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 认识生物 --【名师导航】2023-2024学年初中生物中考总复习一轮复习(广东专版)(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01 认识生物 --【名师导航】2023-2024学年初中生物中考总复习一轮复习(广东专版)(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7.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2-11 17:17:59

文档简介

专题01 认识生物
【重点】结合生活实例来进行判断生物的生命特征,题型比较简单,一般为填空或选择。科学探究考查频率高,特别关注科学探究过程的考核,以实验探究题为主。选择或填空偶见。
考点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绿色植物从外界吸收 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自身所需要的有机物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以植物或别的动物为食,从中获得营养物质。例:①庄稼需要浇水施肥;②兔子吃草;③蘑菇的培养需要有营养的物质
(2)生物能进行呼吸: 绝大多数生物呼吸时,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有些生物呼吸不需要氧,比如乳酸菌,植物也能吸入二氧化碳,呼出氧气。例:①鲸呼气时产生水柱;②人游泳时不能长时间在水下;③保存植物种子必须用透气的纸袋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呼吸、排尿、排汗。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例:①人体排汗;②动物排尿;③植物落叶;④叶子排出二氧化碳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例:①向日葵向阳生长;②望梅止渴;③人从黑暗的屋子里走出来会眯眼④葵花朵朵向太阳⑤含羞草的叶片收到触碰合拢。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例:①种子发芽,长成幼苗,幼苗由小到大,开花结果;②孔雀开屏;③家鸡产卵
(6)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例: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遗传)②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遗传)③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变异)
(7)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例:①动植物都由细胞构成;②细菌都是由单个细胞构成;③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考点二:科学探究
1.观察和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
(1)科学的观察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用肉眼观察;二是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工具进行间接观察。有时还需要进行测量。
(2)调查也有两种方式:调查分为普查法(如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法,选取样本时要随机取样。调查首先要确定调查目的和对象,并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
通过观察和调查对生物或生命现象进行探究时,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制订好计划,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同时要积极地思考,同别人进行交流等。
2.还有实验法、文献法和分类法等。
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最重要的方法。哈维用结扎和剖切血管放血的方法,研究血液的流动方向,这种研究方法就是实验法。
文献法也称历史文献法,就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目的方法。
分类法: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把生物划分为种属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
3.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主要反思以下几个方面:方案是否完整,是否符合探究要求,方法步骤是否合理,是否有前后颠倒现象,变量设计是否做到只有一个变量。
【例题1】(2023·贵阳)通过观察,科学家发现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下列现象能体现这一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
A.生石花能开出黄色的花朵 B.羚羊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
C.小麦从外界吸收水和无机盐 D.人可以通过出汗排出废物
【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A、生石花能开出黄色的花朵,体现出生物能进行繁殖,A不符合题意;
B、羚羊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B不符合题意;
C、小麦从外界吸收水和无机盐,体现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C符合题意;
D、人可以通过出汗排出废物,体现了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D不符合题意。
【解题思路】生物的共同特征包括: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变式1】一叶落知天下秋。植物的落叶现象体现了生物的哪些特征(  )
①生长发育;②新陈代谢;③适应环境;④繁殖后代;⑤遗传和变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④⑤
【答案】C
【解析】在我国北方,有些树木一到秋冬天就落叶,体现了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即新陈代谢;同时也体现了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温度)做出反应即具有应激性;这是树对低温环境的适应。
【变式2】生命世代相续,生生不息。下列诗词没有体现生殖现象的是(  )
A.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B.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C.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D.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答案】C
【解析】A.“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春泥”,是家燕在筑巢,属于繁殖行为,A不符合题意。
B.“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是柳树的生长,不属于繁殖行为,B符合题意。
C.“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是蜻蜓在产卵,属于繁殖行为,C不符合题意。
D.“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描写的是藻类植物。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细胞内含叶绿体,春天,温度适宜,水中的藻类植物就会大量繁殖,漂浮在江水、湖水中,使得水呈现出绿色,属于繁殖行为,D不符合题意。
【例题2】(2022·新疆)珍妮·古道尔研究野生黑猩猩的行为对于研究人类行为的起源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她采取的主要研究方法是(  )
A.资料分析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观察法
【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方法
【解析】珍妮·古道尔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步骤,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研究野生黑猩猩的行为的,属于观察法。
【解题思路】科学探究的方法有很多:资料分析法,为了获得某项成果或进行下一步调查研究,利用现有资料,分析利用以扩展研究深度广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实验法就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了解生物种类、生存环境和外部形态等常用的研究方法。调查法一般是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的,通过访问、座谈、问卷、测验和查阅书面材料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对象的材料。
【变式1】食堂工作人员对学生每天的饭菜都要随机采集,部分留样,供有关部门进行食品安全检查。其中主要运用的科学方法是(  )
A. 比较 B. 抽样检测
C. 观察法 D. 实验法
【答案】B。
【解析】由题干叙述知,食堂工作人员对学生每天的饭菜都要随机采集,部分留样,供有关部门进行食品安全检查,因此其中主要运用的科学方法是抽样检测。
【变式2】下列有关科学探究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科学探究必须独立完成探索,不能与他人合作
B. 设计对照实验时,要控制单一变量
C. 实验结果与提出的假设不一致时,须要修改实验数据
D. 设置重复实验,能够避免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科学性
【答案】B。
【解析】A.科学探究重在探索的过程,可以和他人合作,有利于表达交流。A不符合题意。
B.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称为对照实验。对照实验应遵循变量唯一的原则。B符合题意。
C.科学探究必须尊重事实,不能随意修改实验数据。C不符合题意。
D.为了尽量减少实验结果的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应该设置重复实验。设置重复实验,能够减少误差,不是避免误差。D不符合题意。
1.(2023·天河模拟)昆明有“春城”之美誉,有着无数绝美的风景。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冬季红嘴鸥迁徙 B.初夏蓝花楹盛开
C.傍晚海晏村日落 D.深秋银杏树落叶
【答案】C
【解析】A、红嘴鸥是生物,冬季红嘴鸥迁徙,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是一种生命现象,A不符合题意;
B、蓝花楹是生物,初夏蓝花楹盛开体现了生物能生长和繁殖,是一种生命现象,B不符合题意;
C、傍晚海晏村日落,日落是自然现象不是生命现象,C符合题意;
D、银杏树是生物,深秋银杏树落叶,体现了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是一种生命现象,D不符合题意;
2.(2023·广东模拟)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会合拢,这体现的是(  )
A.生长和繁殖 B.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遗传和变异 D.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答案】B
【解析】应激性是指生物体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规律性的反应。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会合拢,这体现的是对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
3.(2023·宝安模拟) 2022年《中国诗词大会》让我们又一次生动体会中华审美的生命力,下列诗词包含生命现象的是 (  )
A.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B.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C.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D.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答案】A
【解析】A、“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意思是春天的早莺在争暖树,燕子在啄泥筑巢,早莺、暖树和新燕都具有生命特征,符合题意;
B、“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意思是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明月和潮水没有生命现象,不符合题意;
C、“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意思是黄河之水是由天上而来,波涛滚滚奔向东海,永不回头,你没看见吗 题干中的黄河没有生命现象,不符合题意;
D、“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的意思是窗口正对着岷山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泊着来自江苏的万里航船,积雪、航船、岷山等没有生命现象,不符合题意。
4.(2023·清远模拟)ChatGPT是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它能够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来进行对话,还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真正像人类一样来聊天交流,甚至能完成撰写邮件、视频脚本、文案、翻译、代码等任务。下列哪项能作为判断智能机器人是否为生物的标准(  )
A.是否耗能 B.能否生殖 C.能否说话 D.能否运动
【答案】B
【解析】ACD、“是否耗能”、“能否说话 ”、“能否运动 ”不属于生物的特征,不能作为判断智能机器人是否为生物的标准,ACD不符合题意;
B、“能否生殖“属于生物的特征,所以,“能否生殖“能作为判断智能机器人是否为生物的标准,B符合题意。
5.(2023七上·罗湖期末)中国传统的诗句、成语和谚语中蕴涵了不少生物学知识。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隐含的食物链是蝉→螳螂→黄雀
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说明草具有生长和繁殖特征
C.“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使水变绿的主要是藻类植物
D.“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
【答案】A
【解析】A.食物链的写法是:起点是生产者,依次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终点是最高级别的消费者。“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所蕴涵的食物链是:树→蝉→螳螂→黄雀,A符合题意。
B.生物体在能够由小长大;生物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就开始繁殖下一代。所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体现了生物能生长和繁殖,B不符合题意。
C.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细胞内含叶绿体,春天,温度适宜,水中的藻类植物就会大量繁殖,漂浮在江水、湖水中,使得水呈现出绿色。因此诗句中“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描述的是藻类植物。C不符合题意。
D.草和豆苗相互争夺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等,因此属于竞争关系,所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诗句中体现出豆苗与杂草间的生物关系是竞争关系,D不符合题意。
6.(2022·河源模拟)在河源万绿湖发现了桃花水母,它的口周围长有许多小触手,用来捕食水中的微小生物。这主要体现了桃花水母的哪项生命特征(  )
A.需要营养 B.繁殖
C.排出废物 D.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答案】A
【解析】生物的基本特征如下: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 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现象;生物(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题干中,桃花水母用小触手来捕食微小生物,这体现了桃花水母需要营养的基本特征,可见A符合题意。
7.(2022·电白模拟)《秋思》名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下列不属于“树、鸦、马”三种生物共有特征的是(  )
A.都有应激性 B.都能制造有机物
C.都能生长和发育 D.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答案】B
【解析】A.应激性是所有生物都有的特性,是生物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特性,树、鸦和马三种生物都具有应激性,A不符合题意。
B.树通过光合作用,能够吸收外界的无机物制造有机物,但鸦和马不能制造有机物,需要从外界获取有机物,B符合题意。
C.生物能够生长和发育,生长和发育属于树、鸦、马的共同特征之一,C不符合题意。
D.遗传和变异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树、鸦、马都能遗传,也会发生变异,D不符合题意。
8.(2023·南沙模拟) 2021年5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对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进行了发布。下列活动中,与人口普查采用的科学方法相同的是(  )
A.调查本班学生的近视情况 B.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
C.探究蚯蚓的生活环境 D.比较牛和马的外形特征
【答案】A
【解析】A、人口普查采用的是实验方法中的调查法,“调查本班学生的近视情况”采用的也是调查法,A符合题意;
BD、“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和“比较牛和马的外形特征”属于观察法,与人口普查方法不同,BD不符合题意;
C、“探究蚯蚓的生活环境”属于实验法,与人口普查方法不同,C不符合题意。
9.(2022九上·榕城期中)下列探究活动与其所采取的探究方法,不科学的是(  )
A.动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调查法
B.种子萌发的条件——实验法
C.生物进化的历程——比较法
D.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观察法
【答案】D
【解析】A、调查法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时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需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我国的森林资源每五年清查一次,就是调查。探究动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要采用调查法,A不符合题意;
B、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要采用实验法,并且探究过程中要设置对照实验,B不符合题意;
C、比较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某一种类的现象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它的普遍规律及其特殊本质的研究方法,研究生物进化的历程要采取比较法,C不符合题意;
D、观察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是指研究者用肉眼或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所采取的探究方法应为实验法,D符合题意。
10.(2021·恩平模拟)广东某中学的同学在夏天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①取沥干冷却的水煮花生,分装20袋,每袋50克,平均分为两组:甲组进行真空包装,乙组装入普通包装袋;②将两组花生放人橱柜,常温保存;③每隔24小时,从甲、乙两组中各取出3袋花生进行品尝。结果如下:甲组24小时后无异味、口感正常,72小时后有轻微异味;乙组24小时后无异味、口感正常,72小时后异味明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的变量是花生有无异味
B.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真空包装能否延长水煮花生的保质期
C.步骤③中“各取出3袋花生”比较浪费,可以改为每次取出1袋花生
D.通过上述实验可得出结论:真空包装可以使花生不变质
【答案】B
【解析】A.对照实验具有变量的唯一性,取沥干冷却的水煮花生,分装20袋,每袋50克,平均分为两组∶甲组进行真空包装,乙组装入普通包装袋。可见该实验的变量是空气,A不符合题意。
B.科学探究的开始是提出问题,该实验探究过程中:甲组进行真空包装,乙组装入普通包装袋,因此提出的问题是∶真空包装能否延长水煮花生的保质期?B符合题意。
C.每次取出3袋花生而不是1袋进行评价,目的是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C不符合题意。
D.实验结果如下:甲组24小时后无异味、口感正常,72小时后有轻微异味;乙组24小时后无异味、口感正常,72小时后异味明显。可见真空包装可以延长保质期,D不符合题意。
一、基础巩固
1.(2021·深圳)为了了解人们对于“三胎政策”的积极程度,该采用以下哪种方法(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探究法 D.调查法
【答案】D
【解析】观察法是科学探究常用的基本方法,是对实验对象用肉眼或一些辅助仪器进行的观测;实验法指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对实验对象进行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探究法、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调查法是为了获得某一方面的数据或信息而采取的实地考察的方法;为了了解人们对于“三胎政策”的积极程度,主要采用的方法应属于调查法。
2.(2023·南沙模拟)病毒结构简单,不像其他生物那样具有细胞结构,但人们还是将病毒认定为生物。下列可作为认定依据的是(  )
A.能运动 B.有致病性
C.能繁殖 D.能合成有机物
【答案】C
【解析】认定生物的依据是“是否具有生物的共同特征”,“能否繁殖”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之一。
3.(2022·惠来模拟)下列诗句中,没有蕴含繁殖现象的是(  )
A.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B.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C.梁上双飞燕,青虫喂黄嘴
D.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答案】A
【解析】生物体在能够由小长大;生物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就开始繁殖下一代。结合分析可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梁上双飞燕,青虫喂黄嘴”、“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都体现了动物或植物的繁殖现象;而“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没有体现生物的繁殖现象。
4.(2018·中山模拟)设计对照实验来获得证据是科学研究常用的方法,下列研究中没有设计对照实验的是(  )
A.鹅颈瓶实验
B.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实验
C.测定人的反应速度
D.甲状腺激素对青蛙发育影响实验
【答案】C
【解析】A、巴斯德通过实验证明微生物只能来自微生物,而不能凭空产生。因此设计鹅颈瓶对照实验来获得证据,A不符合题意;
B、探究“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的实验是对照实验,因此必须配制几种不同浓度的溶液,以便形成对照,来表明不同浓度的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不同,B不符合题意;
C、测定人的反应速度不需要设计对照实验,C符合题意;
D、甲状腺激素对青蛙发育影响的实验需要设计对照实验,变量是甲状腺激素,D不符合题意。
5.(2018·广东模拟)为探究不同浓度的酒精对水蚤心率是否有影响,某小组进行了实验,以下数据说明 (  )
酒精浓度 0%(清水) 0.25% 1% 10% 20%
每10秒的水蚤心跳次数(平均值) 35 45 30 23 死亡
A.酒精浓度较低时对水蚤心率有促进作用,浓度稍高时有抑制作用
B.10% 以下浓度的酒精对水蚤没有任何危害
C.只要酒精浓度不高,对水蚤的心率就没有影响
D.水蚤心率随酒精浓度升高而加快
【答案】A
【解析】数据说明水蚤心率很容易受到酒精浓度影响,即水蚤心率会随着酒精浓度的增加而减慢。酒精具有麻醉神经系统的作用。当酒精的体积分数达到20%时,水蚤会因为酒精浓度过大,神经系统被完全麻醉而导致心跳停止(心率是0),引起死亡。表明水蚤心率很容易受到酒精浓度影响,即水蚤心率会随着酒精浓度的增加而变化,酒精浓度较低时对水蚤心率有促进作用,浓度稍高时有抑制作用。故B、C、D不符合题意, A符合题意。
二、能力提高
6.(2021·广东)观察法和实验法是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以下研究中没有使用实验法的是(  )
A.用自制迷宫,观察小鼠走出迷宫需要的时间
B.隐蔽在树林中,用望远镜观察母鸟育雏行为
C.用孵化箱代替母雁孵蛋,观察幼雁出壳后的行为
D.将蚂蚁放入有湿土和食物的瓶中,观察蚂蚁取食
【答案】B
【解析】A、用自制迷宫,观察小鼠走出迷宫需要的时间,这需要人为设计实验,控制研究对象,属于实验法,A不符合题意。
B、隐蔽在树林中,用望远镜观察母鸟育雏行为,观察者对鸟不施加任何影响,所以,属于观察法,B符合题意。
C、用孵化箱代替母雁孵蛋,这需要人为的设计实验,改变母雁的孵化方式,属于实验法,C不符合题意。
D、将蚂蚁放入有湿土和食物的瓶中,这需要人为的模拟蚯蚓的生活环境,观察蚂蚁取食,属于实验法,D不符合题意。
7.(2020·深圳)下列诗词中描述了生命现象的是
A.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D.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答案】B
【解析】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描述的都不是生命现象。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苔花具有生物的特征,描述的是生命现象,故答案为:B。
8.(2020·深圳)某探究小组对校园植物种类进行调查,采取的做法不恰当的是(  )
A.制订可行的调查活动方案 B.选择科学的调查活动方案
C.确定合理的调查活动对象 D.凭个人喜好记录调查数据
【答案】D
【解析】调查法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法可分为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全面调查是指对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每一个单位进行调查,如人口普查。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属于抽样调查。抽样调查包括:随机抽样调查和非随机抽样。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并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所以,
A.制订可行的调查活动方案,不符合题意。
B.选择科学的调查活动方案、不符合题意
C.确定合理的调查活动对象,不符合题意
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不能凭个人喜好记录调查数据,D符合题意。
9.(2023·增城模拟)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某些地区仍有发生。媒体每天向社会公布新增患者数量、累计患者数量、新增治愈人数、累计治愈人数等。获得这些数据的科学方法是(  )
A.抽样法 B.资料分析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
【答案】C
【解析】调查法是利用访谈、问卷、测验等手段收集获取并分析信息的方式,因此媒体每天向社会公布新增患者数量、累计患者数量、新增治愈人数、累计治愈人数等属于调查法的应用。
10.(2020·蓬江模拟)取两段相同的植物枝条甲和乙,摘除其中一个枝条的叶片,再分别放入均装有10毫升清水的量筒中,一起放在阳光下。每隔10分钟记录量筒液面的读数,结果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组的叶片被摘除
B.实验变量是光照时间
C.甲组减少的水分主要用于光合作用
D.实验说明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答案】D
【解析】A.由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以知道:甲随着时间的推移,液面越来越低,说明甲组的叶未被摘除;随着时间的推移,乙组液面变化不明显,说明乙组的叶被摘除,A错误。
BD.由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以知道:甲、乙的变量是有无叶,甲有叶,随着时间的推移,液面越来越低,而乙量筒内的叶摘除,随着时间的推移,液面变化不明显,所以得出结论是:叶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器官。B错误,D正确。
C.叶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器官,甲组有叶,甲组减少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C错误。
三、拓展训练
11.(2019·广东模拟)小明利用孵化箱代替母鸭孵卵,小鸭出生后最先接触小明,因此小鸭就追随着小明,学习小明的一举一动。那么,小鸭追随小明的行为属于(  ),小明的研究小鸭的方法属于(  )
A.先天性行为;观察法 B.后天学习行为;实验法
C.先天性行为;实验法 D.后天学习行为;观察法
【答案】C
【解析】小鸭跟随小明的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实验法是生物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小明的研究小鸭的方法属于实验法。故答案为:C。
12.(2019·广州模拟)在调查校园生物中,以下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  )
A.小军发现几株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
B.小梅拨开草丛,一只蟋蟀蹦出来,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了,小梅把它记录下来
C.小伟调查记录中有蚯蚓,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决定把它删掉
D.小明发现一只老鼠,太恶心了,不记录
【答案】B
【解析】A.调查中不要伤害动植物和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特别是要保护珍稀物种。A不符合题意。
B.调查是一项科学工作,对你所看到的生物,不管你是否喜欢它,都要认真观察,如实记录。B符合题意。
CD.调查是一项科学工作,对你所看到的生物,不管你是否喜欢它,都要认真观察,如实记录。不能仅凭个人好恶取舍。故CD不符合题意。
13.(2018·广东模拟)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某兴趣小组调查发现校园有柳树、雪松、香樟、水杉、葫芦藓、肾蕨等生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葫芦藓、水杉都利用孢子繁殖,属于孢子植物
B.葫芦藓有根茎叶的分化,能够真正适应陆地生活
C.柳树与香樟的共同特征比柳树与雪松的共同特征多
D.按形态结构分,应将水杉、葫芦藓、肾蕨归为一类,柳树、雪松、香樟归为另一类
【答案】C
【解析】A、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用孢子繁殖,属于被子植物,水杉属于裸子植物,用种子繁殖,A不符合题意;
B、葫芦藓具有茎叶的分化,无根,用孢子繁殖后代,生殖离不开水,适于生活在阴湿处,B不符合题意;
C、雪松属于裸子植物门,柳树与香樟都属于被子植物,因此,柳树与香樟的共同特征比柳 树与雪松的共同特征多,C符合题意;
D、按有无种子分,葫芦藓、肾蕨归为一类,属于孢子植物,柳树、雪松、香樟、水杉归为另一类属于种子植物,D不符合题意。
14.(2021·阳西模拟)全球应对新冠肺炎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注射新冠疫苗,我国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成绩有目共睹,现在一些特殊工种的人群已经注射了新冠疫苗。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人体在注射新冠疫苗后对新冠肺炎病毒产生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B.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
C.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物
D.新冠疫苗能使人体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抵抗新冠病毒的抗体
【答案】C
【解析】A.接种用的疫苗是由减毒的、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从免疫角度分析,新冠肺炎疫苗属于抗原。将疫苗注射到人体后,能刺激人体产生抵抗该病的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叫抗体。抗体只能消灭特定的病原体,对其它病原体无效,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A不符合题意。B.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抵抗抗原的侵入,维护人体健康,B不符合题意。
C.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能够通过自我复制繁殖后代,属于生物,C符合题意。
D.新冠疫苗注射人体内作为抗原,刺激人体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使人体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从而消灭病毒,D不符合题意。
15.(2019·惠来模拟)一首《知否知否》响遍大街小巷,“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中的“却道海棠依旧”体现了生物哪项基本特征?(  )
A.生物适应环境 B.能进行新陈代谢
C.能对各种刺激产生反 D.成熟的个体能够繁殖后代
【答案】A
【解析】诗中“却道海棠依旧”是指经过了风雨的吹打,海棠却依然如前,体现了生物能适应环境的特征。A正确。
16.(2019·于洪模拟)抗生素滥用是一个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问题,20世纪40年代初刚使用青霉素时,即使是严重感染的病人,也只要每天分数次注射10万单位,而现在成年人每天要注射数千万单位甚至2亿单位,新生儿也不少于40万单位。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致病菌的(  )
A.遗传性 B.适应性 C.应激性 D.变异性
【答案】D
【解析】细菌在生殖过程中不断产生变异,在青霉素的选择下,具有耐药性变异的个体能够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因此,下一代就有更多的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经过青霉素的长期选择,使得有的细菌已不再受其的影响了,因此造成致病菌耐药性的原因是致病菌的变异性。
8专题01 认识生物
【重点】结合生活实例来进行判断生物的生命特征,题型比较简单,一般为填空或选择。科学探究考查频率高,特别关注科学探究过程的考核,以实验探究题为主。选择或填空偶见。
考点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________:绿色植物从外界吸收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通过________制造自身所需要的有机物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以________或别的________为食,从中获得营养物质。例:①庄稼需要浇水施肥;②兔子吃草;③蘑菇的培养需要有营养的物质
(2)生物能进行________: 绝大多数生物呼吸时,吸入________,呼出________。有些生物呼吸不需要氧,比如________,植物也能吸入________,呼出________。例:①鲸呼气时产生水柱;②人游泳时不能长时间在水下;③保存植物种子必须用透气的纸袋
(3)生物能________: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________。 例:①人体排汗;②动物排尿;③植物落叶;④叶子排出二氧化碳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________
例:①向日葵向阳生长;②望梅止渴;③人从黑暗的屋子里走出来会眯眼④葵花朵朵向太阳⑤含羞草的叶片收到触碰合拢。
(5)生物能________和________
例:①种子发芽,长成幼苗,幼苗由小到大,开花结果;②孔雀开屏;③家鸡产卵
(6)生物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征
例: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________)②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________)③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________)
(7)除病毒外,生物都由________构成
例:①动植物都由细胞构成;②细菌都是由单个细胞构成;③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考点二:科学探究
1.________和________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
(1)科学的观察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用________;二是借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工具进行间接观察。有时还需要进行测量。
(2)调查也有两种方式:调查分为________(如人口普查)和________,选取样本时要________。调查首先要确定________和________,并制订合理的________。
通过观察和调查对生物或生命现象进行探究时,都要有明确的________,制订好计划,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同时要积极地思考,同别人进行交流等。
2.还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最重要的方法。哈维用结扎和剖切血管放血的方法,研究血液的流动方向,这种研究方法就是________。
文献法也称________,就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某种________方法。
分类法: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把生物划分为种属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________和________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
3.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主要反思以下几个方面:方案是否完整,是否符合探究要求,方法步骤是否合理,是否有前后颠倒现象,变量设计是否做到只有一个变量。
【例题1】(2023·贵阳)通过观察,科学家发现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下列现象能体现这一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
A.生石花能开出黄色的花朵 B.羚羊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
C.小麦从外界吸收水和无机盐 D.人可以通过出汗排出废物
【变式1】一叶落知天下秋。植物的落叶现象体现了生物的哪些特征(  )
①生长发育;②新陈代谢;③适应环境;④繁殖后代;⑤遗传和变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④⑤
【变式2】生命世代相续,生生不息。下列诗词没有体现生殖现象的是(  )
A.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B.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C.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D.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例题2】(2022·新疆)珍妮·古道尔研究野生黑猩猩的行为对于研究人类行为的起源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她采取的主要研究方法是(  )
A.资料分析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观察法
【变式1】食堂工作人员对学生每天的饭菜都要随机采集,部分留样,供有关部门进行食品安全检查。其中主要运用的科学方法是(  )
A. 比较 B. 抽样检测
C. 观察法 D. 实验法
【变式2】下列有关科学探究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科学探究必须独立完成探索,不能与他人合作
B. 设计对照实验时,要控制单一变量
C. 实验结果与提出的假设不一致时,须要修改实验数据
D. 设置重复实验,能够避免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科学性
1.(2023·天河模拟)昆明有“春城”之美誉,有着无数绝美的风景。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冬季红嘴鸥迁徙 B.初夏蓝花楹盛开
C.傍晚海晏村日落 D.深秋银杏树落叶
2.(2023·广东模拟)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会合拢,这体现的是(  )
A.生长和繁殖 B.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遗传和变异 D.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3.(2023·宝安模拟) 2022年《中国诗词大会》让我们又一次生动体会中华审美的生命力,下列诗词包含生命现象的是 (  )
A.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B.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C.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D.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4.(2023·清远模拟)ChatGPT是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它能够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来进行对话,还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真正像人类一样来聊天交流,甚至能完成撰写邮件、视频脚本、文案、翻译、代码等任务。下列哪项能作为判断智能机器人是否为生物的标准(  )
A.是否耗能 B.能否生殖 C.能否说话 D.能否运动
5.(2023七上·罗湖期末)中国传统的诗句、成语和谚语中蕴涵了不少生物学知识。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隐含的食物链是蝉→螳螂→黄雀
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说明草具有生长和繁殖特征
C.“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使水变绿的主要是藻类植物
D.“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
6.(2022·河源模拟)在河源万绿湖发现了桃花水母,它的口周围长有许多小触手,用来捕食水中的微小生物。这主要体现了桃花水母的哪项生命特征(  )
A.需要营养 B.繁殖
C.排出废物 D.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7.(2022·电白模拟)《秋思》名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下列不属于“树、鸦、马”三种生物共有特征的是(  )
A.都有应激性 B.都能制造有机物
C.都能生长和发育 D.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8.(2023·南沙模拟) 2021年5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对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进行了发布。下列活动中,与人口普查采用的科学方法相同的是(  )
A.调查本班学生的近视情况 B.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
C.探究蚯蚓的生活环境 D.比较牛和马的外形特征
9.(2022九上·榕城期中)下列探究活动与其所采取的探究方法,不科学的是(  )
A.动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调查法
B.种子萌发的条件——实验法
C.生物进化的历程——比较法
D.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观察法
10.(2021·恩平模拟)广东某中学的同学在夏天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①取沥干冷却的水煮花生,分装20袋,每袋50克,平均分为两组:甲组进行真空包装,乙组装入普通包装袋;②将两组花生放人橱柜,常温保存;③每隔24小时,从甲、乙两组中各取出3袋花生进行品尝。结果如下:甲组24小时后无异味、口感正常,72小时后有轻微异味;乙组24小时后无异味、口感正常,72小时后异味明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的变量是花生有无异味
B.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真空包装能否延长水煮花生的保质期
C.步骤③中“各取出3袋花生”比较浪费,可以改为每次取出1袋花生
D.通过上述实验可得出结论:真空包装可以使花生不变质
一、基础巩固
1.(2021·深圳)为了了解人们对于“三胎政策”的积极程度,该采用以下哪种方法(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探究法 D.调查法
2.(2023·南沙模拟)病毒结构简单,不像其他生物那样具有细胞结构,但人们还是将病毒认定为生物。下列可作为认定依据的是(  )
A.能运动 B.有致病性
C.能繁殖 D.能合成有机物
3.(2022·惠来模拟)下列诗句中,没有蕴含繁殖现象的是(  )
A.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B.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C.梁上双飞燕,青虫喂黄嘴
D.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4.(2018·中山模拟)设计对照实验来获得证据是科学研究常用的方法,下列研究中没有设计对照实验的是(  )
A.鹅颈瓶实验
B.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实验
C.测定人的反应速度
D.甲状腺激素对青蛙发育影响实验
5.(2018·广东模拟)为探究不同浓度的酒精对水蚤心率是否有影响,某小组进行了实验,以下数据说明 (  )
酒精浓度 0%(清水) 0.25% 1% 10% 20%
每10秒的水蚤心跳次数(平均值) 35 45 30 23 死亡
A.酒精浓度较低时对水蚤心率有促进作用,浓度稍高时有抑制作用
B.10% 以下浓度的酒精对水蚤没有任何危害
C.只要酒精浓度不高,对水蚤的心率就没有影响
D.水蚤心率随酒精浓度升高而加快
二、能力提高
6.(2021·广东)观察法和实验法是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以下研究中没有使用实验法的是(  )
A.用自制迷宫,观察小鼠走出迷宫需要的时间
B.隐蔽在树林中,用望远镜观察母鸟育雏行为
C.用孵化箱代替母雁孵蛋,观察幼雁出壳后的行为
D.将蚂蚁放入有湿土和食物的瓶中,观察蚂蚁取食
7.(2020·深圳)下列诗词中描述了生命现象的是
A.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D.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8.(2020·深圳)某探究小组对校园植物种类进行调查,采取的做法不恰当的是(  )
A.制订可行的调查活动方案 B.选择科学的调查活动方案
C.确定合理的调查活动对象 D.凭个人喜好记录调查数据
9.(2023·增城模拟)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某些地区仍有发生。媒体每天向社会公布新增患者数量、累计患者数量、新增治愈人数、累计治愈人数等。获得这些数据的科学方法是(  )
A.抽样法 B.资料分析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
10.(2020·蓬江模拟)取两段相同的植物枝条甲和乙,摘除其中一个枝条的叶片,再分别放入均装有10毫升清水的量筒中,一起放在阳光下。每隔10分钟记录量筒液面的读数,结果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组的叶片被摘除
B.实验变量是光照时间
C.甲组减少的水分主要用于光合作用
D.实验说明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三、拓展训练
11.(2019·广东模拟)小明利用孵化箱代替母鸭孵卵,小鸭出生后最先接触小明,因此小鸭就追随着小明,学习小明的一举一动。那么,小鸭追随小明的行为属于(  ),小明的研究小鸭的方法属于(  )
A.先天性行为;观察法 B.后天学习行为;实验法
C.先天性行为;实验法 D.后天学习行为;观察法
12.(2019·广州模拟)在调查校园生物中,以下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  )
A.小军发现几株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
B.小梅拨开草丛,一只蟋蟀蹦出来,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了,小梅把它记录下来
C.小伟调查记录中有蚯蚓,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决定把它删掉
D.小明发现一只老鼠,太恶心了,不记录
13.(2018·广东模拟)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某兴趣小组调查发现校园有柳树、雪松、香樟、水杉、葫芦藓、肾蕨等生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葫芦藓、水杉都利用孢子繁殖,属于孢子植物
B.葫芦藓有根茎叶的分化,能够真正适应陆地生活
C.柳树与香樟的共同特征比柳树与雪松的共同特征多
D.按形态结构分,应将水杉、葫芦藓、肾蕨归为一类,柳树、雪松、香樟归为另一类
14.(2021·阳西模拟)全球应对新冠肺炎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注射新冠疫苗,我国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成绩有目共睹,现在一些特殊工种的人群已经注射了新冠疫苗。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人体在注射新冠疫苗后对新冠肺炎病毒产生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B.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
C.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物
D.新冠疫苗能使人体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抵抗新冠病毒的抗体
15.(2019·惠来模拟)一首《知否知否》响遍大街小巷,“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中的“却道海棠依旧”体现了生物哪项基本特征?(  )
A.生物适应环境 B.能进行新陈代谢
C.能对各种刺激产生反 D.成熟的个体能够繁殖后代
16.(2019·于洪模拟)抗生素滥用是一个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问题,20世纪40年代初刚使用青霉素时,即使是严重感染的病人,也只要每天分数次注射10万单位,而现在成年人每天要注射数千万单位甚至2亿单位,新生儿也不少于40万单位。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致病菌的(  )
A.遗传性 B.适应性 C.应激性 D.变异性
8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