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达标训练(课时一)
一、单选题
1.核污染水中含有38Sr、55Cs等多种放射性同位素粒子,会对人体和环境产生危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含有的中子比质子多27个
B.Sr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第ⅡA族
C.可用沉淀法或离子交换法去除核污染水中的
D.借助元素周期表比较可知Sr的金属性比Cs强
2.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元素周期表由门捷列夫——苏联的化学家初绘
B.门捷列夫关于元素性质的预言先后得到证实,元素周期表的空白不断被填补
C.最初的元素周期表是按原子内质子数由少到多排列的
D.初排元素周期表时共有92种元素
3.“结构决定性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元素不可能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
B.第三周期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主族序数
C.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D.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属于过渡元素
4.根据下列事实推测出的结论合理的是
事实 推测
A 非金属性: HF、HCl、HBr酸性依次增强
B C和在高温下反应制Si C的非金属性比Si的强
C Si是半导体材料,同族Ge也是半导体材料 ⅣA族的元素都是半导体材料
D Na与Cl形成离子键,Al与Cl形成共价键 Si与Cl形成共价键
A.A B.B C.C D.D
5.下列性质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酸性:H3AsO4>H3PO4>HNO3
B.稳定性:HF>NH3>PH3
C.氧化性:稀HNO3>浓HNO3
D.还原性:SO2>H2S
6.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正确的是( )
A.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均位于ⅡA族
B.元素周期表中同主族的各元素间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是完全相同的
C.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交界处,容易找到用于半导体材料的元素
D.元素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原因是元素的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7.元素周期表可以有多种表示方法,如图为八角形元素周期表,八角形的每个顶角对应一种元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沿虚线箭头方向,元素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B.元素③基态原子中,成对电子与未成对电子的数目比为12:1
C.元素第一电离能大小关系:②>①>④
D.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⑤>⑥
8.已知Cl、Se、Br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l
Se Br
A.原子半径:Se>Br>Cl B.还原性:Br->Se2->Cl-
C.酸性:HClO4>HBrO4>H2SeO4 D.Se的原子序数为34,价层电子排布式是4s24p4
9.根据下表(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元素代号 A B C D E
原子半径/nm 0.186 0.143 0.089 0.104 0.074
主要化合价 +1 +3 +2 +6、-2 -2
A.E2-与B3+的核外电子数不可能相等 B.离子半径:A+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AE
10.某种化合物的结构如图所示,其中X、Y、Z、Q、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Q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与Y核外电子总数相同,X的原子半径是元素周期表中最小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
B.W、Z分别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能够发生反应
C.Y、Z分别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
D.X与Q不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11.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与Z同主族,Z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一半,Y的原子半径在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Y>X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W>Z
C.与含有的化学键的类型相同
D.W的最简单氢化物常温下为液态
二、填空题
12.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体现了元素位构性的关系,揭示了元素间的内在联系。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Sn的最高正价为 ,I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 ,Bi的最高价氧化物为 。
(2)元素Ga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
(3)根据元素周期律等有关知识,推断:
①阴影部分元素的氢化物沸点最高的是 (填化学式)。
②N3-、O2-、Al3+、S2-,四种离子半径大小顺序: (用离子符号排序)。
③H3AsO4、H2SeO4、H2SO4的酸性强弱顺序: 。
(4)查阅资料可知:硅酸(H2SiO3)是一种难溶于水的弱酸。为比较元素C和Si的非金属性强弱,用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溶液B应该选用 溶液,作用是 ,其中能说明C和Si非金属性强弱的化学方程式是: 。
13.根据所学习的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面元素周期表中,全部是金属元素的区域为___________(填字母)。
A.Ⅰ区 B.Ⅱ区 C.Ⅲ区 D.Ⅳ区
(2)写出a~h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3)已知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试回答:
当,时,该粒子为 (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该元素为周期表中的 (填上面表格中标注的字母)。
(4)d元素与c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可用作呼吸面具内的供氧剂的是 (填化学式),它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5)q、h元素对应单质与氢气反应的剧烈程度: > (写出元素对应单质的化学式)。
14.汽车安全气囊中填充物有NaN3(叠氮酸钠)、SiO2、KNO3等物质。
(1)汽车安全气囊填充物所涉及的5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
(2)当汽车受到猛烈碰撞时,瞬间引发反应:2NaN3=2Na+3N2↑,同时释放大量的热。NaN3为离子化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生成3mol N2时,转移2mol电子
B.1个N3-中含有21个电子
C.NaN3中只含离子键
D.N2的电子式为
(3)SiO2、KNO3能与金属钠发生反应生成Na2SiO3,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___________Na+___________KNO3+___________SiO2=___________Na2SiO3+___________K2SiO3+___________N2↑
(4)某品牌汽车设计安全气囊受撞击时需产生35.84L气体(已换算至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则该安全气囊中需填充的NaN3质量是 。
(5)销毁NaN3可用NaClO溶液,反应生成对环境无害的气体,该销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15.原子结构与化学键
人们运用化学科学,从分子、原子水平上研究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原子结构理论和化学键理论从微观层次揭示了物质的结构。
(1)日本的福岛核废水中含有一种对环境有害的放射性核素,关于该核素说法错误是___________。
A.与的化学性质几乎相同 B.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为52
C.与互为同位素 D.Sr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ⅡA族
(2)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如图是元素硒的信息,关于硒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
A.位于ⅥA族 B.质量数为34
C.位于第四周期 D.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
(3)下列性质的比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___________。
A.非金属性:F>O>N
B.碱性:KOH>NaOH>LiOH
C.热稳定性:
D.酸性:
(4)是地壳中最丰富的金属元素,其原子含有中子数为 ,与互为 。用化学符号表示铝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A1与两种微粒在结构上相同的是 (填选项字母)。
A.质子数 B.核外电子数 C.电子层数 D.最外层电子数
(5)汽车安全气囊中的填充物有(叠氮酸钠)、、等物质,遇撞击时能生成金属钠和,气囊的体积迅速膨胀,达到保护驾乘人员的目的。
①写出的电子式 。
②是由一种单原子离子和一种多原子离子以1∶1的比例构成的化合物。晶体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是 。
③汽车安全气囊填充物的三种物质中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 (填化学式),所涉及的5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填元素符号)。
④某品牌汽车的安全气囊中若有13g,遇撞击时能产生气体 L(标准状况下),转移电子 mol。
(6)、能与金属钠发生反应生成,化学方程式如下所示:
①用单线桥法在上述的化学方程式中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②上述反应中氧化剂是 (填写化学式,下同),氧化产物是 。
16.回答下列问题:
(1)若元素X和Y的核电荷数都小于18,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n和(m-5),次外层分别有(n+2)个和m个电子。据此推断元素X的名称为 ;Y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
(2)不能比较或判断S、Cl的非金属性强弱的是 (填字母)。
a.、的还原性
b.氯酸和硫酸的酸性
c.电子层数相同,S、Cl的原子半径
d.氯化氢和硫化氢溶液的酸性强弱
(3)原子序数为12、13、16、17的元素原子形成的简单离子,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用离子符号表示) 。
(4)已知X为第IA族元素(第一到第四周期),其原子序数为a,Y与X位于同一周期,且为第VIIA族元素,则Y的原子序数b与a所有可能的关系式为 。
(5)推测52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
(6)碳的同位素12C、13C、14C与氧的同位素16O、17O、18O相互结合为二氧化碳,可得二氧化碳分子的种数为 。
试卷第1页,共3页
选择性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达标训练(课时一)
参考答案
1.D
【详解】A.由结构可知,的质子数为55,中子数为137-55=82,故含有的中子比质子多27个,A正确;
B.根据Sr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关系,可知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五周期第IIA族,B正确;
C.Sr(OH)2是沉淀,故可用沉淀法或离子交换法去除核污染水中的,C正确;
D.借助元素周期表比较可知Cs的金属性大于Rb,Rb的金属性大于Sr,故Cs的金属性大于Sr,D错误;
故选D。
2.B
【详解】A.门捷列夫是俄国化学家,他绘制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A不正确;
B.门捷列夫关于元素性质的预言不断得到证实,先后发现了类铝(镓)、类硅(锗),从而使元素周期表的空白不断被填补,B正确;
C.最初的元素周期表,是按相对原子质量由少到多进行排列的,C不正确;
D.初排元素周期表时,共有63种元素,D不正确;
故选B。
3.B
【详解】A.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既能表现一定的金属性,又能表现一定的非金属性,如B、Al、Si、Ge等,A项错误;
B.第三周期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应的主族族序数,B项正确;
C.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如K+和Cl-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K+具有氧化性,Cl-具有还原性,C项错误;
D.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是B、Al、Si、Ge、As、Sb、Te、Po、At,它们都是主族元素,而过渡元素指副族元素和第VIII族元素,D项错误;
答案选B。
4.D
【详解】A.元素的非金属性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有关,和无氧酸的酸性无关,故A不合理;
B.C和 SiO2在高温下反应制Si,在该反应中,C是还原剂,Si是还原产物,说明在高温下,碳的还原性比硅强,还原性是失电子能力,元素的非金属性是得电子能力,所以不能由C和 SiO2在高温下反应制Si推测C的非金属性比Si的强,故B不合理;
C.半导体材料主要分布在周期表中的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Si和Ge是半导体材料,同族的C的单质石墨是导体,金刚石和足球烯都不导电,金属Pb也是导体,故C不合理;
D.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Na与Cl形成离子键,Al与Cl形成共价键,则Si与Cl也形成共价键,故D合理;
故选D。
5.B
【详解】A.非金属性:N>P>As,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所以酸性:HNO3>H3PO4>H3AsO4,选项A错误;
B.非金属性:F>N>P,元素的非金属越强,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所以稳定性:HF>NH3>PH3,选项B正确;
C.硝酸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则氧化性: 浓HNO3>稀HNO3,选项C错误;
D.含有同种元素的化合物,价态低的还原性较强,则还原性: H2S>SO2,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6.C
【详解】A.最外层电子数是2的元素可能为He或ⅡB族元素,不一定为第ⅡA族元素,故A错误;
B.元素周期表中同主族的各元素间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不一定完全相同,如氯的最高正价为+7价,而同主族的氟无正价,故B错误;
C.在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交接区域的元素通常既具有金属性又具有非金属性,可以用来做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如硅、锗等,故C正确;
D.由原子的电子排布可知,随原子序数的递增,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都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而引起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即原子的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是引起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决定因素,故D错误;
选C。
7.C
【详解】A.虚线箭头方向为同主族元素,同主族元素随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单质还原性增强,A正确;
B.元素③是铝元素,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为:,成对电子与未成对电子的数目比为12∶1,B正确;
C.根据图示,分析出①为O,②为N,④为F,同周期从左向右第一电离能逐渐增大,但ⅡA>ⅢA,ⅤA>ⅥA,因此三种元素第一电离能大小顺序是F>N>O,C错误;
D.⑤、⑥分别是氯和硫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最简单气态氢化物越稳定性:硫化氢小于氯化氢,D正确;
故选C。
8.B
【详解】A.同周期从左到右半径减小,同主族从上到下半径增大,半径Se>Br>Cl,A正确;
B.阴离子还原性同周期从左到右依次减弱,同主族从上到下依次增大,还原性:Se2->Br->Cl-,B错误;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同周期从左到右依次增强,同主族从上到下依次减弱,故酸性:HClO4>HBrO4>H2SeO4,C正确;
D.Se是第四周期第VIA族,价层电子排布式是4s24p4,D正确;
答案选B。
9.B
【分析】短周期元素,由元素的化合价可知,D、E都有-2价,而D有+6价且原子半径较大,则D为S元素、E为O元素;A、B、C化合价分别为+1、+3、+2,则分别处于IA族、ⅢA族、ⅡA族,C的原子半径小于硫,故C为Be元素,原子半径A、B均大于硫,则B为Al元素,且A、B原子半径相差较大,故A为Na,结合元素周期律解答。
【详解】A.B为Al元素,E为O元素,O2-与Al3+的核外电子数均为10,A错误;
B.Na+的电子层数为2,S2-的电子层数为3,电子层数越多则半径越大,故离子半径大小Na+<S2-,故B正确;
C.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A>C, C错误;
D.非金属性S<O,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2S<H2O,故D错误;
故选B。
10.C
【分析】X的原子半径是元素周期表中最小的为H;Q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与Y核外电子总数相同,结合化合物中成键方式可知Q为O、Y为C;X、Y、Z、Q、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可知Z为N,W离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为Na。
【详解】A.N3-、O2-、Na+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核电荷数依次增大,因此半径依次减小,故A正确;
B.据分析W、Z分别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分别是氢氧化钠和硝酸,二者能反应,故B正确;
C.据分析,Y、Z分别是C、N,N的非金属性强于C,因此Y、Z分别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故C错误;
D.据分析X与Q分别为H、O,H2O、H2O2均为共价化合物,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11.B
【分析】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与Z同主族,Z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一半,则为,为P元素,故X为N元素;Y的原子半径在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则为Na,根据题意可推出X为N,Y为Na,Z为P,W为S或Cl;
【详解】A.的半径小于的,选项A错误;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2SO4>H3PO4或HClO4>H3PO4,选项B正确;
C.只含离子键,含离子键和共价键,选项C错误;
D.常温下,、都为气态,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12.(1) +4 HIO4 Bi2O5
(2)第四周期第ⅢA族
(3) HF S2-> N3-> O2-> Al3+ H2SO4 >H2SeO4 >H3AsO4
(4) NaHCO3 除去HCl Na2SiO3+H2O+CO2=Na2CO3+H2SiO3↓ 或Na2SiO3+2H2O+2CO2=2NaHCO3+H2SiO3↓
【详解】(1)碳、锡同为第IVA族,其最外层均有4个电子,所以Sn的最高价为+4;I最外层有7个电子,其最高价为+7价,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IO4,Bi的最外层有五个电子,其最高价氧化物为Bi2O5。
(2)B元素为第二周期第ⅢA族,和它同主族的相差两个电子层的是Ga元素,在第四周期第ⅢA族。
(3)①阴影部分为卤族元素,同主族元素从下往上,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故卤族元素中F的非金属性最强,其对应的氢化物热稳定性最高,故答案为:HF;
②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因此原子半径:S2-> N3-> O2-> Al3+,故答案为:S2-> N3-> O2-> Al3+;
③同周期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也越强,非金属性:S>Se>As,所以酸性:H2SO4 >H2SeO4 >H3AsO4,故答案为:H2SO4 >H2SeO4 >H3AsO4。
(4)比较C、Si的非金属性强弱,可以通过比较H2CO3和H2SiO3的酸性强弱来实现,而比较两种酸的强弱可利用“复分解反应中强酸制弱酸的基本原理”,由于盐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CO2中混有少量的HCl气体,故溶液B可选用饱和NaHCO3溶液,以除去挥发出的HCl气体,将生成的CO2气体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后再将气体通入Na2SiO3溶液,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Na2SiO3+H2O+CO2=Na2CO3+H2SiO3↓ 或Na2SiO3+2H2O+2CO2=2NaHCO3+H2SiO3↓
,依据生成白色胶状沉淀,得出酸性H2CO3>H2SiO3,所以据此可判断出非金属性C>Si。
13.(1)B
(2)
(3) 阴离子 g
(4)
(5)
【分析】依据元素周期表可推知a为H,b为C,c为O,q为F,d为Na,e为Mg,f为Al,g为S,h为Cl;
【详解】(1)在上面元素周期表中,全部是金属元素的区域为Ⅱ区,故选B;
(2)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金属性越来越弱,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越来越强, a~h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为钠,其原子结构示意图;
(3)核内质子数为16,核外电子数为18,该粒子为带负电荷的阴离子;该元素为周期表中的16号元素g;
(4)过氧化钠可用作呼吸面具内的供氧剂,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5)F与Cl是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越来越弱,对应单质的氧化性越来越弱,与氢气化合的剧烈程度氟气强于氯气。
14.(1)第二周期第ⅥA族
(2)A
(3)
(4)65g
(5)ClO-+2N+H2O=Cl-+2OH-+3N2↑
【详解】(1)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原子半径大小顺序是K>Na>Si>N>O,所以原子半径最小的是O,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二周期第ⅥA族。
(2)A.该反应中Na元素由+1价下降到0价,生成3mol N2时,生成2molNa,转移2mol电子,故A正确;
B.1个N3-中含有3×7+1=22个电子,故B错误;
C.NaN3中只含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故C错误;
D.N2的电子式为 ,故D错误;
故选A。
(3)SiO2、KNO3能与金属钠发生反应生成Na2SiO3,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
(4)氮气的物质的量是=1.6mol,设消耗NaN3的物质的量是xmol,根据方程式2NaN3=2Na+3N2↑可知生成氮气的是物质的量是1.5xmol,生成金属钠的物质的量是xmol,根据方程式10Na+2KNO3+6SiO2=5Na2SiO3+K2SiO3+N2↑可知生成氮气的是物质的量是xmol,所以,解得x+1.5x=1.6,x=1,则NaN3的质量是1mol×65g/mol=65g。
(5)NaN3和NaClO溶液反应生成对环境无害的气体,该气体为N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可以推知该过程中含有NaCl生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配平离子方程式为:ClO-+2N+H2O=Cl-+2OH-+3N2↑。
15.(1)B
(2)B
(3)D
(4) 14 同位素 A
(5) 离子键、共价键 K 6.72 0.2
(6)
【详解】(1)A.与互为同位素,两者的化学性质几乎相同,A正确;
B.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则中子数为90-38=52,B错误;
C.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与互为同位素,C正确;
D.Sr为38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五周期第ⅡA族,D正确;
故选B;
(2)A.Se为34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第ⅥA族,A正确;
B.图示左上方数字为原子序数,其质子数为34,B错误;
C.Se为34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第ⅥA族,C正确;
D.图示下方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D正确;
故选B;
(3)A.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变强;同主族由上而下,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变弱;非金属性:F>O>N,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A不符合题意;
B.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碱性:KOH>NaOH>LiOH,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B不符合题意;
C.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氢化物稳定性越强,热稳定性:,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C不符合题意;
D.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亚硫酸不是硫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形成的酸,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D符合题意;
故选D;
(4)是地壳中最丰富的金属元素,其原子含有中子数为27-13=14,与互为同位素;铝离子是铝原子失去3个电子后形成的,铝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A1与两种微粒在结构上相同的是质子数相同,故选A;
(5)①分子中存在氮氮叁键,电子式。
②是由一种单原子离子和一种多原子离子以1∶1的比例构成的化合物,则是由钠离子、构成的离子化合物,中存在共价键,故晶体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是离子键、共价键。
③汽车安全气囊填充物的三种物质中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所涉及的5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K。
④遇撞击时能生成金属钠和,,反应中钠元素化合价由+1变为0,;13g为0.2mol,遇撞击时能产生气体0.3mol,体积为6.72L(标准状况下),转移电子0.2mol。
(6)①反应中钠化合价由0变为+1、氮元素化合价由+5变为0,单线桥法表示为 。
②上述反应中得到电子,为氧化剂;钠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得到氧化产物。
16.(1) 硫
(2)bd
(3)
(4)或
(5)第5周期第VIA族
(6)18
【详解】(1)元素X和Y的核电荷数均小于18,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n和(m-5),次外层有(n+2)个和m个电子,次外层可能为2或8,当次外层为2时m=2,Y最外层为-3不符,所以次外层为8,则m=8,n=6,则最外层X为6,Y为3,所以X为S,Y为Al。故答案为:硫;。
(2)a.的还原性强于的还原性,即S的氧化性弱于Cl2,可以证明硫的非金属性弱于氯;b.氯酸不是氯的最高价的氧化物的水合物,不能证明非金属性强弱;c.同周期元素,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非金属性越强,故电子层数相同,S、Cl的原子半径的大小可以证明非金属性的强弱;d.氯化氢和硫化氢溶液的酸性强弱不能证明非金属性强弱;故选bd。
(3)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相同电子层的微粒,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所以半径大小顺序为。
(4)若X位于第二、三周期,则b=a+6,若X位于第四周期,则b=a+16。
(5)52号元素是Te,Te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VIA族。
(6)由氧的同位素有16O、17O、18O,碳的同位素有12C、13C、14C,在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1个C原子和两个O原子,采用树状分类法分析讨论如下:①若二氧化碳分子中的O原子相同,则16O可分别与12C、13C、14C构成氧化碳,即存在3种二氧化碳;同理17O、18O各3种,共3+3+3=9种;②若分子中的C原子相同,O原子不同,则12C可分别与16O17O、17O18O、16O18O构成二氧化碳,即存在3种二氧化碳;同理,13C、14C分别形成3种二氧化碳;所以共形成3+3+3=9种二氧化碳;综上两种情况,可得二氧化碳分子的种数为9+9=18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