想,在回家的路上总是想着爸爸会怎样处置我,真是让人提心吊胆。
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我国新文化运动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
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作者简介
整体感知
试着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文章记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直接摘录或自己概括相关内容,并完成课文“思考探究”第一题的表格。
来历 外形 性情 在家中的地位 结局
第一只猫 从隔壁要来的 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很活泼 很受喜爱 病死
第二只猫 从舅舅家要来的 浑身黄色的 更有趣,更活泼 受家人宠爱 丢失
第三只猫 张妈捡来的 毛色花白,并不好看,又很瘦,烧脱了好几块毛之后,样子更难看了。 不活泼 忧郁 懒惰 若有若无,不为大家不喜欢,不大注意它。 死亡
整体感知
文章按照时间顺序,以“养猫”为线索,记叙了“得猫”“养猫”“失猫”的过程。三只小猫各有特点,“我”及家人对待三只猫的情感各不相同,对比鲜明。
内容解析
结合文本分析,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猫?
回答格式:我从文章第 段的“ ”这句话中看出,它是一只 的猫。
例:我从文章第一段的“ 它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这句话中看出,它是一只活泼的小猫。
重点探究
芙蓉鸟被害案
一、案发现场情况:
1.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
2.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二、犯罪嫌疑人:
丑 猫
重点探究
三、犯罪嫌疑人作案证据:
1.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2.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一)案发前的表现:
(二)案发后的表现: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
芙蓉鸟被害案
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仔细阅读下面的语段,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作者的哪些情感?
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悔恨、遗憾、极度愧疚的心情。
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臆断鸟是被它咬死的,并用木棒打它,“我”良心发现后感到内疚和悔恨,这个过失因猫的死亡而永远无法弥补。这使“我”更加难过。
第一只猫死后,“我”安慰三妹说:“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重点探究
试体会这三句话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内容上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内容上:虽然难过,但不至于太伤心。
结构上:为第二只猫的到来做铺垫。
内容上:全家伤心、难过的程度比上次加深了。
结构上:对前两次养猫经历做总结;为下文被动收养流浪猫做铺垫。
内容上:(联合上一句:我永无改正我过失的机会了!)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痛苦和深深的自责和遗憾之情。
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开头。
你觉得作者写下这篇文章是想表达什么?
主旨探究
背景链接
《猫》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适逢“五四”青年要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问题,即使对不会说话的猫也应如此。在他这一时期的作品中,表现出新思想、新观念;表达出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
《猫》是郑振铎作品集《家庭的故事》的首篇。《家庭的故事》在其总体上是悲剧性的故事。作者在《自序》里写道:“许许多多的悲剧,还不都是那些旧家庭酝酿出来的吗?”作者认为,在封建宗法统治的旧式家庭里,总会有一些人成为比他们权势更大、地位更高的人的牺牲品,成为被侮辱、被践踏的对象。
观点一:这篇文章中寓有作者对当时社会人生的感触,表现了一个进步知识分子严于律己的精神和仁爱之心。
观点二:无论做什么事情,千万不能凭个人的好恶、私心和偏见加以处置,否则就会出错,甚至造成无法补救的严重过失。
主旨探究
2.请同学们用5分钟时间,揣摩“我”当时难过的心情,以“我”的口吻,展现“我”当时的心理活动。
提示:当“我”知道自己错怪了第三只猫的时候,“我”的内心有过一段激烈的思想斗争和自我批判带着私人偏见去对待第三只猫,是不公平的。这里渗透着作者深深的忏悔和反思。同学们在揣摩作者口吻的时候,要表现出心里的那种纠结和矛盾。
示例:我竟变成了这样的人,都怪我!我不喜欢它,讨厌它,没有好好调查就武断随便地处置了它,我对它太残忍了,生生地扼杀了一条生命,我也没有弥补的机会了。这是对生命的漠视,也是我最大的过失和遗憾。
课堂探究
1.以下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依次改正。
神态安祥 性情忧郁 为罪潜逃 提心掉胆 毛色污涩 忘下断语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犯罪分子畏罪潜逃,受害者正焦急地等待着公安部门的抓捕信息。
B.年轻的父母为了让孩子成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跆拳道,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C.从来没有实际研究过就对一些事情妄下断语,这种做法是不对的,也是极其有害的。
D.他作为一名老师,每每见到一些无所事事的青年人,总忍不住会教育他们几句,要他们好好学习,好为社会做贡献。
神态安详 畏罪潜逃 提心吊胆 妄下断语
随堂检测
√
拓展延伸
本文中是否有与“猫”类似的人呢?
文中的张妈,与第三只猫有着很大的关联。
这只猫是“她在门口拾进来的,每天给它饭吃。”可以看出,这是张妈出于对生命的爱惜、怜悯。妻子买了芙蓉鸟之后,也是叮嘱“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可见是张妈一直在按照妻子的吩咐照顾小猫。
鸟被咬死后,妻子责问张妈:“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面对妻子的无端指责,处于弱势地位的张妈只能沉默,无力反抗。
张妈仿佛就像第三只猫,在封建家庭中,弱小者总是不幸的,侮辱、损害随时都可能降临到他们身上,而且无法逃脱,这样的悲剧具有必然性作者对这些弱小者是予以同情的。
猫
郑振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