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小石潭记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5-05 08:45: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石潭风光
小石潭记柳宗元柳宗元(773—819)作者简介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也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德宗贞元九年考中进士,曾官至监察御史,参加王叔文改革集团,任礼部员外郎。改革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后改任柳州刺史,死于柳州任上,年仅47岁。又称“柳柳州”。名列“唐宋八大家散文”之一。 柳宗元在永州任上所作八篇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是最著名的一篇。什么是游记  游记是一种文学体裁,是散文的一种。它往往用轻快的笔调,生动的描写,记叙旅途中的见闻、某地的政治生活、社会面貌、风土人情和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等等。我国古典文学中的游记在南北朝时期已有了。一部中国古代的游记史,犹如绚丽夺目的艺术画廊,展示着祖国山河的美丽风光,也闪烁着那些优秀作者心灵上的光辉。本文就是古代游记散文中的一篇“灿若珠贝”的艺术珍品!一.听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要 求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生词,然后借助工具书及课本下注释,疏通读音
2.学生范读,注意课文中值得注意的字.请学生纠正同学朗读的错误.给下列字注音
篁( ) 山甚( ) 洌( )坻( ) 屿( ) 俶 ( )佁(  )  翕( )   邃( )huángkānlièchíyǔchùyǐxīsuì二.二二读课文,读懂大意1,齐读1.课文, 二. 二读课文,读懂大意1.齐读课文,并注意一些语句的节奏
如:(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皆/若空游无所依 (3)其岸势/犬牙差互 (4)以/其境过清
2.请结合注释或利用工具书用现代汉语梳理文章的内容。要求学生自己疏通,相邻同学互相讨论,并把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译文:
从小土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见水声,好像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我的) 心情高兴起来。
砍伐竹子,开出道路(走过去),往下见到一个小水潭,潭水特别清凉。
(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堪、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遮掩缠绕, 摇动下垂, 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石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似的)。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 译文:
(鱼影)呆呆地一动不动;又忽然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逗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小溪曲曲折折,忽明忽暗,忽隐忽现。
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那里。
坐在小石潭上,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不觉心神凄凉,寒气透骨,令人感到悲哀。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题字离去。
同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来的有姓崔的两个小孩,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分组读课文,思考问题, 用书上的原句回答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3、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4、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
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三读课文,合作探究
探究一:《小石潭记》循作者行踪看看文章写了哪些内容?是按怎样的顺序组织材料的?本文是按游踪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全石为底、潭水清澈、游鱼活泼、源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本文按游踪的先后顺序来组织材料的: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写小石潭,先写声,再写形;写潭中景物,先写近观,后写远望;最后概写环境的凄清,引发感触。探究二:作者是怎样描写潭水的?有什么特点,?? 答: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侧面描写潭水,通过具体的事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整句话没有一处写到水,只是描绘一幅画面,却又不出不在提到水。
写出了潭水清澈的特点。
“皆若空游无所依”写出了水的清澈,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更写出了水的清澈,虽然没有正面写水,可是通过对鱼儿,日光和影子的描写,真正写出了水清,这种写景的方法是侧面描写。探究三:文章的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乎难以相容,该如何理解?? 答: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作者参与政治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作者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么抑郁的心情,但这种心情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学法大视野P87题4 (1)阅读“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似与游者相乐。”回答问题。阅读第一段,说说“伐竹取道”对表现人物心理和小石潭特点的作用。
①表明作者被悦耳水声吸引,产生一探究竟的愿望,突出其内心之“乐”;
②表明小石潭无路可通、人迹罕至,侧面写出其环境幽僻的特点。
(2)在节选的语段中,哪些地方能让你感受到小石潭“水尤清洌”的特点?请结合有关语句作简要说明。 写小石潭“全石以为底”,说明水清澈见底;写鱼在水中的情景,如“皆若空游无所依”等让人感觉不到水的存在,说明了水的清澈透明。
(3)小石潭溪水的流向是怎样的?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是在谭的哪一个方位?依据是什么??
答:小石潭的溪水是由西南流向东北;作者观赏景物时站在小石潭的东北方向;依据是: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潭西南而望”?三读课文,读出感情
1.讨论文章的感情基调.

(语速稍慢,还有淡淡的忧伤)
2.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读出感情课堂小结。 ?? 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作者以简练的文笔,按游览观察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生动细致地写景状物,文字充满着诗情画意情景交融,寄托了他凄苦忧伤的感情。 ?? 柳宗元的游记就是这样——借景抒情、写景寓情、游踪清晰。他的《永州八记》很值得一读。 课后训练。 ?? 《小石潭记》把一代失意的文人地心态显现了出来。其实呀,中国文人太多这种遭遇了:怀才不遇,抱负难施,惟有借文学抒写出来,柳宗元是一位,我们从文学作品中还了解其它人吗?