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定时练习
(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同学们,一年之计在于春,今天是立春,新的开始,新的希望。让我们平心静气、和悦身心,一同走进语文天地的春意盎然里,去积累时光印记,欣赏诗文经典,品读美文佳篇,抒写心灵感悟。
一、积累·时光印记(30分)
节气就是气候变化的节点,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古人把每个季节分为六个节气,一年便有了二十四个节气。据档案记载,二十四节气形成于春秋战国,cāng( )海桑田,合序轮回,在人们心中根深dì( )固,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四季范chóu( )的划分,往往习惯以“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
(一)立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立春即春季的开始,时序进入春季。立奏过后,春天的热忱使得万物复苏,大大挫伤了冬天残留的锐气。温暖柔和的春风咄咄逼人,怂恿着百花尽快开放。动物们也活跃起来,青蛙哺育下一代,燕子飞回温暖的地方,猫猫狗狗窜上窜下,浑身神气。春暖花开,人们纷纷出门游玩,花前树下人声鼎沸。
1.语段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3分)
档案(dǎng) B.挫伤(cuò) C.哺育(fǔ) D.窜上窜下(cuān)
2.根据语段中的拼音写汉字。(3分)
cāng( )海桑田 根深dì( )固 范chóu( )
3.语段中画线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热忱 B.咄咄逼人 C.怂恿 D.人声鼎沸
(二)立夏
①明人《遵生八笺》亦去:“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
②正如丰子恺绘立夏的画作。红红的樱桃,满满的豌豆,闻香飞来的蜻蜓,鲜活多姿,趣味盎然,引人遐想。
③《礼记·月令》篇这样解释这个节气:“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
④在这时节,蝼蝈、青蛙开始聒噪看夏日的来临,蚯蚓也忙着帮农民翻松泥土,乡间田埂的野菜也都争相出土,万物至此皆日日攀长。
⑤二十四节气,是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时令)的特定节令,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
4.将上述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⑤③④②① B.⑤③④①② C.③④②①⑤ D.③④①②⑤
(三)立秋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四时“气”的变化。秋,甲骨文像长须长足的蟋蟀,造字本义:天气转凉。蟋蟀出现的季节。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成熟。
5.时光匆匆而过,秋天无时无刻不在以各种形式告诉人们它的到来。请从声音、色彩、形态三个角度中任选一个,参照示例写句子。(要求:具体形象,诗意表达,句式不限)(4分)
示例:秋天的形态——稻谷低垂的头颅,枝头挂满的果实,都是丰收的秋天悄然而至的身影。
我选:秋天的 ——
(四)立冬
宋代释文珦《立冬日野外行吟》诗有句:“天水清相入,秋冬气始交。”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冬天万物齐喑,百花凋零。阴影伴随着无法抵御寒冬的那些人,因此经历冬天有时也代表着度过充满磨难与坎坷的时光。
6.读书可使我们领悟人生真谛,获得面对挫折的勇气。你所在的班级准备围绕《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开展系列读书活动,重温红色经典,感受英雄情怀。(6分)
(1)活动一:追寻那群少年
班级要举行“‘红小鬼’事迹与精神”读书交流会,小渝同学梳理出下列内容,其中不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2分)
A.要求彭德怀出示路条——坚持原则
B.参加长征——不怕困难
C.担心战友被马碰伤,磕掉门牙——善良真诚
D.甩掉白军为前线送信——机智勇敢
(2)活动二:感受人物精神
你所在班级为了吸引学校更多同学们阅读《红星照耀中国》,设计了如下读书海报人物专栏,请根据提示将内容补充完整。(4分)
海 书名:《红星照耀中国》书作者:(美)埃德加·斯诺海推荐人物: (1分)(上题中出现过的除外)报推荐理由: (3分)(围绕人物事件及精神来写推荐语。)
7.综合性学习。(8分)
“腹有诗书气自华”,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你班将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性学习活动,你是活动组组长,请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设计】
(1)活动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合理的安排,小组需要设计四项活动,请你补充完善。(4分)
活动形式一:举办“我的读书经验”交流会
活动形式二:举行“书香满校园”读书知识竞赛
活动形式三:
活动形式四:
【活动实施】
(2)组员小渝征选活动标语时产生了疑惑,请你帮她解答。(4分)
小渝:我在征选的活动标语中挑选了三则,但拿不定主意到底应该用哪一则请你帮我挑选并分析一下。
A.静立窗前观云起,默坐桌边闻书香。
B.忽闻一阵书香来,千树万树花自开。
C.书如海,平静中积淀,澎湃中升华,品读中成长。
组长:
二、欣赏·诗文经典(25分)
(一)古诗文积累(10分,每空1分)
8.根据积累,填写句子。
类别 默写名句 赏析名句
诗文中的风 秋风萧瑟,(1) 。(曹操《观沧海》) 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新的境界,新的格调。
诗文中的花 (2) ,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既有人清淡而闲适的状态,也有山静穆而自在的情味,诗人好象完全融化在自然之中。
诗文中的鸟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3) , 。(《关雎》) 雎鸠鸟相向和鸣,相依相恋,自然引起君子渴望贤良美好女子的相伴。
诗文中的草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4) , 。(《蒹葭》) 芦苇、霜、露,营造了朦胧而又神秘的意境,“我”所追求的,又何尝不是朦胧神秘,可望而不可及呢
诗文中的画 (5) , 。(《十五从军征》) 人去屋空,人亡园荒,野生植物肆意生长,荒凉凄楚,伤人心神。
诗文中的理 (6) ,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所谓“和”既被视为诞育万物的本原,也被看作修德养性的关键,还被认为是社会交往的准绳,更被尊奉为国家共处的原则。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5分)
曹刿论战
《左传》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9.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齐师伐我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小石潭记》)
B.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
C.必以信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十二章》)
D.忠之属也 有良田美食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本文就详细记叙了这场战争的规模、经过和战争取胜的原因。
B.本文有两条线索: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和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论战——参战——释疑)。
C.鲁庄公不察敌情,急躁冒进,而曹刿胸有成竹,指挥若定。前者的“鄙”和后者的“远谋”形成鲜明对比。
D.曹刿战场上的指挥用语简短明确,不仅衬托出战事紧迫、无暇论析战争策略的情状,也表现出曹刿思维的敏捷和临战时坚定而自信的心态。
12.曹刿与下面的链接材料中的夫概王在政治远见及军事才能上都有相同之处,请选择其中一处说说有什么相同之处,并简要分析。(5分)
【链接材料】
二师①陈于柏举。阖庐之弟夫概王,晨请于阖庐曰:“楚瓦②不仁,其臣莫有死志,先伐之,其卒必奔。”又曰:“而后大师③继之,必克。”夫概王以其属五千,先击子常之卒。子常之卒奔楚师乱吴师大败之子常奔郑。吴从楚师,及清发④,阖庐将击之。夫概王曰:“困兽犹斗⑤,况人乎 若知不免而致死,必败我。若使先济者知免,后者慕之,无有斗心矣。半济而后可击也。”阖庐从之,又败之。楚人为食⑥,吴人及之,楚师奔。败诸雍湿,五战及郢⑦。
(选自《左传》,有删改)
【注释】①二师:楚军和吴国联军。②瓦:子常。③大师:吴国大部队。④清发:水名,今湖北安陆。⑤斗:战斗。⑥为食:做饭。②郢:楚国都城。
三、品读·美文佳篇(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13-17题。(22分)
地道
朱赞军
①“嘿,您瞧瞧,朱爷,您这手艺,地道,忒她道。”
②朱爷醒了。近几天做梦,梦到这句,必醒。
③朱爷照镜子,一脸褶子,老年斑错落有致。一双老手,不中看,暂时能用,不知能用几天。医生已诊断为帕金森初期,将来肢体会颤抖,说话会变慢,还会出现认知障碍、痴呆、幻觉……
④朱爷祖上缝过穷,开过估衣铺、裁缝铺,后来朱爷的爷爷和一裁缝学手艺,专门给大宅门的女眷做旗袍,誉满京城。爷爷在后海买下这个院子,到朱爷这儿是第三代。朱爷继承了院子,传承着朱家的手艺,在院子的厢房里开了个“老朱制衣”。以前生意还凑合,现在没人做衣服了。关键是手艺,手艺不能失传啊!儿子小朱学的是金融,每天不是融这个就是融那个,把朱爷融得头大。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可儿子呢 您说您的,我就是不学。
⑤朱爷站在院子里看石榴树。石榴寓意多子多孙,多子多孙哪!手艺断了,我们朱家手艺断了,在我这儿断了。不应该呀,愧对爷爷啊!朱爷摘下个石榴,默默地吃,舔,含。不是味儿,酸,太酸了,酸得朱爷一口哈喇子。
⑥朱爷回到厢房,沏上茉莉花茶,拿起裁衣服的大剪子。咔嚓,咔嚓,声音清脆,利落。阳光照在剪子上,光芒四射。透过茶杯的热气再看朱爷,剪子如兵器在手,朱爷像个侠客。朱爷闻了闻茶香,许下愿望:从今往后,每月第一个来做衣服的不收钱。
⑦“朱爷在吗 我想做件衣服。”一个手臂上打着石膏的老者站在院门口。
⑧“我就是,您想—— ”
⑨“我想做件寿衣。”老者声音洪亮,语气坚定。
⑩朱爷傻眼儿了——自己没做过寿衣啊,本月第一位顾客,又要做寿衣,还得免费。
“看您这把剪子,就配得上叫‘朱爷’。”
“让您见笑,祖传的剪子。”
“能做吗 ”
“能。”
老者从挎包里拿出布料,说:“寿衣七件套的布料都在这儿,几天能做完 ”
“量体裁衣,给谁做 ”
“我。”
朱爷没做过寿衣,更没见过亲自上门给自己定制寿衣的。
“多少钱 ”老者坚定,非做不可。
“不要钱。”朱爷更坚定。
“有意思,能说说理由吗 ”
“没理由,您来巧了。我刚许诺,每月的第一个顾客不收钱。这月,您是第一位。”
“这都月底了。”
“那……那……那您也是第一位。”
老者递上纸条,身长、领围、手臂长、后肩宽、后背宽……漂亮的小楷,各部位的尺寸清晰准确。
“您……这是……让我同行给量的 ”
“我自己量的。”
朱爷蒙圈,这是来做衣服的还是砸场子的
四朱爷觉得蹊跷老者说:“朱爷,做吧,我在您这儿待会儿,看着您做。布料我洗过了,不掉色不缩水。”老者坐下,拭目以待。
朱爷不含糊,拿出直尺下料画线。直尺在布料上上下左右移动,不同颜色的画粉画在布料上,尺到画粉到。朱爷动作娴熟,自信和专注是朱爷的本色。
“多放点儿缝。人有口气儿是个尺寸,这口气儿断了,又是个尺寸。”老者伤感地说了一句。
咔嚓,咔嚓,剪刀游走在布料中。突然,朱爷握剪刀的手有些抖动。帕金森害了朱爷,朱爷可不能丢手艺。朱爷尽力控制,精神能战胜肉体吗 肉体能战胜精神吗
朱爷假装喝茶,端杯的手还在抖。
老者一只手拿起烙铁,说:“烙铁功,讲究推、归、拨、烫,拿稳,放平,走出速度……”
“裁准缝密,形神兼备。”朱爷回了一句,“您的手艺是家传,还是—— ”
“我年轻的时候,想拜您爷爷为师,您爷爷不收啊!”老者没抬头,一只手爱抚地摸了摸剪刀,剪刀的反光在老者的脸上瞬间闪过。
朱爷给老者茶杯添水,想多问几句,老者已起身向屋外走:“受累了,朱爷,我明天再来。”老者来到院中,看着石榴树,长出了口气,低声自语:“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朱爷,活儿地道哇!”
三天后,老者的保姆来拿寿衣。保姆说老者一辈子没成家,这会儿就剩一口气儿,大夫说最好死前穿上寿衣,身体凉了再穿不方便。
“谁给他穿寿衣 ”
“我是不敢,估计是大夫吧。”
朱爷拿起寿衣七件套,紧紧地抱在胸前,朱爷常说他做的衣服都带着他的体温。他的手又抖起来,他用力按住抖动的手:“走吧,我和你一起去。”
如今,北京后海依然热闹,朱爷已经不在了。小院还在,朱爷的传说还在。朱爷的活儿,地道;朱爷这人,更地道。
(选自《百花园》2023年第1期,有改动。)
13.小说作者朱赞军也是一位专业编剧,本文带有剧本色彩,读时仿若一幕幕场景铺展眼前。请你根据小说内容,完成表格填写。(4分)
场景 事件
场景一:厢房。 梦中惊醒,看镜中自己的衰老病弱。
场景二:院子。 (1)
场景三:厢房。 (2)
场景四:厢房。 闻老者将逝,抱寿衣赶去为他穿上。
14.如果将小说改为剧本,需要撰写相关舞台提示,请你对布景和道具进行设计说明(4分)
15.小说是细节的艺术,细节内容的呼应令其余味无穷。请参考示例,再写出两例。(4分)
示例:朱爷梦中听到人称其手艺地道,老者赞朱爷活儿地道。
(1)
(2)
16.小说的对话往往精练简洁干净,不掺杂过多的其它描写和解说。请你以⑦-段朱爷和老者的对话为例,简要分析小说对话的这一语言特点。(4分)
17.读完小说后,有同学进行以“《地道》之‘奇’”为主题的研读学习,请你根据对小说的理解,补全研读大纲。(6分)
(二)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18-21题。(18分)
材料一:二十四节气主题徽章、古建筑榫卯积木、“遇见颐和园”沉浸式光影秀……在第五届进博会现场,“国潮”文创产品大受欢迎。成为展馆的一道独特风景。
近年来,从铜奔马造型玩偶等“国潮”商品走红,到《千里江山图》数字展等“国潮”作品火爆,国潮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呈现活跃景象……从敦煌研究院的“飞天”“九色鹿”到恭王府博物馆的“天下第一福”,再到三星堆博物馆的“金面具”,各大博物馆围绕特色文物深耕文创品牌,做出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发展的有益尝试。中华文明丰厚而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为“国潮”文创实践提供了最丰厚的滋养、最充沛的源泉。
《人民日报》2022.12.7
材料二:
①大气醒目的中国汉字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汉字自带一股炫酷而神秘的气息,在不同书法字体的加持下可以大气随性,也能优雅细腻。即使是一件没有图案的卫衣,打上“中国李宁”四个大字,也能变得吸睛。
②
在中国古代,纹样不仅是一种装饰,往往还代表着不同的社会身份和含义,北如龙凤象征尊贵,松柏、仙鹤代表长寿,这些传统纹样也是国潮设计的热门元素。故宫文创将老祖宗留下的纹样与潮流碰撞,于是我们在手表上看到千里江山和北极星辰,在帆布包上摸到云鹤刺绣。“同款”纹样穿越时空,拉近了我们和祖先的距离。
③
在国潮设计青睐的颜色中,中国红是当仁不让的第一名。常与中国红组队出现的是复古的红蓝配色。国潮彩妆品牌完美日记就曾与《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梦幻联动”,把赤彤丹霞、碧蓝湖泊、焕彩梯田等壮美的自然景色“装进”眼影盘,让人一眼尽收山河美色。
④
国潮不是简单粗暴的元素堆砌,而是保留特色的审美去创造新潮流。文具品牌晨光根据京剧中的“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推出四款文创礼盒,扫描礼盒还能观赏动态京剧、体验京剧文化。潮牌马克华菲曾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为主题设计时装,向中国航天文化致敬。
一一《嘿!原来你是这样的国潮》
材料三:“95后”女生李靓雯是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的一名成员,该乐团参与的节目《新春国乐畅想曲》将古乐、民乐、电音完美相融,一经亮相,广受好评。“传统文化不再枯燥乏味,在形式和内容上开始变得有趣起来,是越来越多年轻人喜爱传统文化的重要原因。”李靓雯说。
国潮已从单纯的中国产品和品牌象征,发展为以青年力量为支撑的中国美学时尚风潮。国潮顺应青年群体的审美品位,对传统文化进行再创作和再表达。如故宫、三星堆等博物馆基于中国经典文物元素设计开发文创产品,河南电视台用视听语言复原唐朝风貌,央视春晚通过高科技将传统山水意境融入现代舞台等。国潮代表了一种民族文化再生产的双重过程:时间上促进文化传承,空间上扩大传播影响范围,并依托青年群体发展壮大。
——新华网
材料四:随着一些国潮品牌成为市场热点。各路商家纷纷跟风效仿。“国抄”现象体现了部分品牌没能找到自身发展途径,而是奉行“拿来主义”抄袭同行,导致品牌口碑下降。
不少国潮品牌不断加大广告等营销费用支出,2021年一季度我国市场广告投放榜单前50中,国潮品牌占86%,而2016年仅占56%。这反映了企业预算向营销投入的倾向性日益明显。如果忽视产品研发和品质,极可能顾此失彼,本末倒置,降低品牌美誉度。
国潮品牌如雨后春笋,呈现出欣欣向荣之势,但是定位低端、内卷严重依然存在。低价定位或许能占领一定市场份额,品牌价值却难以大幅提升。因此,向高端化升级仍是未来国潮品牌需要努力的方向。国潮品牌尽管在国内发展得如火如荼但在全球市场则患有“出海乏力”之症。如:耐克和阿迪达斯以23%和16%营收占比稳居全球鞋市前两名。而国货品牌所占份额均在2.5%以下。诚然,我国市场有足够大的体量与空间,但国潮品牌如不能放眼世界、终将难以实现国际品牌发展之路。
——《国潮“热”下的“冷”思考》
18.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丰厚而独特的中华历史文化遗产,为“国潮”文创实践提供了最充沛的源泉。
B.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认可和喜爱传统文化就是因为传统文化在内容和形式上变得有趣
C.对传统文化进行再创作与再表达,需要重点考虑青年群体的审美品位。
D、向高端化升级是未来国货品牌需要努力的方向,而绝非仅用低价占领市场份额。
19.请在材料二中的三条横线处,仿照示例①拟相应的标题。(4分)
①大气醒目的中国汉字
②
③
④
20.小渝同学拿着一枚精巧别致的徽章向你请教,请你结合材料二中列出的国潮设计元素,为他讲解该徽章的构图要素及寓意(4分)
故宫博物院院徽
21.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客观评价“国潮”目前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两条建议。<6分)
四、抒写·心灵感悟(55分)
22.以下两题,选做一题。(55分)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凡涉及真实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③不得抄袭。
(1)人生这条路很长,未来如星辰大海般璀璨,不必踌躇于过去的半亩方塘。那些所谓的遗憾,可能是一种成长;那些曾受过的伤,终会化作照亮前路的光。(摘自《人民日报》)
读了上面这段话,引发了你关于“成长”怎样的回忆、联想和感悟 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2)文化似水,往往浸润无声,寓要用心寻找。诵唐诗宋词,寻藏于文字中的古典文化;观书法国画,品藏于笔墨中的艺术文化;赏春联灯谜,探藏于节日中的民俗文化。文化,藏于山林溪流间、亭台楼阁处、竹简木牍上,藏于凡夫俗子的言谈举止中,藏于时光长河的万古风霜里……
请以“文化藏于 ”为题,把题目补充完整后作文。
小说《地道》之“奇”
奇事
奇人
奇情
愿望奇:每月第一个来做衣服的不收钱
遇事奇:刚许下愿望就有老者上门做寿衣
遇人奇:①
朱爷:艺高德馨,传统坚守者
老者:②
坚守传统技艺的赞曲
对于传承传统的呼唤
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